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銳彬:放棄外企翻譯回村織毛衣,常人眼裡很「娘」,卻是真本事

2020-12-22 水墨書窗

我們對不同性別總是抱有刻板印象。例如,女孩子就該穿裙子喜歡去玩洋娃娃,性格也要溫柔文靜。男孩子就要穿得利落喜歡汽車軍事,性格應該剛強勇敢。

可是每個人都是不同的,也都具有自己獨特的品性,這樣社會才會多姿多彩,也便於各行各業的豐富發展。就有這樣一位80後小哥,他從小就愛好似乎女生才喜歡的編織。這在常人眼裡很「娘」,可是他卻憑藉這個本事大有作為。

學習織毛衣的經歷

與普通男孩不同,潘銳彬從小似乎就是個性格文靜,注意力能長時間集中的男孩。在其他小男孩還在瘋跑瘋玩的時候,他更喜歡在家裡陪在媽媽身邊,觀察她織毛衣。

因為潘銳彬是80後的緣故,那個年代還很流行手工編織的毛衣。最重要的是那一輩的母親還都有織毛衣的手藝。在當時,大家冬天還都要穿毛衣毛褲呢,而這些服飾可不是靠在商場買,都是自己的媽媽親手織的。

媽媽一下一下挑動針線經過一段時間就能織出一件圖案漂亮又暖和的毛衣。在一旁看的潘銳彬久而久之就迷上了織毛衣,逐漸地他就在母親身旁「描摹」,學著母親如何用針挑線。

可能潘銳彬在織毛衣上就具備著天賦,他居然就這樣慢慢地學會了織毛衣。他學會運針時才六歲,能熟練地織毛衣時才僅僅10歲。

自打學會織毛衣後,潘銳彬可就了不得了。他的技術越來越熟練,也對織毛衣越來越感興趣。他時常會和媽媽以及鄰居的阿姨們聚到一塊織毛衣。

玩笑話說:不要招惹大媽。誰能想到一個小男孩在大媽最擅長的工種上做得出類拔萃,甚至比大媽們還厲害。

當然,潘銳彬學習織毛衣的目的可不是為了和阿姨們競賽。他只是單純地喜歡織毛衣,享受那種純粹的手工後帶來的寧靜享受。

放棄原有工作回家織毛衣

在潘銳彬大學畢業後他進入到了一家外企做日語翻譯,工作待遇還算不錯,在一家外企大公司上班也體面。家人對他的工作很是滿意。

可是潘銳彬卻認為他現在的工作沒那麼理想,他還是執著的熱愛織毛衣。工作之餘,他還會織織毛衣。漸漸地就把織毛衣當作了副業,雖然掙不了太多的錢,但是在做他自己喜歡的事

這樣的日子過了一段時間,潘銳彬還是覺得不太滿意,他想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織毛衣上。

潘銳彬一番糾結之後還是下定決心要把織毛衣當成事業去做,所以他回到家把自己的決定告知家人。全家人自然是一致反對,好好的外企不待反倒回家織毛衣,還是一個男孩子,說出去也太奇怪了。

再者,在這個時代手工織毛衣顯然在被淘汰著。有大型機器生產,誰還會去費時費力地織毛衣。然而,潘銳彬壓根不認同家人的看法。他覺得手工編織在未來這個被冰冷機器操控的時代更具有溫度,也更具價值。

最終,潘銳彬辭去了他的高薪工作回到家鄉織起了毛衣。每個人的夢想都是美好而又光明的,可實踐起來總不會那麼順暢。畢竟現實是骨感的。頂著巨大壓力回家織毛衣的潘銳彬也同樣經歷了不小的挫折與考驗。

毛衣事業爬升期

回到家中的潘銳彬做起事來很是小心謹慎,他沒有聽從家人建議,一意孤行生怕會走錯一步。因為他有網際網路銷售的一些經驗,就在淘寶上賣起了自己織的毛衣。但他擔心賠本,只敢賣一件毛衣買一件

當時他的工作環境很簡陋,就是在自己的臥室裡放臺電腦。從生產加工到出售在他小小的臥室裡就能全部搞定。就這樣小半年過去了,潘銳彬憑著他精湛的織毛衣技術為他的淘寶店吸引來了不少的顧客。

有了顧客就有了收入,潘銳彬終於將他的工作室從臥室搬了出來。他住進了一間三樓的鐵皮房。那裡夏天別提有多熱了,鐵皮房子簡直像個蒸籠,他開著兩臺空調都沒用。

下雨天又漏水,還要及時把貨挪走。即使在這樣的艱苦環境下潘銳彬也堅持了下來,他的訂單越來越多,多到他一個人都忙不過來。潘銳彬想著他們家附近的那些阿姨都應該像他媽媽一樣會織毛衣,可以僱她們來幫忙。

這些阿姨們大多都在家照顧家中老小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正好在潘銳彬這裡可以利用自己擅長的手藝掙些錢

潘銳彬離開了織毛衣的生產線,就有精力扎在產品設計和銷售上了。他甚至報了相關的輔導班,認真學習服裝設計和不斷了解時尚前沿。

網際網路銷售他也沒放下,同樣在緊湊地學習著。就這樣,阿姨們編織毛衣,他來負責貿易的外觀設計及銷售問題。

然而,隨著生意的擴大,種種問題也接踵而至。潘銳彬的店鋪還沒有一個成型的規模,所以當訂單非常大的時候,阿姨們的編織速度跟不上。新僱用的阿姨還要會他們所售毛衣款式的編織,這就要進行教學。

在教學期間還是要付人家相應的手工勞作費。這使得潘銳彬面臨了創業以來一個很大的困難。還好在客流量低迷的時期,他找到了專業攝影團隊為毛衣拍攝靚麗有型的照片,在宣傳方面又挽回了流失的顧客。

走紅帶動農村婦女再就業

近來網店又掀起了直播賣貨的熱浪,做網店的潘銳彬也不能落在時代後邊。他也積極做起了直播,希望可以藉此讓生意更紅火。沒找到一個帥氣小哥織毛衣的形象很有反差感,讓大眾覺得格外新穎,潘銳彬就這樣意外走紅了。

網絡走紅之後潘銳彬還上了尼格買提主持的《開門大吉》欄目,可謂將自己的毛衣店推向了更廣大的視野裡。他的工作室也得以繼續擴大,他持續招收著家鄉農村的那些待業婦女,帶領著大家一塊發財致富

最可貴的是潘銳彬的毛衣店做到這麼大,他也沒有忘記自己的初心。他就只是熱愛織毛衣,希望這個傳統手藝不要隨著機械化的進程而失傳了。他也同樣希望他的顧客能穿上親手織的毛衣感受到人和人之間最簡單真摯的溫暖。

從潘銳冰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人不應該給自己設有局限。喜歡什麼事情並且做得很好的情況下,就放手去做吧。打破刻板的印象,開拓自身優勢,總有一天會成功的。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圖片或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作者聯繫,如反映情況屬實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責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相關焦點

  • 潘銳彬:從外企白領變身網紅「毛衣哥」
    潘銳彬:從外企白領變身網紅 「毛衣哥」文|阿 麗本文刊載於《農村青年》2020年第5期一位「80後」理工男,放棄翻譯工作回家鄉創業,帶領母親和一幫阿姨級別的農村婦女織毛衣賣,一雙巧手「織」出致富路,擁有了百萬粉絲……
  • 80後大學生潘銳彬,回村織毛衣登上央視,帶動村裡50名婦女再就業
    因為生意不錯的緣故,她還會將很多貨物分發給當地的婦女一同製作毛衣。生意最好的時候,潘母手下有一百多人為她做工。可以說,當年潘銳彬一家的收入來源,基本上都是來自於他母親。 也正因如此,在耳濡目染之下,潘銳彬六歲的時候就學會了織毛衣。等到了十歲的時候,潘銳彬在上學之餘,還會跟著一幫阿姨們一起織毛衣。
  • 80後「娘炮」潘銳彬,帶50個村姑創業織毛衣,現聞名全國
    導語許多女生曾默默在心裡發布「限娘令」,娘炮,正如古代的梨園「旦角」一樣,旦由俊美的男性扮演,都代表了女性化的男性。而古代多歌頌將軍的詩句,例如王昌齡的《出塞》——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因此,雖然貧窮,但是媽媽的愛一分也沒少,都在緊密的一針一線中展現著,就像一個硬硬的戰士盔甲,保護著幼小的潘銳彬長大。一線一線就如蠶蛹一樣,包裹著潘銳彬,直到有一天,潘銳彬走入嚮往已久的大學,畢業後進入了一家外企。
  • 大男孩辭去翻譯工作織毛衣,網友:想起小時候媽媽牌毛衣
    抖音上一條用麵條織毛衣這樣的「神仙操作」引起了大家的興趣:一位眉清目秀的小夥用麵條織毛衣的畫面惹得很多網友忍俊不禁,紛紛點讚,也有人留言說:「讓我想起來小時候穿媽媽牌毛衣的日子。」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了解到,視頻裡織毛衣的男子名叫潘銳彬,廣東省汕頭人。他曾是一名外企的日語翻譯,而心中念念不忘的夢想,讓他在2010年辭去了待遇優渥的工作,成為了一名「織男」。
  • 80後大學生潘銳彬:織毛衣登上央視,帶動村裡50名婦女再就業
    一、在當時的那個時代,潘銳彬雖為大學生卻放棄了原本高薪穩定的生活,做起了織毛衣的生意 隨著時代的進步,各種行業也逐漸向著機器自動化的方向發展著
  • 「最娘」80後織毛衣登上央視,帶動50多名農村婦女再就業
    「最娘」80後織毛衣登上央視,帶動50多名農村婦女再就業 對於潘銳彬來說, 母親織的毛衣 仿佛承載了潘銳彬整個童年的回憶 潘銳彬出生在 廣東省汕頭市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
  • 廣東小夥辭職織毛衣創業走紅 網友:想起小時候
    他原本是外企的一名日語翻譯,只因心中念念不忘的夢想,讓他在2010年辭去待遇優渥的工作,創業開了家網店,自己則身兼手工毛衣的製作者、設計師和模特……   紫牛新聞見習記者 周碧瑩 受訪者供圖  這樣創業  想念兒時媽媽織的毛衣  外企翻譯辭職回家當起「織男」
  • 80後小夥辭職創業織毛衣走紅 網友:讓我想起「媽媽牌」毛衣
    日前,一位80後小夥子用「麵條織毛衣」的視頻引發網友關注,大家紛紛點讚,也有人留言:「讓我想起小時候穿媽媽織的毛衣的日子。」想念兒時媽媽織的毛衣 小夥辭職回家當起「織男」這個80後小夥名叫潘銳彬,原本是一家外企的日語翻譯。
  • 80後大學生潘銳彬,回鄉織毛衣登上央視,帶領全村婦女進行再就業
    二、潘銳彬眼中的成功 「80」後潘銳彬學長,一個陽光開朗的大男生。在大學畢業後,非常順利的進入一家日企工作,職位是一名翻譯。每天的工作很輕鬆簡單,工資也非常高。這樣的人生,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啊!但現實往往不會如劇本設定的一般發展,在不久之後,他毅然而然辭掉了手裡的工作,親手打翻了這個「鐵飯碗」。
  • 小夥辭職回鄉直播織毛衣,粉絲百萬,「婦女之友」帶領大媽再就業
    潘銳彬的媽媽就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根據潘銳彬回憶,潘媽媽從年輕就開始了手工針織的生涯,那個時候外貿公司急需勞動力,潘媽媽就按照外貿公司的要求進貨並分給全村的婦女們製作毛衣。而潘銳彬因為媽媽的原因,從小就對織毛衣很感興趣,經常蹲在家門口和阿姨們一起織毛衣。
  • 一位汕頭會織毛衣的男生:給我一碗拉麵,還你一件毛衣
    潘銳彬出生在汕頭市澄海區隆都鎮,當地有個出了名始建於元朝末期的「小故宮」,建築中西合璧,是潮汕乃至全國少有的建築群。自記事起,潘銳彬就坐在門外的院子裡跟著一批村裡的「織女」織毛衣。6歲,是不少男孩正在玩遙控賽車的年紀,潘銳彬就已經拿著竹針跟著媽媽織毛衣了。
  • 什麼叫有本事,自食其力才是真本事
    只有自身擁有自食其力的真本事、真能力,才不會被任何問題所幹擾、任何挑戰所困惑、任何考驗所畏懼,才能始終成為掌控自己命運的主人,才能在這個社會上安身立命。反之,則會因為自己沒有真本事、真能力、真素質,不僅為眾人所鄙視和嘲諷,而且內心只能始終處於緊張、焦慮、苦惱和憂慮的狀態。在這種情形下,對生活除了無奈、憋屈、窩囊和難受之感外,難以談得上真正的快樂。
  • 他因愛好而努力,朋友卻覺得他不正常,織毛衣終於成就了他的人生
    他的愛好與常人非常的不同,是一件任何男女都不一定能做好的愛好。他喜歡織毛衣,並且是純手工,織毛衣的技術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剛開始有人不相信,覺得男人怎麼可能會織毛衣,女人都沒有那樣大的耐心。但是這位男子做到了,儘管身邊的朋友總是對他投來異樣的眼光,他依然從不放棄。
  • 某人咆哮:該死的吸血鬼,你他娘的有本事吃了我!
    某人咆哮:該死的吸血鬼,你他娘的有本事吃了我!現在喜歡看小說的網友越來越多了,同時每看完一部小說就鬧書荒的網友也很多,小編有試過那種鬧書荒的感覺真的很不好受,所以今天小編通過精挑細選後選出了4本耽美小說,看看兩個少年面對他們的戀情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呢?是對世俗目光的妥協呢?還是不畏懼別人的目光義無反顧的在一起呢?
  • 女白領棄外企年薪40萬工作 回承德辦幼兒園當園長
    女白領棄外企年薪40萬工作 回承德辦幼兒園當園長 張舸 攝    承德新聞網6月5日訊(記者 張舸)放棄年薪40萬的外企工作,重新開始,尋找另一處的「風景」,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勇氣,但承德市紅黃藍的園長徐娜這樣做了。    「人生有時候懂得放棄一些東西也是蠻好的。我在外企工作了許多年,已經做到了很高的職位。但為了家庭和孩子,我決定換一種生活從新開始。
  • 在外企把「需求量大」翻譯成need a lot,外企經理看到表示直搖頭
    如果你想去外企工作,或者從事外貿相關工作,真的非常有必要學習商務英語。並不是說你準備四六級的那些英語沒有用,那些是基礎,但是工作用到的,確實和校園學的,多少有一定的差距。我們來對比外企常用英語,大家好好體會。
  • 商務英語必知:混外企不得不知的英語潛臺詞
    在外企工作或者想要去外企工作的人,不是你會說英文就行的。由於文化傳統、思維方式、教育習慣的不同,在語言表達上也會有很大的區別,有時甚至會產生南轅北轍的後果。同樣一個英文單詞,在老外眼裡是「含蓄的批評」,在中國人眼裡就成了「得到認可」,長此以往的誤解,對工作對交流都是極為不利的。
  • 放棄黑白灰毛衣,今年流行的是「藍色毛衣」,太時髦太好看了!
    每個女生的衣櫥裡都會有一兩件毛衣的,它不僅百搭還時尚不容易過時,保暖程度槓槓的,沐沐今天告訴你放棄黑白灰毛衣,今年流行的是「藍色毛衣」,太時髦太好看了,時髦的人都穿上了,你們都買了嗎?繼續往下看看藍色毛衣怎麼穿好看吧。格子短裙今年流行的藍色毛衣,你入手了嗎?
  • 上海小夥放棄外企白領當武警 英語法語均過專八曾任聯合國機構翻譯
    讓人想不到的是,他曾在聯合國擔任翻譯、曾在外企當過高級白領。 2011年,王陳欣從上海外國語大學畢業後,憑著英語、法語專業八級的優勢,進入了聯合國駐滬機構工作,後來又跳槽去了一家荷蘭企業,擔任資深法語、英語翻譯以及高級客服,每個月淨收入達萬餘元。他還在晚上兼職教法語,周末去上海大學讀研究生課程。 2013年6月,他決定放棄白領的生活,和父親前往街道武裝部進行兵役登記。
  • 在外企把「利潤低」翻譯成earn little,外企經理會說不專業
    我們本節課來分享一些外企外貿常用英語表達,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要翻譯「你可以放心」,千萬不要說take it easy,也不要說don't worry,外企常說you can rest assured that,後面加上具體要放心的內容。在外企工作,你會發現太多這樣的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