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微鏡的STM原理與AFM工作原理

2020-12-14 電子產品世界

顯微鏡STM原理AFM工作原理

STM概述

1982年,國際商業機器公司蘇黎世實驗室的G..Binnig和HeinrichRohrer及其同事們共同研製成功了世界上第一臺新型的表面分析儀器—掃描隧道顯微鏡(ScanningTunnelingMicroscope,簡稱STM)。STM的出現,使人類第一次能夠實時地觀察單個原子在物質表面的排列狀態,研究與表面電子行為有關的物理和化學性質,在表面科學、材料科學等領域的研究中具有重大的意義和廣闊的應用前景,被國際科學界公認為八十年代世界十大科技成就之一。為表彰STM的發明者們對科學研究的傑出貢獻,1986年賓尼和羅雷爾因此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STM是繼高分辨透射電子顯微鏡,場離子顯微鏡之後,第三種在原子尺度觀察物質表面結構的顯微鏡,其解析度在水平方向可達0.1nm,垂直方向可達0.01nm,它的出現標誌著納米技術研究的一個最重大的轉折,甚至可以標誌著納米技術研究的正式起步,這是因為STM具有原子和納米尺度的分析和加工的能力。使用STM,在物理學和化學領域,可用於研究原子之間的微小結合能,製造人造分子;在生物學領域,可用於研究生物細胞和染色體內的單個蛋白質和DNA分子的結構,進行分子切割和組裝手術;在材料學領域,可以用於分析材料的晶格和原子結構,考察晶體中原子尺度上的缺陷;在微電子領域,則可以用於加工小至原子尺度的新型量子器件。

STM的工作原理

STM是利用量子隧道效應工作的。若以金屬針尖為一電極,被測固體樣品為另一電極,當他們之間的距離小到1nm左右時,就會出現隧道效應,電子從一個電極穿過空間勢壘到達另一電極形成電流。且其中Ub:偏置電壓;k:常數,約等於1,Φ1/2:平均功函數,S:距離。

從上式可知,隧道電流與針尖樣品間距S成負指數關係。對於間距的變化非常敏感。因此,當針尖在被測樣品表面做平面掃描時,即使表面僅有原子尺度的起伏,也會導致隧道電流的非常顯著的、甚至接近數量級的變化。這樣就可以通過測量電流的變化來反應表面上原子尺度的起伏,如下圖右邊所示。這就是STM的基本工作原理,這種運行模式稱為恆高模式(保持針尖高度恆定)。

STM還有另外一種工作模式,稱為恆流模式,如下圖左邊。此時,針尖掃描過程中,通過電子反饋迴路保持隧道電流不變。為維持恆定的電流,針尖隨樣品表面的起伏上下移動,從而記錄下針尖上下運動的軌跡,即可給出樣品表面的形貌。

恆流模式是STM常用的工作模式,而恆高模式僅適於對表面起伏不大的樣品進行成像。當樣品表面起伏較大時,由於針尖離樣品表面非常近,採用恆高模式掃描容易造成針尖與樣品表面相撞,導致針尖與樣品表面的破壞。

STM原理

AFM的工作原理

  AFM的基本原理與STM類似,在AFM中,使用對微弱力非常敏感的彈性懸臂上的針尖對樣品表面作光式掃描。當針尖和樣品表面的距離非常接近時,針尖尖端的原子與樣品表面的原子之間存在極微弱的作用力(10-12~10-6N),此時,微懸臂就會發生微小的彈性形變。針尖與樣品之間的力F與微懸臂的形變之間遵循虎克定律:F=-k*x,其中,k為微懸臂的力常數。所以,只要測出微懸臂形變量的大小,就可以獲得針尖與樣品之間作用力的大小。針尖與樣品之間的作用力與距離有強烈的依賴關係,所以在掃描過程中利用反饋迴路保持針尖與樣品之間的作用力恆定,即保持為懸臂的形變量不變,針尖就會隨樣品表面的起伏上下移動,記錄針尖上下運動的軌跡即可得到樣品表面形貌的信息。這種工作模式被稱為「恆力」模式(ConstantForceMode),是使用最廣泛的掃描方式。
  AFM的圖像也可以使用「恆高」模式(ConstantHeightMode)來獲得,也就是在X,Y掃描過程中,不使用反饋迴路,保持針尖與樣品之間的距離恆定,通過測量微懸臂Z方向的形變量來成像。這種方式不使用反饋迴路,可以採用更高的掃描速度,通常在觀察原子、分子像時用得比較多,而對於表面起伏比較大的樣品不適用。

原子力顯微鏡工作原理圖

  AFM有多種操作模式,常用的有以下4種:接觸模式(ContactMode)、非接觸(Non-ContactMode)、輕敲模式(TappingMode)、側向力(LateralForceMode)模式。根據樣品表面不同的結構特徵和材料的特性以及不同的研究需要,選擇合適的操作模式。

AFM三種操作模式的比較

接觸模式

  在接觸模式中,針尖始終與樣品保持輕微接觸,以恆高或恆力的模式進行掃描。掃描過程中,針尖在樣品表面滑動。通常情況下,接觸模式都可以產生穩定的、高解析度的圖像。
  在接觸模式中,如果掃描軟樣品的時候,樣品表面由於和針尖直接接觸,有可能造成樣品的損傷。如果為了保護樣品,在掃描過程中將樣品和針尖之間的作用力減弱的話,圖像可能會發生扭曲或得到偽像。同時,表面的毛細作用也會降低解析度。所以接觸模式一般不適用於研究生物大分子、低彈性模量樣品以及容易移動和變形的樣品。

非接觸模式

  在非接觸模式中,針尖在樣品表面上方振動,始終不與樣品接觸,探針監測器檢測的是範德華力和靜電力等對成像樣品的無破壞的長程作用力。這種模式雖然增加了顯微鏡的靈敏度,但當針尖與樣品之間的距離較長時,解析度要比接觸模式和輕敲模式都低,而且成像不穩定,操作相對困難,通常不適用於在液體中成像,在生物中的應用也比較少。

輕敲模式

  在輕敲模式,微懸臂在其共振頻率附近作受迫振動,振蕩的針尖輕輕的敲擊樣品表面,間斷的和樣品接觸,所以又稱為間歇接觸模式。由於輕敲模式能夠避免針尖粘附到樣品上,以及在掃描過程中對樣品幾乎沒有損壞。輕敲模式的針尖在接觸表面時,可以通過提供針尖足夠的振幅來克服針尖和樣品間的粘附力。同時,由於作用力是垂直的,表面材料受橫向摩擦力、壓縮力和剪切力的影響較小。輕敲模式同非接觸模式相比較的另一優點是大而且線性的工作範圍,使得垂直反饋系統高度穩定,可重複進行樣品測量。
  輕敲模式AFM在大氣和液體環境下都可以實現。在大氣環境中,當針尖與樣品不接觸時,微懸臂以最大振幅自由振蕩;當針尖與樣品表面接觸時,儘管壓電陶瓷片以同樣的能量激發微懸臂振蕩,但是空間阻礙作用使得微懸臂的振幅減小,反饋系統控制微懸臂的振幅恆定,針尖就跟隨樣品表面的起伏上下移動獲得形貌信息。輕敲模式同樣適合在液體中操作,而且由於液體的阻尼作用,針尖與樣品的剪切力更小,對樣品的損傷也更小,所以在液體中的輕敲模式成像可以對活性生物樣品進行現場檢測、對溶液反應進行現場跟蹤等。

側向力模式

  橫向力顯微鏡(LFM)工作原理與接觸模式的原子力顯微鏡相似。當微懸臂在樣品上方掃描時,由於針尖與樣品表面的相互作用,導致懸臂擺動,其形變的方向大致有兩個:垂直與水平方向。一般來說,雷射位置探測器所探測到的垂直方向的變化,反映的是樣品表面的形態,而在水平方向上所探測到的信號的變化,由於物質表面材料特性的不同,其摩擦係數也不同,所以在掃描的過程中,導致微懸臂左右扭曲的程度也不同。微懸臂的扭轉彎曲程度隨表面摩擦特性變化而增減(增加摩擦力導致更大的扭轉)。雷射檢測器可以實時分別測量並記錄形貌和橫向力數據。通常不僅樣品表面組分不同可以導致微懸臂扭曲,樣品表面形貌的變化也會導致微懸臂的扭曲,如下圖所示。為了區分這二者,通常LFM圖像和AFM圖像應該同時獲得。根據導致微懸臂扭曲的原因不同,通常可以利用LFM獲得物質表面的組分構成像和「邊緣增強像」。

側向力模式


相關焦點

  • 四大顯微設備SEM、TEM、AFM、STM工作原理,看圖說話
    那它們的工作原理呢?嗯。。。這個。。。可能還不太清楚。。。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些超棒的動畫和圖片,有趣的表達方式,讓您輕鬆了解它們的工作原理,跟枯燥乏味的各種分析說拜拜啦! 1、掃描電子顯微鏡(SEM)SEM是利用細聚焦電子束在樣品表面掃描時激發出來的各種物理信號來調製成像的。
  • 一文看懂掃描隧道顯微鏡STM/AFM
    換句話說,掃描隧道顯微鏡的工作原理簡單得出乎意料。就如同一根唱針掃過一張唱片,一根探針慢慢地通過要被分析的材料(針尖極為尖銳,僅僅由一個原子組成)。一個小小的電荷被放置在探針上,一股電流從探針流出,通過整個材料,到底層表面。當探針通過單個的原子,流過探針的電流量便有所不同,這些變化被記錄下來。電流在流過一個原子的時候有漲有落,如此便極其細緻地探出它的輪廓。
  • 電子顯微鏡原理
    電子顯微鏡的分辨本領雖已遠勝於光學顯微鏡,但電子顯微鏡因需在真空條件下工作,所以很難觀察活的生物,而且電子束的照射也會使生物樣品受到輻照損傷。下面分別介紹兩種電子顯微鏡的工作原理:  1) 透射電子顯微鏡(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  透射電鏡即透射電子顯微鏡(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簡稱TEM),通常稱作電子顯微鏡或電鏡(EM),是使用最為廣泛的一類電鏡。
  • 20張超逼真動圖,讓你秒懂四大電鏡原理(SEM、TEM、AFM、STM)工作原理!
    經過近百年的發展,電子顯微鏡廣泛地應用於固體物理、表面化學、納米科學、精密材料、生物醫學、地球科學等微觀世界研究的方方面面
  • 體視顯微鏡原理
    導讀:本文主要講述的是體視顯微鏡的原理,感興趣的童鞋們快來學習一下吧~~~很漲姿勢的哦~~~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78855.htm  體視顯微鏡,又稱"實體顯微鏡""立體顯微鏡"或稱
  • 掃描電子顯微鏡原理
    導讀:本文主要介紹掃描電子顯微鏡原理,想知道掃描電子顯微鏡是如何工作的童鞋們快來看一下吧。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71346.htm  掃描電子顯微鏡,英文名稱為SEM,是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e的簡寫。掃描電子顯微鏡主要是利用二次電子信號成像來觀察樣品的表面形態,即用極狹窄的電子束去掃描樣品,通過電子束與樣品的相互作用產生各種效應,其中主要是樣品的二次電子發射。
  • 20張超逼真動圖,讓你秒懂四大電鏡原理(SEM、TEM、AFM、STM)工作...
    SEM工作圖電子發射圖二次電子探測圖二次電子掃描成像在入射電子束作用下被轟擊出來並離開樣品表面的樣品原子的核外電子叫做二次電子。TEM工作圖TEM成像過程STEM分析圖STEM成像不同於平行電子束的TEM,它是利用聚集的電子束在樣品上掃描來完成的,與SEM不同之處在於探測器置於試樣下方,探測器接收透射電子束流或彈性散射電子束流,經放大後在螢光屏上顯示出明場像和暗場像
  • 【動圖秒懂】四大顯微設備SEM、TEM、AFM、STM工作原理
    內容來自顏值超高的「松迪科技」←製圖找它跟大家分享一些超棒的動畫和圖片,有趣的表達方式,輕鬆了解四大顯微設備的工作原理 原子力顯微鏡的優點:(1)AFM提供真正的三維表面圖。(2)不會對樣品造成傷害。(3)更為廣泛的適用性。
  • 掃描電子顯微鏡的特點及工作原理
    2.4.1 掃描電鏡的特點與光學顯微鏡及透射電鏡相比,掃描電鏡具有以下特點掃描電鏡的景深較光學顯微鏡大幾百倍,比透射電鏡大幾十倍。 (五) 圖象的放大範圍廣,解析度也比較高。可放大十幾倍到幾十萬倍,它基本上包括了從放大鏡、光學顯微鏡直到透射電鏡的放大範圍。解析度介於光學顯微鏡與透射電鏡之間,可達3nm。 (六) 電子束對樣品的損傷與汙染程度較小。 (七) 在觀察形貌的同時,還可利用從樣品發出的其他信號作微區成分分析。
  • 顯微鏡成像原理圖
    顯微鏡成像原理圖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10/307902.htm我知道目鏡的作用相當於放大鏡,但放大鏡成的像是物相同側而顯微鏡當中的物鏡將物體放大後
  • 掃描電子顯微鏡原理和應用
    掃描電子顯微鏡原理和應用2.4.1 掃描電鏡的特點與光學顯微鏡及透射電鏡相比,掃描電鏡具有以下特點: (一) 能夠直接觀察樣品表面的結構,樣品的尺寸可大至120mm×80mm×50mm。 (二) 樣品製備過程簡單,不用切成薄片。
  • "顯微鏡"衛星將驗證愛因斯坦等效原理
    原標題:"顯微鏡"衛星將驗證愛因斯坦等效原理 或開啟新物理學領域   [導讀] 據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報導,法國科學家最近發射了一顆衛星——「顯微鏡」(Microscope),將直接驗證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重要組成部分——等效原理。
  • 掃描探針顯微鏡原理及結構介紹_冉盛網
    掃描探針顯微鏡是一種新型的探針顯微鏡,是從掃描隧道顯微鏡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各種新型探針顯微鏡(原子力顯微鏡,靜電力顯微鏡,磁力顯微鏡,掃描離子電導顯微鏡,掃描電化學顯微鏡等)的統稱。它是近年來世界上迅速發展起來的一種表面分析儀器。
  • 光學顯微鏡的成像原理
    光學顯微鏡是醫學、分析科學常用的一種光學儀器,在我們七年級學習生物的時候也曾運用過顯微鏡,通過它我們能看到肉眼看不到的動植物的細胞。那麼顯微鏡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放大能力呢?它的原理是怎樣的?一種簡單的光學顯微鏡它的主要部件是:反光鏡:用於反光以照亮載玻片上的微小物體;載物臺:放置載玻片;物鏡:成倒立、放大的實像;目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調節旋鈕:調節物距,使像清晰。
  • 透射電子顯微鏡的結構與成像原理
    透射電子顯微鏡的結構與成像原理透射電子顯微鏡是以波長極短的電子束作為照明源,用電磁透鏡聚焦成像的一種高解析度、高放大倍數的電子光學儀器。
  • 原子力顯微鏡的工作原理、組成和優缺點
    原理:原子力顯微鏡(atomic force microscope,簡稱AFM)利用微懸臂感受和放大懸臂上尖細探針與受測樣品原子之間的作用力,從而達到檢測的目的,具有原子級的解析度。由於原子力顯微鏡既可以觀察導體,也可以觀察非導體,從而彌補了掃描隧道顯微鏡的不足。
  • 電子顯微鏡的原理及分類丨WALINOVA顯微鏡丨北京永盛華遠商貿中心
    電子顯微鏡以電子束作為光源對樣品進行照明。由於電子的波長大大小於可見光,電子顯微鏡的解析度相對於光學顯微鏡大大提高,目前已經可以超過50皮米(1皮米等於千分之一納米)。按照工作原理的不同,電子顯微鏡可分為透射電子顯微鏡,掃描電子顯微鏡,反射電子顯微鏡,連續切片電子顯微鏡等等。
  • 20張超逼真動圖,讓你秒懂四大電鏡原理工作原理!
    SEM工作圖 TEM工作圖 EELS原理圖 入射電子束照射試樣表面發生彈性散射,一部分電子所損失能量值是樣品中某個元素的特徵值,由此獲得能量損失譜
  • 掃描電鏡原理
    導讀:本文主要講述的是掃描電鏡的原理,感興趣的童鞋們快來學習一下吧~~~很漲姿勢的哦~~~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78782.htm
  • 金屬科研「神器」:掃描電子顯微鏡原理及應用
    掃描電子顯微鏡是我們金屬科研工作中應用最廣泛的「神器」,可以說幾乎伴隨著每一位研究生度過自己最重要的科研經歷,時常「愛也掃描」「恨也掃描」,今天就系統地為新老同學們和需要應用掃描的科技工作者介紹一下掃描電鏡的原理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