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在查看老人病情。
「喉嚨痛」這個症狀,大多數人都很自然地將其跟感冒聯繫到一起。鎮江75歲的張老,出現喉嚨痛的症狀後,也沒有當回事。但這個簡單的喉嚨痛,卻讓他差點喪命!經過鎮江江大附院緊張的搶救治療,這才「跑贏」死神,轉危為安。
15日,記者從江大附院(也稱江濱醫院)耳鼻喉科了解到,這種致命的喉嚨痛就是「急性會厭炎」,能夠在短短幾分鐘內致命。而這種疾病,春冬兩季高發,近日來他們已經陸續收治了數例「急性會厭炎」危重患者。故此,院方專家提醒,一旦「喉嚨痛」,切莫再輕視。
通訊員 孫卉 羊城 揚子晚報全媒體記者 萬凌雲
老者「輕敵」,醫院就診出現窒息
去年12月25日,張老因為喉嚨痛到江大附院耳鼻喉科就診,被確診為「急性會厭炎」。醫生當即告知其嚴重性,並希望他住院治療,但老人認為就是感冒症狀,拒絕住院。
不想兩天後,張老的病情加重,再次去醫院就診時,被安排直接住院。而就在做入院常規檢查時,張老突然出現窒息症狀。危急時刻,耳鼻喉科主任黃秋生立刻對患者進行環甲膜穿刺(是臨床上對於有呼吸道梗阻、嚴重呼吸困難的病人採用的急救方法之一),同時立即組織手術搶救,與死神展開賽跑。
就這樣,爭分奪秒地為張老做了氣管切開術,並挽救了生命。
「張老的情況還算是幸運的,他在醫院就診時出現危急情況,而且我們處置果斷,搶救非常及時。這種疾病氣管切開很困難,患者不能平躺,氣管暴露困難,患者煩躁不能配合」,黃主任告訴記者,不幸的是,有些患者在院外發病時,一般都沒能等到送醫,就已經窒息死亡。
致命疾病,公眾卻缺乏充分了解
黃秋生還告訴記者,「急性會厭炎」的發病率並不低,但遺憾的是,公眾對這種致命疾病卻知之甚少。黃主任告訴揚子晚報記者,在人的咽喉處有一個類似樹葉形狀的軟骨,這個就是「會厭」,在它的下方是氣管。在大家吃東西的時候,「會厭」會蓋在聲門上,防止食物進入到氣管裡。
但如果因為感染或過敏引起「會厭」發炎,這個「樹葉」就會充血腫脹。腫脹的「會厭」就會將氣管堵住,空氣吸不進去,導致窒息。
事實上,黃主任說,「急性會厭炎」一旦起病,往往發展很快,很多人在還沒明白是什麼問題時,窒息已經發生,不少人在送醫途中就不幸身亡。
「急性會厭炎」,耳鼻喉科「第一殺手」
因為症狀易與感冒混淆,且發病急、死亡率高,所以「急性會厭炎」被稱為耳鼻喉科「第一殺手」。黃主任介紹,「急性會厭炎」與常見的咽炎、扁桃體發炎等還是有所區別的,急性會厭炎的起病很急,患者往往突然出現咽痛、聲音嘶啞的情況,同時還會伴有發熱、呼吸困難、吞咽困難的情況。
「這種疾病並沒有特定的易感人群,成人、兒童都有可能發病,常見的病因就是感染」,黃主任說,在門診他們經常遇到一些患者,在確診為「急性會厭炎」後仍然不給予重視,認為醫生小題大做,在出現呼吸困難的症狀時才想起來就醫,不少悲劇就此發生。
不過,黃主任還特別提醒,「這種疾病雖然致命,但公眾也不必恐慌,在正規醫院的耳鼻喉科進行治療,大多數患者都能夠治癒。」
此外,揚子晚報記者了解到,江大附院每月收治的「急性會厭炎」住院患者,都在十餘人左右,其中春、冬兩季發病率較高。所以,黃主任建議,患者如果出現上述「喉嚨痛」的情況,應當及時到耳鼻喉科進行診斷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