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彎灣
4月份的時候,我爺爺去世了,我趕回老家,送他最後一程。
在我的農村老家,老人去世,儀式很複雜,要操辦六七天。
那幾天,村裡的人都會自發到我家來,幫忙、守夜、喝酒聊天什麼的,我爸爸還花了6000多塊錢,請道士先生來念經做法,希望送他老人家去極樂世界。
有天晚上,我跟守夜的阿姨們坐在一起聊天,我就說,「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後老人去世了,估計不會再操辦六七天了,也不會請道士先生來做法了,人死了,火化了,一個簡單的悼念儀式,一兩天就處理完了,也不再想埋哪兒埋哪兒,只能埋在公墓。」
我這話一出,阿姨們陣陣哀嘆,「彎灣兒哦,你說的這個,我們聽起來後背都發涼」。
我的那些說法,其實在很多地方已經是事實了,但在我老家,一個特別閉塞的環境裡,人們還是相信傳統那一套,他們無法接受沒有道士先生做法、他們沒法接受不厚葬、他們沒法接受沒有那些繁瑣的儀式,因為在他們的觀念裡——那些儀式,能確保他們死後升天。
這是根深蒂固、流淌在她們血液裡的觀念——幾乎無法改變。
我說這個小例子,就是想說,人們的觀念,對人的行為和行動以及一系列的心理活動,有非常大的影響。
就像以前人們說吃核桃補腦、喝可樂殺精、吃韭菜壯陽,這些說法是否科學,人們不關心,但只要這樣的說法成為流行觀念,那麼人們就失去了反抗它的能力,人們就會照著去做。
觀念的力量,是無比強大的。
所以,信奉一個可靠的觀念就顯得很重要,因為觀念一旦形成,就很難再改變。就像我們「孝順」「彩禮」「男孩要有出息」「女孩要賢惠」「門當戶對」等等這樣的觀念,它是否正確不重要,重要的是,一旦這種觀念形成,人們就以為那是天經地義的——因為絕大部分人是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的,即便有,也很難做到特立獨行。
就像現在,「買房才能結婚」「要嫁一個寵自己的人」這些觀念,很多人不會覺得有什麼毛病,甚至覺得「啊,本來就該這樣啊,不然呢?」
可事實上,這樣的觀念給女性帶來幸福了嗎?
沒有。
中國近幾年的離婚率(離結比)不斷在逼近50%,最高人民法院院長、首席大法官周強先生,在一次報告中說,現在離婚大多數都是女方提出來,而且這個比率是大約74%。
這個數據說明什麼?
說明女孩兒們,自己打臉了曾經的自己。
曾經你為了愛情結婚,或者為了物質結婚,可是很快,你就發現你錯了。
離婚,對於過去的女人來講,是對傳統的否定。但對於現在的女人來講,是對過去自己的否定。而且,這個否定的時間,也太短了。
很多人2016年還瘋狂的秀恩愛,說自己找到了那個對的人、說自己終於可以幸福了、說自己嫁給了愛情。
可是2018、2019、2020年,甜蜜不再,開始秀離婚證了,開始怪自己看錯了人、怪自己相信愛情了。
如果是一個人不幸福,那我們可以怪她眼光不好看錯了人、或者說她運氣不好,可是,那麼烏央烏央一大片人都看錯了人,甚至可以說大部分中國的年輕已婚女性都看錯了人,難道都是運氣不好?
所以,歸根到底,還是愛情觀出了問題——觀念太強大了,這種力量堪比天塌地陷紫金錘的力量(雖然我也不知道這玩意兒是啥,但似乎好像很厲害)
觀念出了問題,第一步錯,接下來步步都錯。
那麼,需要好好問一問——我們現在的女孩子,接受的是什麼樣的愛情觀?
我作為一個情感領域的自媒體,這幾年也在觀察同領域的帳號,發現那些10萬+閱讀量的文章,大多數都在討好女性,輸出一些「餘生,只想跟寵我的人過」「你要相信,一定會有那個對的人」「一個男人多愛你,就看他願意為你花多少錢」「愛你,就會把你寵成公主」「愛你的男人,不怕你作,怕你作的男人不愛你」……
這些觀念,可把中國女孩坑慘了,而且,一旦陷入這種觀念,就走不出來。
相信愛情,結果愛情黃了,就覺得是因為「可能我還沒找到那個對的人」,於是離婚了又繼續戀愛,繼續找,結果二婚也不幸福。
就像那些相信星座和算命的人,當他發現算命星座不準,他不會反思這些玄學的東西本來就不靠譜,他只會覺得換個算命先生或者換個塔羅大師才行。
當代女性的愛情觀就是這樣,很少有人去反思愛情觀本身,她們只會反思是人的不對。事實上,在這樣的觀念下,壓根兒就沒有對的人。
現在女性的愛情觀,總結起來就兩個字:寵愛。
她們追求的,不是愛情,她們對愛情的理解,就是寵愛——男人為我付出一切,男人無限寵愛我,男人接納我的一切,男人以我為中心、圍著我轉。
在這個觀念下,有沒有錢、愛不愛我、人品好不好等等一切,都是條件,都是用來判斷男人可不可靠的條件。因為這些條件,都在服從於一個目的——我要把我的一生交代給這個男人,我希望他盡善盡美,值得依靠。
想要被寵愛,就是想要有依靠——在這種觀念下,沒有什麼愛情是好的。如果有人能在寵愛下活得幸福,說明她的演技不錯。
所以,當代女性需要及時修正愛情觀。這個愛情觀,可以參考高中語文裡舒婷的詩——《致橡樹》。
這是43年前,舒婷寫的詩,那時候,舒婷只有25歲。
大家先看看原文:
我如果愛你——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愛你——絕不學痴情的鳥兒,為綠蔭重複單調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來清涼的慰藉;也不止像險峰,增加你的高度,襯託你的威儀。甚至日光,甚至春雨。不,這些都還不夠!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雲裡。每一陣風過,我們都互相致意,但沒有人,聽懂我們的言語。你有你的銅枝鐵幹,像刀,像劍,也像戟;我有我紅碩的花朵,像沉重的嘆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仿佛永遠分離,卻又終身相依。這才是偉大的愛情,堅貞就在這裡:愛——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我幫忙翻譯一下:
如果我愛你,絕不會想著依靠你、攀附你,不會覺得我找了個厲害的老公多麼了不起;如果我愛你,我也不會搞相夫教子、為你付出一切、自我犧牲那一套。我不會一直討好你,不會失去自我,也不想做成功男人背後的那個女人,當然,我也不是聖母,不是來幫助你、拯救你的。
我跟你是平等的,站在你身邊,不依靠你,我有自己的事情、我有自己的根,我們相扶相依,但又彼此獨立。
你有你陽剛的一面,但我也有我陰柔的一面,你不必像我,我也不必迎合你。我們同甘共苦,我們相濡以沫,我們可以隨時離開彼此,但也可以一生一世。
這就是偉大的愛情,我會成為我自己、我會愛我自己,但我也理解你、支持你、和你站在一起。
我讀到的大概意思,就是這樣。
這才是愛情該有的樣子,這樣才有可能會幸福。
你把你的希望和你的生命寄托在別人身上,那麼你永遠都不會幸福,因為幸福從來都不是結果,幸福講的是過程;幸福不只是得到,幸福還是創造。
幸福不是有人帶你去高檔餐廳吃飯,不是有人拿豪車載你、給你買包買衣服給你錢花,那種幸福,是片刻的、短暫的,是不在中國人壽的業務範圍之內的。
幸福是創造的過程,就像你去山上搞野炊,幸福不是你啥也不幹,最後人家做熟了你跟著一塊兒吃,而是你自己撿柴、生活,忙得滿頭大汗,最後吃上自己做的東西,整個過程才是幸福的。
可是,很多女孩自己放棄了主動、放棄了拼搏、放棄創造,只是想有依靠、只是想得到——得到承諾、得到保證、得到依靠。
把「得到」作為幸福的指標,結果無外乎兩個——要麼被滿足後的厭倦,要麼不被滿足後的痛苦。
從這個角度講,男人是幸運的,因為他們從小被教育成強者,從小就被教育要「志在四方」,知道自己人生的價值在於自我實現,知道想要什麼得靠自己努力,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不能怨別人。但女孩是不幸的,她們從小被教育成弱者,父母希望她「嫁個好人家」、希望有人疼她愛她,把她當弱者看待,把找到好男人、有好的婚姻當成人生的歸宿,很大程度上是自願放棄了對自我價值的追求。
女孩們生氣了,希望男孩「哄哄她」——這就是自我矮化的表現,「哄」這個詞本身就不是什麼好詞兒,他是一種強者對弱者的憐憫和刻意退讓。
男人沒有退路,所以男人們不斷奮鬥,而女孩們最大的不幸,就是她總以為自己有退路。男孩從13歲就懂得要靠自己,女孩要等到33歲,離婚了、老公死了、老公有二心了,才發現男人靠不住,才想起來靠自己——從這個角度講,能耽誤女孩青春的,只有女孩自己。
很多女性矮化自己,不僅是希望得到男人的庇護、得到男人的寵愛,她們甚至自己都覺得女性不如男性,甚至覺得不被男人欣賞、不被男人愛的人生不完整——這太可怕了。
我作為一個男的,我從來不覺得女性比男性弱,尤其在這樣的社會,女性完全可以靠自己撐起一片天。女性在任何方面都不比男性差,就拿開車來講,很多人調侃女司機不行,但他們不知道,還有更多的男司機不行。就像很多人包括女孩自己都覺得,女孩不如男孩聰明,可他們不知道,在校大學生中,女性的比例要比男性更高。很多人就要開槓了,說女性的智商差別不大,男性兩級分化嚴重,頂尖聰明的人,男性還是大於女性——那你看看這個歷年各省高考狀元比例,男性的優勢到底在哪裡?
女性跟男性的差距,是在成年以後被拉開的——有很大的原因,就是女性的依靠思想。
所以,多讀幾遍《致橡樹》,你會發現,寵愛不是愛情,愛情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欣賞,愛情的前提是能夠獨善其身。
任何不能獨善其身的人,任何想要通過戀愛或者婚姻從對方身上獲取好處的人,任何想要找到「依靠」的人,你們最好別說那是愛,也希望你們——隨時都能做好失望的準備。
如果你能做好自己,隨時都想著靠自己,那麼你對別人的要求就會降低很多、你對別人的期待就會降低很多,你幸福的可能就會更大,失望的可能就會很小。
說一千道一萬,歸根到底還是要過自己能掌控的人生、談自己能掌控的戀愛、結自己能掌控的婚。只要你不想著靠別人,那你就永遠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愛情和婚姻。現實是,只有強者才能寵辱不驚,弱者只會寵辱若驚、患得患失——在這個時代,女性不是天生弱者,很多女性之所以成為弱者,是她們自願成為弱者,尤其在感情的世界裡。
希望你能靠自己而活,而不是靠運氣而活——因為,其實你並不是沒有選擇。
——完——
作者簡介:李彎灣,情感領域作者。關心人的情感、關注人的內心世界,關注女性解放,關注男性壓力,關心性別平等。「為真理站臺、為弱小發聲」是我的寫作內在價值觀。願同各位一同成長,避免走散,歡迎知音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