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澎湃新聞
上海自貿區啟動全球運營商計劃,企業將強化全球資源配置能力
12月16日,上海自貿試驗區啟動「全球營運商計劃(GOP)」,據澎湃新聞記者了解,首批41家企業與上海自貿區保稅區管理局籤署全球營運商計劃(GOP)戰略合作備忘錄,旨在進一步增強全球資源配置能力。據了解,首批加入「全球營運商計劃」的41家企業包括外資、央企、民企等多種企業主體性質,其中外資投資國別豐富,涵蓋英國、德國、日本等11個國別和地區。松下電器全球採購(中國)有限公司在現場獲頒了營業執照。
首批41家企業與上海自貿區保稅區管理局籤署全球營運商計劃(GOP)戰略合作備忘錄
作為41家企業之一的負責人,蔡司大中華區總裁福斯特(Maximilian Foerst)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目前公司德國總部正向大中華區公司給到更多資源,如全球近視防治項目等等。在上海自貿區的全球營運商計劃下,公司將陸續把新的一批職能部門搬到中國,如規劃顯微鏡中心就即將搬到中國來。所謂「全球營運商」是指企業的運作範圍至少覆蓋兩大洲,營運模式至少涵蓋貿易、投資、分撥、研發中的一種,面向全球、運作全球和配置全球的高能級功能總部。
上海自貿區為加入計劃的每家企業都「量身定製」了「一企一策」專屬支持方案
該計劃旨在進一步集聚高能級的市場主體、高層次的人才、全球性的資金,推動企業做大市場、做大增量、做強能級,鞏固並強化上海自貿區在新發展格局下的重要樞紐、通道和平臺功能。據介紹,該計劃的目標是,力爭用3至5年時間,培育一批在貿易、投資、供應鏈及研發等方面可以匯聚和配置全球資源的優質企業;用5至10年時間,培育一批真正意義上的全球營運「頭部」企業,在細分領域內佔據全球統籌領導地位,在全國乃至世界範圍內形成引領示範效應。上海自貿區保稅區管理局相關負責人員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全球營運商計劃」將改變過去的由政府發布支持意見的單向扶持方式,根據每一個培育對象的個性化需求,由政府與企業雙向溝通、共同磋商形成「1+X」的支持政策包,「1」是專業化的服務支持,「X」是多領域的發展支持。計劃啟動後,保稅區域將從專業化服務、系統性支持和開拓式創新等多個方面,全力推進全球營運商計劃。為打造政策補給的高地,上海自貿區為加入計劃的每家企業都「量身定製」了「一企一策」專屬支持方案,方案涵蓋但不限於投資貿易、資金結算、人員從業、信息流通等領域,支持企業以貿易為核心,疊加採購銷售、投資管理、資金結算等戰略決策職能,將利用各項支持政策向產業鏈價值鏈兩端延伸功能,向亞太區和全球拓展業務,促進企業價值再提升、產業鏈邁向更高端。據介紹,上海自貿區還將組建具有國際視野、全球格局的GOP顧問智囊團,藉助頂尖人才的智慧,接軌國際通行規則,率先落實RCEP相關開放舉措,全面對標、加速實踐CPTPP中的高標準條款,全方位梳理產業鏈、價值鏈、創新鏈,準確把握企業發展中的堵點和難點,在關鍵環節和領域改革破冰中與企業「點對點」「零距離」尋求良方,合力解決「卡脖子」問題,打造「沒有做不了的生意、沒有做不成的買賣」的一流營商環境。上海自貿區保稅區域背靠全球貨櫃吞吐量第一的港口—上海港和全球貨郵吞吐量第三大的機場—浦東國際機場,具備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的區位優勢及政策功能的疊加優勢。同時,上海自貿區保稅區域也是全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啟航地,是中國第一個自貿試驗區的策源地,兼具上海自貿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試點和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開放型經濟平臺功能。30年來,區域憑藉優越的地理區位、便利化的投資貿易環境和創新開放的營商環境吸引了來自於139個國家和地區的3萬多家企業入駐,160家世界五百強企業投資了356個項目,成為國際國內資源流通的戰略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