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海藻製作的空心膠囊。
半島都市報11月29日訊(記者 李楊) 膠囊藥劑是人們經常服用的藥物之一,藥劑的外殼就是空心膠囊。傳統的空心膠囊多以豬或牛皮、骨製成的動物蛋白明膠為原料,這種膠囊外殼一旦生產管理不到位可能存在傳染動物源疾病的風險。今後,這種隱患將被「海藻」消滅。11月29日,記者從中科院海洋所獲悉,由中科院海洋所和秦皇島一家企業合作研發的海藻多糖植物空心膠囊能夠很好地克服上述缺點,並且比國外同等產品價格便宜了一半,目前已經建立了年產20億粒規模的生產線,產品已開始在國內外市場上銷售。
動物明膠膠囊存隱患據了解,藥物空心膠囊是一種特殊的藥物輔料,它隨藥物製劑一起進入人體消化系統,為人體所吸收,因此其質量標準和安全性直接關係到藥物成品的質量和安全。「一般藥物硬殼都是動物明膠和植物澱粉,主要是為了進入人體內能夠被人體很好地消化吸收。」市立醫院藥劑科閆主任告訴記者。
雖然目前尚未發現問題,但動物明膠空心膠囊的確存在一些隱患。「傳統的空心膠囊多以豬或牛皮、骨製成的動物蛋白明膠為原料,存在著一些潛在的問題,一個是動物蛋白的交聯度比較高,性質不穩定,而且很容易跟含醛基的藥物起反應。」中科院海洋所研究員韓麗君告訴記者,「另外,由於當前動物性疾病流傳很廣,如生產管理不到位可能存在傳染動物源疾病的風險,另外,明膠提取過程中有可能會造成鉛鎘等重金屬汙染。」
海藻多糖安全隱患小「我們本身就是做海藻多糖研究的,所以當秦皇島廠家找到我們時,考慮作為膠囊外殼需要的性質,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海藻多糖,經過實驗,發現與動物明膠空心膠囊的效果是一樣的。」韓麗君告訴記者。
除了能夠解決動物明膠空心膠囊的隱患,海藻多糖植物空心膠囊的原料來源廣泛也是當時考慮的一個原因。「海藻既可以在海洋中大面積自然繁殖,也可以人工培植,來源比較廣泛。」韓麗君說。據了解,由中科院海洋所和秦皇島一家企業合作開發的這種新的海藻多糖植物空心膠囊,還具有其他優點,「簡單地說,藥物保存得更好,對人體安全隱患更小。」韓麗君表示。
比國外進口便宜一半據了解,目前由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承擔的「十一五」863計劃海洋技術領域「海藻多糖植物空心膠囊的研製及產業化」課題已經通過專家驗收。「這個技術早在2006年就已經在實驗室取得了成功,後來主要在如何產業化大規模生產方面進行研究,包括一些工藝和設備改進等方面。」韓麗君研究員告訴記者,通過藥代動力學平行等試驗已經驗證了海藻多糖植物空心膠囊在臨床上具有和動物明膠相同的療效,產品各項質量指標均符合國家現有膠囊標準,已經獲得了相關機構的生產批文。
「目前國外的很多企業也都在做海藻多糖空心膠囊技術的研發。」韓麗君告訴記者,預計未來將會替代動物明膠成膠囊外殼的主要原料。與國外進口的海藻多糖植物空心膠囊相比,國內生產具有明顯的價格優勢。「國外進口的海藻多糖植物空心膠價格在 600到1100元/萬粒,而按照我們的工藝生產出來的產品價格在 300到500元/萬粒,比國外進口的便宜了一半。」韓麗君研究員告訴記者。
目前,在關鍵技術突破的基礎上,中科院海洋所與秦皇島企業合作建立了年產20億粒規模的生產線,產品已開始在國內外市場上銷售。「下一步將在海藻多糖原料來源上進行進一步的研究,爭取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韓麗君表示。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郭新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