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檔案史志簡報
第8期
(總第215期)
嘉興市檔案館編 2020年9月25日
目 錄
【嘉檔要情】
全市檔案部門有序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檔案資料徵收工作
融合創新、務實高效——海寧市檔案館推進檔案信息化建設
【蘭臺快訊】
海鹽縣檔案館成功通過國家級數字檔案館系統測試
百餘枚毛澤東像章入藏桐鄉市檔案館
【史志動態】
《中國共產黨南湖歷史》(1983—2006)初稿通過省市專家評審
《乘風破浪——平湖市改革開放新時期黨史專題集(第四輯)》出版
【長三角之窗】
溫州蒼南縣民生檔案雲讓群眾查檔少跑路
【嘉檔要情】
全市檔案部門有序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檔案資料
徵收工作
檔案是國家、社會、個人一切活動的真實記錄。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市檔案部門按照中辦、省、市有關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檔案工作的精神和要求,主動出擊、提前介入、精準指導,紮實有序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檔案資料的接收、徵集工作。
1.精心部署體現擔當作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後,市檔案局和市檔案館及早研究、迅速行動,聯合印發《關於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文件材料收集歸檔工作的通知》,明確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文件材料歸檔納入嘉興市重大活動檔案管理範疇,由市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及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落實建檔任務。各縣(市、區)檔案部門及時出臺相關文件,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檔案資料收集處置工作。按照中辦廳字[2020]6號文件及張兵書記批示精神,市檔案館第一時間召開黨組會議、中心組理論學習會等,深入學習、深刻領悟文件和批示精神,並結合實際,進一步研究部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檔案徵集工作,切實體現檔案部門的擔當和作為。
2.現場指導助力精準建檔。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較為嚴峻的情況下,市檔案局、市檔案館根據市委領導要求和《嘉興市重大活動檔案管理辦法》規定,多次對接市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並組織相關人員赴現場開展培訓和指導。各縣(市、區)檔案部門也分別明確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檔案負責人並指定專(兼)職檔案員具體承辦,嚴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文件材料出現丟失、檔案管理出現空白,同時通過釘釘、電話等形式對相關成員單位進行新冠肺炎疫情檔案建檔指導。市委副秘書長、市檔案局局長、市檔案館館長劉松潔赴嘉善縣檔案局、檔案館開展「三服務」,並調研和督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檔案工作。其他館領導也分別下到縣(市、區)檔案局、館開展調研,指導督促各地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檔案的收集歸檔工作。
3.全面徵收實現及時高效。全市檔案部門結合各自實際,及時與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聯繫溝通,並發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檔案資料徵集公告,向社會各界徵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檔案資料,全面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檔案的徵集工作。截止目前,全市各地檔案部門已累計接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文書檔案3953件、照片檔案17036張、實物檔案60件、音視頻檔案1262件、電子檔案20019件,累計徵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文書檔案50件、照片檔案2799張、實物檔案437件、音視頻檔案81件。
接下來,全市檔案部門將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嘉興市重大活動檔案管理辦法》等相關規定和要求,進一步貫徹落實中辦文件精神、市委張兵書記批示精神,繼續下大力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檔案資料的徵收工作,努力在嘉興打造「重要窗口」的最精彩板塊中體現檔案新作為、作出檔案新貢獻。
(綜合)
融合創新、務實高效
——海寧市檔案館推進檔案信息化建設
近年來,海寧市檔案館根據《全國檔案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提出的「全面推進檔案資源存量數位化、增量電子化、利用網絡化」的要求,全面推進全市檔案信息化建設。
一是重視基礎,抓實數字檔案館硬體建設。多年來,海寧市檔案館不斷加大資金投入,加強數字檔案館機房及檔案系統軟硬體建設。2015年成為全國第一家通過測試的縣級數字檔案館,率先步入了檔案信息化建設的「快車道」。2019年,為了謀求更快的發展,更好地適應電子檔案建設的需要,海寧市檔案館以新館建設為契機,按照「建設規範、配置齊全」的高要求,參照電子信息系統B級機房標準規劃施工,不斷完善基礎設施設備。目前新機房總面積120平方米,其中主機房60平方米,配備1臺ATS設備、2臺主機房精密空調、2臺配電間精密空調、2臺UPS設備,實現供電、空調雙冗餘,同時配置動力環境監控系統,實現溫溼度、漏水、粉塵、氫氣以及基礎硬體的監測。整個機房硬體配置齊全,為數字檔案館長期穩定運行提供了良好的硬體支撐。
二是重視增量,抓實電子文件統一平臺建設。在通過國家級數字館測試的基礎上,海寧市檔案館通過調研和實際工作評估,進一步制訂了數字檔案館軟體提升計劃。2018年,海寧市檔案館組織啟動電子文件管理統一平臺軟體(一期)項目,以「需求要落實、功能要完善、版本要升級」為要求,開發部署電子文件歸檔處理系統建設和升級改造檔案共建共享利用平臺,實現與海寧市政務服務網預歸檔模塊的無縫對接,同時大力開展「最多跑一次」事項電子化歸檔工作。2019年,海寧市檔案館組織啟動了電子文件管理統一平臺(二期)項目,開發建設電子檔案移交接收系統、電子檔案長久保存系統,並對館藏資源管理系統進行優化升級,目前系統已正式投入使用。依託電子文件歸檔處理系統、檔案共建共享利用平臺、館藏檔案資源管理系統、電子檔案長久保存系統,實現了海寧市政務服務網電子文件在線歸檔、接收、管理、利用、保存,為檔案資源存量數位化、增量電子化、利用網絡化打下了堅實基礎。
三是重視存量,抓實館藏檔案數位化工作。2019年,海寧市檔案館啟動了館藏破產轉制企業的檔案數位化加工項目,根據「按照規範、質量為先」的要求,認真落實數位化工作有關標準和要求。在數字資源建設中嚴把質量關,同步實施100%自檢+10%抽檢的質量驗收流程,不斷提高檔案數位化質量。目前,海寧市檔案館已有目錄數據397.77萬條,其中案卷級條目31.9萬條、文件級條目365.87萬條。紙質檔案數位化複製件29.51萬件、1878.24萬頁,數位化率已達到90%以上。數位化照片檔案103GB、音視頻檔案27GB,數位化率均為100%。
(海寧市檔案館)
【蘭臺快訊】
海鹽縣檔案館成功通過國家級數字檔案館系統測試
9月10日,國家級數字檔案館系統測試驗收會在海鹽縣檔案館舉行,經過前期現場測試,海鹽縣檔案館以86.15分的成績通過測試。
根據國家級數字檔案館的測試要求,測試專家組通過聽取工作匯報、參觀相關場地、查閱臺帳資料、觀看系統演示等環節進行實地檢測,對海鹽縣數字檔案館的基礎設施、系統功能、檔案資源、保障體系、服務績效等五大方面,99個關鍵指標300多個子項進行了全面測試。測試專家組認為,海鹽縣數字檔案館建設符合國家和行業相關標準規範,基礎設施較為完備,系統功能基本滿足業務需求,檔案利用渠道較為豐富,實現了檔案資源數位化、管理規範化、利用便捷化,並對海鹽縣國家級數字檔案館創建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一致同意海鹽縣數字檔案館系統以「國家級數字檔案館」報請國家檔案局審批。
近年來,海鹽縣檔案館積極推進數字檔案館建設,依託區域網、政務網、網際網路,構建檔案數字資源應用平臺,不斷整合優化檔案數字資源,並建立健全安全保障體系。截止目前,海鹽縣數字檔案館系統已具備「收、管、存、用、統計」等功能,包括182個全宗和4個專題庫的數字檔案可供查閱利用,已數位化檔案75727卷、歸檔文件76663件,數位化率為94.6%,館藏照片、音視頻檔案數位化率為100%。此外,海鹽縣檔案館依託數位化建設,全面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目前,在縣、鎮(街道)、村(社區)三級網絡120多個服務點上實現了「數據多跑腿」、群眾不出村(社區)就近查閱個人民生檔案。
接下來,海鹽縣檔案館將針對測試專家組提出的反饋意見,認真整改落實,進一步完善數字檔案館系統,推動全縣檔案事業取得更好發展。
(海鹽縣檔案館)
百餘枚毛澤東像章入藏桐鄉市檔案館
毛澤東像章,不僅體現了人民對毛澤東的熱愛,也體現了一個時代的見證。為了讓這份記憶能得到更好的保存,近日,在桐鄉市崇福鎮人民政府、崇德社區及吳德祥家人的大力支持下,現已83歲的吳德祥老人將自己半個多世紀珍藏的136枚毛澤東像章無償捐贈給了桐鄉市檔案館。
此次捐贈的毛澤東像章,一部分是吳德祥從親朋好友手中陸續收集的,還有一部分是通過交換或購買得到的。這批像章多為純鋁材質,還有少部分為銅、鐵、鍍金、陶瓷、塑料等材質製作。像章形狀也是多種多樣,除了常見的圓形外,還有長方形、橢圓形、盾形等,最小的像章直徑僅1釐米左右。其中有一枚「半成品」像章,是當時的崇德縣糧管所採購而來,像章沒有上漆,是後來吳德祥用毛筆蘸紅漆一層層刷上去的。整批像章保存完好,對於今后豐富館藏紅色檔案,激勵全體黨員幹部愛崗敬業、幹事創業,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收集毛澤東像章,就是為了不忘歷史,珍惜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今天能夠將這批像章交由市檔案館收藏,可以更好地發揮其價值。」吳德祥為能將像章移交檔案館永久收藏,感到非常高興,他希望通過像章這種特殊的形式,能有更多人看到這些時代的印記。
桐鄉市檔案館工作人員表示,吳德祥捐獻的這批毛澤東像章是目前館內收到的個人捐贈的第一批毛澤東像章。目前,桐鄉市檔案館正在積極徵集一些具有歷史價值的民間藏品,屆時也會面向社會各界展示這些藏品。
(桐鄉市檔案館)
【史志動態】
《中國共產黨南湖歷史》(1983—2006)初稿
通過省市專家評審
9月7日下午,嘉興市南湖區史志研究室組織召開《中國共產黨南湖歷史》(1983-2006)初稿評審會,省、市及部分縣市(區)黨史專家到會指導。
南湖區史志研究室圍繞建黨百年重要節點,集中精力推進《中國共產黨南湖歷史》(1983-2006)編撰工作。自2015年開始,收集整理材料並編寫《改革開放新時期黨史專題集》79個專題,先後完成黨史編研資料12本(套),600餘萬字。2018年8月,正式啟動《中國共產黨南湖歷史》(1983-2006)編寫工作,初審稿分3編13章42節135目,共30餘萬字。
評審專家充分肯定了南湖區黨史編寫工作,認為初審稿整體質量較好,堅持了正確的政治方向,反映了南湖區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一個歷史階段的主流、本質和最基本的歷史面貌,內容豐富翔實。同時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具體的修改意見和中肯的建議。
接下來,南湖區史志研究室將認真研究、充分吸收專家評審指出的問題和意見建議,對《中國共產黨南湖歷史》(1983-2006)作進一步地修改完善,爭取打磨成一部高質量的黨史著作,向建黨百年獻禮。
(南湖區史志研究室)
《乘風破浪——平湖市改革開放新時期黨史專題集(第四輯)》出版
日前,由平湖市史志研究室編纂的《乘風破浪——平湖市改革開放新時期黨史專題集(第四輯)》由中共黨史出版社正式出版。
該專題集收錄黨史專題24個,共計52餘萬字,客觀記錄了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至2012年黨的十八大召開期間,中共平湖市委領導全市人民在政治、經濟、社會、黨建以及民生等方面改革實踐的歷史進程。該書的出版,進一步深化了對平湖市改革開放新時期黨史的研究工作,為編寫平湖黨史三卷本打下了紮實的史料基礎,也為平湖市委、市政府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帶領全市人民打造「重要窗口」最精彩板塊的新崛起之城提供了歷史借鑑。
(平湖市史志研究室)
【長三角之窗】
溫州蒼南縣民生檔案雲讓群眾查檔少跑路
一張身份證加上臉部識別,讓群眾在家門口的甌E辦終端就能完成檔案信息查詢,不用再來回奔波;一個智慧型手機,一個手機APP,輕輕點擊,就能查詢檔案信息。民生數據信息變身「檔案雲」,架起服務窗口與群眾之間無形的橋梁,送上最貼心的便民服務……檔案雲讓數據「跑」出加速度,打通便民服務「最後一公裡」。
這些溫暖而細緻的舉措,是蒼南縣檔案館與蒼南縣大數據管理中心便民服務的創新之舉---民生檔案雲。這也是該縣助推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進政府數位化轉型的一項重要舉措,通過優化整合資源,強化支撐平臺建設,逐步推進檔案數位化轉型,提高檔案數據的安全有效利用,大大提升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的能力水平。
一是聚合力,打通融合深度。信息和數據要實現跑動,並跑出加速度,必須要有強有力的資料庫作為後盾。為此,蒼南縣高度重視檔案信息資源的整合歸集。縣檔案局、縣檔案館聯合縣大數據管理中心多次召開檔案信息資源整合專題會議,對分布在各政府部門的檔案信息資源的有效整合歸集工作作了專題研究,初步確定婚姻、出生醫學證明、不動產權證明等數據信息作為第一批微改革項目-蒼南民生檔案雲檔案資源。各相關單位達成了檔案信息資源整合共識,建立數據資源更新、整合工作制度,明確了工作流程與機制。2010年以來,全縣100個多單位逐步開展紙質檔案數位化加工形成海量的檔案數據,為民生檔案雲建設提供堅實的數據基礎,保障檔案信息資源整合歸集的及時性、準確性、權威性。截至目前,共整合民生檔案目錄數據婚姻檔案416143 條,出生證3643卷152343件。
二是強建設,拓展平臺寬度。蒼南縣檔案館以蒼南縣數字檔案館室平臺為民生數據共享基礎平臺,作為蒼南民生檔案雲建設的起點,協同溫州市大數據局、蒼南縣大數據管理中心、公安部門提供平臺運行支撐服務,全面推進數字檔案室系統建設,有序開展核心數字檔案資源的平臺與網絡遷移工作。加快館室平臺一體化建設,推進電子文件歸檔,打造更加高效有序的數字平臺,滿足基層和群眾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檔案管理與服務需求。同時,以「檔案雲」為內核,向浙政釘、浙裡辦整合,通過與浙裡辦個人數據寶接口對接,把對三種較為成熟的檔案進行試點開放,並逐步對全縣其它民生檔案進行開放共享,使得民生檔案雲數據真正覆蓋甌E辦服務終端和手機APP查詢。
三是惠民生,提升服務高度。民生檔案雲的建設,促進了民生檔案信息資源共享和遠程利用,也可以應對公眾對民生檔案信息需求的急劇增長。以檔案信息資源共享為基礎,以提高遠程服務能力為突破口,通過運用網際網路等技術手段,突破地域的限制,全方位地提升服務民生的能力,使利用者能夠在最近距離,最短時間查閱到需要的檔案信息的現代檔案管理體制與方法。數據信息的利用和服務硬體配備「任督二脈」打通之後,群眾的家門口就有了一個「民生檔案館」,不用出遠門,輕動指尖,就可在家門口的終端的甌E辦開啟隨查隨用、即時服務的模式,進行自己所需的民生信息查詢,列印相關資料。同時,共享的檔案可以加蓋「蒼南縣數字檔案查詢電子專用章」,確保電子檔案利用合規有效。民生檔案雲讓便民服務在「最多跑一次」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做到「一次都不跑」。
分送:中共嘉興市委辦公室、嘉興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 ||
省檔案館、省委黨史和文獻研究室、省地方志辦公室,市人大教科文衛 | ||
委員會、市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省轄市檔案史志部門, | ||
嘉興市各縣(市、區)檔案史志部門 | ||
籤發:鍾永春 | 2020年9月25日印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