80後小夥辭職創業織毛衣走紅 網友:讓我想起「媽媽牌」毛衣

2020-12-12 中國青年網

日前,一位80後小夥子用「麵條織毛衣」的視頻引發網友關注,大家紛紛點讚,也有人留言:「讓我想起小時候穿媽媽織的毛衣的日子。」

想念兒時媽媽織的毛衣 小夥辭職回家當起「織男」

這個80後小夥名叫潘銳彬,原本是一家外企的日語翻譯。2010年,24歲的潘銳彬辭去工作,回到汕頭老家做起了一名「織男」:創業做手工毛衣。

潘銳彬說,織毛衣一直是自己的愛好。他的母親就是手工織毛衣的高手,一直在從事針織衣物代加工行業。他從記事時起,就經常看到媽媽和阿姨們一起織毛衣。耳濡目染,他6歲時就學會了這門手藝。到10歲時,已經可以同媽媽、阿姨們一起織毛衣了。

但好景不長,隨著機器織毛衣的普及,手工針織行業漸漸沒落。潘銳彬的母親所織的毛衣,也顯得款式老舊,不夠時尚。慢慢地,家裡的針織生意越來越少,母親和阿姨們一起織毛衣的盛況也不復存在。「我大學畢業後,她們就沒什麼事做了。」

眼看自己喜愛的手工毛衣就要被時代拋下,想起小時候離不開的「媽媽牌」毛衣, 潘銳彬心裡很不是滋味。「當時我就覺得,手工毛衣的沒落比較可惜,我想要挽救這個行業。」

正好,當時網店開始興起,潘銳彬開始思考:「能不能通過網絡賣出手工毛衣?」他試著註冊了一家網店,將自己織的幾條手工圍巾掛上去賣,結果銷路不錯。潘銳彬意識到,網絡或許能成為手工針織行業的救命稻草。

起初,潘銳彬還想著兼顧在外企的工作和網店的經營。「那段時間很忙,一邊上班,一邊開著網店。那時家裡沒有電腦,我下班後還去網吧看店,一直到晚上十一二點才回家。」

到了2010年10月,潘銳彬網店的訂單越來越多,下班後的空閒時間對他來說根本不夠。他算了一下,一個月下來,網店的收入比工資還高。於是,潘銳彬下定決心,辭去了在外企的工作,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旅。

創業遇挫 曾懷疑自己當初的選擇

最初,潘銳彬的想法是:由自己帶頭,招募家鄉的阿姨們,通過網絡途徑銷售。然而,理想和現實總是存在差距。首先是人才的問題,阿姨們的水平參差不齊,潘銳彬只好讓她們先試織一批毛衣,而這些毛衣是無法賣出的,卻要消耗不少的成本。同時,毛衣的售後也讓潘銳彬有些焦頭爛額。往往一批毛衣要根據客戶的意見,修改十幾天。這樣,生產的效率自然也上不來。

2013年到2014年,潘銳彬的事業陷入低谷。在那段時間內,他的生意一直很慘澹,這讓潘銳彬不禁開始懷疑自己的決定。

正當潘銳彬消沉之時,一次和其他網店老闆的交流給了他啟發。「那時我才發現,原來我的網店有不少缺陷,最致命的就是,照片拍得特別醜。」潘銳彬說,解決了這個問題後,生意又有了起色。

△圖為潘銳彬自己當毛衣模特(圖片來源/紫牛新聞)

短視頻走紅網絡 希望更多人喜歡手工針織

隨著不斷摸索學習,潘銳彬網店的生意也蒸蒸日上。但他卻並不滿足,一直在嘗試把手工毛衣和時代潮流結合起來。一個偶然的機會,潘銳彬註冊了短視頻平臺的帳號,發布了幾條關於手工毛衣的視頻,沒想到大受歡迎。

於是,他開始用心經營短視頻帳號,不僅發布手工織毛衣教程,也發布類似「麵條織毛衣」的趣味視頻。

網友們看到他織毛衣的視頻紛紛點讚,還有人留言:「讓我想起小時候穿媽媽織的毛衣的日子」。

現在,潘銳彬不僅僅成了「網紅」,還招募了50多位阿姨生產手工毛衣,其中既有當年跟母親一起工作的老員工,也有新招募來的成員。

潘銳彬介紹說,阿姨們都是在茶餘飯後的空閒時間,根據他設計的款式織毛衣。這樣既不耽誤平時的生活,又能得到相應的報酬。「我希望通過將傳統技藝與現代傳播技術結合的手段,能夠讓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喜歡手工針織。」

「任何事只要喜歡 就要認真做到最好」

隨著潘銳彬織毛衣在網絡走紅,他受到網友和媒體的關注也越來越多。今年3月,央視《開門大吉》節目邀請潘銳彬,他得以在更大的平臺展示自己的手藝。

△潘銳彬參加央視《開門大吉》節目

在節目中,潘銳彬提及大家對男人織毛衣的質疑,他回應說:「織毛衣這件事,是不分男女的。任何一件事,只要你喜歡,就應用心去做,認真做到最好。」

(來源:央視新聞)

相關焦點

  • 廣東小夥辭職織毛衣創業走紅 網友:想起小時候
    小夥辭去翻譯工作織毛衣  網友:想起小時候「媽媽牌」毛衣  最近,抖音上一條「神仙操作」視頻引起了大家的興趣:一位眉清目秀的小夥用「麵條織毛衣」惹得很多網友忍俊不禁,紛紛點讚,也有人留言:「讓我想起小時候穿媽媽織的毛衣的日子。」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了解到,小夥叫潘銳彬,廣東汕頭人。
  • 大男孩辭去翻譯工作織毛衣,網友:想起小時候媽媽牌毛衣
    小時候,你穿過媽媽織的毛衣嗎?風華正茂的時候,你戴過女朋友織的圍巾嗎?這些「溫暖牌」的毛衣和圍巾不知什麼時候漸漸遠離了我們,手工毛衣已經淡出了很多人的生活。抖音上一條用麵條織毛衣這樣的「神仙操作」引起了大家的興趣:一位眉清目秀的小夥用麵條織毛衣的畫面惹得很多網友忍俊不禁,紛紛點讚,也有人留言說:「讓我想起來小時候穿媽媽牌毛衣的日子。」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了解到,視頻裡織毛衣的男子名叫潘銳彬,廣東省汕頭人。他曾是一名外企的日語翻譯,而心中念念不忘的夢想,讓他在2010年辭去了待遇優渥的工作,成為了一名「織男」。
  • 小夥辭職回鄉直播織毛衣,粉絲百萬,「婦女之友」帶領大媽再就業
    天賦異稟潘銳彬,典型的80後,1986出生在廣東汕頭一個小鎮,那個時候中國改革開放,沿海城市經濟飛速發展,提供了大量的崗位,為一些女職工提供了生活來源。潘銳彬的媽媽就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根據潘銳彬回憶,潘媽媽從年輕就開始了手工針織的生涯,那個時候外貿公司急需勞動力,潘媽媽就按照外貿公司的要求進貨並分給全村的婦女們製作毛衣。而潘銳彬因為媽媽的原因,從小就對織毛衣很感興趣,經常蹲在家門口和阿姨們一起織毛衣。
  • 80後「娘炮」潘銳彬,帶50個村姑創業織毛衣,現聞名全國
    可見古代遺風至今,娘炮並不被人看好,但是一位80後的學長潘銳彬卻一改娘炮形象,憑藉著「娘炮產業」帶領村民發家致富。一、出身潘銳彬出生於廣東省汕頭市的一個農村,作為一名農村孩子,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穿到媽媽親手縫製的新衣。
  • 這些紮實的手工毛衣,讓我突然想起小時候的「媽媽牌」毛衣
    所以這期,我就給各位找來了一些小眾手工毛衣,廢話不多說,我們一起衝。 ▲(image:KNITBRARY) 另外, KNITBRARY 的每件毛衣配色,都是經過工匠精挑細選後手工染制而成;比如下面這款毛衣,使用了
  • 孕期溫情瞬間:孕中期,媽媽教我織毛衣
    對於孩子來說,能穿到媽媽親手織的毛衣,那是很幸福的,想起,我和妹妹小時候,我們的毛衣都是媽媽親手織的。還記得,我孕中期的時候,因為在妹妹家裡實在是太無聊了,總想做點什麼打發時間,後來在網上看到別的準媽媽有些會織毛衣打發時間,碰巧,我的媽媽是很會織毛衣的。
  • 「最娘」80後織毛衣登上央視,帶動50多名農村婦女再就業
    「最娘」80後織毛衣登上央視,帶動50多名農村婦女再就業 這雙靈巧的雙手背後 竟是一位地地道道的80後「織男」 他的名字叫潘銳彬
  • 惡搞現象發酵 網友一起「織毛衣」有哭有笑
    「織毛衣」的那點事  這首歌是自由音樂人張瑋瑋在一次朋友聚會時演唱的。2月11日,被網友們親切地稱為「老羅」的羅永浩在自己的微博和人人網公共主頁上將大概經過及歌詞發布:「周二晚上在『江湖』酒吧喝糖水,張瑋瑋唱了首民間歌曲,歌詞大概是這樣的:『我深深地愛你,你卻愛上一個傻×,那個傻×不愛你,你比傻×還傻×,喔……你還給傻×織毛衣!』」
  • 一位汕頭會織毛衣的男生:給我一碗拉麵,還你一件毛衣
    (天下網商記者 丁潔)20多年後,潘銳彬仍記得6歲那年坐在家門口織毛衣的那個午後,路過的鄰居總會停下腳步說:「男孩子幹嘛做這些啊。」那天,他羞紅了臉。現在,而立之年的他可以大方的對著幾百萬的粉絲直播織毛衣,那種用自信撐起來的氣場像是在說人生並不設限。
  • 80後大學生潘銳彬:織毛衣登上央視,帶動村裡50名婦女再就業
    就在他身邊的朋友以及他的父母會認為他一直這樣很好的工作、然後成立家庭的時候,他卻出人意料的選擇了辭職,在一開始辭職後潘銳彬還只是安穩的呆在家裡,父母起初也只是擔心而已,隨後便不再管他了,直到他們發現兒子開始織起了毛衣。
  • 80後大學生潘銳彬,回鄉織毛衣登上央視,帶領全村婦女進行再就業
    二、潘銳彬眼中的成功 「80」後潘銳彬學長,一個陽光開朗的大男生。在大學畢業後,非常順利的進入一家日企工作,職位是一名翻譯。每天的工作很輕鬆簡單,工資也非常高。這樣的人生,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啊!但現實往往不會如劇本設定的一般發展,在不久之後,他毅然而然辭掉了手裡的工作,親手打翻了這個「鐵飯碗」。
  • 「織毛衣」一詞躥紅網絡 與古詩搭配已成流行語
    隨後,該段視頻在數天內被網友廣泛轉載於微博和SNS互動社區,而早在今年初便活躍於網絡的「織毛衣」一詞也再次走紅於貓撲等各大論壇,該男生也被網友稱為「毛衣哥」。不僅如此,還有網友發現,「織毛衣」一詞不管放在怎樣的古詩、名句之後,都有意想不到的「笑」果,無限百搭。這些網友自創的句子頻頻湧現,還被分門別類歸納成唐詩版、宋詞版、外國文學版等類別。
  • 當媽後,愛上給孩子織毛衣!3款棒針編織兒童毛衣,附圖解教程
    當媽後,愛上給孩子織毛衣!3款棒針編織兒童毛衣!哈嘍,大家好,今天給大家分享三款兒童毛衣,有開衫,有套頭,有連衣裙。適合不同性格的孩子穿,圖解教程很完整,喜歡的朋友記得收藏給孩子織一件哦!手織毛衣才是最暖心的衣服。
  • 90後寶媽被產後抑鬱困擾,為欄杆織毛衣走紅,治癒自己溫暖他人
    在其輕生後,丈夫不停地念叨,「為什麼要把我的女兒帶走,我只要我的女兒」。而時間軸在往前追溯,我們可以清晰地知道,丈夫在凌晨4點才回家,此前一直是加班狀態,而且身上有酒味。為什麼會抑鬱?並不是當媽的心窄,而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
  • 乘風破浪的「媽媽團」!北京大媽淘寶直播織毛衣半年賣1000萬
    一塊粉布做背景牆,幾根木針和毛線團當道具,50歲的大媽端坐中央教人織毛衣,這就是張卡的淘寶直播間。沒有其他直播間主播的賣力吆喝,甚至缺少引發購物慾的琳琅滿目。這家看上去平淡如水的小店卻保持每場3萬多人次的觀看。    「來直播間的人都是因為熱愛,但是尋找這些熱愛針織的人我用了16年。」
  • 100款毛衣花樣圖解,每款都很好看,還愁不知道織什麼嗎!收藏
    想織一件好看的衣服,還是一頂時尚的帽子,還是一條溫暖圍巾?那麼你的花樣都準備好了嗎?今天小愛同學整理100多種花樣圖解,都是很獨一無二的編織花樣,有了這些相信整體冬天,都可以冬眠織衣了。也是為親人朋友織一件毛衣、圍巾、手套時候到了,每當看到聽到了讚美和感謝,你是不是很高興呢。
  • 潘銳彬:放棄外企翻譯回村織毛衣,常人眼裡很「娘」,卻是真本事
    就有這樣一位80後小哥,他從小就愛好似乎女生才喜歡的編織。這在常人眼裡很「娘」,可是他卻憑藉這個本事大有作為。學習織毛衣的經歷與普通男孩不同,潘銳彬從小似乎就是個性格文靜,注意力能長時間集中的男孩。在其他小男孩還在瘋跑瘋玩的時候,他更喜歡在家裡陪在媽媽身邊,觀察她織毛衣。
  • 九旬奶奶織愛心毛衣,溫暖孤棄兒童的冬天……
    每件毛衣都飽含老人的關愛,一針一線更是愛心的體現。5年來,省會90歲的王奶奶每天堅持編織,如今已攢下了20多件幼童毛衣。她非常希望將這些「愛心牌」毛衣捐給孤棄兒童,幫他們驅散冬日的寒冷。△圖為王奶奶親手編織的毛衣。
  • ...公共座椅、山區小孩穿上「溫暖牌」毛衣……她們說:發揮餘熱最...
    室外開放街區出「禦寒」新招是誰在給小樹、座椅織「毛衣」?上海國際時尚中心是室外開放的街區前身是上海第十七棉紡織總廠如何讓冬季的園區更溫暖?這些「愛心媽媽」都是紡織廠退休的那個時候紡織廠很興旺24小時機器不停地轉她們從姑娘時期開始做紡織那時候小姐妹們聚在一起互相比賽「誰織得好看,我就要織得比你更好看」一有空就要織大家互相交流織的款式和花紋一位愛心媽媽團隊成員說以前都是給弟弟妹妹織毛衣現在穿手織毛衣的人越來越少
  • 從上往下織兒童套頭毛衣
    編織說明:用線:明月手作舒柔棉1股(5.8元一團的)+西班牙小馬海1股,2股合織編織工具:三燕牌9號直針一副、10號直針一副(直針25釐米長的),三燕牌9號、10號環形針各一根(環針1-5周歲配60釐米環針,6周歲以上配80釐米長的環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