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在「側柏葉的功效和運用」一文中提到,側柏葉有涼血止血、止咳、生發之功效,並且採摘其種子去換零花錢。這種子便是柏子仁,又叫柏仁、側柏仁、柏子仁霜、柏實、柏子等。現冬初正是柏科植物側柏的種子成熟時,採收後,曬乾,除去種皮,陰乾後既可生用,也可制霜後用。
柏子仁味甘,性平。歸心、腎、大腸經。《神農本草經》曰:「主驚悸,安五臟,益氣,除風溼痺。」《本草綱目》載:「柏子仁性平而不寒不燥,味甘而補,辛而能潤,其氣清香,能透心腎,益脾胃。」可見,柏子仁的功效有養心安神、潤腸通便、止汗。常用於虛煩失眠、心悸怔忡、腸燥便秘、陰虛盜汗等。
柏子仁在廚房裡的運用。
一、柏子仁粥
原料:粳米100克,柏子仁25克,蜂蜜15克。
製法:將米洗乾淨,用冷水浸泡半個小時,撈出,瀝乾水分;將柏子仁搗碎;取鍋放入冷水、米、柏子仁,用大火煮沸,改用小火熬煮成粥,調入蜂蜜攪勻,再煮沸即可。
功效:養心安神、潤腸通便、調經止痛。適用於心悸,失眠健忘,長期便秘或老年性便秘。
二、回春燉盅
原料:枸杞子、大棗、桑椹各30克,柏子仁15克,女貞子20克,菟絲子、覆盆子各10克,雞腰子40克,薑片、蔥段、鹽、米酒各適量。
製法:將藥材(除大棗、雞腰子、姜、蔥、米酒、鹽外)稍衝洗,加水用大火煮沸後,改小火煮至湯汁約300毫升時,去渣取汁備用。大棗去核,雞腰子入開水氽燙,撈出,瀝乾。向燉盅加入大棗、雞腰子、藥汁及其他原料,加蓋放入鍋蒸到熟透(約20分鐘)即可。
功效:補腎益精、養心安神。對身體虛弱、腰膝酸軟、四肢冰冷、陽痿早洩、子宮虛寒有效。
三、柏子仁煮花生米
原料:柏子仁30克,花生米500克,鹽、薑片、蔥段、花椒、桂皮各適量。
製法:將柏子仁用紗布包好與花生米一起放入鍋內,加入薑片、蔥段、花椒、桂皮和水,用大火燒開後,改為文火燜燒至熟,加鹽再燜片刻即可。
功效:養心安神、鎮靜催眠、增強記憶力、緩解緊張情緒。
四、二仁茯苓舌片
原料:柏子仁、酸棗仁各9克,茯苓6克,大棗6枚,豬舌1條,西芹200克,料酒、薑片、蔥段、醬油、鹽、植物油各適量。
製法:將豬舌用開水焯透,刮去舌的白色表皮,與柏子仁、茯苓、大棗、酸棗仁一起放入鍋內,加水,用大火燒沸,改用文火煮40分鐘,除去藥渣,撈出豬舌,瀝乾水分後切成薄片;西芹洗淨,切段;將植物油倒入炒鍋,大火燒至六成熟時,加入姜、蔥爆香,放入豬舌片、料酒、醬油、鹽和西芹段,炒熟即可。
功效:補心氣、寧心神。對心律不齊、氣虛、失眠、心悸效佳。
此外,柏子仁可蒸羊心,對心煩失眠、更年期症候群有效;柏子仁也可與麥冬、黨參、子雞一起蒸食,可滋陰補氣、寧心安神;柏子仁還可與當歸共研細末,煉蜜為丸,服之防脫髮、斑禿等;柏子仁與大棗、山藥、豬心一起燉湯,對心氣不足型冠心病有幫助;柏子仁還可泡茶飲用。
注意:大便溏洩者忌用柏子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