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的女孩娟娟還在讀小學,一直沉默寡言,面對幼升小以及父母給到的壓力,娟娟長期都過得很壓抑。
一天娟娟的媽媽李女士往常一樣回到家,發現女兒房門緊鎖,並且很長一段時間裡孩子都在房間裡不出來。
李女士怎麼敲門都沒反應,一下子就慌了,用力將房門踹開發現,女兒躺在地上,七竅流血,面色可怖。
李女士嚇得趕緊撥打120把孩子送醫院,儘管已經努力搶救,最終還是沒挽回一個年輕的小生命。
一個12歲的女孩怎麼就好端端地離開了人世?
女孩爸爸回憶,之前有一天女兒出門買了杯奶茶,還拎著一袋子藥回來,爸爸當時也沒注意,以為是孩子感冒了家裡沒藥了才去買的,死活沒想到女兒竟然有服藥自殺的想法。
孩子父母在房間裡找到了女兒留下的遺書,心中寫到了孩子學習壓力太大,沒辦法從痛苦中走出來,才會選擇結束生命。
原來,那一袋子裡裝的全是暈車藥,一共6盒,全部被娟娟吃完了,一盒是24片,也就是娟娟總共吃了144片藥!
一個孩子一下子吃了這麼多藥,身體怎麼可能承受得住?
娟娟的父母非常震驚,立刻聯繫警方調查到底是哪家藥店要賣給女兒這麼多藥!
娟娟父母認為:女兒才12歲,藥店不該把這麼多藥一下子賣給一個未成年人,藥店給未成年人賣藥不控質量是要追究責任的。
找到這家藥店後,發現這家藥店是一家正規的連鎖藥房,營業員對這個女孩還保留一點印象。
營業員告訴記者:當時這個女孩戴著口罩,個子也很高,看起來早就成年了。當時自己詢問過女孩為什麼買這麼多暈車藥,女孩說一大家子都要去旅遊就要多買一點,家人一前也吃過這個藥。
其次,這種暈車藥屬於非處方藥品,不需要在醫師指導下開,也不限制購買數量的。付錢的時候,營業員還告訴了女孩這個藥品的用法和用量。
事發之後藥店為此提出了限購的要求。
這件事也不能完全責怪藥店,孩子心理壓力太大才是問題的根本。哪怕藥店一開始就設置了限購,孩子依然可以多跑幾家藥店,每家買一、兩盒,加起來的數目也不小。除開服藥,以及還有很多種方式結束生命。
家長把責任甩給藥店,實在不應當。當孩子無端買回來一堆藥品時,為什麼沒人留意過?
說明孩子平時的學習、生活根本沒人注意到,是否考慮過自己對孩子的關心太少了?
更何況,一個年僅12歲的孩子能想到自殺,應該不是一兩天的學習壓力,而是長期存在的壓抑,得不到父母的關心和陪伴,才會選擇最糟糕的方式結束一切。
作為家長,包括我自己,之前也會有這樣的錯誤認知:小孩子能有什麼壓力?什麼都沒經歷過,什麼苦也沒吃過,能有什麼好不開心的?
現在的孩子學習壓力真的不比我們當年,同學孩子間的起跑線本就有高有低,學校班級裡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加上漫天的作業、輔導班、各種考試,只是一環扣一壞,有一個環節落下了很可能就跟班級脫節了。
他們雖然年紀小,但是內心卻非常敏感,如果這時候還得到最親密的家人的關心,孩子很容易走向極端。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有時候比身體健康更加嚴重,希望家長們都該重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