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杭州日報】;
寒潮來得有越猛,醫院皮膚科的病人煩惱越多。周三下午是浙大二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沈穎的固定門診日,這天她計算了一下,「一個下午,約莫43個病人中,有12個病人是因為瘙癢症來就診的。很多瘙癢症病人都是因為不正確的洗澡、護膚方式導致的。」沈穎說。在新一波寒潮殺到杭州的同時,沈穎也提醒廣大市民,皮膚管理要注意溫度,控制溼度。
每天洗澡怕不乾淨,還用上了硫磺皂
「自從天氣一冷,我一個晚上要醒三四趟,一趟進被窩,就渾身癢。醫生我是不是過敏了。」杭州小夥周周(化名)由女朋友陪著,來沈穎的門診。小夥子兩個黑眼圈掛在臉上,一露出胳膊和腿,居然全是抓痕,有些抓得厲害的都結痂了,女朋友在一旁補充:他渾身沒有一塊皮膚好的。
在詢問日常生活習慣時,周周告訴沈穎:「我比別的男生可要講衛生,睡覺前清清爽爽洗個澡,熱乎又衛生,前段時間,我同事還推薦我硫磺皂,說殺菌效果更好。」
聽到周周這樣說,沈穎說:「你這不是過敏,而是得了冬季瘙癢症。」周周這才恍然大悟,原來他開始皮膚瘙癢,以為沒洗乾淨,就用沐浴露配浴球,全身用力搓洗,後來還用了硫磺皂,難怪乾燥裂紋越來越多,越撓越癢。
沈穎給周周開了藥,並叮囑減少洗澡頻率、注意保溼,可千萬別用硫磺皂洗澡了。沈穎告訴記者,冬季乾燥寒冷,皮脂腺分泌減少,洗澡過勤會使皮內神經末梢受到刺激,從而引起皮膚乾燥、瘙癢和脫屑。「以往冬季瘙癢症發病以老年人居多,因為老年人皮脂腺分泌本來就少,但今年中青年患者佔到大頭,很多都是因為太過注重衛生,洗澡過勤,熱水和洗浴用品,會帶走皮膚表面的皮脂,加劇皮膚乾燥,越洗越癢。」
用了加溼器 臉依然成了大花臉
另一類人群也煩惱,周二已是女生小範第二次來門診。和前面那個男生周周不同,小範則是因為加溼器,成了過敏的大花臉。說起自己得病,小範悔不當初。「冬季,我們家保暖措施做得蠻好,取暖器、油汀,把房間弄得暖暖的,我媽媽怕空氣太幹,還給我案頭放了加溼器。這段時間,我每天呆在房間裡複習,加溼器噴噴蠻舒服的。但是不曉得為啥,我就覺得臉很乾,要裂開似的。」
幾次出門之後,小範的臉就成了大花臉,「不僅皮膚顏色紅一塊,白一塊,還有一個個小紅點,就是以前我過敏的樣子。」實在難以出門的小範,只能捂得嚴嚴實實來醫院門診。沈穎檢查後,就認為是皮脂膜受損後,發生過敏。
「冬季乾燥的室內,加溼很重要,很多家庭用上了加溼器。但水箱的清理要特別重視,水箱是個藏汙納垢的地方,如不及時清洗,很容易滋生細菌。如果清潔不徹底,這些細菌會隨著加溼器的噴霧來到空氣中,造成『二次汙染』。小範主要是因為加溼器的水霧不斷噴到臉上,導致了皮膚屏障受損,本來就是容易過敏的皮膚,就導致了症狀的不斷加劇。」沈穎說。
沈穎談到,還有一批熱衷於過度去角質、利用刷酸護膚的女性,在冬天,一定要謹慎,出現過敏的概率會大大增加。「低溫,對皮膚的毛細血管也是極大的考驗,頻繁折騰臉部,毛細血管被反覆折騰,超出正常耐受能力,反覆毛細血管擴張,最後導致持續性擴張,這就與護膚反其道而行之了。」
一周洗澡一到兩次
女生有種穿衣習慣不提倡
在採訪中,沈穎說到,很多病人在門診看診時,一聽說自己的瘙癢是洗澡太多,或者洗澡水過燙導致的,都覺得匪夷所思。究竟應該如何洗澡?
沈穎說:「冬季建議一周洗澡一到兩次,洗澡水建議在37度到40度,不能太燙,不用鹼性皂類,同時洗完澡後,5分鐘內用潤膚霜,潤膚霜要少香料,避免引發皮膚刺激。」
沈穎特別談到,冬季的貼身衣服以全棉為主,容易過敏的女孩子,不要直接內衣加毛衣,這容易使得皮膚摩擦加大,想像一下,直接穿毛衣,就好比一塊細細的砂皮在摩擦皮膚,顯然對於皮膚也是一種刺激。
另外,沈穎在接診病人中發現,冬季保溼方面,很多人都有誤區。不僅有使用加溼器過敏的病人,更有隨身攜帶噴霧給肌膚補水的患者,不約而同都得了大花臉。「使用噴霧可以舒緩鎮定皮膚,但頻繁使用,噴霧的揮發,反而會帶走肌膚表面水分,所以我們都建議,要及時塗抹護膚霜,鎖住肌膚表面的水分。」
醫生特別提醒,如果一旦發生瘙癢,不能自行緩解時,要儘快到專科就醫。不要過量撓抓,撓抓以後會引發一些繼發性的感染,加長治療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