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學習,尤其是高中階段的學習,人們第一時間想到的永遠都是:緊張、繁重、枯燥、很累、起早貪黑等詞彙。在高中階段,所有人都希望自己的成績屬於上遊水平,只有這樣,自己未來才能考一個不錯的大學、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但高中生那麼多,成績能排到上遊水平的,永遠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那麼,作為高中生,我們要如何合理利用時間,讓自己的成績進一大步呢?大家可以試試這三點。
第一、能做到自主學習,不浪費時間。既然要合理運用時間讓自己成績提升,自然不能浪費學習階段的每一分鐘。但很多自身惰性較強、喜歡磨磨蹭蹭、不到非不得已絕不拿起書開始學習的人,每天都要浪費大量的時間,又談何合理利用時間?所以,成績屬於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學生,要合理利用時間的第一步就是克服自身惰性、改變懶懶散散磨磨蹭蹭的習慣,開始主動學習、減少無意義的消磨和玩樂。不過,一旦同學自身養成了懶散磨蹭的習慣,靠自己主動戒掉無意義時間消磨的習慣是很難的,這裡建議此類同學可以讓家長、同學或朋友對自己進行外力的監督、督促。
如果是本身惰性不強,能主動學習的同學,就需要再多多抓緊生活中的碎片化時間,將一些無意義的事情推掉,儘量把時間都用在學習上。比如:在晚上進入睡眠之前,大腦裡可以過一遍今日份學習的知識點,並嘗試單憑大腦將這些知識點串成串做成自己的知識框架,這樣非常有利於自己對知識點的記憶和理解。又比如:在排隊等待或在外面等人的過程中,可以拿出單詞小本本多背幾個單詞,或複習幾首古詩,這樣臨時性的記憶次數多了,你對這些古詩或單詞的記憶將會被加深。
第二、多提問題。對於高中生而言,尤其是對以學習理科為主的高中生而言,主動提問題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因為高中所需要學習的知識點的深度和靈活度都是非常高的,如果你只是被動性地接受老師對於答案的講解、接受課本上的表面知識,那麼你在以後做新的題型時將很容易會有一種感覺:「這個知識點居然還可以這麼用?為什麼我感覺我學的和這題目考的根本不是同一個東西??!」當你經常有這種感覺時,那就說明你對於該知識點的了解還不夠透徹,還不能做到舉一反三、靈活運用的地步。
想要靈活運用你會的知識點,就需要經常主動提出問題。提出問題的途徑只有一個:思考這個知識點的來源,思考這個答題過程中為何使用了這個知識點、思考該知識點能夠和哪些學過的其他知識點串聯成一起並且形成一個問題……問題來源於思考,你能主動提問,就說明你對你學到的知識點有過深刻的思考,如此一來,你對於知識點融會貫通和靈活運用的能力,自然不會差到哪裡去,那麼你在做題、做試卷的時候,遇到刁鑽一點的題型自然也不懼挑戰。大家不要認為在已經理解知識點的情況下還進行深入思考和提問是浪費時間,恰恰相反,你認為你理解了,並不能代表你真的完全理解。而你對於知識點和題型的思考,不僅不會浪費你的時間,還能讓你這個時間花得合理且值得。
第三、學習過程中注重效率而非時間花費。很多同學在學習方面的努力都屬於「感動天感動地就是感動不了閱卷老師」的類型,他們確實有花費時間去學習:起早貪黑、從早到晚、天天刷題,但最終得到的分數卻和那種早睡早起、做題時間不長的同學相差無幾。當你也出現了這種「耗費大量時間學習,學習成績卻和不怎麼刻苦努力的同學相當」的情況,只能說明兩個原因:1、你的學習效率遠比那個看起來不怎麼努力的同學低。2、你的那個看起來不怎麼努力的同學天賦過人、智商超高。誠然,在高中的課堂上,天賦過人、智商超高的人確實有,但絕對是少數中的少數。大部分情況下,我們學習時間超過他人,但是成績卻和他人相當的主要原因還是學習效率比不上他人。
學習過程中,一定不要貪圖時間的花費程度,而是得追求高效率的學習過程。這裡就不多講學習效率的問題了,畢竟,高中生自身已經經歷過小學、初中和初升高的「磨鍊」,自己每天學了多少東西、學習效率是否尚可、學習過程中是否會學一學就玩一玩自己最清楚。
寄語:在學習的過程裡,只有自我主動、自我督促的學習才是真正的學習。所以,如果你希望自己能夠得到一個好的成績,就一定要自己培養自己對學習的興趣,讓自己主動學習、主動思考、主動提問、追求學習高效。好啦,你是否還有關於學習方面的問題呢?歡迎在評論區提出你的問題,讓我們一起討論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