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等萬等,長達8天的雙節小長假終於來啦!
高不高興?激不激動?
為了彌補上半年宅家的遺憾,
相信不少爸媽已經計劃著帶孩子去旅行了吧?
對於不同月齡寶寶出遊要準備哪些飲食物品,
斌姐有一些建議要送給你,
一起來看看吧!
0-6個月寶寶
01 母乳餵養寶寶
準備物品清單:
哺乳巾,避免哺乳時找不到私密地方時的尷尬。
吸奶器,外出時寶寶可能因為環境改變,胃口變小,為了避免奶水減少,在寶寶不吃時,也需要把母乳吸出來。
02 奶粉餵養寶寶
準備物品清單:
奶粉,根據寶寶日常飲食量,多準備出三分之一的量,放入密封罐或密封袋中攜帶。
保溫杯,可以保證隨時有熱水衝調奶粉。
奶瓶,兩隻,在不方便清洗時,可以有一隻乾淨的奶瓶使用。
奶瓶清洗劑和奶瓶刷,方便清洗奶瓶,在外時,更要注意食品衛生問題。
是否可以換個其他品牌奶粉暫時吃吃?
不建議。因為外出旅行,寶寶雖小但也會因環境、作息改變等情況,可能出現身體不適的表現,如果再換奶粉,口味的不習慣、配方的改變,有可能加重上述情況。
7個月以上寶寶
食材準備原則:
爸媽可以購買一些市售輔食,如米粉、肉泥、蔬菜泥、果泥等。
主食粥類可以用燜燒罐搞定。
蔬菜和肉類,就餐時,可以找廚房幫忙清水煮一些新鮮綠菜、大蝦、雞肉和雞蛋;或者吃火鍋時,清湯鍋給寶寶煮點麵條、蔬菜和肉蛋類。但切忌將成人飯菜在水中涮一涮給寶寶吃,因為無法去除鹽等調味品。
準備物品清單:
母乳或者奶粉寶寶請參考0-6個月寶寶物品。
燜燒罐,出門神器之一,放入大米,倒入開水,兩三個小時後,粥就煲好了,非常方便。
拉拉器,可用來攪碎各種肉泥、菜泥。
輔食剪,肉、菜的大小不適合寶寶吞咽和咀嚼?剪剪剪,也是帶寶寶出門必備神器之一哦。
便攜小刀,可用來切東西或者削皮,也方便攜帶。
咬咬樂,萌牙期的寶寶因為牙齦不適會有各種情緒,裝點水果讓寶寶各種咬,壞情緒跑光光。
可攜式餐椅,也叫座椅固定帶,不是每個餐廳都有寶寶椅,所以出門帶著收納攜帶都很方便的這個神器就很有必要了。寶寶餐具、圍嘴,飲食衛生問題一定要注意,寶寶餐具專人專用,用後清潔乾淨,晾乾後收納起來。圍嘴的妙用不用多說,誰用誰知道。
小零食,溶豆、小餅乾、麵包、新鮮水果、袋裝蔬果泥、常溫酸奶、堅果(一定要磨碎給寶寶吃哦)。
垃圾袋/保鮮袋/密封袋,準備若干個。
常見藥品:溫度計、防蚊噴霧、抗過敏藥、創可貼、退燒藥(布洛芬和對乙醯氨基酚)、口服補液鹽III、開塞露、尤卓爾、百多邦、碘伏、酒精、消毒棉籤、紗布,以備不時之需。
營養師提醒
外出時,不建議添加新的輔食,避免萬一食物過敏,搞得大家措手不及,破壞了原本規劃好的旅行計劃。尤其是海鮮、野菜,有些家長想讓寶寶也嘗嘗鮮,殊不知風險是很大的。
我帶兒子旅行時,對孩子不好好吃飯的感受尤為深刻。尤其是出國旅行,對所有加了奶酪、奶油、牛奶的食品都拒絕,所以基本上只能靠白水涮菜煮麵條打發日子。而且充滿好奇心的他,吃飯時間各種坐不住,即使有對胃口的飯菜,吃的量也會比平常少很多,所以每次旅行回來,都會瘦一圈。
說到這裡,很多媽媽會說,那你肯定很著急吧?其實不會,我不強迫他吃,會告訴他吃飯是自己的事情,如果錯過了吃飯時間,那麼接下來餓肚子時就不能抱怨。所以在他肚子餓得時候情緒也不會太失控,而且到下一餐,會吃得更好。
出門在外,按時作息,規律飲食;注意飲食衛生、防止食品汙染,美國疾病管制局對遊客的飲食建議就是簡單的一句話:「煮熟、煮開、剝皮,否則就不要吃」。
斌姐碎碎念:
出門旅遊,
給寶寶安排好飲食固然重要,
但是各種小狀況可能隨時發生,
不要因此就影響出行的心情哦。
即使寶寶在旅行期間體重下降,
只要精神狀況好,
就不用太擔心,
回家後會很快漲上去的。
最後祝大家中秋快樂,
國慶快樂哦~
作者簡介:兒童營養師王斌,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國家高級營養講師。擅於將醫學與現代營養知識相結合,專注於母嬰營養健康領域,手把手教你科學餵養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