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受潮了怎麼辦?拿出來曬太陽嗎?一分鐘告訴你標準答案!

2020-12-11 小陳茶事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你們過中秋節是什麼樣的體驗?

我們福州,是此起彼伏的鞭炮聲,還有香燭紙的氣味瀰漫在空氣中。

小時候不覺得,長大之後,離家萬裡,過年過節只有冷清的人影,簡單的食物。

再沒有宗祠裡豐盛的酒席,小孩子隨地亂炸的甩炮,廟門口姨姨嬸嬸們的虔誠叩拜,漫天的香灰和鞭炮硝煙,還有點燈點香點燭的那種香味......

突然才覺得,原來,家鄉的印記,深深地烙在我們每個人的血液裡,那麼深,那麼深,深到,你幾乎以為你已經忘記了,卻會在每一個相似的時刻,相似的場景裡,被拿出來一遍一遍反芻。

因為這樣濃重的鄉情,捨不得離家的人,在看過世間繁華之後,終歸會選擇回來,回到自小生長的這片土地,回到這片濃得化不開的血緣裡。

那些落葉歸根的閩籍華僑,便是最好的例證。

廚房裡,姨姨在炸海蠣餅,炸糟鰻,炸帶魚,做糟瓜。

很香,很香。

眼錯不見,就被我偷拿了一盤子。

媽媽進來說,吃這麼多油炸的東西,還不快多喝幾杯茶?

我向她舉起老早泡好的春壽眉。

對付過節大魚大肉長出來的肥膘,春壽眉最解憂。

《2》

前幾天跟朋友聊起白毫銀針的儲存來。

朋友說,聽說,儲存白毫銀針需要一年拿出來曬一次太陽?

OMG!

村姑陳瞬間想起了每年夏天,家裡都會把棉被、羽絨服拿出去曬太陽。邊曬邊拍打,去掉儲存時生出的黴味,利用陽光殺菌消毒。

難道這位朋友對白毫銀針的想法,跟夏天曬被子是同理?

不需要啊。

這樣會毀了白毫銀針的。

白茶是最怕見光的,最怕接觸空氣的,如果每年拿出來曬一次,這茶就跑氣了——辛苦存了一年,陳化出來的稻穀香和陳香,在袋子打開的瞬間就會散失一部分,再敞開袋口放陽光下曬,不超過半小時,袋子裡所有的香氣全跑光了。

不但跑氣變味,白毫銀針還會因為遭受長時間的陽光直射,而氧化變色,變紅或者變黑。

就像銀飾品,放在袋子裡密封,顏色變化得少。而一直將它裸露在空氣中,不佩戴,它就會變色,變黑,變暗淡變舊。

最嚴重的是,經過重曬過的白毫銀針,內含物質在曬的過程中,由於我們非專業人士,不能對它進行嚴格的標準化操作,沒有控制好時間和光照強度,讓茶葉遭受了過重過度的曝曬,從而導致茶葉內部的養分流失。

本是愛之,終卻害之。

《3》

為什麼會想到把白毫銀針拿出來曬太陽呢?

也許,是因為居住的地區氣候潮溼,想著天氣潮,怕茶也潮了,這麼金貴的銀針,潮了多可惜,所以想拿出來曬一曬。

其實,這是不必有的顧慮。

白茶雖然怕潮,但只要你儲存得當,它不會輕易受潮。

看官們買回去的白毫銀針,只要按村姑陳的要求,原箱封存——抓一兩放到罐子裡,夠喝十次的量,餘下的,就原樣密封,用繩子綁起來,每層都綁緊,外面的厚紙箱,用透明膠粘合,每條縫都粘緊,再將它放在離牆離地的書架上,只要這間房間的溫度溼度不要太離譜,茶都不會輕易潮的。

除非我們隔三岔五去開箱,翻動茶葉,讓它透光透氣,空氣中的水分跑進去,銀針才會受潮。

當然,抓出來的那一罐茶,也不能掉以輕心,雖然只有一兩,但是仍要認真愛護。

用兩層保鮮袋套起來,袋口再用蛋糕繩紮緊,再放到可以密封的茶葉罐子裡。

每次取茶,用克秤稱五克,稱完馬上要把袋口紮緊。

這樣緊密盯防,才可以讓我們珍貴的白毫銀針,沒有受潮的機會。

成龍說,是男人都會犯錯。

村姑陳說,只要沒有機會,想犯錯,還是比較難的。

人是這樣,茶也是如此。

《4》

那麼,如果某一次不小心,拿過茶之後,箱子沒蓋緊,該怎麼辦呢?

是人都會犯錯,智者千慮還必有一失,精明如諸葛亮還著了司馬懿的道兒。

如果真的出現了這樣的失誤,相信列位看官們腸子都悔青了。

那當口,除了怨自己,就只想著補救了。

那麼,受潮了的白毫銀針,該如何搶救呢?

這就要看受潮的程度了。

如果受潮的程度較淺,比如幹茶剛剛出現一絲輕微的巧克力味,衝泡時僅第一衝和第二衝的蓋子上有巧克力味,第三衝開始就是正常的銀針毫香和花香、藥香,那麼是可以挽救的。

交回給制茶師,請他提香。用低溫把水分去掉。

但這樣一來,銀針原來陳化出來的陳香和韻味,都不見了。

提香後的銀針,就像個剛出生的孩子,一切從頭開始。無論之前陳化了多少年,這一提香,那些轉化出來的味道都淡了、少了、不見了。

除了沒有新茶的清香和乾草香,其它的,都和新茶差不太多。

而如果受潮的程度較重,比如打開箱子就是濃烈的巧克力味衝鼻而出,衝泡的時候巧克力味道非常重,不僅蓋子上有巧克力味,連湯水裡都有巧克力味。

並且這種氣味從第一衝起持續到最後一衝都有,那麼,這個茶,受潮程度真的是非常深非常深,不必再提香了。

殘酷地說一句:藥石罔效了。

扔掉吧。

《5》

白毫銀針的儲存,是需要十分小心的。

但是,又不需要過分地緊張和擔心。

跟養一個孩子一樣,只要他認真努力就行,不必過分擔憂他的未來。

只要嚴格按村姑陳的要求,三層包裝,每條縫隙都密封,放在不受潮的書架上,放在溫度溼度都適中的房間裡,不經常打開它,就可以了。

如果你實在擔心它的安全,覺得一直密封著,萬一壞了還不知道,心裡一直揣著個事,那可以在比較潮的月份裡,悄悄打開聞一聞。

拆開箱子,把袋子打開一個小口,抓一把銀針出來,放在鼻端聞一聞,如果有異味,那就馬上處理。如果沒異味,那趕緊再放回箱子裡去。迅速再按原樣,該用繩子紮緊的就紮緊,該貼上透明膠的就貼上透明膠,給它密封回去。

當然,這樣的打開,不必每個月進行。

在天氣實在不好的情況下,兩三個月間打開一次,聞過之後迅速密封好,就可以了。

要是在檢查的時候,把袋口敞得很大,把茶抓來摸去,折騰半天,那麼,這茶原來沒潮的,被這麼折騰一下,也潮了。

所以,如果開箱檢查,快捷迅速,是需要掌握的要點。

《6》

不知不覺,夕陽西下了。

金輝萬點,灑在烏龍江面上。

臨近飯點,鞭炮聲響得更加密集了。

祝願小陳茶事的茶友們,中秋快樂,月圓人圓。

願大家聽著春江花月夜,吃著低糖的手工月餅,喝著村姑陳家的春壽眉或者秋壽眉,在或濃或醇的茶湯裡,在或清或鬱的花香裡,過一個有家人陪伴的美滿中秋。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相關焦點

  • 白茶裡,出現巧克力味的白毫銀針,不要喝,這是白茶受潮了!
    他的回答裡,斬釘截鐵的肯定,白茶存出了巧克力味,肯定是受潮了。因為S師傅在最早做白茶的時候,有得到過方老師的鼓勵。那一年,初出茅廬沒有經驗的時候,光是看別人做茶,他自己做出來的茶,卻出了很大的問題。做出來的那批茶,香氣淺,湯水薄,同村的人說了不好喝,連他自己也不滿意。於是,很沮喪,受了打擊的S師傅,當天就去了方老師那請教經驗。得到的答案,只有一條。做白茶最緊要的,就是幹度要足夠。
  • 安吉白茶、月光白、福鼎白茶,都是白茶嗎?一遍文章告訴你真相
    六小齡童如此,白茶亦是如此。白茶重新成為流行後,這耀眼的光環下,也開始令茶友迷失,分不清白茶的真容。安吉白茶,月光白,各式各樣的白茶令人頭腦發昏。怎樣認清白茶?一篇文章帶你認識清晰!但,月光白與真正白茶的差別,便好似水彩和油畫——縱使用著同樣的手法技巧,畫著同樣的風景,呈現出來的兩幅畫,天差地別。從根本上,即原料這一關卡,二者已經分道揚鑣。因此,相同工藝的月光白和白茶,前者只能稱之為月光白,後者才是六大茶類中的白茶。
  • 房間溼度低於20%,適合存白茶嗎?
    但是白茶不怕幹。它們,在這種舒服的幹度裡,愜意地睡著好覺。一個冬天的好眠,越明年,當你從倉庫裡拿出存了一整個冬天都沒打開過的那餅茶,撬出來喝一碗,滿滿當當的花香和藥香,能讓你整個臟腑,都香得透透的。上海一個朋友家裡,為了存茶,專門買了一臺抽溼機,結果第一天抽了一晚上,第二天起來,發現抽溼機上顯示的房間溼度,是32%,完全符合了40-45%的白茶儲存常規標準。新買的抽溼機,沒了用武之地,只好關掉,等明年的梅雨季節再開了。
  • 無論新白茶,還是老白茶,請問白茶的毫香就是棗香嗎?
    正在準備泡一杯武夷山于和偉家的慧苑肉桂喝的時候,有茶友來聊天了。 是一位買了我的書的茶友。 說按照我的書中介紹的方式煮茶,但煮出來的茶,湯色越煮越紅,並且,還有一些可疑的沉澱物。 我的本能告訴我,這茶有問題。
  • 六大茶類,紅茶、綠茶、白茶、黃茶、黑茶、巖茶,白茶最難存嗎?
    存一款白茶慢慢變老,很多人說這個過程很難。白茶容易存壞,不好儲存。實際上,從茶葉保存的共性而言,這樣的說法未免太冤枉白茶了。《2》就六大茶類而言,白茶難儲存嗎?那麼如果沒有及時喝完,時間久了,自然容易受潮。從市面上常見的茶葉包裝而言,密封是茶葉儲存的首要要求。武夷山的巖茶和正山小種,多數是採用泡袋包裝,一次一泡,袋口嚴實密封。早期流行的清香型鐵觀音,採用抽真空包裝。
  • 儲存白茶最忌諱的四種方式,看完這篇文章,你也能避免
    打開糯米的袋子,小白一看居然有蟲子。「阿姨,這袋子裡 的糯米放多久了?都長蟲了呢。」「這是上個月剛買的,想著做粽子需要就拿出來一起用,倒沒想到長蟲了,可惜了。」看著阿姨一臉可惜的表情,小白突然想到之前有茶友在存茶過程中不經意就犯了一些錯誤,這些不被注意的方式倒是可惜了好白茶。
  • 什麼是白茶的黴味,有了黴味的白茶怎麼處理?
    有的是餅外袋裡就有渾濁的黴味,有的是隔著包餅的紙聞就是一股黴味,還有的,外面都沒有異味,拆開餅紙,貼近餅子用力吸,才會有細細的黴味,從枝葉隙縫間飄出來,鑽入鼻孔。每到這種時候,就心痛,唉,又一片存壞了的餅。白茶餅裡的黴味,是一種不該存在於白茶中的味道。
  • 一款「驚豔」的白茶,梅子味的白茶你喜歡嗎?
    梅子味在老白茶裡出現這可不是一件好事存儲沒做好你的白茶裡或許也能生出梅子香文 | 小白聽他說來是最近淘到品質極好的老白茶,只是價格有些高,正猶豫著要不要入手,讓小白給拿拿主意。難道老白茶香氣中的梅子味被茶友視作白茶在陳化中會出現的好氣味嗎?這可不對啊!
  • 想要清除被子上的異味,保潔阿姨教你一招,比曬太陽殺菌還管用
    就拿房子的裝修來說吧,房子裝修得好,看起來既美觀又大方,住得也舒服,不然在後期出現問題就會禍級到自己和家人,想要清除被子上的異味,保潔阿姨教你一招,比曬太陽殺菌還管用棉花被是最普遍的被子。在太陽下曬後,在疊起來的被子裡放入幾小袋乾燥劑(家裡買的小食品,袋裡通常有乾燥劑,收集起來可備用),然後再放入幾塊香皂(可選自己喜歡的香型),過幾天被子就不會有異味了。
  • 白茶的價格奧秘:幾十元和幾千元白茶的區別,說出來你都不信!
    用特別低廉的價格就能收到的茶青,再加工成幾十塊一大包的超級平價白茶,這樣的茶葉產區生態環境堪憂,做出來的白茶可達不到喝茶健康養生的效果。《3》第二,茶樹方面的原因福鼎白茶裡的常見樹種是大白茶,大毫茶等。
  • 酸梅味、煙味、焦味、甚至是黴臭味,圖解白茶變質後的各種怪味!
    然而,酸梅味,焦味,煙味,這些味道,你在白茶中聞到過嗎?這些氣味若是出現在白茶裡,你一旦習慣,可能會以為是白茶正常的滋味。而品質好、保存良好的白茶,是不可能出現這三種味道的。這種做法,是嚴重違背白茶的傳統工藝的,因為白茶是微發酵茶,而這種茶,是重發酵茶。嚴格意義上來說,這樣做出來的白茶,都不能算做是白茶。產生酸梅味的第二個原因,是保存不當。具體就是白茶吸收了過多的水分,溫度一上升,白茶就開始了重發酵,生發出酸梅味。
  • 為什麼白茶泡出來的湯色特別淺?有4大原因,與白茶名字無關
    不過雖然少些,但你細細看,還是能在湯裡發現些白毫的痕跡。白毫是白茶營養價值所在(之一),白毫多則白茶品質不賴。此外在白茶外形審評標準中,白毫也是一大評分點。比如審評銀針時,我們會看它是否呈現銀灰白且富有光澤。
  • 買了十幾餅白茶,平時應該怎麼存比較好?注意這4點,白茶才安全
    長期存白茶,經過嚴密的包裝後,不建議頻繁打開大箱茶。 一來,頻繁多次開箱後,外界的水汽容易侵入。 日久天長後,箱內的白茶餅就容易出現受潮變味的風險。 二來,高頻次的開箱,會影響團隊陳化效果。
  • 來自茶友的存茶疑問,白茶存滿7年,聞起來沒有黴味,能喝嗎?
    天氣潮溼,最讓人擔心的是收藏的白茶是不是容易發黴。 這就要儲存茶葉時用心,用老生常談的老三樣,三層包裝,離牆離地,乾燥密封來呵護白茶。 還有茶友疑惑,他在鄰省的廣東存茶,也是長年空氣很潮溼。那他的白茶存滿了七年,聞起來沒有黴味能喝嗎?
  • 白茶配梅子味?酸甜好回味?別再給白茶亂攀親戚了!
    猛然翻看到一個茶友的消息,「小白,我的白茶出現梅子味了,聽說這是好事呢。」看完茶友的消息,小白覺得手中的楊梅也不香了。白茶出現梅子味是好事?這從何說起?白茶真的會有梅子味嗎?看來,小白今天要好好說說白茶這梅子味到底從何而來,不然好多茶友們都被矇騙在內。
  • 在什麼情況下,鐵罐裝的白茶會跑氣?
    當你收到鐵罐裝的白茶時,外面一般會包著一層塑封膜,撕開最外層的包裝以後,打開蓋子(有些是雙層鐵蓋),發現茶葉並不是直接接觸鐵罐,裡面還套著一層塑膠袋,袋口還有密封夾,起密封作用。那麼這種包裝,就是最常見,也是最標準的鐵罐裝白茶。
  • 僅憑塑膠袋,能把白茶餅保存好嗎?可長點心吧!
    家裡大掃除的時候突然又被翻出來了,但是外面包的白綿紙已經有點爛了,打開一看也有點發黴。特地打了通電話問老白,這可怎麼辦?能不能用塑膠袋重新包裝一下,發黴了也捨不得丟,實在頭疼。老白大手一揮,回到,「發黴了還喝什麼呀!趕緊丟了吧,改天我再給你送過去。」從叔叔的話中,小白還聽出了其他問題。
  • 扒一扒某些「巧克力味」白茶背後的真身,移花接木的做法,太狡猾
    因為那番長長的闡述內容裡,雖然林林總總的搬出了一大堆的學術內容出來作背書,講了一堆白茶的香氣組分。比如說白茶的香氣裡,醇類的含量高,次之是脂類,碳氧化合物,酮類、醛類等等。講到了芳樟醇、香葉醇、雪松醛、乙醛、青葉醛……這些專家學者的科研數據,確實都沒說錯。
  • 床墊受潮發黴了怎麼辦
    床墊受潮發黴了怎麼辦?1、用白醋擦洗髮黴的地方,擦洗完畢後再用清水溼布擦多依次,殘留的醋味就噴點你喜歡的香水就可以了。2、室內潮溼度太高,要多開窗通風,降低溼度,另外將發黴的床墊用消毒液刷洗乾淨,在陽光下暴曬2天。3、可用刷子蘸一些濃肥皂水刷洗髮黴的部分,再用溫水衝洗一遍,黴斑就可除掉。
  • 白茶只是工藝?這4句糊弄人的白茶經典語錄,看看你有沒有中過招
    《2》瞎話一:白茶就是種工藝而已。這已經寫過很多文章,撥亂反正過了。但是某些茶掌柜如同雨後的春筍一般冒了出來,一個個聲稱,白茶就是種工藝。只要採用白茶的工藝做出的茶,都叫做白茶。真是令人一腦門子的問號……每每這個時候,我就想翻出白茶國標來,給他們科普一番。就是在2018年5月1號實施的白茶國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