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渣」逆襲成諾貝爾獎得主-田中耕一的傳奇故事

2021-02-08 中日網日本留學網


首先,小編並不認為田中耕一是學渣

但是國內很多媒體在講述田中耕一的時候都喜歡冠上「學渣」「留級」的字樣

實際上田中耕一畢業於日本東北大學

東北大學是實打實的一流大學,QS世界大學排名也在前100

但是作為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田中耕一的本科學歷又顯得不值得一提


2002年10月9日

田中耕一作為島津製造工程所的一名普通工程師準備下班時

接到一通電話:「15分鐘後,你有一個重要的電話,請不要離開公司。」

沒過多久,他接到了打自國外的電話,對方用英語

田中耕一隻聽懂了「諾貝爾」和「祝賀」這兩個詞

他完全沒搞懂這是一通什麼電話,以為只是重名或者是別人的惡作劇

但是隨後同事們都跑來祝賀他,恭喜他獲得諾貝爾獎

日本學術界和媒體界也都炸了鍋,這個人是誰?


田中耕一的出身非常普通,甚至有一些「悲劇」色彩

他在讀大學時候得知自己是領養回來的——親生母親生下他不久後就因病去世

意外的打擊導致田中耕一在就讀東北大學期間因為德語不合格留級了一年

東北大學本科畢業後,田中耕一原本想就職索尼公司

結果在第一輪就被淘汰


最後在大學導師的推薦下去了島津製造工程所

田中耕一在大學時就讀的是電氣工程

但是在進入島津製造工程所後他被分配到了化學部門

田中耕一也坦然接受了這樣的安排

一直在兢兢業業地工作

工作的這些年,公司也提出給他升職,但是他都拒絕了

因為田中耕一想留在一線繼續做研究

所以我們在看到他獲得諾貝爾獎後接受的採訪時依然穿的是藍色工裝——基層研究人員的工作服


而田中耕一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研究其實是來自於他工作中的一次意外

在田中耕一進入公司2年後,也就是他26歲的時候

在一次測量維生素B12實驗中,田中耕一因為太緊張失手將丙三醇(俗稱甘油)當成了丙酮醇(一種微粉末的固形材料)倒進了鈷粉末裡

這種試劑價格不菲

田中耕一轉念一想,就這麼扔了挺可惜的,不如再拿它做一做實驗

興許這些甘油對試劑影響不大呢

就是這次失誤,讓他檢測到了維生素B12的分子量

隨後,田中耕一和他的繼續改良研究儀器

最終也獲得了更大分子量的測定,並申請了專利

這一方法後來被稱為「軟雷射脫著法」,對生物化學領域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這項發現,讓田中耕一為公司節約至少1億元

但是島津製造工程所僅僅獎勵田中耕一不到1000元


田中耕一28歲的時候才在一次分子質量測定的會議上口頭陳述了他的發現

次年在一位教授的積極勸說下,他才在歐洲一家自然科學雜誌上發表了學術論文

正是這篇關鍵性的論文使這個意外變成了諾獎的種子

在田中耕一43歲的時候,他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作為當年3個獲獎者之一

名不見經傳的田中耕一讓當時的學術界和媒體界費了好大勁找這個人是誰

因為日本歷屆諾貝爾獎得主或者提名者,都是在學術界叫得上號的人

但是田中耕一既不是博士,也不是碩士,更沒見他發過幾篇論文

田中耕一所在的島津製造工程所的老闆聽到這個消息後

立即獎勵給田中耕一數百萬日元的獎金,並宣布將田中耕一從主任升職到董事級

他的母校東北大學授予田中耕一「榮譽博士」


人生突轉的田中耕一,面對記者採訪時卻說出了:「讓我一個人呆著。」

獲獎後的採訪持續了好幾個星期

但是田中耕一一直沒有適應

鏡頭前的他一直都很拘謹,所以他才在主持人問他現在的心願是什麼的時候說出了「讓我一個人呆著」

因為他始終認為自己的得獎是一個意外,他覺得自己「德不配位」

在一切趨於平靜之後,田中耕一不再接受採訪,慢慢淡出人們的視線


在16年後,田中耕一帶領他的團隊攻破了新的技術:

他們能夠從僅僅幾滴血中提前30年檢測出阿茲海默症的徵兆

其實,這才是田中耕一的初心,他的生母因病去世,他想在醫學方面有所突破

但是卻被安排到了化學部門,並且「不小心」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得獎後,田中耕一可以自由決定研究方向

他選擇回歸本心

每天在研究所一間小房間裡,穿著島津製造工程所的工裝


他想要研究出一種提升血液檢查敏感度的技術,這樣就更容易發現隱藏的疾病

16年後,頭髮花白的田中耕一再次出現在公眾面前面對採訪時不再顯得局促不安

他也證明了自己諾貝爾獎得主的實力


本科電氣工程,獲得諾爾貝文學獎,最後在醫學領域又有所建樹

小編覺得田中耕一不是「逆襲」

他的獲獎和研究發現也不能歸納為「偶然」

本科東北大學,本身就是學子中的佼佼者,由於種種原因沒有繼續深造

但是在最平凡的崗位也認認真真地做研究

獲獎後沒有夜郎自大,而是覺得「羞愧」——不覺得自己做了什麼能匹配上諾貝爾獎的事

為了回報人們對他的期待,他研究出了高敏感度的血液檢測法

田中耕一的故事不是奇蹟,他也不僅僅是運氣好

因為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更多日本高中留學資訊請關注公眾號中日網日本留學網;

或官方網站http://www.cnjpedu.com;

或微信搜索「日本高中留學網」小程序填寫在線申請;

也可以諮詢留學熱線:13654365556(微信同)


相關焦點

  • 日本諾貝爾獎的熱潮--學歷最低,最平凡的田中耕一的故事
    職員田中耕一茫然地拿起話筒,電話那頭傳來一陣興奮的聲音,「聽說貴司的職員田中耕一,獲得了諾貝爾獎???」田中一臉懵逼......緊接著,平時幾乎沒什麼來往的同事,全都湧了上來,熱情地祝賀他:「諾貝爾獎耶!恭喜你啊!」
  • 日本諾貝爾獎得主大學排名
    自諾貝爾獎1901年首次頒發以來,共有25位日本人被授予諾貝爾獎。今天我們就一起看看這些諾貝爾獎獲得者都來自哪所大學吧。1949年因在核力的理論基礎上預言了介子的存在,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他也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日本人。福井謙一畢業於舊制大阪高校(現大阪大學),日本量子化學家。
  • 公司淨賺1個億,老闆激動給700塊獎勵,最終老實人意外逆襲諾貝爾
    #田中耕一突如其來的諾貝爾獎就像今天要說的這位老實的高學歷人才一樣,對於他很多人的描述都是「傻人有傻福」、「老實人的逆襲」!01老實人田中耕一畢業後努力工作卻遇無心之失!新產品讓田中耕一所在的公司收到1個多億人民幣的利潤,公司的老闆為了激勵這位知識分子,特別獎勵了1萬多日元,折合人民幣700塊。要不說田中耕一是老實人,這樣的情況他沒有選擇去找老闆理論,依然回崗位上去工作。2002年,這位老實的田中耕一收到電話。
  • 爽文都不敢這麼寫,得諾貝爾獎,是他人生漫長痛苦的開始
    最近,日本NHK電視臺推出了一檔紀錄片,在片中採訪了一位日本科學家代表——田中耕一。 這個對於大部分中國人來說非常陌生的名字,在日本可以說是曾經轟動一時:他不僅是日本史上最年輕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同時也是最傳奇的那一個。
  • 田中耕一:那些運氣好的人,你只是沒看到人家背後的努力而已
    面對獲獎者「田中耕一 」的名字,眾學術泰鬥,和往屆諾獎得主都不知道該人是何許人也。這種諾獎獲得者在學術界「查無此人」的情況,除了田中耕一以外,絕無第二人。然而讓人大跌眼鏡的事還有更多:本科學歷,一個普通工程師,與學術界沒有任何交往,從不參加升職考試,因一次實驗的「常識性錯誤」而最終獲獎。面對各路媒體的狂轟濫炸和圍追堵截,低調羞澀、不善言談的他,被推崇為「工薪族的榜樣」。
  • 他43歲了還是個底層小職員, 一覺醒來竟拿了個諾貝爾獎
    我們印象中的諾貝爾獎得主大概都是很高大上的樣子吧比如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要麼是大鬍子蒼蒼的這種2016年諾貝爾生命學/ 醫學獎 獲得者被譽為搞生命科學的」宮崎駿爺爺」——大隅良典還有一些恃才傲物桀驁不馴的種
  • 別再相信學渣逆襲成學霸的故事,都是害人的毒雞湯
    學渣逆襲成學霸的例子還少嗎?對於這類學生來說,「學渣逆襲成學霸」的故事,無非是逃離需要奮鬥的學習生活的理由。不時端起這碗濃濃的雞湯,喝上一口,讓他們能夠暫時心安理得的享受玩樂。即使當下成績不夠好,但未來還是有機會翻盤的!
  • 為啥長大後,學渣逆襲了學霸?
    2002年,日本43歲田中耕一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成為「學渣逆襲」這個詞語最好的例子,田中耕一從小資質平平,是人群中那個最不起眼的學生,18歲時就進入日本的東北大學學習電氣工程專業,在本科學習期間,田中耕一的成績也是本本分分、平平庸庸,甚至因為德語必修課的失敗而被留級。他的事例不做詳細介紹,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去網上搜搜他的信息。只是,舉個慄子。
  • 他大學時留級,40多歲還是公司基層職員,43歲獲諾貝爾獎一夜成名
    2002年日本人田中耕一獲得諾貝爾化學獎,這讓當時的日本國內很是驚訝。在日本很多人的眼中田中耕一能獲得諾貝爾獎簡直就是不可思議。因為當時田中耕一併不是什麼學術名家,也沒有碩士、博士學位,他的最高學歷是大學本科,他只是一家公司裡的默默無名的小職員。當時日本教育部總是認為諾貝爾獎得主都會是在他們掌管的學界範圍內。
  • 學渣居然拿了諾貝爾獎,他掛科留級,博士學位對他沒什麼用
    面對這種情況能怎麼辦,只能微笑著恭喜人家唄,就如同田中耕一獲得諾貝爾獎。 平平無奇的人生突然出現大驚喜 田中耕一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長相普通,生活普通,從小就低調不善言辭。
  • 日本經驗之產學合作的典範: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田中耕一
    有著稀有經歷的諾貝爾獎學者共同獲得2002年諾貝爾化學獎的日本人田中耕一是諾貝爾獎歷史上頗具特殊經歷的一個人。這不僅僅因為他獲獎時只有43歲,還因為他是日本企業裡非常普通的一名員工,頭髮三七分、穿著規定的工作服,另外他還沒有碩士或博士學位,他的形象和經歷與普通人眼裡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們相差太遠。
  • 一生兩次獲得諾貝爾獎,曾經失學八年,如何逆襲創造人生傳奇
    至今一所世界知名大學,為了表明它的科研成就或曾經的光輝歷史,常常以學校擁有多少諾貝爾獎的得主為榮。世界上又有多少從事科研的人夢想以獲得諾貝爾獎為一生的榮耀,一生中能獲得一次諾貝爾獎,已經是莫大的榮幸了。然而,她卻兩次獲得了諾貝爾獎,而且是在兩個不同的科學領域、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
  • 有家長炫耀孩子小學是學渣,一到中學就逆襲成學霸,你敢相信嗎
    我們會發現網上經常有高中的家長,以過來人的身份說,自己孩子就是小學的學渣,到了初中,突然開竅。成績扶搖直上,一路從班上墊底,直衝到班級前幾名,然後考上重點高中重點班。小學是學渣到中學後逆襲,每每聽到這樣的話,有些家長會感到無比的欣慰,還好,機會還有大把。當然我們也說:哪怕是成績較差的孩子,在中考沒有結束前,都不要放棄,努力了或許有一線希望。不努力一點希望都沒有了。
  • 諾貝爾獎得主高中生涯揭秘
    諾貝爾獎得主並非都是狀元出身  作為2013年諾貝爾獎得主羅伯特·席勒的妻子,我最近有機會調查其他2013年諾貝爾獎得主的高中學業情況。其中,我丈夫在高中時並不是班上第一名。他在美國密西根州上學時,在400多名學生中排名第四。因為知道這個,我決定調查其他諾貝爾獎得主的情況,了解他們在高中時的成績是否拔尖。
  • 最高齡諾貝爾獎得主誕生!97歲「鋰電池之父」傳奇人生再添榮耀
    為解決這一問題,Goodenough 提出鋰離子嵌入、脫出的工作機制,以鈷酸鋰、錳酸鋰和磷酸鐵鋰替代金屬鋰作為穩定的電極材料,既解決了電池的安全性問題,又降低了電池的製造成本,實現了鋰離子電池技術的革命性突破,極大地推動了這一技術其他領域的廣泛應用。作出這樣的貢獻,他的一生也是一部傳奇。
  • 諾貝爾獎得主雲集是大連光榮
    2005中國(大連)國際DNA和基因組活動周昨天隆重開幕,市長夏德仁出席了開幕式並發表講話諾貝爾獎得主雲集是大連光榮文/見習記者邵敏圖/王士俊  本報訊昨天,聞名中外的大連星海灣畔春意盎然,5位諾貝爾獎得主、25個國家和地區的100多位學科領域頂級科學家、國內600多位科技教育界以及工商企業界人士和3000多名各界人士聚集在大連世界博覽廣場
  • 諾貝爾獎得主牽手大連珍奧集團
    「偉哥之父」牽手大連珍奧集團另有兩位諾貝爾獎得主也表達了與珍奧合作的迫切意向,市領導李永金等出席了珍奧3項工程的奠基儀式見習記者邵敏  本報訊昨天上午,5位諾貝爾獎得主和來自國內外的近百位科技界知名人士參加了珍奧諾貝爾獎國際免疫研發平臺、珍奧諾貝爾獎生命科技館及珍奧生命園二期工程的奠基典禮。
  • 高考--學渣勵志逆襲
    高考學渣逆襲的勵志故事3則高考目前是我國最公平的一次選拔考試,很多人因此改變了自己的命運。所謂「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馬。」所以,所謂的學渣同學也不要喪失信心哦,勵志故事網為大家整理了3則關於高考學渣逆襲的勵志故事,不信你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