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揚州高郵,一家紮根農村的高科技「鄉鎮企業」,依靠收購蝦農的廢棄蝦殼,幫助蝦農人均增收多達2300元。生物科技公司發力高效農業,農民成為實實在在的受益者。
高郵農村,農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生產效率不高和農業附加值低,這種現實給了成長型的農業科技公司延伸產業鏈、幫助農民創造更多的附加值提供了重要機遇。揚州日興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和說,日興所做的事情一步也離不開當地農業的發展,只有在與蝦農的緊密合作中才能獲得利益的雙贏。
高郵有多個天然湖泊,被列為全國羅氏沼蝦養殖標準示範區,目前全市已建成羅氏沼蝦養殖面積15萬畝加上高郵湖圍網養殖20多萬畝,另有散戶養殖、淡水龍蝦養殖和自然蝦蟹資源等,全市年產成蝦蟹近20萬噸。
「農民的廢棄蝦殼是我們公司的唯一原料。」公司有關負責人說,「日興更希望牽手農民,而不是自己養蝦。通過成蝦加工,僅高郵地區每年可提供蝦蟹殼近10萬噸。」
日興公司的前身是一家鄉鎮企業,名叫揚州日興生物化工製品公司。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由於新興的氨糖產業的崛起,揚州日興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應運而生。在這家公司的牆上,掛著「質量管理、環境管理、職業健康管理和食品安全管理」等四大體系的國際認證證書。
該公司負責人說,10年前,這家搞化工的鄉鎮企業面臨如何轉型的重大問題。他們看準正在崛起的農業養殖產業,決定開發農業加工,不脫離本行,並以先進科技衝擊農業高端加工領域。「我們著眼於可持續長期發展,不是賺一筆就走人的公司。只有當農民的產品賣出一個好價格,農民的收入才能持續提高。」
短短幾年,該公司用甲殼素生產的氨糖系列和殼聚糖系列產品目前已有十多個品種,95%以上銷往歐美市場,產品一直供不應求。2008年,該公司已實現年銷售1.8億元,利稅1200萬元,出口創匯800萬美元,並被認定為「江蘇省高新技術企業」和「江蘇省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龍頭企業」。
朝陽產業,不受金融危機影響,反而跑到美國去收蝦殼
甲殼素產業是不折不扣的朝陽產業,用甲殼素生產出來的保健品可以說是下一代保健品的主流,目前這種保健品在美國市場賣得就很多,當然價格也不菲。
據了解,利用甲殼素進行精深加工的氨基葡萄糖鹽酸鹽產品是人體關節軟骨中合成蛋白聚糖的重要成分,對人體的關節炎有預防和治療作用。
利用甲殼素進行精深加工的功能性殼聚糖產品其應用領域更廣闊。對於農民來說,這種新科技可以帶來清潔的農業生產,植物葉面噴施肥、種子孢衣劑、飼料添加劑和果蔬保鮮劑的開發應用,使得農業種植更環保綠色,食品安全更有保障。使用這種新肥料的成本並不比化學肥料高。最令人叫絕的是,甲殼素可紡成纖維並可製成襪子和內衣!
作為新興產業,金融危機沒有影響該產業的發展。該公司負責人介紹說,他們在美國、加拿大、日本及歐洲的一些國家的出口訂單基本沒有減少,並且,他們已經開始在東南亞及美國收購蝦殼原料。「老美也是認人的,」公司負責人說,「美國原料品質好,大家都在搶,你的公司做得越標準,老美才可能把原料賣給你。」
高科技含金量的依靠是高級智囊團隊。2008年以來,該公司抓住省市政府推進產、學、研一體化契機及以科技合作為橋梁,與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南師大化學與環境科學院、南京野生植物綜合利用研究院進行合作,已投入了1740萬元,對功能性殼聚糖等下遊延伸產品進行開發,目前已和英國科泰克製藥有限公司、美國普萊姆營養品有限公司、加拿大維阿製藥有限公司以及國內的大連格萊克公司、齊齊哈爾富爾農藝有限公司等多家單位建立了銷售關係,並在這一領域佔得先機。
戶均增收4600元,當地農民可從廢棄物中每年拿到數千萬元「真金白銀」
翻閱維基百科,我們可以看到對甲殼素的權威解釋。甲殼素(Chitin),是一種天然高分子多糖聚合物,蝦蟹殼含甲殼素20%—30%,個別品種高達50%以上。自然界每年甲殼素的生物產量可達100億噸,是地球上僅次於植物纖維的第二大類生物質。1811年,法國科學家從真菌中首次分離獲得甲殼素,作為一類可供開發的生物質資源,目前甲殼素已引起全世界的重視。
然而,它的前身卻是農村環境的汙染物。在高郵,從前,蝦肉加工後的甲殼到處都是,人們隨意扔放,幹蝦加工廠附近蛆蟲蒼蠅到處亂飛,鄉鎮餐館裡人們大快朵頤之後被丟棄的蝦殼散發著燻人的臭味,行人只得掩鼻而過。環境的變壞引起人們的強烈不滿。
當這家公司收購的時候,給出的價格是蝦殼每斤0.6元,讓蝦農非常吃驚,因為他們每斤成蝦又可增加0.3元的現金收入。隨著高效農業要求的不斷提高和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到2008年底,該公司已實現帶動蝦蟹養殖加工戶1200戶,帶動從業人員8000人,在發展產業化經營、帶動農民致富上邁出堅實的一步。
該公司負責人說,他們在以蝦蟹殼為原料深加工的基礎上,向高效農業科技型發展,形成產業鏈。去年,通過實施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又新增了1條氨糖產品生產線和1條殼聚糖產品生產線。今年,擬新建一條冷凍蝦仁加工生產線,實行「企業+農戶+基地」的模式,實現從幼蝦養殖、成蝦加工到蝦殼收購與農戶進行一條龍合作,新增養殖戶1000戶,並與農戶實行訂單式保護價收購,解除養殖戶產蝦旺季蝦殼銷售難的顧慮,確保農民增收。
他們今年將可以處理廢棄蝦蟹殼6萬噸,不僅大大減少了環境汙染,還變廢為寶,促進農業循環經濟發展,僅此一項就增加農民收入近千萬元。此外,農用殼寡糖擴建項目也將上馬,年新增蝦蟹殼精深加工多聚糖、殼寡糖產品300噸,直接帶動農戶750戶,間接帶動農戶3700戶。
甲殼素加工助農增收的潛力並未止步於此。隨著甲殼素農業產業化強勁的增長勢頭,如何擺脫為國外貼牌生產、開發自主品牌的問題日益擺上了議事日程。例如,一瓶甲殼素保健品,國外是幾十美元,原料只要幾美元,差10倍。該公司正在向國家醫藥管理局申請專利,開發自己的保健產品和醫藥產品,這樣就能以更高的價格收購農民的原料,把更多附加值讓給農民。
他們深信不疑的是:「殼聚糖的精深加工必將是繼水產養殖業、水產品加工業之後,江蘇養殖業新的經濟增長點,小蝦這條黃金產業鏈,也將越接越長,越走越遠。」(生物谷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