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小編並不認為田中耕一是學渣
但是國內很多媒體在講述田中耕一的時候都喜歡冠上「學渣」「留級」的字樣
實際上田中耕一畢業於日本東北大學
東北大學是實打實的一流大學,QS世界大學排名也在前100
但是作為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田中耕一的本科學歷又顯得不值得一提
2002年10月9日
田中耕一作為島津製造工程所的一名普通工程師準備下班時
接到一通電話:「15分鐘後,你有一個重要的電話,請不要離開公司。」
沒過多久,他接到了打自國外的電話,對方用英語
田中耕一隻聽懂了「諾貝爾」和「祝賀」這兩個詞
他完全沒搞懂這是一通什麼電話,以為只是重名或者是別人的惡作劇
但是隨後同事們都跑來祝賀他,恭喜他獲得諾貝爾獎
日本學術界和媒體界也都炸了鍋,這個人是誰?
田中耕一的出身非常普通,甚至有一些「悲劇」色彩
他在讀大學時候得知自己是領養回來的——親生母親生下他不久後就因病去世
意外的打擊導致田中耕一在就讀東北大學期間因為德語不合格留級了一年
東北大學本科畢業後,田中耕一原本想就職索尼公司
結果在第一輪就被淘汰
最後在大學導師的推薦下去了島津製造工程所
田中耕一在大學時就讀的是電氣工程
但是在進入島津製造工程所後他被分配到了化學部門
田中耕一也坦然接受了這樣的安排
一直在兢兢業業地工作
工作的這些年,公司也提出給他升職,但是他都拒絕了
因為田中耕一想留在一線繼續做研究
所以我們在看到他獲得諾貝爾獎後接受的採訪時依然穿的是藍色工裝——基層研究人員的工作服
而田中耕一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研究其實是來自於他工作中的一次意外
在田中耕一進入公司2年後,也就是他26歲的時候
在一次測量維生素B12實驗中,田中耕一因為太緊張失手將丙三醇(俗稱甘油)當成了丙酮醇(一種微粉末的固形材料)倒進了鈷粉末裡
這種試劑價格不菲
田中耕一轉念一想,就這麼扔了挺可惜的,不如再拿它做一做實驗
興許這些甘油對試劑影響不大呢
就是這次失誤,讓他檢測到了維生素B12的分子量
隨後,田中耕一和他的繼續改良研究儀器
最終也獲得了更大分子量的測定,並申請了專利
這一方法後來被稱為「軟雷射脫著法」,對生物化學領域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這項發現,讓田中耕一為公司節約至少1億元
但是島津製造工程所僅僅獎勵田中耕一不到1000元
田中耕一28歲的時候才在一次分子質量測定的會議上口頭陳述了他的發現
次年在一位教授的積極勸說下,他才在歐洲一家自然科學雜誌上發表了學術論文
正是這篇關鍵性的論文使這個意外變成了諾獎的種子
在田中耕一43歲的時候,他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作為當年3個獲獎者之一
名不見經傳的田中耕一讓當時的學術界和媒體界費了好大勁找這個人是誰
因為日本歷屆諾貝爾獎得主或者提名者,都是在學術界叫得上號的人
但是田中耕一既不是博士,也不是碩士,更沒見他發過幾篇論文
田中耕一所在的島津製造工程所的老闆聽到這個消息後
立即獎勵給田中耕一數百萬日元的獎金,並宣布將田中耕一從主任升職到董事級
他的母校東北大學授予田中耕一「榮譽博士」
人生突轉的田中耕一,面對記者採訪時卻說出了:「讓我一個人呆著。」
獲獎後的採訪持續了好幾個星期
但是田中耕一一直沒有適應
鏡頭前的他一直都很拘謹,所以他才在主持人問他現在的心願是什麼的時候說出了「讓我一個人呆著」
因為他始終認為自己的得獎是一個意外,他覺得自己「德不配位」
在一切趨於平靜之後,田中耕一不再接受採訪,慢慢淡出人們的視線
在16年後,田中耕一帶領他的團隊攻破了新的技術:
他們能夠從僅僅幾滴血中提前30年檢測出阿茲海默症的徵兆
其實,這才是田中耕一的初心,他的生母因病去世,他想在醫學方面有所突破
但是卻被安排到了化學部門,並且「不小心」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得獎後,田中耕一可以自由決定研究方向
他選擇回歸本心
每天在研究所一間小房間裡,穿著島津製造工程所的工裝
他想要研究出一種提升血液檢查敏感度的技術,這樣就更容易發現隱藏的疾病
16年後,頭髮花白的田中耕一再次出現在公眾面前面對採訪時不再顯得局促不安
他也證明了自己諾貝爾獎得主的實力
本科電氣工程,獲得諾爾貝文學獎,最後在醫學領域又有所建樹
小編覺得田中耕一不是「逆襲」
他的獲獎和研究發現也不能歸納為「偶然」
本科東北大學,本身就是學子中的佼佼者,由於種種原因沒有繼續深造
但是在最平凡的崗位也認認真真地做研究
獲獎後沒有夜郎自大,而是覺得「羞愧」——不覺得自己做了什麼能匹配上諾貝爾獎的事
為了回報人們對他的期待,他研究出了高敏感度的血液檢測法
田中耕一的故事不是奇蹟,他也不僅僅是運氣好
因為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更多日本高中留學資訊請關注公眾號中日網日本留學網;
或官方網站http://www.cnjpedu.com;
或微信搜索「日本高中留學網」小程序填寫在線申請;
也可以諮詢留學熱線:13654365556(微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