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女性需要什麼樣的愛情觀?我推薦這首高中課本裡的現代詩

2020-12-27 李彎灣

作者:李彎灣

4月份的時候,我爺爺去世了,我趕回老家,送他最後一程。

在我的農村老家,老人去世,儀式很複雜,要操辦六七天。

那幾天,村裡的人都會自發到我家來,幫忙、守夜、喝酒聊天什麼的,我爸爸還花了6000多塊錢,請道士先生來念經做法,希望送他老人家去極樂世界。

有天晚上,我跟守夜的阿姨們坐在一起聊天,我就說,「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後老人去世了,估計不會再操辦六七天了,也不會請道士先生來做法了,人死了,火化了,一個簡單的悼念儀式,一兩天就處理完了,也不再想埋哪兒埋哪兒,只能埋在公墓。」

我這話一出,阿姨們陣陣哀嘆,「彎灣兒哦,你說的這個,我們聽起來後背都發涼」。

我的那些說法,其實在很多地方已經是事實了,但在我老家,一個特別閉塞的環境裡,人們還是相信傳統那一套,他們無法接受沒有道士先生做法、他們沒法接受不厚葬、他們沒法接受沒有那些繁瑣的儀式,因為在他們的觀念裡——那些儀式,能確保他們死後升天。

這是根深蒂固、流淌在她們血液裡的觀念——幾乎無法改變。

我說這個小例子,就是想說,人們的觀念,對人的行為和行動以及一系列的心理活動,有非常大的影響。

就像以前人們說吃核桃補腦、喝可樂殺精、吃韭菜壯陽,這些說法是否科學,人們不關心,但只要這樣的說法成為流行觀念,那麼人們就失去了反抗它的能力,人們就會照著去做。

觀念的力量,是無比強大的。

所以,信奉一個可靠的觀念就顯得很重要,因為觀念一旦形成,就很難再改變。就像我們「孝順」「彩禮」「男孩要有出息」「女孩要賢惠」「門當戶對」等等這樣的觀念,它是否正確不重要,重要的是,一旦這種觀念形成,人們就以為那是天經地義的——因為絕大部分人是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的,即便有,也很難做到特立獨行。

就像現在,「買房才能結婚」「要嫁一個寵自己的人」這些觀念,很多人不會覺得有什麼毛病,甚至覺得「啊,本來就該這樣啊,不然呢?」

可事實上,這樣的觀念給女性帶來幸福了嗎?

沒有。

中國近幾年的離婚率(離結比)不斷在逼近50%,最高人民法院院長、首席大法官周強先生,在一次報告中說,現在離婚大多數都是女方提出來,而且這個比率是大約74%。

這個數據說明什麼?

說明女孩兒們,自己打臉了曾經的自己。

曾經你為了愛情結婚,或者為了物質結婚,可是很快,你就發現你錯了。

離婚,對於過去的女人來講,是對傳統的否定。但對於現在的女人來講,是對過去自己的否定。而且,這個否定的時間,也太短了。

很多人2016年還瘋狂的秀恩愛,說自己找到了那個對的人、說自己終於可以幸福了、說自己嫁給了愛情。

可是2018、2019、2020年,甜蜜不再,開始秀離婚證了,開始怪自己看錯了人、怪自己相信愛情了。

如果是一個人不幸福,那我們可以怪她眼光不好看錯了人、或者說她運氣不好,可是,那麼烏央烏央一大片人都看錯了人,甚至可以說大部分中國的年輕已婚女性都看錯了人,難道都是運氣不好?

所以,歸根到底,還是愛情觀出了問題——觀念太強大了,這種力量堪比天塌地陷紫金錘的力量(雖然我也不知道這玩意兒是啥,但似乎好像很厲害)

觀念出了問題,第一步錯,接下來步步都錯。

那麼,需要好好問一問——我們現在的女孩子,接受的是什麼樣的愛情觀?

我作為一個情感領域的自媒體,這幾年也在觀察同領域的帳號,發現那些10萬+閱讀量的文章,大多數都在討好女性,輸出一些「餘生,只想跟寵我的人過」「你要相信,一定會有那個對的人」「一個男人多愛你,就看他願意為你花多少錢」「愛你,就會把你寵成公主」「愛你的男人,不怕你作,怕你作的男人不愛你」……

這些觀念,可把中國女孩坑慘了,而且,一旦陷入這種觀念,就走不出來。

相信愛情,結果愛情黃了,就覺得是因為「可能我還沒找到那個對的人」,於是離婚了又繼續戀愛,繼續找,結果二婚也不幸福。

就像那些相信星座和算命的人,當他發現算命星座不準,他不會反思這些玄學的東西本來就不靠譜,他只會覺得換個算命先生或者換個塔羅大師才行。

當代女性的愛情觀就是這樣,很少有人去反思愛情觀本身,她們只會反思是人的不對。事實上,在這樣的觀念下,壓根兒就沒有對的人。

現在女性的愛情觀,總結起來就兩個字:寵愛。

她們追求的,不是愛情,她們對愛情的理解,就是寵愛——男人為我付出一切,男人無限寵愛我,男人接納我的一切,男人以我為中心、圍著我轉。

在這個觀念下,有沒有錢、愛不愛我、人品好不好等等一切,都是條件,都是用來判斷男人可不可靠的條件。因為這些條件,都在服從於一個目的——我要把我的一生交代給這個男人,我希望他盡善盡美,值得依靠。

想要被寵愛,就是想要有依靠——在這種觀念下,沒有什麼愛情是好的。如果有人能在寵愛下活得幸福,說明她的演技不錯。

所以,當代女性需要及時修正愛情觀。這個愛情觀,可以參考高中語文裡舒婷的詩——《致橡樹》。

這是43年前,舒婷寫的詩,那時候,舒婷只有25歲。

大家先看看原文:

我如果愛你——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愛你——絕不學痴情的鳥兒,為綠蔭重複單調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來清涼的慰藉;也不止像險峰,增加你的高度,襯託你的威儀。甚至日光,甚至春雨。不,這些都還不夠!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雲裡。每一陣風過,我們都互相致意,但沒有人,聽懂我們的言語。你有你的銅枝鐵幹,像刀,像劍,也像戟;我有我紅碩的花朵,像沉重的嘆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仿佛永遠分離,卻又終身相依。這才是偉大的愛情,堅貞就在這裡:愛——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我幫忙翻譯一下:

如果我愛你,絕不會想著依靠你、攀附你,不會覺得我找了個厲害的老公多麼了不起;如果我愛你,我也不會搞相夫教子、為你付出一切、自我犧牲那一套。我不會一直討好你,不會失去自我,也不想做成功男人背後的那個女人,當然,我也不是聖母,不是來幫助你、拯救你的。

我跟你是平等的,站在你身邊,不依靠你,我有自己的事情、我有自己的根,我們相扶相依,但又彼此獨立。

你有你陽剛的一面,但我也有我陰柔的一面,你不必像我,我也不必迎合你。我們同甘共苦,我們相濡以沫,我們可以隨時離開彼此,但也可以一生一世。

這就是偉大的愛情,我會成為我自己、我會愛我自己,但我也理解你、支持你、和你站在一起。

我讀到的大概意思,就是這樣。

這才是愛情該有的樣子,這樣才有可能會幸福。

你把你的希望和你的生命寄托在別人身上,那麼你永遠都不會幸福,因為幸福從來都不是結果,幸福講的是過程;幸福不只是得到,幸福還是創造。

幸福不是有人帶你去高檔餐廳吃飯,不是有人拿豪車載你、給你買包買衣服給你錢花,那種幸福,是片刻的、短暫的,是不在中國人壽的業務範圍之內的。

幸福是創造的過程,就像你去山上搞野炊,幸福不是你啥也不幹,最後人家做熟了你跟著一塊兒吃,而是你自己撿柴、生活,忙得滿頭大汗,最後吃上自己做的東西,整個過程才是幸福的。

可是,很多女孩自己放棄了主動、放棄了拼搏、放棄創造,只是想有依靠、只是想得到——得到承諾、得到保證、得到依靠。

把「得到」作為幸福的指標,結果無外乎兩個——要麼被滿足後的厭倦,要麼不被滿足後的痛苦。

從這個角度講,男人是幸運的,因為他們從小被教育成強者,從小就被教育要「志在四方」,知道自己人生的價值在於自我實現,知道想要什麼得靠自己努力,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不能怨別人。但女孩是不幸的,她們從小被教育成弱者,父母希望她「嫁個好人家」、希望有人疼她愛她,把她當弱者看待,把找到好男人、有好的婚姻當成人生的歸宿,很大程度上是自願放棄了對自我價值的追求。

女孩們生氣了,希望男孩「哄哄她」——這就是自我矮化的表現,「哄」這個詞本身就不是什麼好詞兒,他是一種強者對弱者的憐憫和刻意退讓。

男人沒有退路,所以男人們不斷奮鬥,而女孩們最大的不幸,就是她總以為自己有退路。男孩從13歲就懂得要靠自己,女孩要等到33歲,離婚了、老公死了、老公有二心了,才發現男人靠不住,才想起來靠自己——從這個角度講,能耽誤女孩青春的,只有女孩自己。

很多女性矮化自己,不僅是希望得到男人的庇護、得到男人的寵愛,她們甚至自己都覺得女性不如男性,甚至覺得不被男人欣賞、不被男人愛的人生不完整——這太可怕了。

我作為一個男的,我從來不覺得女性比男性弱,尤其在這樣的社會,女性完全可以靠自己撐起一片天。女性在任何方面都不比男性差,就拿開車來講,很多人調侃女司機不行,但他們不知道,還有更多的男司機不行。就像很多人包括女孩自己都覺得,女孩不如男孩聰明,可他們不知道,在校大學生中,女性的比例要比男性更高。很多人就要開槓了,說女性的智商差別不大,男性兩級分化嚴重,頂尖聰明的人,男性還是大於女性——那你看看這個歷年各省高考狀元比例,男性的優勢到底在哪裡?

女性跟男性的差距,是在成年以後被拉開的——有很大的原因,就是女性的依靠思想。

所以,多讀幾遍《致橡樹》,你會發現,寵愛不是愛情,愛情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欣賞,愛情的前提是能夠獨善其身。

任何不能獨善其身的人,任何想要通過戀愛或者婚姻從對方身上獲取好處的人,任何想要找到「依靠」的人,你們最好別說那是愛,也希望你們——隨時都能做好失望的準備。

如果你能做好自己,隨時都想著靠自己,那麼你對別人的要求就會降低很多、你對別人的期待就會降低很多,你幸福的可能就會更大,失望的可能就會很小。

說一千道一萬,歸根到底還是要過自己能掌控的人生、談自己能掌控的戀愛、結自己能掌控的婚。只要你不想著靠別人,那你就永遠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愛情和婚姻。現實是,只有強者才能寵辱不驚,弱者只會寵辱若驚、患得患失——在這個時代,女性不是天生弱者,很多女性之所以成為弱者,是她們自願成為弱者,尤其在感情的世界裡。

希望你能靠自己而活,而不是靠運氣而活——因為,其實你並不是沒有選擇。

——完——

作者簡介:李彎灣,情感領域作者。關心人的情感、關注人的內心世界,關注女性解放,關注男性壓力,關心性別平等。「為真理站臺、為弱小發聲」是我的寫作內在價值觀。願同各位一同成長,避免走散,歡迎知音留下來。

相關焦點

  • 餘秀華5個月內,給李健寫了4首情詩,每一首都是現代詩中的精品
    2018年4月份餘秀華表示李健就是自己的男神,言語間一派小粉絲模樣,而後她表示自己要給李健寫10首情詩。於是從4月份到8月份,她一共寫了4首,但因一直沒有得到回應,她便沒有再繼續了。雖然這段粉絲追偶像的趣事在很多人看來只是一場鬧劇,但這4首情詩每一首都算得上是現代詩中的精品。
  • 郭沫若《立在地球邊上放號》選入課本,學生:這首詩講個什麼鬼?
    這首豪邁的詩詞放在高中課本的第1課,其藝術造詣、地位不言而喻,同樣理所當然。但是,翻到第2課,映入眼帘的是郭沫若的《立在地球邊上放號》等幾首現代詩,而沒有看見那耳熟能詳的《再別康橋》和《雨巷》,小編心中略感遺憾。這首詩,知道的人應該不多。
  • 劉禹錫的這首詩,短短20字,卻寫出了古代中國人的愛情觀!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視刀環歌》,便是劉禹錫的千古名篇之一。它是劉禹錫創作的一首新樂府詩歌,主要用的是漢使招李陵的典故。據《漢書·李廣蘇建傳》記載,匈奴單于設酒招待漢使者,任立政「數數自循其刀環,握其足,陰諭之,言可還歸漢也」,意思便是暗示李陵可以歸還漢朝了。
  • 一年級語文,為什麼課本裡這首詩裡的字和以前不一樣?家長有迷惑
    一年級語文上冊的課本裡編錄有一首《一望二三裡》的古詩: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這首五言詩短小精煉,讀起來琅琅上口,描繪出陽春三月,詩人在鄉間野外看到的怡麗春光和迷人的風物,表達出詩人的閒適和享受生活的樂觀態度。
  • 小學課本詩詞129首,高中必背詩增至72篇,如何讓孩子學好詩詞?
    然後再從這10首詩中選出上下兩句,隨機保留4個字,選手根據提示將詩句補充完。叫他背詩,他嘴裡蹦出一句:&34;。李白有沒有被踢我不知道,反正我是很想將他一腳踢下去。不好好讀詩詞,這娃可怎麼辦啊?一、學好詩詞才能&34;很多家長早早要求孩子背詩詞,不得不說,有一部分原因是為了考試。
  • 讀者為詩文大賽推薦10首現代詩 《致橡樹》等入選
    福建」第三屆「正誼杯」詩文大賽主辦方邀請讀者推薦現代詩(詞),此活動得到了讀者的響應。經專家綜合,從中選出了《你是人間四月天》《致橡樹》等10首佳作。有別於古典詩歌的現代詩,是指五四運動前後產生的,以白話作為基本語言手段的詩歌體裁。現代詩廢除了舊體詩形式上的束縛,主張白話俗語入詩,以表現詩人的真情實感。
  • 北京高中語文課本換血
    導語:經濟觀察網訊 北京9區縣的高中語文課本大換血,金庸武俠小說《雪山飛狐》替掉《阿Q正傳》,餘華小說《許三觀賣血記》替掉《陳煥生進城》,海子詩歌《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則替掉《孔雀東南飛》……新的當代作品大量湧現,而不少傳統經典篇目則淡出視野。
  • 大雁塔和三首現代詩
    今日小醺,與好友又談到了現代詩的一些事兒。好友是詩歌翻譯大牛。要做一個非常牛的活動。然後雜七雜八的,我提到了一段往事。覺得有點意思,且錄於下。
  • 12歲輟學養豬的詩人,詩入課本被質疑,高曉松:我是他的鐵桿粉絲
    他最出名的詩是23歲時寫下的《一代人》:「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只有兩行,一共是這18個字,風靡了41年。很多朋友對這句詩應該都很熟悉,但聽過顧城這個名字的人卻不多,為何?因為多數老師不願意當著學生的面提到他。這一切,與他傷妻並致其身故有關,雖然最後他也在一棵大樹下了結了自己,但他的名聲卻徹底地壞了。
  • 你覺得,青春是什麼樣子的?迷茫就來看看王蒙老師這首詩吧!
    你覺得,青春是什麼樣子的?你覺得,青年應該是什麼樣子的?你希望,自己的青春是什麼樣子的?是不是很懵懂、很迷茫呢?別怕,來看看王蒙老師這首序詩吧!所有的日子都去吧,都去吧,在生活中我快樂的向前,多沉重的擔子,我不會發軟,多嚴峻的戰鬥,我不會丟臉,有一天,擦完了槍,擦完了機器,擦完了汗,我想念你們,招呼你們並且懷著驕傲,注視你們!《青春萬歲》是中國當代著名作家王蒙先生早期的作品。
  • 專家聚焦童詩兒歌的創作與傳播:孩子需要什麼樣的詩教
    是唐代詩人駱賓王的「鵝,鵝,鵝,曲項向天歌」,還是當代詩人金波的「走啊,去看海,海是我們的夢」?不學詩,無以言。中國自古就有詩教傳統,兒童教育的基本方式都是從詩歌開始的。2020年新修訂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也提出,「結合所閱讀的作品,了解詩歌、散文、小說、劇本寫作的一般規律。捕捉創作靈感,用自己喜歡的文體樣式和表達方式寫作,與同學交流寫作體會。嘗試續寫或改寫文學作品」。
  • 為何世人皆言想讀懂唐代愛情觀,就應該多看李商隱的「無題詩」?
    這一點其實在李商隱的「無題詩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唐詩三百首》中一共收錄了二十二首李商隱詩作。他雖然一生創作了幾百首詩歌,但按照目前的數據記載,詩歌總量卻只能排在第四位。而以「無題」為詩名的詩歌作品,就大概佔據其詩歌總量的80%作用。
  • 《溫水煮餛飩》,現代詩裡的前衛與古典
    《溫水煮餛飩》「美好的一天從餛飩開始」左手刷牙,右手扭開爐灶開始,煮熱這間屋裡的空氣打開一包牙膏、香水口紅、粉餅,混合型調料馬桶裡水歌沸騰,鬧鐘喧叫新聞女人最早進入狀態講解昨天煮天下的細節我這口十幾平方米的大鍋中是又有餛飩,又有蛤蟆散發著焦慮被煮糊的味道(來源:中國詩歌網)【這是一首什麼樣的詩
  • 王維很經典的一首詩,短短20字意味盎然,小學課本的第一首!
    畢竟這樣的魅力是作為小學生從來觸碰過的,世界的另一面,讀到了詩歌,才知道平日裡用的語言文字,用一種奇怪卻美麗的方式組合起來,竟然會帶來如此奇妙而動人的感受。那麼,為你打開詩詞世界大門的那首詩,究竟是哪一首呢?相信大家都有著自己的回憶,可以寫在評論裡一起交流,看能不能找到「同學」。
  • 一首詩挽救一段婚姻!丈夫想再娶,糟糠妻給他寫首詩,他趕緊回家
    從本質上來說,長期身處閨房的她們,不需要為了功名、面子、應酬寫詩詞,因此她們的作品也就更加純粹。讀一首她們的作品,其實就是看一段愛情故事,每一次都能讓讀者跟著她們或喜或憂。本期筆者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這樣一首詩,詩名叫《寫真寄夫》。它的作者名叫薛媛,是晚唐才子南楚材的糟糠妻,多年來她一直陪著南楚材,吃了不少苦。後來許昌有一個長官很欣賞南楚材,想招他為女婿。
  • 孩子需要什麼樣的詩教——專家聚焦童詩兒歌的創作與傳播
    是唐代詩人駱賓王的「鵝,鵝,鵝,曲項向天歌」,還是當代詩人金波的「走啊,去看海,海是我們的夢」? 不學詩,無以言。中國自古就有詩教傳統,兒童教育的基本方式都是從詩歌開始的。2020年新修訂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也提出,「結合所閱讀的作品,了解詩歌、散文、小說、劇本寫作的一般規律。捕捉創作靈感,用自己喜歡的文體樣式和表達方式寫作,與同學交流寫作體會。
  • 李白的那首詩改變了我的人生——對話德國著名漢學家、翻譯家顧彬
    在漢學界,現在還有沒學過翻譯理論的人,指責我翻譯中的「錯誤」。這是理解上的差異。舉個例子:《論語》裡的「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我理解這個「人」是指貴族、君主,全句翻譯成「如果君主不了解我,不讓我做官,我就無法為君主服務,但我並不因此而惱怒。」有人說我翻譯錯了,我認為只是觀點不同。翻譯理論給了我自信,告訴我可以做不同解釋。
  • 試論數學詩及現代數學詩
    詩可以分成抒情詩和敘事詩,格律詩和自由詩等。詩是精粹的語言藝術,詩人必須運用形象思維來進行創作。數學是一種抽象思維活動,數學家必須運用邏輯思維進行工作。兩者好像無緣,但它們都以和諧、對稱、簡潔、嚴謹而著稱。若把數學和詩歌聯姻,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效果?當代著名作家秦牧說:「詩歌中適當地引用數字,有時的確情趣橫溢,詩意盎然。」
  • 大學生為桔子寫首詩,僅24字拿下全球性詩歌獎項,當代詩歌有未來
    每每提到當代詩歌,筆者腦子裡總會想起當年韓寒說的一些話:「現代詩沒落了」、「好好的標點擺在那,你不用」等。韓寒的話已經不算犀利了,不少網友甚至認為現代詩就是把我們寫的大白話,用換行鍵換一下行,就成了。直到近日,我看到一些大學生寫的詩歌,說實話讀完之後我對當代詩歌又有了信心。這些詩歌都出自全球華語大學生短詩大賽,這個大賽目前已經辦了多次,是一個全球性質的詩歌大賽,目的就是為了鼓勵大學生創作。每一屆大賽都會收到來自全球各地的作品,僅2019年就收到了全球1785所高校的26561首作品。
  • 看了日本高中教科書,我有點汗顏!
    這裡筆者介紹一個「進學」高中(主要目的是考個好大學)的教科書。▲語文教科書這是高一用的語文教科書,分兩冊,一本為現代文,一本為古典文。 第一部分是「評論」,有九個視角共18篇評論文章。這九個視角為「文化、社會與個人、美、交流、科學與環境、語言、全球化、媒體、身體與思考」,都是現代當代的雜評名家文章。現代文的第二部分是「文學」,有近代小說5篇(其中有《羅生門》),現代小說4篇(其中有村上春樹的《鏡》),隨想詩歌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