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樹」是一種什麼想像力

2021-02-08 中國青年網

  一名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寫了一篇作文,標題是「我愛家鄉的西瓜樹」,第一句就是「我們家樓下種了一棵西瓜樹」。毫無疑問,這是一篇缺乏常識的作文,但老師卻給了一個高分。其理由是:不能扼殺學生的想像力。

  這個新聞引起了很多人的興趣。不少人認為,這種缺乏常識的想像力,完全是胡思亂想、胡說八道,不僅不應該肯定,而且應該受到批評。

  在對「西瓜樹」發表意見之前,先要明確兩點。其一,我們的孩子想像力很缺乏。有調查稱,中國孩子的計算機能力世界第一,想像力倒數第一。這個調查是否科學準確,存在著不小的爭議;但中國孩子缺乏想像力,卻是不爭的事實。愛因斯坦有句話,「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世界的一切,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想像力重要而且缺乏,這就決定了我們對於孩子的想像力,應該堅持以鼓勵為主。

  其二,想像力也絕非對錯判斷這麼簡單。想像力是一種以感性認識為基礎的思維,既然有著極強的主觀性,那就不可能保證所有的想像都是正確的。愛因斯坦有過許多偉大的想像,世人只知道那些成功的,而選擇性忽視了那些不成功的、衝進了大海裡的。可沒有大海的濁浪翻滾,哪有沙灘的驚鴻一瞥?不是所有的想像力,都需要驗證對錯;更不是所有的想像力,都能夠在短時間內證實對錯。特別是對孩子來說,有些想像看似缺乏常識,但貴在想像,跨出這一步,比對錯更為重要。

  明確了這兩點,回頭看「西瓜樹」,雖然違背常識,有明顯的瑕疵,但也屬於想像力,也應該鼓勵。對於這麼大的孩子來說,鼓勵了解社會與寬容錯誤不足,並不矛盾。受到身心成長規律影響,受到當前教育模式左右,孩子的想像,是從缺乏常識開始的;對常識的了解和掌握,也是通過一次次「鼓勵式糾正」實現的。不要指望他們朝夕之間,就能完全了解社會和生活;更不能奢望他們的想像,都符合常識。這一意義上,這位老師做得很對,結尾批註「西瓜不長在樹上」是指出錯誤,總體肯定是對孩子想像力的保護和鼓勵。

  現在幾乎人人都知道想像力重要,但就如何培養孩子想像力,卻又懵懂不知,常常表現出兩種對立:一方面,希望孩子大膽想像;另一方面,對孩子缺乏常識的想像,往往又嗤之以鼻甚至大聲斥責。這是一種典型的「葉公好龍」,這樣的心態,造就不出有想像力的孩子。

  「西瓜樹」是一種有瑕疵的想像力,只要是想像,就應該去鼓勵。不要怕孩子不了解常識,想像力能夠激發求知慾,每一次想像錯了,都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多經歷幾次,不僅想像力得到提升,而且對社會和生活的認識也隨之加深。 (毛建國)

相關焦點

  • 小學三年級女生寫「西瓜樹」作文得高分 網友激辯
    欄目主持:李莉   「我們家樓下種了一棵西瓜樹。」一名小學三年級女生在名為《我愛家鄉的西瓜樹》的作文中寫下了上述的開頭。語文老師在作文後批註「西瓜不長在樹上」,卻給了她24分(滿分30分)的成績。老師說:不能扼殺了學生的想像力。
  • 星太奇發現奇怪「西瓜樹」目瞪口呆!
    這一問倒好,路邊一個女人沒想到古老師眼花直接看成大叔,認錯人直接被毆打了一頓,這可真是夠慘的,不過這還不算奇怪,奇怪的是星太奇來到了冬瓜村以後,發現了奇怪的西瓜樹,看到這個樹以後也是目瞪口呆!看到古老師的慘狀了,所以見到陌生人不要誤喊,以免惹怒了人家!
  • 想像力是天生的?
    想像力也需要培養說小孩子的想像力原生態、純自然。這點我承認,他們尚沒有任何「陳芝麻爛穀子」的思維限定,不會用「什麼能想、什麼不能想」無端框死自己。所以在那些框裡呆久了的大人們就覺得,孩子們的想像力好啊!要好好保護!
  • 怕黑的孩子在怕什麼?原來是想像力在作怪
    一、客觀認識孩子怕黑,與想像力發展有關怕黑的孩子究竟在怕些什麼呢?有的孩子說:&34;。有的孩子說:&34;,而且還能描述出怪獸大大的牙齒。有的孩子可能說不出一二。可孩子沒有分清現實和想像的能力,他們的認知是在發展,卻還遠遠不能夠幫助他們區分什麼是真實的存在,什麼是虛擬的想像,他們常常把想像也信以為真。在他們的想像裡,黑暗是一望無際的各種不確定,什麼都會發生,可以有鬼、可以有怪獸、也可以有大灰狼。
  • 如何想像社會學想像力 ——略讀《新社會學想像力》有感
    沒有完整讀過《社會學的想像力》,就去讀《新社會學想像力》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呢?可能有很深的感觸,也或許沒有多大感覺,對我來講,屬於第二種情況,因為《新社會學想像力》和賴特·米爾斯的《社會學的想像力》沒有什麼直接聯繫,它們之間並既沒有直接的繼承和發揚關係,同時在內容上也沒有多大聯繫,僅是在書名上有較多相似的詞語而已。
  • 童詩是一種看待世界的方式:用想像力去重新認識周圍
    童詩是一種看待世界的方式童詩的內在裡面包含著一種張力,讀到美妙的童詩時讓人覺得心弦猛然被撥動,眼前一亮,甚至突然之間對生活有了一種重新的發現。我想詩歌不僅僅是詩歌,不僅僅是短小文字的組合,它更像是一種與眾不同的看待世界的方式。
  • 沒有一種想像力是天馬行空的!
    而編程,需要孩子有一定的想像力,思維水平達到抽象邏輯思維水平,這是進入形式運算階段的孩子達到的認知水平,要到11歲以後了。現在是不是太心急了一點?並不是每個孩子都適合做這些,如果孩子對這方面感興趣,也應該等他長大點再來,別在孩子剛有點興趣時,就將興趣之芽掐掉,那真的是得不償失。
  • 《社會學的想像力》
    第一章中作者對社會學的想像力做出了解釋:它「是一種特定的心智品質,這種品質能夠有助於他們運用信息,發展理性,以求清晰地概括出周邊世界正在發生什麼,他們又會遭遇什麼。」對於這一含義,我是這麼理解的,社會學的想像力是一種思維方法、思考的方式,它要求我們從歷史變遷和制度矛盾的大角度來看待問題,既要能夠將自己的生活模式與世界歷史的進程相聯繫,又要能把握人與社會、人生與歷史、自我與世界之間的相互作用,也就是我們要有站在宏觀立場看待問題的思維。第二章和第三章分別是對於宏大理論和抽象經驗主義的批判。
  • 社會學的想像力
    我在《我在哪裡,做些什麼?》這篇文章裡提到,當時我對自己所處的時代、社會以及周圍的環境都有很多困惑,很多東西都看不清楚,弄不明白,因此急需一個祛魅和解構的過程,然後我例舉了馬克思、鮑德裡亞、弗洛姆等人的觀點來幫助自己理解和思考,所以為什麼他們能有一整套系統的理論,來理解和表述如此宏大、龐雜的社會問題,這是怎麼做到?如果要用米爾斯的話來說,是因為他們都具有社會學的想像力。
  • 想像力—「夢想的翅膀」,缺乏想像力的孩子註定平庸,家長要當心
    導讀:想像力—「夢想的翅膀」,缺乏想像力的孩子註定平庸,家長要當心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想像力—「夢想的翅膀」,缺乏想像力的孩子註定平庸,家長要當心!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藝術禮品是什麼?與想像力創造力有何關係?
    上海藝術禮品博物館那麼,什麼是藝術禮品呢?藝術禮品,就是藝術家的藝術作品,進入了禮品渠道後,成為了禮品,我們就稱這類作品為藝術禮品。獵豹 銅藝術雕塑第一,想像力,創造力是什麼?藝術禮品中的想像力豐富嗎?想像力是什麼呢?想像力是在頭腦中創造一個念頭或思想的能力。通過豐富的想像力,可以發展創造力,使人們可以認識從未見過或不可能見到的事物。想像力是偉大的,因為有想像力,我們才能創造發明。
  • 社會學是什麼? ——從社會學想像力看社會學
    首先,社會學想像力是一種視角轉換能力——從自己的視角到他人的視角,從政治學到心理學,從個人到公共議題,從家庭轉換到整個世界的經濟、政治,從當今社會到歷史,這脫離了個體視角的局限,看到整個社會的結構、歷史,從而擺脫了狹小空間。它可以讓我們理解歷史與個人的生活歷程,以及個體在其中的關係。社會學想像力建立了社會對我們的塑造與我們對社會塑造之間的聯繫。
  • 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抓住這幾點,拯救孩子的想像力
    」曾經有人做過一次關於孩子想像力測試的實驗,他分別給幼兒、小學生、初中生看O這個圖案,詢問這些孩子這是什麼家長可以利用摺紙遊戲,來提升孩子的想像力,例如給孩子折一個青蛙,問孩子:「青蛙一般都在什麼地方啊?」
  • 貧限想系列是什麼意思? 「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力」的縮寫形式
    貧限想系列是什麼意思? 「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力」的縮寫形式時間:2019-04-26 16:00   來源:金投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貧限想系列是什麼意思?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力的縮寫形式 貧限想系列是最近網絡上常見的流行語,乍一看的時候我是一臉懵逼,畢竟文化水平限制了我的理解能力,關於貧限想系列是什麼意思,貧限想系列是什麼梗,一起來看看吧: 貧限想系列是什麼意思 作為網絡流   原標題:貧限想系列是什麼意思?
  • 想像力在生活中有重要的作用,該怎麼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呢?
    總的來說,想像是理解的基礎,那麼想像力其實對兒童來說也是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要如何培養兒童的想像力呢?今天杭杭就來跟大家分享幾個關於培養兒童想像力的技巧吧。首先呢,培養兒童的想像力,最離不開的還是培養兒童的好奇心,為什麼說要培養兒童的好奇心呢?因為擁有了好奇心,兒童因為想去知道去了解心裡,他才會有去想像的動力。
  • 家長你懂嗎,想像力對孩子而言有多重要?如何培養孩子的想像力?
    什麼是想像力?想像是一種特殊形式的思維,想像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礎上,在頭腦中創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想像力是在你頭腦中創造一個念頭或思想畫面的能力,是屬於最高級的思維形式。想像力是人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智慧。孩子在五六歲到八九歲是想像力最為豐富的時期。這個階段,他們腦海裡還沒有被太多知識、經驗、規矩、概念和規範佔據。
  • 想像力比100分更重要,10個小秘訣保護孩子的想像力
    我們這些成年人,誰不曾有過充滿想像力的童年呢?最後不還是被一次次的考試給磨平了?社會上已經有許多有識之士開始著手保護孩子的想像力了,例如很多校外教育機構都開設了創意繪畫班。然而,很多家長看到孩子的畫卻無比的生氣:這畫的是什麼?怎麼一點都不像?這是怎麼教的?儘管老師再三解釋,這是要給孩子一個想像的創作空間。然而很多家長還是不理解,在他們的認識中,孩子畫得好壞的標準只有一個:像與不像。
  • 想像力不等於創造力
    伴隨著素質教育與創新觀念的提倡,讓想像力與創造力倍受重視。許多創意美術機構都在強調想像力和創造力的培養,但究竟想像力與創造力是什麼?它們之間是什麼關係?在美術教學當中,哪一部分是在為想像力、創造力進行培養的?如果弄不明白這些最本質的問題,所有對家長的解釋,都是敷衍的回答。
  • 中文與想像力
    首先是想像力。想像力是創造力的基礎,這是毋庸置疑的。但在餘看來,沒有哪一種拼音文字堪在想像力方面與我們的方塊字媲美。看到我們的文字,即使是簡化字,也會讓人產生多重感知,這其中既有形象的,也有抽象的。早在17世紀,西方學者便開始研究中文,並對漢字及其負載的博大文化產生濃厚興趣。德國學者繆勒曾潛心探求「中文之鑰」,並因此觸犯西方中心主義,遭致非難。有人甚至視中文為魔鬼的創造,竭盡貶損之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