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利用保險公司規則買航班延誤險獲利300萬被拘,律師說:不犯刑罪

2021-01-07 騰訊網

導讀:近日,一女子(李某)利用航班延誤向保險公司索賠300萬的事件引發熱議。保險公司針對李某的行為向公安機關進行了舉報,稱涉嫌保險欺詐。但網友、律師幾乎是一邊倒,認為「合法,但不合情」。

事件背景:

6月9日,南京市公安局發布消息稱,李某從2015年至今,利用自己和他人身份,通過購票虛構行程,在近900次航班的延誤險中獲得300多萬元的理賠金。

調查中,警方發現李某之前曾從事過航空服務類工作,對於飛機延誤信息及保險理賠的流程都有所了解。李某在購買航班之前,會對航班以及當地天氣進行分析。併網上收集和綜合分析信息,找出一些延誤率非常高的航班,再對航班起飛的時候的天氣進行分析,認為可行再去購買航班對應的延誤險。

網友看法:

保險規則是保險公司設定的,消費者用合法身份正常購買延誤險,有何不妥。不能因為自身產品漏洞而一味強調是他人的責任。一個保險產品需要經過保險投資分析師、理財師、精算師,甚至還需要經過大數據分析確定「穩賺不賠」的情況下才面向消費者開放。消費者在合法情況下購買延誤險,反而被保險公司說欺詐,那保險公司利用某些分析、分析某些險種某些人不能購買是不是「歧視」。保險公司在規則制定後,雙方都應該遵守,這才是契約精神。

律師看法:

21世紀經濟報導該事件的文章中鄧學平律師稱,多次多人購買延誤險並不重要,主要是合法合規。李某單一購買延誤險的行為是合法的,多個單一行為的集合怎麼就能突然一步滑向犯罪?李某多次購買延誤險的爭議仍然是一種民事爭議,不會越過民事糾紛直接升級為刑事犯罪。

可見法律人士認為這種「合法,但不合情」的說法有一定的法律依據。

結束語:

保險公司的延誤險目的是賺錢,李某利用合法身份多次薅羊毛購買延誤險也屬於盈利目的。雙方都合法,為何一方就要承擔刑事責任,這是值得保險公司或社會反思的問題。

李某雖然利用漏洞,憑藉「對賭」的能力獲得不錯的收益,但有破壞正常用戶乘坐飛機的機會。在消費有限的航班資源時,一定程度上會造成對社會的交通運輸資源的浪費。

李某利用的是公開的天氣預報,合法身份購買延誤險,按理說不違法,但本質上不提倡。保險公司要怎麼樣做到延誤險的更加完善,需要後續規範。如果僅憑「單一合法,多個單一集合不合法」,那和中國銀行「原油寶事件」有什麼區別——都是自己說了算,出了問題就「賴皮」,不遵守當初的規則。

相關焦點

  • 女子利用航班延誤理賠300萬被抓!網友:這也算騙保?律師這樣說……
    ,在近900次延誤航班中獲得了高達300多萬元理賠金。▲據初步統計,從2015年至今李某共涉嫌實施詐騙近900次,獲得理賠金近300萬元。根據通報,警方接到某保險公司報警稱,在機票延誤險賠付時,發現以李某為首的多人,使用不同護照號身份證號,多次進行理賠,懷疑公司可能遭遇了保險詐騙。
  • 女子利用航班延誤理賠300萬被抓!網友怒了:這也算騙保?是否構成...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導讀:6月10日,「女子利用近900次航班延誤理賠300萬」的事件引發熱議。有律師認為不構成犯罪,你怎麼看?@Shaojunx:規則你定的,我利用了你的規則,你告我詐騙。@李_本末:合理利用規則,也算詐騙?@大師兄Li:這頂多算投機倒把吧 怎麼是詐騙 而且是買的保險,誰讓你們延誤的!@榴槤餅妹妹:那你倒是別延誤呀!
  • 買航班延誤險「獲賠」300萬 民事爭議還是刑事犯罪?
    據報導,南京一位李姓女子因虛構行程,利用近900次航班延誤騙保近300萬元,目前已被當地警方以涉嫌詐騙罪和保險詐騙罪刑事拘留。但不少網友都認為這樣定罪太牽強,紛紛表示「規則你定的,我利用了你的規則,你告我詐騙」「人、票、航班延誤都不是假的,用什麼騙的呢?」復盤案情,經過大致如此:李某曾有過航空服務類工作經歷。
  • 「3年間900次騙保延誤險理賠300萬」引熱議 有律師稱不構成刑事犯罪
    300萬理賠款怎麼得來的?據通報,經初步統計,從2015年至今,李某等20多人共實施詐騙近900次,獲得理賠金近300萬元,其中一趟航班中,李某本人以5個人的身份索賠到了10多萬元。李某是如何做到的呢?
  • 保險公司該不該願賭服輸?動用刑責是否合適?來看...
    來源:證券時報·券商中國最近,南京女子購買航班延誤險獲賠300萬元被警方刑拘的案子,在網上吵翻天了!大多數人驚呼,還有這等發財的好事?我怎麼沒有早發現!也有人不忿:規則是保險公司定的,有人利用了保險公司的規則,反倒要被告詐騙?投保人也有押錯的時候,大家都應該願賭服輸嘛!
  • 女子利用九百次航班延誤騙保近三百萬,故意挑選延誤高航班
    女子利用九百次航班延誤騙保近三百萬,故意挑選延誤高航班 梅建明/揚子晚報 2020-06-10 09:42
  • 北航法學研究生起訴保險公司索賠300元航空延誤險:想打破保險業賣...
    還記得那起「女子薅航班延誤險羊毛被判詐騙案」嗎?當時,圍繞航空延誤險的賠付爭議眾說紛紜。最近,因航班延誤險與保險公司較真的事件再現。這一次,主角是一位法學研究生。去年7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研究生焦軍平購買了三張機票併購買了三份組合險,用於賠付航班延誤和航班取消。
  • 厚大羅翔說刑法:那些延誤的航班|南京的薅保險公司羊毛案
    近日,南京的薅保險公司羊毛案頗受關注,行為人李某的罪與非罪也引發了法律界的熱議。根據警方通報,李某虛構不同身份,購買大概率延誤航班的機票及延誤險,2015年以來多次向保險公司索賠,獲得理賠金近300萬元。警方認為李某涉嫌保險詐騙,將其刑事拘留。
  • 女子薅延誤險羊毛900次騙保300多萬,你一次理賠就遭拒,問題出在哪
    近幾年,很多保險公司都提供了航班延誤險,如果飛機延誤就能獲得理賠。一份航空延誤險的費用僅幾十元,賠付金額400-2000元不等,國際航班賠付額可達7-8千。本是一份便民保障,卻有人打起了薅羊毛的歪主意。
  • 北航法學研究生起訴保險公司索賠300元航空延誤險:想打破保險業賣1000份能賺999份錢的「潛規則」
    還記得那起「女子薅航班延誤險羊毛被判詐騙案」嗎?當時,圍繞航空延誤險的賠付爭議眾說紛紜。最近,因航班延誤險與保險公司較真的事件再現。這一次,主角是一位法學研究生。去年7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研究生焦軍平購買了三張機票併購買了三份組合險,用於賠付航班延誤和航班取消。起飛前一晚,焦軍平乘坐航班取消,只得改籤,導致比預計出行時間晚了7個多小時。
  • 從「利用航班延誤騙保300多萬元」看:保險詐騙罪認定規則+裁判要旨
    今天,小編總結了一下相關認定規則和法院裁判要旨,如下:一、《刑法》第一百九十八條(保險詐騙罪)保險詐騙罪:是指以非法獲取保險金為目的,違反保險法規,採用虛構保險標的、保險事故或者製造保險事故等方法,向保險公司騙取保險金,數額較大的行為。
  • 法學研究生起訴索賠300元航空延誤險:想打破保險業「潛規則」
    還記得那起「女子薅航班延誤險羊毛被判詐騙案」嗎?當時,圍繞航空延誤險的賠付爭議眾說紛紜。最近,因航班延誤險與保險公司較真的事件再現。這一次,主角是一位法學研究生。此外,保險約定的取消責任為航班計劃起飛時間後發生取消,而此次航班是在起飛前一天便已簡訊告知乘客,亦不成立航班取消責任,因此,保險公司不應承擔理賠責任。法院在審理後認為,一方面,保單中明確載明「航班延誤與航班返航或備降或取消責任不可兼賠」,現承保航班實際發生了取消,則無需適用航班航班延誤險的相應條款。
  • 飛900次賠300萬?航延險該怎麼買?(攻略)
    《女子成功預測900次航班延誤、騙保300萬》的新聞,一時間將「航班延誤險」推上了「最賺錢」保險的話題寶座。難道該女子猶如女諸葛,能觀天象、借東風?  這裡體現的重點是,航延險保障的標的是「延誤時間」,即自被保險人計劃搭乘的航班的原定起飛時間開始計算,至該航班實際起飛時間為止(有些保險公司會表述為原定到達時間至實際到達時間,其實是一回事),另外,一些航延險將返航、備降及被取消也包含在賠償範圍中。
  • 人民日報:航班延誤險,轉移了誰的風險?
    不論是天氣原因、機械故障,還是流量控制,只要不是客人自身的原因,起飛延誤超過3小時,就能獲得最高400元的賠償。航班取消,即可獲得300元賠償。春秋航空售票人員表示,該險種只對該公司乘客出售,並不面向所有乘客。據介紹,一旦航班發生延誤將自動啟動理賠程序,最快可在2個工作日內理賠完畢,款項可以直接付至旅客提供的帳戶。
  • 詐騙犯罪七|南京李某保險詐騙案控訴方入罪思維探究
    一旦航班出現延誤,李某便著手向保險公司索賠。自2015年至2019年,李某用自己和他人的20多個身份信息購買了近900次航班的延誤險,獲得了近300萬元的保險理賠。警方認為:李某利用他人身份證件,捏造根本不存在的被保險對象,購買飛機延誤險,騙取保險公司的保險金,屬於刑法評價中的詐騙行為,應當以保險詐騙罪追究其刑事責任。】
  • 雷雨頻發季節 航空延誤險到底該不該買?
    多數延誤險需提前1—2天購買,延誤時間一般以小時計算,理賠次數和理賠額度有限制      「雷雨季節坐飛機遇上延誤是大概率事件,不僅耽誤時間,還可能損失不少錢。」最近,在北京某事業單位工作的小郝坐飛機到昆明出差,又遇到了航班延誤。   他說,有了上次延誤白白浪費幾小時的教訓,這次飛之前就買好了延誤險。
  • 南京保險詐騙案的入罪思路與邏輯
    甲向乙買國產黃油,乙卻給了甲進口黃油,乙給的貨按市場價值剛好相等,但進口黃油不好轉售,德國法院判乙仍然構成詐騙罪。南京延誤險一案中,很多無罪論者就在對價說裡轉不出來,他們認為行為人買延誤險,條件成就了,行為人應當獲得所謂的對價,這是合法的。也有很多同行就表示保險公司沒有損失啊,行為人也是花了錢的啊。對價說在這些人腦海形成固定思維。
  • 航班取消款全退 我的延誤險還賠不?
    周先生要求獲賠旅程延誤險,保險公司卻稱其已獲全額退款,合同就應已解除 。於是"較真兒"的周先生將保險公司告上法庭,請求法院判令保險公司賠付保險賠償金及車旅費、誤工費共計1487.82元。近日,上海靜安法院一審判決由該保險公司賠付周先生保險金807元。  2014年6月初,周先生通過攜程網預定了「馬爾地夫+香港7日5晚自由行」的旅遊產品,並支付旅行費用23104元。
  • 航班取消款全退 延誤保險還賠不?
    是否會擔心旅行社「不靠譜」,遇到種種出行問題? 不怕,小編整理了一些與旅行相關的典型案例供大家借鑑。哪怕遇到問題,我們也能依法維權! 老周通過旅遊網站預定了一款境外旅遊產品,並支付了全部費用。
  • 法學研究生索賠三百元航班延誤險一審敗訴,法院稱不構成理賠條件
    購買了機票組合險,航班取消導致出行時間比預計晚了7個多小時,卻無法理賠?日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法學研究生焦軍平將保險公司告上法庭,要求其賠付保險金額300元。8月6日,北京市海澱區法院作出判決,認為焦軍平的情況不屬於延誤,且不符賠付取消險條件,駁回了焦軍平的訴訟請求。法院認為,此案焦點系保險事故是否發生和保險公司是否應承擔保險賠償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