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平陽製造業,你會想到什麼?可能會先想到有著「中國皮都」之稱的水頭鎮,或是有著「中國塑編城」之稱的蕭江鎮,亦或是全國有名的禮品市場——萬全鎮。但沒準,你對這些地方、這些產業的印象,還停留在過去的小規模生產。可實際上,如今的平陽製造業,早已走出了集團化、規模化、高新化發展之路,掀起了新一輪發展高潮。
在這過程中,平陽以全方位的要素保障、不竭的科技投入,為產業和企業培育賦能,助推轉型升級。這個浙南小縣城,蘊藏著一個大目標:走高質量發展之路,重塑傳統製造業新版圖,重構傳統製造業新活力,讓縣域經濟承載更多夢想。
如今這一目標,正在不斷照進現實,數據給出了佐證:2019年,平陽20個項目列入省重大產業項目,入選數全市最多、全省第二,技改投資增長31.4%,高新技術投資增長83.4%,R&D經費增長29%,成功入圍全國創新百強縣、位列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第31位。
「五大百億」產業培育
傳統產業迸發新活力
如果要在中國找到塑包產業最為齊全的產品,一定得來平陽蕭江,在這裡,原料、拉絲、織袋、製版、印刷、複合、制袋等環節的企業一應俱全。42年如一日,蕭江人專注於一條編織袋上,從傳統的家庭手工作坊起家,先後獲得了「中國塑料編織城」「中國塑編之都」「中國塑料紡織第一鎮」「中國紡織材料包裝名鎮」等榮譽稱號。
相較於小規模作坊式、家庭式、聯戶式的生產管理,如今的蕭江塑包產業走上了集約化、規模化的發展軌道,形成了配套較為完整的產業鏈。這背後,產業化發展成了關鍵。
近年來,平陽啟動「蕭江塑包園」建設。建設過程中,平陽堅持把創新驅動作為發展的主線,整合三大工業片區,形成完整的產業鏈集群,實現連片發展,並構建起企業孵化、人才培育、研究開發、成果轉化、配套服務五大平臺。產業集群讓塑包產業迎來發展新勢頭,2019年,塑編塑包產業規上產值65億元,同比增長13.7%。如今,蕭江鎮已經成為中國塑料編織袋生產規模最大的基地之一,蕭江塑包園也拿到了「中國針織花式炒線生產基地」「中國紡織塑包產業峰會永久舉辦地」等多個金名片。
塑編產業的蛻變在平陽並不唯一。近年來,機械機電、皮革皮件等平陽傳統支柱型產業日漸式微,轉變舊產業、培育新動能成為它們再度崛起的必由之路。為此,平陽深入實施「工業強縣」戰略,以「規劃引領、動能轉換、平臺支撐」為主要路徑加速產業轉型升級,制訂實施「五大百億產業」培育計劃,加快推進機械機電、塑編塑包、皮革皮件、時尚輕工、文化產業集聚發展。截至目前,平陽已形成了機械機電、皮革皮件、塑編塑包3個主導產業,加上文化創意、寵物用品等若干個新興產業的「3+X」主導產業體系。2019年,平陽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長11.8%、連續13個季度保持兩位數高速增長,總量躍居全市第四。
萬洋小微園。平陽縣委宣傳部供圖
「抓大」「扶小」齊頭並進
企業發展按下「快進鍵」
日前,浙江一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收穫了一份意外之喜:此前申請的2020年產業政策獎補項目得以通過,1374萬元資金順利打進了公司帳戶。「這筆錢就像『及時雨』,企業可用來修整店面、招聘人員。」企業負責人高興地說道。截至目前,除學校渠道外,全省1250家一鳴奶吧門店已全部重新營業。
一鳴所享受的產業政策獎補,是平陽縣百億培育企業地方財政綜合貢獻獎勵資金。被列入名錄的企業,上年納稅額超1億元,就能以享受扶持政策前3年地方綜合貢獻度的平均值為基數,獲得地方綜合貢獻度增量部分的90%作為獎勵資金。
如此高額的獎勵政策,並非平陽在疫情後的特殊之舉。早在2017年,為了全力扶持縣域內大型龍頭企業快速發展,平陽就出臺力度空前的百億企業扶持政策,通過市場機制和政策扶持相結合,推動企業轉型升級,在平陽培育一批總部型、品牌型、協同製造型、綠色與安全製造型、高新技術上市型的「百億」企業。政策涵蓋降低用地成本、優化審批服務、加大財稅扶持、推進智能製造、強化金融扶持等內容,3年來為企業真真切切省下資金40億元。與此對應的是,平陽3年新增上市(掛牌)企業24家,超10億元企業9家,新增「小升規」企業254家、「專精特新」企業660家。
「抓大」的同時,平陽始終不忘「扶小」,通過打造小微園建設的平陽樣板,為不斷湧現的小微企業建設一個安心發展的「家」。
翻開平陽出臺的《平陽縣小微企業園高質量發展五年規劃》等系列政策,可感受到平陽獨具思考的發展思路:在謀劃小微園時,平陽就首先考慮到小微園所在鄉鎮的發展定位、產業特色,布局具有產業特色的小微園,並要求每個小微園必須要有1~2個主導產業,而且主導產業企業數量必須佔70%以上,讓同類企業、上下遊企業集中入駐,讓一個個小微園形成一個個產業集群。做好規劃後,為了能讓小微園成為一座座小微企業的「夢工廠」,平陽十分注重配套建設生產研發、倉儲物流、公共服務等生產生活設施,同時加大政策優惠力度,通過允許廠房產權分割,限定最高售價等,讓入駐企業免去後顧之憂。
截至目前,平陽已經建成投用10個小微園,累計竣工面積達200萬平方米,已入駐面積168萬平方米,已入駐投產企業635家,近3年累計實現產值達110億元,建成投用的小微園數量、入駐的企業數量、實現的產值,都在全市領先,小微企業成長指數已擠進全省前30強。其中,萬洋眾創城更是入選國家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示範基地。
鰲江夜景。平陽縣委宣傳部供圖
強化資源要素保障
積聚高質量發展動能
日前,浙江省政府批覆,平陽縣新興產業園圍填海歷史遺留區的11個掛牌出讓方案得以通過,涉及用海面積21.94公頃,將用於近期落戶項目建設。這也是全省首批、溫州市第一個掛牌出讓的圍墾處置歷史遺留項目。該地塊此前因政策規定,存量圍填海區需按規範實施生態評估,而成為歷史遺留問題,該園區工業用海出讓活動一度停滯。
但平陽卻跟這塊地「較上了真」,當地堅持問題導向、效果導向,確定圍填海歷史遺留問題清單,並逐一明確整改目標、整改措施、責任單位和整改時限,編制生態評估報告和處理方案,並成立專項工作小組,加快統籌協調和整體推進。在平陽的努力下,該地塊得以重新盤活,土地資源得以利用。
正是這樣的「較真」,平陽通過清理閒置土地和盤活存量建設用地,整理出可用土地1萬多畝,同時積極向上爭取到各類獎補及追加指標6500多畝,去年又爭取到各類指標2350畝,預支重大產業項目指標全市最多,有效緩解了土地要素制約瓶頸,助推重大項目落地。
打響土地要素保障攻堅戰,正是平陽注重強化要素保障,積極協調解決產業和企業用地、用錢、用工、用電等難題,為當地高質量發展注入不竭動力的縮影。
讓金融「活水」源源不斷地流向實體經濟,平陽縣構建政銀企合作新模式——「融資超市」,全力打造「一天24小時永不打烊」政企銀對接平臺。平臺匯集全縣17家金融機構推出類型多樣的「戰疫貸」「政採貸」等金融惠企政策套餐。企業可以線上發布需求,根據貸款門檻、利率等要素迅速匹配,降低跑腿成本。日前,平陽縣一家塑料包裝企業發布了500萬元急需貸款需求。企業負責人登錄平陽搭建的「融資超市」平臺,通過「派單模式」選擇其中一家匹配度最高的銀行貸款,從發布到款項到帳僅用了3天,解決了企業的燃眉之急。
要素保障之下,平陽一大批重磅好項目相繼順利落地,各類企業和產業集群紛至沓來,平陽正從偏居一隅的浙南小城,成為一片經濟要素活躍、創業創新潮不斷湧動的熱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