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的助手,師生的樂園。幸福成長路,攜手共進步。
編輯整理:盛唐輝煌
強基計劃和綜合評價作為兩種重要的高考輔助手段,很多考生和家長都想知道兩者有什麼聯繫與區別。高考君整理了兩者的區別,供各位考生和家長參考!
看兩者區別之前,先來簡單了解一下「綜合評價」和「強基計劃」。
綜合評價
綜合評價招生是高考改革逐步推動後興起的新招生模式。該類招生最大的特點是基於考生高考成績、高校綜合測試成績和高中學業水平測試成績,按照一定比例計算形成考生綜合總分,最後按照綜合總分擇優錄取。
強基計劃
強基計劃主要選拔培養有志於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
聚焦高端晶片與軟體、智能科技、新材料、先進位造和國家安全等關鍵領域以及國家人才緊缺的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由有關高校結合自身辦學特色,合理安排招生專業。要突出基礎學科的支撐引領作用,重點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及歷史、哲學、古文字學等相關專業招生。
建立學科專業的動態調整機制,根據新形勢要求和招生情況,適時調整強基計劃招生專業。
參加強基計劃有什麼用
強基計劃是高校自主選拔方式的一種,是對現行高考制度的補充和完善,符合新高考改革「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方向。在此種背景和趨勢下,強基計劃對考生進入名校、高校選拔優秀生源、國家培養人才都有著積極重要的作用。
1、給高考上一個雙保險,增加進入名校的機會
強基計劃以高考成績和校考成績加權得到的綜合成績錄取,可以降低高考發揮失常的風險,為高考加一個雙保險。
有部分考生平時綜合素質非常優秀,但是可能高考發揮有點小失誤,與心儀院校/專業有點差距,可以通過強基的校測發揮優勢、彌補不足。當然還有一部分考生的成績可能在心儀的高校錄取分數線邊緣,可以通過強基計劃爭取多一次機會,最終進入理想高校。
2、增加考生的閱歷,提升自身素質
強基計劃校測考核時,通常會涉及筆試和面試。這些考核項目通常難度大於高考,而且考核內容繁雜,涉及面廣。尤其是面試,考生除了需要掌握文化課知識外,天文地理、時政經濟等各領域都需要有所涉獵。因此,考生需要提前準備,提升自己的個人素養及知識面。
更重要的是,在面試的時候,考生會有機會和名校的專家教授進行直接溝通交流,探討問題。這對考生今後的規劃和發展都會有極大的幫助。
3、為拔尖創新人才創造了機會
強基計劃定位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聚焦基礎學科,招生培養一體化。這對於對基礎學科感興趣的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人才來說是一項重大利好政策。
高校對於考生高考入圍分數要求遠低於高考錄取分數,且對於少數特別拔尖人才有破格入圍和錄取的政策,為拔尖創新人才創造了機會。
4、便於考生提前生涯規劃
強基計劃招生培養一體化,探索本-碩-博貫通培養,入校後原則上不允許轉專業。這要求考生生涯規劃必須前置,明確自身發展路徑。
兩者區別與聯繫
1、招生院校:強基計劃招生院校是36所雙一流A類高校,高校層次較高;綜合評價招生院校包括省屬高校、創新型高校,院校更多更廣。
2、招生範圍:強基計劃招生範圍更廣,是針對全國的;綜合評價招生範圍招生省市覆蓋面還沒那麼廣,但正逐步擴大。
3、招生專業:強基計劃更加注重基礎學科;綜合評價未限定專業,有普通專業也有部分優勢專業。
4、初審依據:強基計劃的初審依據是考生高考成績,極少數的高考成績達到一本線破格入圍。綜合評價的初審依據主要是考生的報名材料。
5、考核時間:強基計劃和綜合評價的考核均在高考成績發布後進行。
5、錄取方式:兩者都是採取根據折算綜合成績擇優錄取,但是在成績組成和佔比上有所不同。強基計劃中高考成績不低於85%,綜合評價中高考成績佔比各校均有所不同,一般為「631」模式。
6、錄取批次:強基計劃在提前批之前完成錄取,志願安排以各省考試院規定為準。綜合評價在特殊招生批次或提前批錄取。
7、培養模式:通過強基計劃錄取學生可單獨編班,實行導師制、小班化等培養模式。探索建立本—碩—博銜接的培養模式。綜合評價在培養方式上未作特殊安排。
8、轉專業:強基計劃入校學習後,原則上不得轉專業,而綜合評價暫未做特殊安排。
(來源:廣東高考綜合整理自【自主選拔在線】。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