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示效果如圖1所示。
圖1
下載地址
http://teacher.100point.com/users/teacher/
xiaozzs/Course/PH/02/CPH020000000121.swf
課件功能
課件動態地顯示了電容器充電的微觀過程,直觀地揭示了影響電容器電容的諸多因素之間的關係。課件的交互性強,使用者可隨意進行仿真實驗,也可用來測試學生對上述問題的判斷。
使用方法
1.點擊開關,電容器充電,可看到A板的電子流向B板,充電完畢,兩板分別帶上等量異種電荷。
2.斷開開關,使電量不變,進行「實驗一」中的3個實驗:分別點擊左側「實驗一」中的「改變正對面積」等3個按鈕,按照提示,研究3個因素對電容的影響。改變面積和改變兩板間距離分別是拖動B板實現的;「電介質」條可拖動插入兩板間,以改變電介質。靜電計和兩板間的電場線的變化表明了電勢和場強的變化。
3.閉合開關,使電壓不變,進行「實驗二」中的3個實驗。方法同上。
設計思路
開關的製作
開關要將閘刀與座分開,做成斷開與閉合兩個狀態。在開關上寫上控制開關兩種狀態和充電電流播放的代碼。
充電電流用引導線單獨做成mc,在第1幀寫上stop。
靜電計的製作
指針要單獨繪製。為了區別充電斷開與未充電斷開兩種狀態,我們疊放了兩個同樣的靜電計,通過轉換指令實現了兩種狀態的替代。
平行板的製作
A板固定,B板可控制向上、向右移動,以改變正對面積和兩板距離。由紅、綠色表示的正負電荷,每一個都是mc,並分別命名為q1、q2,均勻排列在兩板上。與電荷對應的電場線也做成mc並命名。與B板相連的導線,做成mc,由指令控制它跟隨B板轉動和平動。
場景的分布
由於本課件涉及充電和6個小實驗,所以由7個場景組成。我們在「平行板電容器」的場景中,安排了7個幀,每個幀對應1個狀態。如第1幀為充電,第2~4幀為電量不變的3個狀態;第5~7幀為電壓不變的3個狀態。
時間軸如圖2所示。
圖2
在主場景中,由6個按鈕控制場景的跳轉。
主要的腳本寫在「平行板電容器」場景的第1幀上。
這裡所用的指令是對象的位置屬性、碰撞檢測指令hittest和if語句。關鍵是要細緻地寫好每個電荷及電場線的位置坐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