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朋友問用酵母粉發麵,發出來的麵團蒸饅頭、包包子有點硬,需要加一些純鹼面進去,但是加多了也會硬,加少了又沒效果,比例應該如何掌控?
蒸饅頭加鹼面進去是有道理的,我們父母輩一直都是這樣做,到現在我母親大人蒸饅頭要加,原因是用老面發酵的麵團,老面就是指發酵饅頭用的面種,有的地方叫面引子,有的地方叫面頭,每次蒸饅頭的時候,故意留一小團,放在盆中保存起來,下次做饅頭包子等用來發酵。
用這種老面發酵麵團是要使用鹼面的,因為在保存老面的時候,環境複雜,老面中菌不純,會有各種雜菌進去,發酵的時候使麵團出現獨特酸味,需要加鹼面進去中和,而且鹼面加的多少沒有一個固定值,和麵團發酵程度有很大關係,鹼面加太多,會使饅頭變黃,不僅影響口感,還會影響營養價值,造成其中一些營養素流失。
用酵母粉發酵做饅頭和包子等麵食類,裡面的菌很純,不需要加鹼面進去,你不需要加泡打粉進去。
用酵母粉發麵做出來饅頭、包子為什麼有點硬
首先看看酵母粉是不是過期了,有時候家裡做麵食有限,買大包一時半會用不完,時間長會有過期現象,個人建議買小包裝,打開用不完的把口封上放在冰箱冷藏保存。其次看麵團是否沒有發酵起來或發酵過頭,發過了做出來的饅頭包子會出現發硬。另外面是發酵成功了,在製作的過程中有沒有搓揉排乾淨其中氣體,麵團切開,看到表面光滑沒有氣孔才算徹底揉好。還有最後一個環節也是被容易忽視的,饅頭包子蒸製完成後不要立刻打開蓋子,需要燜3~5分鐘。
麵團發酵成功的標準
首先看麵團體積,是原來的1.5~2倍大,其次麵團發酵後用手指按壓下去會有一個坑出現,用手拔一下麵團蜂窩組織明顯。
用酵母粉怎樣發麵
酵母粉放在器皿中,加入溫水攪拌均勻至溶化,充分激活酵母活性,麵粉放在面盆當中,少量多次加入酵母水,邊加邊攪拌,先攪拌成絮狀,然後用手和成麵團,放在一旁,蓋上蓋子醒發10分鐘,接著用手搓揉成表面光滑無氣孔麵團,麵團分成大小均勻面劑子,揉成饅頭狀或者包成包子,放在蒸鍋上發酵至原來1.5~2倍大,夏天無所謂,在溫度低的時候蒸鍋中水燒至30度左右溫水,能讓發酵加快,用時大約30分鐘左右,開火,上汽蒸15分鐘,關掉火,不要立刻打開蓋子,燜3~5分鐘再打開,也不要長時間燜,水蒸氣滴在上面會使表面發硬。
發酵粉和面技巧
1、做饅頭包子的時候,麵粉與酵母粉比例為100:1,換句話說,100克麵粉需要加入1克酵母粉,500克麵粉就加入5克酵母粉,為了讓發酵更好完成,可以加入白砂糖給酵母粉養分,但量不能超過酵母粉,發酵還和溫度有關係,天氣涼的時候酵母粉可適當多加一點上去,夏天可適當減一點下來。
2、麵粉和水的比例基本上是2:1,換句話說就是500克麵粉裡面需要加入250毫升水,這個是基本數值,在實際操作當中,由於麵粉吸水性不同,可酌情增減。
3、冬天溫度低,發酵需要時間長,為了滿足發酵需要的溫度,把麵團盆放在30度左右溫水中,鍋底剛剛冒泡,用手伸進去不燙手,稍微有點溫度,能很快完成發酵,大概2~3小時。
綜上所述,用酵母粉發麵做成饅頭、包子硬,和加不加鹼面沒有關係,可能是操作過程中某一個環節沒有做到位,對照以上幾個要點,加上個人實際經驗與方法,一定能做出來暄軟又蓬鬆的包子和饅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