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同期聲】
第一個詞是敬業,敬業是人生平凡的奉獻精神,敬業就是要熱愛自己的工作崗位,在自己的崗位上要有擔當、有作為。
第二個詞是學習,人要終身學習,活到老,學到老。人要不斷地學習,充實自己,增加知識。對我們老年人來說,要緊跟時代,適應科技、經濟、文化的發展,提高自己,不至於被時代淘汰。
現在,我在生活上得到方便、精神上得到安慰,比如,交通(運輸)廳幫我報了浙江省老年大學,我學了13年,學了拼音、計算機、英語、攝影、古代詩。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祝願我們的祖國繁榮富強,越來越好。
眾人圍坐,聽趙肇慶講照片上的故事
「我今年已經90歲了,見證了中國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往事歷歷,趙肇慶激情依然。
鼓足幹勁 建設祖國
22歲的趙肇慶
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共中央華東局決定從上海、江蘇、浙江抽調技術人員赴有關省份支援,其中浙江支援江西,趙肇慶是被選調的人員之一,他十分高興。「那時,被選調是光榮的事,雖然捨不得離開杭州和父母親,但要堅決服從組織分配。」
1952年,趙肇慶來到江西,主要從事農機工作,並在機械技校讀書。因為在工作中成績顯著,他於1955年被南昌市授予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稱號,1956年被授予江西省商業系統先進工作者(勞模)稱號。在江西,他還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56年獲江西省商業系統先進工作者(勞模)稱號(此為獎章複印件)
「1953年12月1日,我利用假期回杭州結婚。」趙肇慶說,「之後,愛人在杭州,我則繼續回到江西。」1958年1月,趙肇慶調到杭州制氧機廠,隨即在副廠長陳湘海的帶領下赴紹興籌建鋼鐵廠。
紹興鋼鐵廠是省級大型企業。籌建期間,趙肇慶擔任機電組長,分管全廠機電設備訂貨、安裝和部分調試工作,並負責上海、杭州辦事處機電方面協調工作。待全部機電設備基本到位,他擔任軋鋼車間主任。1959年2月8日,紹興鋼鐵廠新建軋鋼車間,在歡度春節的鞭炮聲中投入生產。不久後,鋼鐵廠成功試製華東地區首根φ20鋼材,而後又試製φ5.5盤元鋼材投入生產。
1958年當選紹興市第三屆人大代表(複印件)
「當時獲得省政府和省冶金廳表彰。冶金部也發來電報表揚祝賀,並要我們赴北京匯報。我與時任省冶金廳廳長鄧清河(紅軍師長)同乘火車赴北京,還得到了冶金部劉副部長的接見,我感到好光榮啊。」趙肇慶回憶道。
越洋遠援 傳播友誼
趙肇慶在紹興鋼鐵廠工作了十年。其間,他當選為紹興市第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浙江省第二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68年,他調到省交通廳做戰備工作。原以為可以和家人團聚了,但在1973年,他調赴赤道幾內亞共和國(以下簡稱「赤幾」)參加援建。
趙肇慶回憶,交通部經援公路工程項目共有12個國家,其中非洲8個國家,任務繁重,外經部、交通部決定浙江省交通廳(時為「浙江省交通郵政局」)援建赤幾。趙肇慶參與並負責機電設備計劃,配套訂貨等籌備工作。
趙肇慶在赤道幾內亞共和國首都馬拉博
1973年,趙肇慶和同事乘坐波音707離滬,途經喀拉蚩、孟買、衣索比亞、喀麥隆等國到赤幾,那時,從東方到西非還沒有直達航線,必須多次轉機。在國外,他感到耳目一新,「尤其是在巴黎參觀艾菲爾鐵塔、凱旋門,我看到高速公路上車輛快速行駛,吃了西餐和從未見過的水果、飲料……我對這一切目瞪口呆,可稱『大姑娘上轎』第一回呀!」
路途中的所見所聞激發了趙肇慶援外為祖國爭光的工作熱情,更堅定了他回國後建設祖國的信念。「一定要為祖國早日擺脫貧窮貢獻一份力量!」他心裡默想。
1974年6月13日 赤道幾內亞共和國總統馬西亞斯和中國援建公路工程專家合影
「從現在來說,有電腦操作,各部門配合編制機械設備、材料等一整套計劃,是習以為常的事。可在當時,我省修建公路是以人工肩挑手拉和拖拉機作業為主,到達異國他鄉搞機械化施工,是破天荒的大事,是靠珠算、筆算、計算尺工具做計劃的呀!」趙肇慶說,「雖然條件不好,但是我們的精神狀態很好。我們是在貫徹毛主席革命外交路線,履行國際主義光榮任務,是來之不易的鍛鍊自己的好機遇。」
1973年7月23日,援赤道幾內亞公路工程機械隊同仁合影
在赤幾期間,結合當地地域季節、氣候等條件,以及對公路工程施工進度的要求,趙肇慶帶領機械隊編制了《公路工程施工機械管理維修辦法》《發電動力設備、礦山機械、配件供應等管理辦法、制度》,得到認可。「赤幾機械管理維修完好率、使用率獲得外經部、交通部工作組好評和肯定,我們制定的相關制度還被交通部援外辦發文到其他援外工作組參考。」
兩年多後,趙肇慶一行回國,又一批技術骨幹接過他們的擔子,遠赴重洋。1977年9月,恩·蒙公路全線完工;12月7日,舉行通車盛典和交接儀式。
1974年6月13日 赤道幾內亞共和國總統馬西亞斯和中國援建公路工程專家合影
在中國對外開放30周年回顧展上有如下記載:「蒙戈莫到恩昆121公裡公路……歷經30年風風雨雨至今仍路基堅固,成為赤幾人民眾口稱讚的標誌性建築」。
2013年,當年援建赤幾的老夥伴們共同編印一本書,名叫《越洋遠援》,作為浙江援建恩·蒙公路四十周年紀念。
年逾半百 再度援外
趙肇慶在馬達加斯加
馬達加斯加共和國公路工程由河北省援建,1982年,交通部援外辦通知浙江省交通廳調趙肇慶赴該國工作。雖已年過半百,他再次告別妻兒。「對家人我感到很愧疚,但是先有國才有家,國家永遠是放在第一位的,廳、處領導很關心我和我的家人,我當然要服從組織安排。」他說,這是組織信任。
帶著兩位助手,趙肇慶從北京乘機途經巴黎、肯亞、奈洛比,多次轉機經過亞、歐,到達印度洋島國馬達加斯加共和國。一到項目部,公路工程組開會歡迎,他聽著歡迎詞,深感重任在肩。
趙肇慶在巴黎凱旋門
趙肇慶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實地調查,發現工程量大,對施工機械尤其進口機械遠比赤幾多而全。他選定工作切入點,對主要關鍵機械設備親自示範修理、修復。當時,美國卡特彼勒公司產的11立方米大型鏟運機,因使用操作不當,僅46小時就故障停用,大家一籌莫展,「我就讓我們的翻譯逐行翻譯保修證書,終於被我發現了!保修時長是100小時,我們才用了46小時啊!」想起當時的場景,趙肇慶非常激動,「我們就通過大使館函信該國公司說明產品出廠質量問題,公司派人來檢查後調換零部件,機械一經修復,土方工程加快進展,工程的效率提高了。」
「之前大家對這臺大型鏟運機的使用已經不抱希望了,沒想到後來能對施工起到這麼大的作用,我也如釋重負,內心感到欣慰和喜悅。」趙肇慶感嘆道。
1986年馬達加斯加表功證書內頁
之後,趙肇慶還擬定、編制了各類型機械的設備管理、維修保養規程等,「在全體機務人員和各級領導支持下,機械完好率達到87%以上。這樣的指標,在當時公路援外工程項目國家中是少有的。」說著,他拿出了一本《表功證書》,那是1986年馬達加斯加民主共和國公共工程部頒發給他的。為祖國爭得了榮譽,他覺得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返國後連續二年,我每逢春節都能收到河北省交通廳援辦寄來慰問禮物,非常感動。」那份情誼,趙肇慶銘記在心。
返國後,趙肇慶在省交通廳綜合處工作,協助負責交通工業生產、交通物資管理工作。1991年退休時,正值高速公路籌備建設期。「在廳領導推薦和學會領導邀請下,我在省公路學會任技術諮詢主任,其間組織公路工程科技人員學習、培訓,籌辦了多個培訓班。」趙肇慶說,他還徵集、初審編輯了六期《浙江省公路學會年會論文集》,論文集中選編了他撰寫的4篇論文。
離開工作崗位後,趙肇慶學習舞蹈、電腦、英語、詩詞、攝影、中國歷史等,還用手機微信和遠在美國、香港的孫輩聊天,「得益於科技的發展,我和孫輩視頻聊天,就好像我也身臨其境。」
記者發現,滴滴打車、銀行轉帳、超市購物……年輕人用手機做的事兒,他也緊跟,是個很「時尚」的人。「國家繁榮富強,我正在享受改革開放的豐碩成果呀!」這位精神矍鑠的老人侃侃而談,完全感覺不到他的年齡。
監製/丁前程 鄭莉
編輯/陳惠
記者/馮晴穎
通訊員/蔡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