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走進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2020-12-13 央廣網

央廣網昆明12月10日消息:作為《生物多樣性公約》作為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的室外展覽展示項目,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生物多樣性體驗園項目正有序推進建設。生物多樣性體驗園按照「一宮一線多園」的規划進行建設,展現雲南省豐富的物種資源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果,傳遞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的理念。

雲南是全球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地形複雜,氣候多樣,擁有從熱帶到寒帶的不同生態系統類型。在雲南分布的1000種高等植物中,包括大量的珍稀瀕危和特有植物。雖然僅佔我國陸地國土面積的4%,但卻孕育了我國50%以上的植物、鳥類和哺乳動物物種,是名副其實的「動植物王國」。10285種野生植物種子亞洲第一植物種子庫

 

 

「種子盛宴」

「十餘年來,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依託種質資源庫對國家重要野生生物種質資源進行了搶救性保護」,啟程儀式上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所黨委書記、副所長李宏偉介紹道,截止到2019年12月,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共收集保存植物種子、植物離體材料、植物DNA、動物細胞系、微生物菌株等各類種質資源兩萬三千五百四十六種,共二十四萬八千五百九十三份。

其中,野生植物種子一萬零二百八十五種,共八萬兩千七百四十六份,佔中國種子植物物種總數的35.2%。現已成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二的野生植物種子庫。  發布多個名錄為保護生物多樣性提供科學依據

此外,2008年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率先在全國成功實施極小種群物種保護行動,2013年,雲南省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工作被樹立為典型,經驗被全國借鑑。

目前,全省已實施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物種拯救保護項目120多個,建設了14個保護小區(保護點)、13個近地和遷地基地(園)、5個物種回歸實驗基地,受保護對象物種達44個。華蓋木、漾濞槭、巧家五針松等20種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繁育人工種群10萬餘株,回歸3000多株,遷地保護的華蓋木、滇桐等已開花,部分種類能正常結實。

 

豬腰豆與一般豆子的比較

近年來,為保護生物多在性,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會同雲南省生態環境廳率先在全國發布了《雲南省生物物種名錄(2016版)》、《雲南省生物物種紅色名錄(2017版)》、《雲南省生態系統名錄(2018版)》以及《雲南省外來入侵生物名錄(2019版)》等,為雲南省率先在全國出臺生物多樣性保護地方性法規提供了科學數據支撐,為雲南省以及國家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利用、研究和管理提供了科學依據。

 

藍花楹種子

生物多樣性對普通人的意義是什麼?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種質保藏中心主任蔡傑做了一個生動的比喻,「我們每天吃早餐都有很多種選擇,今天吃麵條,明天吃米線,後天吃……而這種多樣的選擇,這就是最簡單的生物多樣性。」「雲南人都愛吃辣椒,那麼辣椒有的適合泡著吃,有的適合炒著吃,它形狀、味道的不同決定了人們如何料理它,這就是辣椒遺傳的多樣性」。據英國邱園皇家植物園在9月29日發布的《全球植物和真菌現狀》年度報告,全球五分之二的植物物種正面臨滅絕的危險。

每當我們失去一個物種,我們就會失去一次人類的機會。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能夠「救命」的植物是什麼?在哪裡?它是否面臨著滅絕……

蔡傑說,保護生物多樣性給人類更多的機會!「橡膠、甘蔗、青蒿素、紅樹林……無數植物對人類社會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是保護我們自己。而今年的COP15大會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窗口,能更好地推動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工作。」

在昆明動物所採訪團參觀了珊瑚礁物種育種實驗室、大型儀器中心以及紀念建動物所60周年歷史展。利用先進的科考技術保護生物多樣性薄弱、關鍵等區域

育種實驗室珊瑚礁

始建於1959年的昆明動物所直屬中國科學院,是我國生物多樣性演化、保護與可持續利用領域的綜合性研究機構。

自建所以來,昆明動物所就不斷踐行保護生物多樣性、推動綠色發展的理念,先後深入橫斷山脈、無量山、高黎貢山、青藏高原等開展系統的資源考察和區系分類研究,足跡幾乎遍布雲南的所有山脈和水系。

 

培育小丑魚

當前,昆明動物所以生物多樣性數據中心為基礎,積極籌建國家生物信息中心昆明分部。並向世界「第三極」不斷發起探索,牽頭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任務五——「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利用」,將利用先進的科考技術與手段,通過網格和區域調查相結合的方式對青藏高原空白、薄弱與關鍵區如喜馬拉雅、亞洲水塔等區域開展生物多樣性綜合科考以及保護與可持續利用研究。

相關焦點

  • 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 集中採訪在昆啟動 首站聚焦生物種質資源
    12月3日,「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集中採訪活動在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舉行啟動儀式。當天,採訪團到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進行實地採訪,接下來還將赴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等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地進行採訪。
  • 首設生物多樣性專題展區!昆明科博會全新升級
    掌上春城訊11月27日至30日,以「科普產業——雲南經濟發展新亮點」為主題的第六屆昆明科普(教育)產業博覽會(以下簡稱:第六屆昆明科博會),將在官渡區昆明國際會展中心1號館、7號館及西廣場開幕,展會總面積達到1.2萬平方米,吸引了300多家來自全國各地的科技企業
  • 昆明科博會11月27日開幕 首設生物多樣性專題展區
    昆明科博會11月27日開幕 首設生物多樣性專題展區 11月27日,以「科普產業——雲南經濟發展新亮點」為主題的第六屆昆明科普(教育)產業博覽會(以下簡稱第六屆昆明科博會)將在雲南自貿區昆明片區官渡區昆明國際會展中心1號館、7號館及西廣場拉開大幕。
  • 【聚焦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生物如此多嬌
    在玉溪市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人們可以通過一片片封存於寒武紀地層的化石中,找到生命起源的最初形態,人類的祖先竟然是一條魚;在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動物研究所中,一粒玉米都有著各式各樣的種子,通過一條小丑魚,便能觀測到珊瑚礁的生存與毀滅;在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望天樹為了爭奪陽光和雨露,不惜長高40米,昂首望天,藤蔓植物以「先寄人籬下,再出人頭地」的生存方式,形成絞殺奇景……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昆明用「雲力量」助力生物多樣性保護
    圖為活動現場 杜瀟瀟 攝中新網昆明5月22日電 (杜瀟瀟)22日,第27個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當天,昆明市啟動「2020·5·22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助推生物多樣性保護建設美麗中國典範城市」系列活動,邀請全民一起參與守護生物多樣性,用「雲力量」助力昆明生物多樣性保護
  • 昆明植物所在PhytoKeys組織發表「中國植物多樣性」專輯
    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以下簡稱「熱點地區」)是物種多樣化程度高度集中,且是面臨由自然或人為因素造成的生境喪失和破碎化嚴重的區域。對熱點地區的調查和研究,是全球生物多樣性監測、保護、利用和相關政策制定的重要基礎。
  • 「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在昆啟動
    雲視網訊(記者 李冬梅)明年5月,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簡稱:COP 15)將在雲南昆明舉辦,今年9月3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上通過視頻發表重要講話,歡迎大家明年聚首昆明,共商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大計。
  • 「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在昆舉行
    明年5月,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簡稱:COP 15)將在雲南昆明舉辦,今年9月3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上通過視頻發表重要講話,歡迎大家明年聚首昆明,共商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大計。
  •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2018年招101人 薪酬不低於40萬 百萬房補
    一、單位簡介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是中國科學院直屬科研機構,前身是靜生生物調查所和雲南省教育廳於1938年7月合作成立的雲南農林植物研究所,1959年4月,經國家科委批准正式成立。研究所以「原本山川 極命草木」為所訓,旨在認識植物、利用植物、造福於民。
  • 第6屆昆明科博會開幕 生物多樣性展區引關注
    11月27日,以「科普產業——雲南經濟發展新亮點」為主題的第六屆昆明科普(教育)產業博覽會(以下簡稱:第六屆昆明科博會)在中國(雲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昆明片區官渡區昆明國際會展中心1號館、7號館及西廣場拉開大幕,會期四天,從27日至30日。
  • COP15保護生物多樣性三大主題影展昆明開展
    本報訊(民族時報全媒體記者 孫貴升)12月28日,由昆明市委宣傳部主辦的COP15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主題系列攝影展在昆明市博物館正式開展,帶給市民一場擁抱自然的視覺盛宴。雲南作為我國重要的生物多樣性寶庫,生態系統囊括了地球上除海洋和沙漠外的所有類型,享有「植物王國」「動物王國」「物種基因庫」等美譽,一直肩負著維護區域、國家乃至國際生態安全的重大職責。與此同時,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顯著,是公認的生物多樣性重要分類群分布最為集中、具有全球意義的生物多樣性關鍵區。
  • 《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昆明宣傳周活動本周六啟動
    「COP15全民愛科普開放日」體驗活動由中共昆明市委宣傳部主辦,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報業傳媒集團(昆明日報社)共同承辦。市民不僅可以參與「揭秘我的『寶藏』朋友專家小課堂」,近距離了解珍惜瀕危植物「極小種群野生植物」、雲花山茶、珍惜瀕危動物等主題的大師課,還可以參加「相約在昆明·生物多言性保護春城圖景」長卷繪製、生物多樣性科普影院、「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珍稀動植物」保護長廊展等體驗項目。
  • 盤龍區全國科普日活動啟動市民進植物園體驗生物多樣性
    原標題:盤龍區全國科普日活動啟動市民進植物園體驗生物多樣性市民紛紛參與到科普活動中。全國科普日走進科學殿堂感受生物多樣性,18日,盤龍區2020年全國科普日惠民活動在昆明植物園東園啟動。隨著阿爾法機器人精彩的舞蹈,一場學科學、用科學、愛科學的科普活動正式啟幕。
  •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生物多樣性的「仙境」
    美麗的致命吸引蘭花螳螂、將螞蟻屍體背在背上獵蝽、雌雄雙態的絡新婦、和蜘蛛長得一樣的蟻蛛、喜歡埋藏種子的姬鼠……12月5日,「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集中採訪活動走進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在熱帶雨林感受生物多樣性的神秘和獨特。
  • 走進西雙版納植物園 遇見生物多樣性之美
    掌上春城訊近日,「萬物生長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集中採訪活動走進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以下簡稱「西雙版納植物園」),與多種奇特的動植物邂逅,其中包括昆蟲中的「明星」——外形粉紅淡雅形似蘭花的蘭花螳螂、通過搶救性保護和人工繁育方式獲得的白旗兜蘭
  • 打開「動植物王國」的奇妙大門 「探尋雲南生物多樣性之美」公益大...
    新華網 劉雲 攝  新華網昆明12月19日電(韓文萍 劉雲)「探尋雲南生物多樣性之美」公益大課堂啟動儀式19日在昆明花之城婕珞芙南亞芳香植物資源圃舉行。雲南農業大學校長、雲南省高原特色農業產業研究院院長盛軍作為「探尋雲南生物多樣性之美」公益大課堂第一期主講嘉賓,圍繞「生物王國密碼」進行演講。
  • 走進西雙版納植物園遇見生物多樣性之美
    蘭花螳螂。新華網 馮雨釤 12月5日攝  5日,「萬物生長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集中採訪活動走進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以下簡稱「西雙版納植物園」),與多種奇特的動植物邂逅,其中包括昆蟲中的「明星」——外形粉紅淡雅形似蘭花的蘭花螳螂、通過搶救性保護和人工繁育方式獲得的白旗兜蘭、東南亞熱帶雨林的代表樹種龍腦香科植物,以及榕樹氣生根在石崖上形成的
  • 「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走進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
    央廣網昆明12月10日消息:「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採訪團近日走進雲南玉溪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館,在化石中尋找到這一人類終極哲學命題的答案,探索生命多樣性的起源。「我是誰?我從哪裡來?」
  • 「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記者團探訪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記者團合影 雲南省廣播電視臺 供圖雲南網訊(記者 和曉)螳螂會有「少女心」嗎?絞殺榕的最高境界什麼?無刺蜂長什麼樣?12月5日,「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記者團帶著各樣疑團探訪了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以下簡稱版納植物園),了解熱帶、亞熱帶地區的生命多樣性。
  • 走進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探訪生物多樣性保護
    新華網 馮雨釤 攝  多年來,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持續開展以森林生態學、資源植物學和保護生物學為主要研究方向的科學研究、物種保存和科普教育,助力生物多樣性保護。新華網 馮雨釤 攝  珍稀物種得到有效保護  走進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蘭科苗圃,苗圃內的白旗兜蘭正值花期。這種原產印度、緬甸的蘭花,國內早年在雲南普洱首次被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