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萬一真的激怒大陸,對臺灣來個經濟封鎖,臺灣吃得消嗎?

2020-12-11 海峽新幹線

12月9日,2020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將在臺北、廈門以視頻連線方式舉行,兩岸一批有影響力的企業家將與會,商討如何緊抓大陸「十四五」規劃機遇,見證並推動兩岸產業不斷走向深化。

新冠肺炎疫情以來,臺灣經濟對大陸的依賴不僅沒有消減,反而愈來愈大。臺財政部門7日公布,臺灣11月對大陸(含香港)出口額達144.6億美元,創歷年以來新高,同比增長17.2%,佔臺灣總出口額的45.2%。大陸(含香港)持續位列臺灣地區最大出口市場和最大順差來源地。

對此,臺灣《旺報》發文指出:

放眼全球,甫入11月,歐美疫情再起,抗疫尚且不及,那還顧得上生產及出口。看一下臺灣今年亮眼的出口成績單是怎麼來的?前11個月,臺灣對大陸和香港的出口成長14%,臺灣對陸港的出口佔比也達到43.8%的歷史新高。天佑臺灣,有大陸這個生意場上的好兄弟。但臺灣是怎麼對待大陸這個「惠我良多」的好兄弟?民進黨當局所謂「反中謀獨」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萬一真的激怒大陸,對臺灣來個經濟封鎖,臺灣吃得消嗎?

針對此次的兩岸企業家峰會,臺陸委會日前曾表示,民進黨當局支持合於規範的兩岸經貿交流,但提醒與會臺灣民眾要注意「兩岸條例」相關規範。據了解,「兩岸企業家峰會」成員大多是兩岸商業界的重量級人士,很多臺灣頂尖的上市公司的一把手都在與會行列中。表面看,民進黨是在講「支持」兩岸交流,可話裡話外卻透露出威脅恫嚇的味道。

一方面要賺大陸的錢,一方面卻肆無忌憚、毫無廉恥地「反中」「抗中」?今年以來,民進黨當局一直不停打壓兩岸之間的交流。9月,臺陸委會就禁止在臺灣舉辦海峽論壇相關活動,也不希望臺灣民眾參與視頻連線,還要對率團出席海峽論壇的新黨主席吳成典展開調查。到了國慶節,臺灣藝人歐陽娜娜、張韶涵分別在央視國慶晚會與他人合唱《我的祖國》《守護》,臺陸委會得知後不惜威脅稱,若違反兩岸條例相關規定,將依法查處。10月,針對在杭州舉行的第三屆海峽兩岸青年發展論壇,臺陸委會又公開威脅稱,若此次赴大陸出席論壇的中國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有涉及違反法令情形,主管機關將依法處理。12月,島內知名統派人士黃智賢、邱毅在參加完大陸《環球時報》年會後,就被民進黨當局盯上了。民進黨籍民代王定宇揚言,臺檢調部門應儘速追查黃、邱二人的「促統」言論;而綠媒《自由時報》甚至在社交媒體發文,稱要把「統一頑固分子一網打盡」。

民進黨再度在臺灣上臺施政後,對大陸惠臺政策極盡污衊之能事,頻頻「嚴正警告」主張與大陸進行交流溝通的臺胞,不惜利用行政手段大肆拘押島內統派人士,扼殺任何與「統一」相關的聲音!

民進黨當局製造綠色恐怖阻止主張「統一」的聲音,一方面會在島內激起更大的抵抗意志;另一方面則是將臺海局勢逼往更激烈衝突的境地。而「分裂分子」最終的下場,也必然是以覆滅為結果。因為自古以來,邪不壓正。沒有哪一個用盡恐嚇、威脅、欺騙手段將民眾籠罩在黑暗中的政權能夠長久。

相關焦點

  • 若大陸出手封鎖臺灣,臺灣吃得消嗎?新數據公開,民進黨該掂量了
    自從疫情以來,臺灣不但沒有擺脫對大陸的經濟依賴,反而更加的依靠大陸的經濟。根據統計,臺灣11月份對大陸的出口額度接近145億美元,也創下了歷史的新高。同比以往增長了17%。數據顯示,大陸是臺灣地區出口貿易順差最大的來源地區。
  • 大陸若採取「封鎖」,臺灣恐難以吃得消
    兩岸的產業合作通過這次峰會也在不斷深化,而隨著兩岸合作的不斷加深,現在臺灣地區對於大陸的經濟依賴已經達到相當高的程度。 臺灣出口靠大陸 自從新冠疫情爆發以來,臺灣對於大陸的經濟依賴程度也在不斷增長。
  • 臺媒:臺灣經濟臍帶不能與大陸切割
    臺媒:臺灣經濟臍帶不能與大陸切割 2016-03-15 16:29:44《旺報》今日刊載臺灣經濟研究院新興市場中心主任譚瑾瑜的文章,分析蔡英文的經濟政策及臺灣經濟與大陸發展的關係。
  • 民進黨威脅臺企,臺媒:哪來的勇氣
    臺灣經濟得益於大陸發展此外,據臺灣《旺報》分析稱,如今連歐美國家都因新冠疫情影響而無暇顧及生產與出口,而臺灣地區今年的出口數據卻格外「亮眼」,民進黨當局應該思考這一成績的由來。據島內財政部門此前發布的消息稱,11月份臺灣對大陸的出口額再度刷新紀錄,臺灣對大陸及香港總出口額中佔比45.2%,共計144.6億美元,同比上漲17.2%。臺媒:大陸對臺經濟封鎖,臺灣能否從容應對?事實上,大陸一直以來都是臺灣地區的最大出口市場。
  • 大陸若封鎖海運 吳斯懷:臺灣恐斷氣
    中國國民黨「立委」吳斯懷今日於「立法院」議場總質詢表示,臺灣是海島,能源全靠進口,但「執政黨」卻把燃氣發電比例提高到50%,萬一大陸封鎖海運,臺灣恐將斷氣。吳斯懷質問,臺灣天然氣有99%依賴進口,請問有哪個地方是自己不生產天然氣,但能源配比卻超過50%?臺「經濟部長」沈榮津回應稱,過去的火力發電中,燃煤佔了40幾%,如今臺灣社會希望能夠減少汙染,所以才減煤加氣。
  • 臺灣本土電商競爭失利 臺媒:網絡經濟不能缺大陸
    臺灣本土電商競爭失利 臺媒:網絡經濟不能缺大陸  臺灣電商龍頭「網絡家庭」旗下「商店街」與境外「蝦皮」競爭失利,臺灣《中國時報》今日發表社論表示,「商店街」競爭失利案例,很清楚讓我們看到全球化所帶來的機會與挑戰。臺灣一味抗拒大陸,不肯思考與大陸合作,只會把自己推向斷崖,落入孤島絕境。這真的是臺灣人民所期待的嗎?
  • 臺媒:抱怨之餘 臺灣有去了解大陸嗎?
    臺媒:抱怨之餘 臺灣有去了解大陸嗎?但臺灣的執政黨、在野黨以至媒體,雖然也知道應該重視大陸,卻未付諸實際行動,根本無助於臺灣民眾真正了解大陸。柯醫生的言論,是當前臺灣社會氛圍的代表,不覺得臺灣有必要去了解大陸,一句「大陸就是想統戰我們」,就關起耳朵,閉上眼睛,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可惜,當今全球化的時代不可能存在與世隔絕的桃花源,何況是以外貿經濟為主的臺灣,絕對無法關起門來玩自己的,跟上世界的脈動,才是年輕人所想要追求的。
  • 臺灣作家龍應臺:看著大陸崛起 臺灣有一種自卑導致的傲慢
    1985年,臺灣作家龍應臺的《野火集》轟動社會,她在書中寫道「你為什麼不生氣」。30年後的龍應臺卻說,「你怎麼永遠在生氣?」 據臺媒報導,臺灣「前文化部長」龍應臺卸任後,重心放在新的寫作、照顧家人和貓咪,近來從美國回臺灣,她也推出自己的新書《傾聽》。書中,龍應臺直言,「臺灣有一種自卑導致的傲慢現象,以為自己代表正義的一方,不屑於去了解大陸進步的一面」。
  • 不怕大陸經濟制裁?民進黨當局高官聲稱:大陸貿易更依賴臺灣
    2016年蔡英文就任臺灣地區領導人後,雖宣稱要推動「新南向政策」來降低對大陸貿易依賴程度,但今年臺灣對大陸(含香港)出口額佔臺灣出口總額的比率卻創下歷史新高。對此,國民黨「立委」李貴敏質詢時提及,兩岸關係緊張,若哪天台灣跟澳大利亞一樣被大陸制裁怎辦?臺「行政院長」蘇貞昌、「經濟部長」王美花都講不出明確有效辦法,「國發會主委」龔明鑫則語出驚人的聲稱,大陸更依賴臺灣。
  • 臺媒:「WHA邀請函」是大陸向臺灣釋放善意
    臺媒:「WHA邀請函」是大陸向臺灣釋放善意 2016-05-07 22:14:147日指出,臺灣方面獲邀參加世界衛生大會(WHA)是大陸向臺灣釋放善意;屆時能否順利參加,還看臺灣當局候任領導人蔡英文是否承認「九二共識」。
  • 臺媒:世界越來越「依賴」大陸,臺灣怎麼辦?
    編輯:拾遺眾所周知,中國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就以飛速的發展,在經濟、文化、軍事等眾多領域都有著斐然的成績,臺媒也意識到世界對大陸的「依賴」正在不斷地加深,臺灣接下來將如何自處呢?中國大陸經濟快速發展被全球依賴根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川普和拜登在美國總統大選中激烈角逐,如今川普或將面臨卸任總統,在卸任前他對中美緊張局勢又添了一把火。
  • 教授節目現場遭嘉賓圍攻 因稱臺灣農業不如大陸、水果不如大陸好吃
    早上才說一家臺媒醒了,立馬就被另一家臺媒狠狠打了臉。這個節目叫《正晶限時批》,很耳熟吧,就是創造了「古今臺外」的那個節目。11月初,他們還報導說,大陸封鎖了習馬會消息…… 這一次,他們「指控」大陸偷了臺灣的農業技術!節目現場,4、5個人合夥譴責一位農業方面的專家,其中一人悲憤表示,「你居然說臺灣的農業不如中國、臺灣水果比大陸不好吃,我實在是聽不下去了!」
  • 臺灣人對大陸好感首超反感 臺媒:歷史性轉變
    資料圖:2010年6月19日,遊客在臺北西門町與大陸動畫片主角「喜羊羊」、「灰太狼」的大型人偶一起合影。新華社原標題:臺民調:臺灣人對大陸好感首超反感臺媒:「歷史性的轉變」參考消息網6月18日報導臺媒稱,臺灣民意基金會17日公布民調顯示,臺灣成年人中,有44%對大陸有反感,但有49%的人基本上有好感,與去年相比,好感度增加4.4個百分點,反感度降低3.5個百分點,對大陸有好感的人首度多於反感的人,基金會董事長遊盈隆認為,這是一個歷史性的轉變
  • 剛炒完大陸軍機「嚇得」臺灣墜機,又來炒大陸調查船,臺媒戲真多
    近日,圍繞臺軍F-16戰機失聯一事,島內媒體藉機頻繁炒作,更有人藉機甩鍋到大陸身上。臺灣《聯合報》18日報導稱,已退役的蔡姓上校認為,解放軍軍機連日來一再「擾臺」,不能排除因此導致臺空軍負荷增加,而產生一連串影響。飛行員如果疲勞,容易產生「空間迷向」。
  • 臺媒:中共十九大後臺灣民眾對大陸好感提升
    臺灣中華青年經貿交流協會會長、北京華燦工場總經理李偉國說,過去臺灣民眾對中共黨代會沒有太多關注,但是這次不同,因為大家開始認識到大陸經濟的發展和規劃對於臺灣的重要意義。十九大報告提到要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讓臺灣民眾看到更多希望,所以對大陸的關注和觀感都發生了變化。
  • 不止臺灣學生愛去大陸!臺媒:臺灣赴大陸旅遊人數猛增
    參考消息網6月1日報導臺媒稱,2018年前4個月,臺灣民眾前往大陸人數持續增長,較2017年同期增加7萬多人次。旅遊業者指出,若無意外,2018年臺灣赴大陸民眾將首度突破400萬人次,再創歷年新高。據5月31日報導,2018年1到4月,陸客來臺為92萬多人次,較2017年同期增長6.2%;臺灣民眾前往大陸為129萬多人次,較2017年同期增長5.95%。也就是說,臺人赴陸比陸人赴臺足足多了37萬人次,和過去幾年一樣,持續增長。
  • 臺灣抗不住大陸經濟制裁
    日前,國臺辦再度公開表示不歡迎在大陸賺錢又在島內支持「臺獨」的「綠色」臺商,在島內引起極大關注。大陸是否用經濟手段對付「臺獨」、制裁臺灣,已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若大陸對臺實施經濟制裁,臺灣經濟將會遭受重創。依目前兩岸形勢觀察,大陸對臺實施經濟制裁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 臺媒刊在陸臺生文章:臺灣,別只剩下「濃濃人情味」
    隨著兩岸交流日益頻繁,前往臺灣旅遊的大陸遊客也逐漸增多。他們回來之後對臺灣的評價通常都有一句「人情味」。這也是不少臺灣人和臺媒引以為傲的競爭優勢。臺灣《聯合報》5月23日報導認為,臺灣餐飲業,就是靠人、情、味攻陷大陸人的味蕾。報導稱,調查發現,臺灣餐飲的優勢在於有人味、服務有如朋友般的對待、餐點新鮮具驚喜感。但除此之外,臺灣就沒有其它值得稱道的地方嗎?
  • 大陸人窮得拿五糧液澆愁?臺灣政論節目鐵了心「愚樂」至死
    「大陸經濟不景氣,導致五糧液價格大漲。」繼大陸人「吃不起茶葉蛋」「吃不起榨菜」之後,臺灣政論節目再曝雷語。在8月11日播出的一檔政論節目中,幾位嘉賓圍繞五糧液股票大漲的現象花式解讀。除了經典的茶葉蛋和榨菜,針對臺灣詐騙犯被遣返大陸,有臺媒提出反制措施:「下次大陸人來臺灣,我們也擄走幾個,關個一年再說。」針對軍事發展,有臺媒得意洋洋地表示:「所以我說一個中士,就可以反攻大陸。」井蛙不可以語海,夏蟲不可以語冰。奇葩論調不值一駁,但究竟是什麼讓這幫人熱衷於語不驚人死不休?難不成他們真的相信自己所言?
  • 臺灣經濟真的那麼好嗎
    2020年新冠肺炎肆虐全球,重創全球經濟,臺灣卻逆勢上升,前三季經濟增長率2.28%,重返四小龍之首,英國《經濟學人》高調稱臺灣經濟「重返過往榮光」。12月21日,臺經濟部門公布11月外銷訂單為577.8億美元,連續第三個月創歷年單月新高,年增29.7%,為近十年五個月以來最大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