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6 來源 :公益時報 作者 : 皮磊
為更好地發展特殊教育公益事業,為孤獨症兒童康復提供一站式服務,近日,北京師範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李小俚、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會長助理狄麗君、「一點愛」專項基金主任王福強、北京星希望孤獨症康復中心主任杜佳楣等一行八人抵達臺北,進行了為期一周的參訪活動。
本次參訪活動得到了臺灣各界的大力支持,彰化師範大學復康諮商研究所鳳華教授與國立成功大學心理系胡中凡教授陪同參訪。團隊首先走訪臺北自閉症基金會,劉增榮執行長介紹了基金會發展的歷史,以及其自建立以來對臺灣孤獨症事業的推進。該基金會所推進的日間照料項目、社區日間作業項目、職業重建項目全方位解決孤獨症群體的問題,讓參訪者看到了我國臺灣地區的慈善機構在推動社會及政府對孤獨症群體的關注和各項制度的建立中所起到的作用。
據介紹,臺中教育大學有119年歷史,特殊教育系以培養特殊教育專業知能的教育工作者為目標。副校長侯禎塘教授介紹了特殊教育系的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情況,雙方探討了兩岸特殊教育人才培養的合作模式。
此次參訪的第三站是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醫院兒童發展中心對心智障礙群體診斷的過程、跨系統會診制度、標準化診斷流程及個別化訓練項目的制定和數據採樣等方式,對中國兒藝會孤獨症項目北京總部基地的建立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參訪活動的重點是彰化師範大學復健諮商研究所。該所鳳華教授是臺灣自閉症領域傑出的專家,她從孤獨症兒童早期幹預的實務操作、學齡期患者學校融合教育、大齡孤獨症青年的情緒管理及職業重建等各個方面,進行了詳細介紹和經驗分享。
中國兒藝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本次參訪活動讓團隊不僅學習了臺灣孤獨症領域先進的經驗,探討人才培養機制,對兩岸特殊教育事業的合作發展也作出了很好的鋪墊,並為兒藝會孤獨症項目的實施提供了專業保障。
孤獨症是一種在兒童發育早期就出現並且持續終身的精神障礙。孤獨症兒童又被叫做「星星的孩子」,因為他們就像遙遠夜空中的星星一樣獨自閃爍,無法和外界正常交流。目前我國孤獨症患者已超1300萬,0到14歲的孤獨症兒童超過200萬,迫切需要促進特殊教育立法、培養特殊教育人才、建立專業的孤獨症幹預、矯正與重建體系。
據介紹,中國兒藝會「一點愛」專項基金旨在打造科學全面的特殊教育系統,搭建服務於孤獨症患者、家長、教師、機構四位一體的學習、生活、培訓與交流平臺;推進孤獨症早期幹預;開發孤獨症康復教育平臺,內容涵蓋教育、幹預、心理三大模塊;建設孤獨症幹預與研究中心,在全國建設若干展現項目成果、推進項目科研與實踐、解決弱勢群體現實問題的孤獨症中心,未來在全國建成具有權威效應的示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