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年路286號,緊挨著復旦大學文科圖書館,復旦經世書局新店在初夏的梧桐樹蔭籠罩下,顯得十分亮眼。6月18日,經世書局新店將開始試營業;6月19日,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旗下大夏書店將以合作形式進駐虹橋商務區的麗寶樂園。經歷一段時間低谷後,滬上高校書店正在開啟新一輪發展。
復旦經世書局原址坐落在國權路579號,初始是復旦大學出版社的讀者服務部,創辦於1993年,店名為「普雷斯」,是英文單詞「出版社」(press)一詞的音譯。3年後,與復旦大學出版社淵源頗深的南懷瑾提議改名為「經世書局」並題寫店名,「匯聚古今中外文化,學以經世而致之用」理念延續至今。經營27年後,經世書局遷址重開,在復旦大學出版社董事長嚴峰看來,這是一次機遇,「希望它能成為復旦乃至周邊大學圈的地標性人文書店。」
曾經,復旦大學邯鄲校區周邊星羅棋布著大大小小10多家書店。新世紀第一個十年之交,高校書店逐漸從高校版圖中消失。那股閉店潮中,經世書局經營也進入低谷,書局經理馬勇華介紹,2007年至2013年,經世書局圖書零售額從高峰的428萬元下降到320萬元。
2015年底,經世書局重新裝修,除了增加休閒區,更大的調整在於圖書選品。研究多份書業報告後,馬勇華發現,實體書店與網店的動銷品種有差異,讀者在網店購書往往直奔主題,而文學類、藝術類圖書在實體店翻閱後更能引起讀者興趣。借書局裝修、改善環境之機,經世書局優化圖書品種,加快新書訂貨、圖書添貨頻次,提高圖書周轉、營業效率,不僅到店讀者人數大幅上升,讀者在書店停留的時間也大幅增加。2018年,書店零售額達到459萬元,去年為433萬元。還有一個數據令人驚喜:書店年動銷品種約1.27萬,佔1.3萬種陳列量的約98%,可以說「把賣書做到了極致」。
搬遷新址後,經世書局面積翻了一倍,有望在賣好書的基礎上,承載更多功能,為讀者提供更多服務。17日,記者先行探訪經世書局新址,兩層貨櫃加木質結構頗具現代感,超大玻璃窗透視感佳,讓新店外觀極為吸睛。內部設計上,一樓以圖書售賣為主,除了重點提供人文社科學術書和藝術類、文學類、理工類圖書之外,還設有知名出版社專架,如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上海古籍出版社、中信出版社、甲骨文系列等,復旦版圖書在全店4萬多種圖書中約佔六分之一。一樓咖啡吧檯設計了臨街窗口,店內還提供自助掃碼購書和查詢服務。
尤為特別的是,書店採取前門店後倉儲形式,一樓門店背後就是倉庫,可以保證最新品類圖書上架,減少門店複本、增加品種,提高書店對讀者需求的滿足效率,提升門店周轉率。
二樓空間以休閒及文創陳列售賣為主,除了復旦校名文創外,還將與復旦大學圖書館展開更多合作,將圖書館特色館藏開發成特色文創;書店還是復旦大學中華古籍保護研究院的實踐基地,未來讀者也能通過書店搭設的平臺體驗古籍保護相關項目、感受特色紙張等。穿過二樓露臺區,書店擁有獨立活動空間,會展、讀書會、培訓等相關附屬功能將在整個二樓區域展開。
「書店的附加功能是為閱讀引流。」馬勇華介紹,新店開業後不與網店比拼優勢品種和折扣,而是探索會員制,「以更多增值服務如免費快遞、活動優先入場等增加會員黏性。對價格較敏感的讀者群來說,即便最終並非在書店完成圖書消費,只要起到推動閱讀的作用,書店的價值也就實現了。」
坐擁復旦大學地理和資源優勢,經世書局將經營重點始終放在立足主業之上。隸屬於華東師大出版社的大夏書店則在開業一年多後實現品牌輸出,在虹橋商務區的麗寶樂園地下一層開出第一家品牌授權店——大夏書店·麗寶店,不僅將高校書店的圖書資源帶到更廣闊的社會層面,也將高校閱讀和文化資源引入更大區域。
與大夏書店總店面向高校學生、學者、研究人員和有一定專業基礎的讀者不同,位於商務區的大夏書店·麗寶店將打造成適合大眾享受生活、體驗閱讀樂趣的文化空間,通過舉辦大夏讀書會、美術館奇妙日、博物館奇妙夜、特色展覽、大型賽事活動等,融合互動體驗、休閒娛樂、工作學習等功能。上海海派連環畫中心策劃的「人民文藝的創製——連環畫與社會主義文化」系列講座已確定將輸入麗寶店,並通過線上線下同步的方式輻射更多人群。書店還將與上海博物館、上海自然博物館、劉海粟美術館等聯動,舉辦相關展覽、手作、互動體驗,將博物館、美術館優質公共教育資源引入商場;與「海上文創」等文化品牌合作,打造「上海文創」集中展示地。
在業內人士看來,大學校園理應是書店的沃土,高校書店從一度萎縮到如今重新補白,離不開高校文化資源的支撐,同時也是書業人在堅守中創新的折射。近年來,一批新的校園書店在上海高校誕生,如同濟大學的同濟書店、華東理工大學的隴上書店、上海大學的泮溪書店、上海體育學院的綠瓦體育書店等均帶有所在高校的濃鬱特色,不僅服務師生,也對所處社區產生不小的輻射力。「高校書店應該成為高校所在區域的人文地標之一,這是我們的追求。」嚴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