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是自己的清潔不到位?為此,小韓增加了洗澡的次數,從原來的每天一次變為早晚各洗一次,水溫也調高了,還每次都在小腿處用沐浴露清潔好幾次。
然而一段時間下來,小韓乾燥、瘙癢的情況非但沒有減輕,反而更加嚴重了。每天晚上他都會癢得忍不住去抓。
無奈之下,小韓來到了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皮膚性病科門診。
查體後,醫生發現小韓的小腿前側的情況最嚴重,乾燥、紅疹、有抓痕結痂。
「你得的是乏脂性溼疹,需要注意皮膚的日常保溼。」醫生告訴小韓,這是皮膚乾燥誘發的問題,跟皮膚太幹、保溼工作沒做到位密切相關。
除了為他進行對症治療,醫生還要求小韓降低洗澡頻率和及時塗抹保溼產品。沒多久,小韓的情況就得到了緩解。
昨天,小韓來到醫院複查。撩起褲腳,他小腿上曾經由於乏脂性溼疹導致的紅疹消退了不少,也不再有瘙癢的感覺了。
他說,自己除了按時用藥之外,也和洗澡頻率的降低、控制水溫時間以及每次的皮膚護理有關。
「我以前一直覺得塗保溼霜很『娘氣』,但用了之後才發現皮膚沒有以前乾燥緊繃的感覺了,挺舒服的。」現在,小韓每次洗完澡,都會認認真真地在全身塗上保溼霜。
事實上,小韓的情況並不是個例。每年一到秋冬季節,市一醫院皮膚科就會接診不少因皮膚乾燥導致相關皮膚問題的患者。
近段時間以來,這類患者大約佔普通皮膚病患者的20%-30%。
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皮膚科,許多患者在候診
多年門診下來,最大的感受就是乏脂性溼疹患者年輕化的趨勢很明顯。
早在10年前,門診中基本沒有年輕的乏脂性溼疹患者。而最近的門診中,他每天都能遇到4-5例患者,其中年輕患者大約1-2例。
究其原因,很可能和現在生活水平提高後,大家更注重個人清潔有關。
人體皮膚表面有一層非常重要的「皮脂膜」,是皮膚屏障的重要結構,具有保持皮膚水分、抵禦外界物質的損傷、維持表皮菌群穩態、中和酸鹼損害等作用。
醫生分析,頻繁洗澡、過多使用空調和電熱毯等因素,都會破壞皮脂膜,從而導致皮膚角質層保水能力下降,引起皮膚粗糙、脫屑的乏脂性溼疹。
昨日,一個小夥子來到醫生的門診
除此之外,對於本身患有銀屑病、魚鱗病、毛周角化症、特應性皮炎、溼疹等的皮膚病患者,也更容易因為皮膚乾燥而導致原有疾病加重、誘發乏脂性溼疹。
那麼,在秋冬季節到底該多久洗一次澡呢?對此,醫生建議分類對待。
但醫生提醒,在洗澡時要注意將水溫控制在和體溫相近的溫度,即37度左右,不建議超過40度。而洗澡時間也不宜過長,一般建議在5-10分鐘洗完,最好不要超過15分鐘。
另外,在清潔用品的使用上也有選擇。老年人可以一次清水、一次沐浴露交替清潔,年輕人則推薦分區塊清潔,即在容易出汗和有汙漬的地方使用沐浴露,普通部位使用清水衝洗即可。
沐浴後要儘快塗抹保溼產品,是醫生在門診中經常強調的一點。不僅要凃,凃多少、凃什麼都有講究。
皮膚保溼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堅持不懈。
醫生提醒市民,如果秋冬季節出現了乾燥、瘙癢的情況,通過日常護理沒有改善,就需要到正規醫院的皮膚科,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
來源:青年時報公眾號(qnsb-guanfangweixin)
值班編輯:來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