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與人工智慧學院

2020-08-28 信陽學院

學院概況

大數據與人工智慧學院成立於2018年1月,2019年6月正式掛牌,其前身是信陽學院數學與信息學院。現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物聯網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3個本科專業和計算機應用技術1個專科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2003年開始招生,是學校最早招生的本科專業之一。目前,學院正在籌建人工智慧本科專業,現有在院學生1000餘人。

學院設有計算機科學技術、物聯網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人工智慧4個教研室和大數據與人工智慧研究所、大數據與人工智慧實驗教學中心。學院師資力量雄厚,專業教師60餘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1人,博士9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1人。

學院始終堅持教學的中心地位,以科研促進教學。近年來,學院教師發表學術論文130多篇,其中SCI、EI收錄30多篇;主持和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主持省級科研教研項目9項、市級科研項目13項、校級科研項目20餘項;獲國家專利9項、軟體著作權8項;主編參編教材10多部。

學院始終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近年來,先後在科大訊飛、智遊集團、中軟國際等單位設立了實習、實訓基地。2019年12月,與科大訊飛合作共建「信陽學院科大訊飛大數據與人工智慧教學實驗中心」。近年來,學生在全國數學建模大賽、全國計算機設計大賽、ACM程序設計大賽、大學生 「挑戰杯」競賽、「藍橋杯」大賽、師範生技能競賽等各類競賽活動中,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獲省級以上獎勵55項。其中國家三等獎1項,河南省一等獎5項,二等獎13項,三等獎36項。

大數據與人工智慧學院,堅持以高質量人才培養為目標,以教風、學風建設為抓手,以師資隊伍建設為保障,搶抓機遇,加快發展,努力向全國同類高校一流學院邁進。

開設專業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師範類

【專業特色】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系統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與方法,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計算機應用能力,能從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及其相關領域的教學、科研、開發和應用的專業技術人才。

【核心課程】高等數學、離散數學、高級語言程序設計、數據結構、計算機組成原理、計算機網絡原理、作業系統原理、編譯原理、資料庫原理等。

【就業方向】畢業生可在教育部門、事業單位、機關及企業等從事計算機及相關領域的教學、科研、信息管理、開發與應用等工作。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或理學學士

物聯網工程

【專業特色】培養具有良好的科學和文化素養,系統掌握物聯網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技術,具備從事物聯網的應用、開發、設計、配置、維護、檢測與優化等能力,能夠從事物聯網工程與技術相關的設計、開發、管理、系統集成及應用的專門人才。

【核心課程】高等數學、物聯網導論、RFID原理與應用、計算機網絡原理、通信原理、數位訊號處理、傳感器網絡技術及應用、物聯網數據處理技術、無線網絡與移動技術、人工智慧等。

【就業方向】畢業生可在行業部門、事業單位、公司企業、開發研究機構等從事物聯網及相關技術領域的工程、設計、開發與應用、管理與維護等工作。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專業特色】培養具有良好的科學和文化素養,掌握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的基礎理論、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備大數據分析與處理、大數據應用、數據採集、數據挖掘、可視化、系統開發與集成的應用型專門人才。

【核心課程】高等數學、數據結構、資料庫原理、Python程序設計、作業系統、技術原理與應用、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大數據分析與應用等。

【就業方向】畢業生可在行業部門、事業單位、公司企業、信息產業及其他國民經濟部門等從事大數據分析與應用、大數據處理、數據管理與維護、大數據系統開發與應用等工作。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或理學學士

實驗室建設

一、 計算機軟體實驗室

該實驗室能夠滿足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物聯網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計算機組成原理、算法設計與分析、面向對象程序設計、彙編語言程序設計、網頁設計與製作、編譯原理、資料庫原理、數據結構、軟體測試技術、面向對象程序設計、高級語言程序設計等課程的實驗。

承擔有全國計算機設計大賽、ACM程序設計大賽、「藍橋杯」程序設計大賽等專業競賽的培訓。

二、物聯網工程實驗室

該實驗室能夠滿足物聯網工程專業傳感器技術及應用、傳感器網絡技術及應用、射頻識別(RFID)技術與應用、嵌入式系統開發、資料庫設計等課程的實驗,同時配備物聯網工程開發平臺,可以為學生提供物聯網工程專業綜合實訓,能實現物聯網應用企業級的實訓環境,能夠為學生參加專業競賽提供實驗場地。

三、信陽學院與科大訊飛集團共建大數據與人工智慧教學實驗中心

大數據與人工智慧教學實驗中心主要包含軟體平臺、硬體平臺、實驗資源、平臺服務組件以及硬體集群。軟體平臺分為大數據與AI實驗平臺和AI能力平臺,大數據與AI實驗平臺支撐各類實驗資源、在線實驗、數據分析等主要在線實驗功能;AI能力平臺提供AI能力模型,包括語音類、圖像識別類等;硬體平臺包括高性能伺服器、核心萬兆交換機、超融合管理系統、智能人機互動綜合開發平臺、智慧機器人實驗套件等。

2019年12月8日,我校和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舉行共建大數學據與人工智慧教實驗中心合作籤約暨揭牌儀式。大數據與人工智慧教學實驗中心,是校企雙方加強學科專業建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打造教育品牌的重要實踐,對培養符合國家戰略和地方產業急需的大數據和人工智慧領域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名師風採

院長:鄔長安

鄔長安,教授,碩士生導師,全國優秀教師,大數據與人工智慧學院院長。中國計算機學會教育專業委員會委員,河南省計算機學會常務理事,河南省高校計算機教育研究會常務理事。主要從事模式識別與人工智慧、數字圖像處理等方面的教學與科研工作。發表論文80餘篇,其中SCI、EI論文27篇;出版著作3部;參加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主持或參與完成省自然科學基金、省科技攻關、省教育廳等項目29項;獲國家專利7項、軟體著作權9項;獲河南省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河南省信息技術教育優秀成果一等獎2項。

知名專家學者

侯秀紅,教授,碩士生導師,大數據與人工智慧學院特聘教授,主要從事計算機軟體理論與方法、現代教育技術等方面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先後主持或參與完成省級以上項目10餘項,獨立或與他人合作發表學術和教學研究論文30多篇。2012年獲河南省信息技術教育應用成果優秀成果一等獎;2013年獲河南省信息技術教育優秀成果獎一等獎;2016年獲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特等獎。「新形勢下地方綜合高校公共計算機課程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項目,曾獲河南省教育廳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特等獎;發表學術論文30多篇,主編或參編教4部。

陳玉科,教授,大數據與人工智慧學院特聘教授,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曾參與空軍相關單位軟體研發十餘年。先後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分別刊登在《中國高等教育》、《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中國成人教育》、《計算機工程與設計》、《微計算機信息》、《軟體導刊》等雜誌,出版著作2部,參與著作5部。2014年獲院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2010年獲得空軍信息化理論研究一等獎;2014年獲空軍士官建設研究一等獎;2015年獲學院雜誌優秀論文評比一等獎。

沈文軒,教授,遼寧人,大數據與人工智慧學院特聘教授,畢業於東北大學電氣傳動及其自動化專業,主要研究方向是分布式計算、軟體工程。主要從事計算機科學、軟體工程、網絡工程等有關本科專業的專業基礎及專業課的理論教學及實踐教學,先後發表核心學術論文十餘篇,主持參與項目省廳級項目8項,編寫出版著作2部。2018年榮獲全國計算機技能大賽優秀指導教師榮譽稱號、2004年榮獲鞍山市百千萬人才工程「百人」層次人選榮譽稱號。

杜祝平,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大數據與人工智慧學院特聘教授,畢業於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曾榮立個人三等功1次,獲軍隊院校育才獎銀獎2次,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三等獎4項,獲河南省人事廳、科技廳、省科協聯合頒發的自然科學優秀論文二、三等獎多篇;先後主持或參與廳、部級科研項目20餘項;在國內外CN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30餘篇,主編、副主編計算機專業本、專科教材6部。

張冬松,博士,副教授,大數據與人工智慧學院教師,畢業於國防科學技術大學,現為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科研流動站博士後。主要研究方向是基於仿腦認知的任務型智能人機對話模型與機理研究,負責設計、研發智能對話機器人系統項目,參與設計、研發大數據分析研判平臺產業項目。目前,以第一作者發表學術論文20篇,其中SCI檢索1篇,EI檢索8篇,包括國外頂級期刊1篇,國外會議3篇,國內學報4篇,獲國家發明專利3項,主持參與省部級以上項目6項,其中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1項,主要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項。

賈彥茹,副教授,大數據與人工智慧學院教師,畢業於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主要研究方向機器學習。先後發表學術論文十餘篇,主持參與省部級科研項目5項,出版主編教材3部。先後榮獲河南省民辦教育先進個人、信陽學院第八屆青年教師教學技能競賽一等獎、學校 「優秀教師」、「先進科研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

董建軍,副教授,大數據與人工智慧學院教師,畢業於武漢理工大學機電學院。主要研究方向是機電控制、嵌入式系統。先後在《機車電動》、《機車車輛工藝》、《信陽師範學院報》以及國際會議等刊物發表論文10餘篇,多篇獲檢索。主編《飛機供電系統》、《XX飛機電氣設備與維護》等教材4部。主持並完成《XX照明調諧板實驗器》項目並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三等獎;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1項。

閆輝,博士,大數據與人工智慧學院教師,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工程大學,主要研究方向為物聯網工程。先後發表學術論文10餘篇,研製了多個海軍裝備技術革新項目的實踐應用系統,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2008年,作為課題組核心成員和關鍵技術的研究骨幹,參與國家海洋專項基金資助項目研究。取得了多項創新理論、技術成果。提出的三分量磁場延拓的「曲面積分法」,在重大工程項目中得到推廣應用。

優秀學子

學術交流與培訓

實習實踐

學科競賽

黨團風採

天青色等煙雨

而小智在等你

快來加入「大人院」這個大家庭

青春最好的模樣

到最美校園信院

一起綻放光芒吧!

掃二維碼,關注我們!

相關焦點

  • 順應產業發展 重慶工程學院成立大數據與人工智慧學院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9月14日12時20分訊(趙桂凱)日前,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從重慶工程學院獲悉,該校大數據與人工智慧學院(以下簡稱大數據學院)正式成立,並在南泉校區舉行了掛牌儀式。學校董事長王萬均、終身榮譽校長唐一科、校長桂國慶等校領導出席大會。
  • 河南工業大學發布新生數據,人工智慧與大數據學院迎365名學生
    新京報訊(記者 蘇季)9月27日,河南工業大學發布新生大數據,數據顯示,作為新設學院,河南工業大學的人工智慧與大數據學院今年迎來首屆365名新生。人工智慧與大數據學院作為新設學院,今年將迎來365名第一屆新生。記者了解到,河南工業大學於2019年成立人工智慧與大數據學院,設置軟體工程、人工智慧和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三個專業。其中人工智慧、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兩個專業與公司合作共建,聯合培養人工智慧與大數據領域人才。
  • 2020人工智慧與大數據研討會
    由中山大學數據科學與計算機學院主辦,中山大學人工智慧學院、廣東省大數據分析與處理重點實驗室協辦的 「2020 人工智慧與大數據研討會
  • 「案例」歐亞學院金融學院:大數據及人工智慧人才教學平臺建設
    師資力量薄弱、人工智慧一級學科體系不夠完善、教育實驗環境基礎薄弱等問題亟待解決。美林數據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依託「Tempo大數據分析平臺」上千家行業領軍企業成功應用、數十年大數據行業實踐積累,立足大數據時代創新型、複合型人才需求,推出「Tempo大數據&人工智慧實驗平臺」,助力高校實用化人才培養。
  • | 人工智慧與數據科學學院學院2020年招生簡章
    人工智慧與數據科學學院人工智慧與數據科學學院(簡稱智能學院)於2018年4月成立,由原控制科學與工程學院和計算機科學與軟體學院合併而成。目前學院有教職員工134人,其中專任教師99人,教授28人,副教授33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74人,博導12人,碩導78人。
  • 兩江人工智慧學院:打造全國一流的人工智慧學院
    ,學院針對人工智慧學科的融合、交叉特點,重點瞄準機器學習、智能感知、智能軟體、大數據智能和智能硬體等領域,形成了基於硬體、軟體、大數據、人工智慧的分層、遞進的人工智慧人才培養金字塔新布局。兩江人工智慧學院圍繞「面向先進裝備的智能感知技術」展開科研,以大健康、工業大數據、機器人等為應用場景,在學校支持下,建立了軟體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等四個專業,今年申報了人工智慧新專業,形成了軟硬數智全新專業布局。
  • 兩江人工智慧學院:打造全國一流的人工智慧學院
    開創人工智慧人才培養新模式兩江人工智慧學院是重慶理工大學與重慶兩江新區合作共建的新學院,學院針對人工智慧學科的融合、交叉特點,重點瞄準機器學習、智能感知、智能軟體、大數據智能和智能硬體等領域,形成了基於硬體、軟體、大數據、人工智慧的分層、遞進的人工智慧人才培養金字塔新布局。
  • 會計學院院長與你聊專業|大數據與人工智慧時代的會計類專業人才...
    西南財經大學會計學、財務管理和審計學專業簡介為適應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的發展,西南財經大學會計學院於2018年在全國範圍內率先開設會計學專業(大數據方向實驗班),並從2019級開始,在會計學、財務管理和審計學三個專業全面植入大數據分析和機器學習相關課程,引領會計類專業人才培養轉型。
  • 南京大學成立人工智慧學院,高校人工智慧學院哪家強?
    在我們整理資料的過程中發現一個共同的問題:人工智慧學院的本科生課程設置似乎與普通高校的計算機專業並無太大差別,知乎上甚至有網友質疑這樣開設人工智慧學院的目的:到底是跟風還是真的渴望培養人才? 部分朋友對成立人工智慧學院的必要性表示質疑,根據我作為一名創業者的經驗,在逆境下,最錯誤的事情就是什麼都不做地坐以待斃。 其實這並不是高校第一次為熱門技術專門創立學院,早在 2015 年,當大數據還是技術大熱點時,上海復旦大學就投入力量建立了大數據學院。
  • 安信工計算機和大數據學院教師參加全國高校人工智慧師資訓練營
    未來網高校頻道8月24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朱偉傑)近日,科大訊飛2020年全國高校人工智慧師資訓練營如期開營,為進一步了解當前人工智慧領域的最新發展情況,提升專業技術水平和能力,安徽信息工程學院計算機與大數據學院程菲、伍嶽、唐濤和朱偉傑四位老師赴科大訊飛合肥總部參營學習。
  • 湖北經濟學院會計學院院長胡偉:會計學受人工智慧和大數據衝擊,呈...
    如果你有志於填報財經專業,7月22日起,「財經媒體第一大V」每日經濟新聞聯合國內數十所知名財經院校,在三天時間內舉辦共計30場接力直播,為即將踏入大學校門的高考學子帶來「財經第一課」,解答招生政策、志願填報相關問題。7月23日,由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傾力打造的中國財經院校報考權威平臺——「每日經濟新聞?
  • 【喜訊】中國計量大學正式啟用大數據與人工智慧實驗室 !
    啟動儀式2中國計量大學信息工程學院計算系主任周杭霞教授給同學們做了實驗室正式啟動的講話,鼓勵同學們充分利用好實驗室的硬體軟體平臺,運用實驗案例、項目實踐等學習方式,讓大數據、人工智慧課程設計、項目設計、畢業設計
  • 第二屆「大數據、人工智慧與金融科技」研討會
    來源:價值投資之道12月22日,由中山大學管理學院主辦、公司金融與財務決策科研團隊承辦的第二屆「大數據、人工智慧與金融科技」研討會將在中山大學管理學院國際會議廳召開。會議簡介會議時間:2019年12月22日(周日)會議地點:中山大學管理學院善思堂國際會議廳會議內容:人工智慧如何應用於投資實踐?從人工智慧算法中我們發現了什麼?人工智慧告訴了我們投資中哪些不為人知的秘密?
  • 西南大學人工智慧學院落戶仙桃數據谷 預計2020年開校
    想學人工智慧看過來!11月26日,西南大學人工智慧學院(仙桃數據谷)掛牌活動,在重慶市渝北區仙桃國際大數據谷舉行,仙桃數據谷同時也成為西南大學人才培養實踐教學基地和西南大學科技創新創業基地。據了解,西南大學人工智慧學院將在仙桃數據谷開展本科、碩士、博士的教學,將成果轉化和產業園區相結合,促使產學研深度融合,預計2020年開校。本碩博在本部學習 到數據谷實踐處於風口上的人工智慧研究如火如荼,高校如何更好地培養實用型人才,怎樣將技術傳送給企業?技術落地的「最後一公裡」將以怎樣的方式抵達?
  • 打通技術落地「最後一公裡」 西南大學人工智慧學院在仙桃數據谷...
    打通技術落地「最後一公裡」 西南大學人工智慧學院在仙桃數據谷掛牌成立 2019-11-27 0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清華大學範玉順:大數據、人工智慧與工業網際網路
    這也將人工智慧再一次推到風口浪尖,究竟什麼是人工智慧,新一代人工智慧的戰略又是如何?與此同時,我們又將如何理解與人工智慧息息相關的大數據、工業網際網路?    6月2日,大企業大集團(重慶)2018幹部自主選學課堂暨新時代組織新能力建設學習計劃繼續開講,來自清華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的範玉順教授,用專業的理論系統和現實案例對上述問題給出答案。
  • 教育部公布高校新增專業名單 大數據、人工智慧熱度高
    新增專業中,熱度最高的當數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全國共196所高校新增了該專業,山東13所高校位列其中。  齊魯晚報記者 徐玉芹       196所高校  爭上大數據專業  統計發現,2018年新增備案專業數量最多的是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此次共有196所高校增開該專業。
  • 【9-10月】重慶工程學院大數據與人工智慧學院學生助理委員會工作簡報
    主要代表向同學們介紹大數據與人工智慧學院學生助理委員會,描述了助理委員會日常工作及招新要求,並期望大家積極加入委員會,為助理委員會注入新鮮血脈。組織開展2020-2021學年度第1學期教學信息員培訓會為了進一步完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充分發揮學生參與教學管理和教學檢查的作用,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大數據與人工智慧學院於9月22日在教室6111組織開展了
  • 北科大MBA: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時代的數據挖掘與分析
    【MBA中國網訊】6月底至7月初,在學院EMBA中心的邀請下,臺灣輔仁大學副校長李天行教授專程為北科大EMBA學員講授了「數量分析與管理決策」課程。李天行是輔仁大學國際與資源發展副校長,輔仁大學商學研究所教授,同時也是AACSB認證訪視委員會評委委員。
  • 徐英瑾談大數據、哲學與人工智慧
    編者按:復旦大學哲學學院的徐英瑾教授,專長為分析哲學史、心靈哲學、人工智慧哲學以及分析哲學與歐陸哲學比較研究。大約從2004年開始,他將注意力投向「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簡稱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