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報】為配位超分子化學奉獻青春

2020-12-24 中國科學院

  稀土是現代工業不可或缺的原料,也是我國的重要戰略資源。稀土元素在地殼中豐度較高,但大部分稀土礦是伴生礦產,且隨著稀土資源的不斷消耗,精礦品位、冶煉提取及其回收利用成為稀土產業發展亟須解決的關鍵科學問題。

  近日,中科院福建物構所結構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孫慶福課題組及其合作者基於超分子協同作用,提出了稀土—稀土、稀土—過渡金屬、稀土—鹼土金屬的單步高效分離的新策略。

  深耕配位超分子化學

  中科院福建物構所研究員孫慶福的課題組成立於2013年9月,是一個「年輕、能戰鬥」的團隊。

  孫慶福對《中國科學報》記者說:「課題組研究方向目前主要集中在配位超分子化學領域,具體包括容器型配位超分子的結構設計與精準合成、基於主客體化學的傳感識別及催化轉化、多功能稀土超分子配合物等三個方面的研究。」

  「超分子」這一術語早在20世紀30年代中期就被提出,而超分子化學的概念和術語則是在1973年提出,「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則是超分子化學的核心」。

  孫慶福告訴記者:「區別於國外求學與博士後研究階段主要關注於超分子結構的設計與合成,獨立工作後,我更加關注超分子組裝體在催化、環境、生物與醫藥等功能材料方面的應用研究,希望能在分子水平上真正實現功能導向的材料結構設計。」

  中科院福建物構所是結構化學和光電晶體材料領域世界領先的科研基地,自1960年創所以來,結構化學一直是福建物構所的重點研究方向和傳統優勢,以中科院院士洪茂椿、吳新濤為代表的多個研究團隊在超分子化學領域擁有在國際上具有重要影響的系列原創成果。

  「所裡不僅有深厚的科研基礎,還擁有各種大型儀器設備,可以為科學實驗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同時,所領導對新引進人才和隊伍,從工作到生活,都十分關心,所以回國後,我選擇到這裡工作。」孫慶福說。

  自課題組成立以來,他們在超分子組裝方法學、組裝體系的結構創新、超分子體系的性質與功能開發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和突破,近五年來在國際知名雜誌發表原創學術論文21篇。

  孫慶福說:「例如在超分組裝體系的結構創新方面,我們將具有優異光電磁特性的稀土離子引入到配位超分子的結構設計之中,實現了不同分子組成與幾何構型稀土配位組裝體系的精準合成,總結了稀土配位超分子的結構與性能調控規律,促進了稀土超分子化學的發展。」

  開拓多功能稀土多面體研究領域

  金屬——有機多面體是目前超分子化學研究的熱門領域。孫慶福說:「這類超分子由於其獨特的空腔結構,在仿生催化、藥物傳輸、螢光探針等方面已經展現出廣泛的應用前景。」

  孫慶福課題組聚焦於將具有優異光電磁特性的稀土離子引入到金屬有機多面體的結構設計之中,開拓了「多功能稀土多面體」這一超分子化學研究的新領域。

  在研究中,課題組突破傳統思路,提出了新的設計方法,成功製備了目前最高發光量子產率的鑭系銪超分子四面體。他告訴記者,這項研究工作提供了一種提高稀土超分子多面體光學性能的新策略,為未來智能型分子基稀土螢光材料的設計和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思路。

  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就授予了三位開創「分子機器的設計與合成」這一前沿領域的分子科學家,而刺激響應性智能材料一直是超分子化學領域研究的熱點。

  孫慶福說:「智能型分子基稀土螢光材料首先應該具有對外界刺激的可控響應性,比如人們可以根據需要來定向操縱這類材料的發光波長、強度、壽命等光學特性,或者將材料的螢光性質與環境監測、診療藥物等特定功能相結合。」

  然而,類似於宏觀機器的裝配,分子機器的構建必須基於化學家對各個組裝模塊結構與功能的充分理解與掌握之上。正是由於課題組的工作,可以為未來智能型分子基稀土螢光材料的研發提供相應的分子水平上的物質基礎,也為它們的響應性操控提供了理論模型。

  將研究應用到產業

  在稀土化學這一領域,雖然孫慶福在國外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時有所薰陶,但在課題起步階段,他「明顯感覺到相關基礎知識儲備並不充分」。

  為了彌補缺陷,他一有時間就泡在教科書和前沿文獻中。他說:「任何個人或團隊的科研工作都應該要有一定的延續性,在發揮自身優勢的同時,要去尋求新的增長點。從事科研工作最重要的因素是人,任何科研成果的取得都離不開一個團隊的集體努力。文獻跟蹤、專題講座、課題進展討論三種不同性質的組會是我們課題組集體學習、共同進步的法寶。」

  由於在稀土超分子多面體自組裝這一領域的多年工作積累,孫慶福課題組的研究入選「2017年中國稀土十大科技新聞」。

  他說:「稀土作為我國的戰略元素,高性能稀土材料的研發本身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和應用價值。另外,將稀土的特殊功能性與超分子自組裝這一前沿領域相結合的研究思路、將理論計算與實驗驗證相結合的研究手段等,也都是我們研究工作的獨特之處。」

  目前,孫慶福課題組計劃基於稀土超分子多面體尺寸可調的內部空腔,進一步開展此類自組裝體系在分子識別、檢測與催化等方面的功能探索。「同時可以預見的是,通過對稀土超分子組裝體性能的進一步優化,未來此類新材料在生物成像上轉換發光材料及多功能診療藥物等方面也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相關合作研究已在進行中。」孫慶福表示。

  (原載於《中國科學報》 2018-03-12 第6版 院所)

相關焦點

  • 科學網—為配位超分子化學奉獻青春
    近日,中科院福建物構所結構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孫慶福課題組及其合作者基於超分子協同作用,提出了稀土—稀土、稀土—過渡金屬、稀土—鹼土金屬的單步高效分離的新策略。 深耕配位超分子化學 中科院福建物構所研究員孫慶福的課題組成立於2013年9月,是一個「年輕、能戰鬥」的團隊。
  • 為配位超分子化學奉獻青春—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科院福建物構所結構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孫慶福課題組及其合作者基於超分子協同作用,提出了稀土—稀土、稀土—過渡金屬、稀土—鹼土金屬的單步高效分離的新策略。 深耕配位超分子化學 中科院福建物構所研究員孫慶福的課題組成立於2013年9月,是一個「年輕、能戰鬥」的團隊。
  • 研製成功多種超分子螢光材料
    本報訊(記者黃辛)華東師範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徐林課題組聚焦超分子螢光材料化學領域的研究,在超分子配位組裝機理研究
  • 超分子化學研究獲新進展
    超分子化學研究獲新進展 2016-12-06 中國科學報 黃辛 【字體:大  受生命體中刺激響應性酶催化的啟發,近年來如何利用超分子化學作用力動態可控的優勢構建人工有機、無機可轉換催化劑受到了廣泛關注。此前,研究人員已經發現了一種通過超分子主客體作用控制二氧化鈦納米粒子自組裝,從而實現雙穩態二氧化鈦光催化劑的策略。
  • 科學網—超分子化學研究獲新進展
    本報訊(記者黃辛)近日,華東理工大學化學學院曲大輝研究組在基於納米粒子動態自組裝的多穩態催化劑研究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 發光學報 | 當稀土遇見分子籠:新型發光超分子體系
    配位導向自組裝在多組分超分子聚集體的可控構築和調控方面展現出優異的高效性與多樣性。利用具有明確配位構型的過渡金屬為節點,通過有機構築基元的合理設計與調控,各種幾何形狀的多核金屬有機分子籠的結構設計成為可能,其中具有絕對立體構型的手性配位超分子體系也被相繼報導。
  • 什麼是超分子化學
    超分子化學(Supramolecular chemistry)成為一個獨立的領域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60年代後期
  • 「超分子化學」之父做客浙大 講述化學的無窮魅力
    化學!」的講座。這次報告會是浙江大學迎接120周年校慶重要活動「學術大師大講堂」系列講座之一。Lehn是最早從事超分子領域化學研究的化學家之一,第一個提出了「超分子化學」概念,被譽為「超分子化學」之父。1987年,在Lehn年僅48歲時,因在超分子領域化學研究的傑出貢獻獲得了1987年諾貝爾化學獎。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的三位得主都與他也頗有淵源。
  • 【超分子】中南大學團隊JACS封面:「卯榫節點」自組裝巨型美學中空納米超分子
    ‍以超分子化學作為研究基礎的很多領域發展迅速,配位驅動已經發展為現代構築超分子結構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 深度解讀今年化學諾獎成果:超分子化學以及分子機器
    如果你打開諾貝爾獎的官網,點開今年化學獎的Scientific Background(一份長達16頁的pdf文件),輸入「supramolecular」進行搜索,你會發現正文中一次都沒有提到超分子化學,唯一的一次是在引用文獻裡。那麼問題來了,分子機器跟超分子化學到底有什麼關係呢?是什麼讓超分子化學家們如此興奮激動呢?超分子化學的研究範疇非常廣泛,但還沒有一個完整、準確的定義和範疇。
  • 南開教授出版英文書籍 概述大環超分子化學
    該書旨在為教育工作者、科學家、研究生和本科生提供了一套相對完善的參考資料深入了解大環超分子化學,並向讀者介紹大環超分子化學領域近些年的科研成果,亦希望以此書獻禮南開化學學科創建100周年。該書分為兩卷59章,共55萬字。
  • 「超分子化學」之父 藥科大學解讀化學
    原標題:「超分子化學」之父 藥科大學解讀化學揚子晚報訊 (通訊員 姜晨 趙啟航 記者 楊甜子)10月31日,1987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Jean-MarieLehn(讓-馬利·萊恩)教授來到中國藥科大學,為藥大師生做了題為「從物質到生命:化學?化學!」的講座。
  • 【超分子】共價和配位協同驅動的變形超分子八面體籠的組裝
    在自組裝過程中,主要是基於Lewis鹼供體單元與Lewis酸受體單元之間的配位作用,但配位角度的局限性大大阻礙了更加複雜結構的發展。此外,共價鍵也被用於構建分子籠結構,但是其節點仍是基於單一的配位作用或共價作用。這些單一的作用力使得所形成的超分子籠的節點都具有較高的對稱性(C2v, C4v, C3v),因而只能得到高度對稱的多面體結構,難以獲得變形的或者扭曲的多面體結構。
  • 2019年度(第一屆)中國化學會超分子化學青年創新學術講座獎揭曉
    根據《「中國化學會超分子化學青年創新學術講座獎」條例與實施辦法》相關辦法與程序,經專家推薦、評審委員會投票評審、全體委員投票,中國化學會超分子化學專業委員會決議授予三名學者「2019年度(第一屆)中國化學會超分子化學青年創新學術講座獎」。
  • 配位化學先驅——陳榮悌
    陳榮悌便用了不到一年時間,自編講義,除了主講化學熱力學和化學動力學等課程外,還籌建了熱力學專門化實驗室。在完成繁重的教學工作的同時,他還積極克服設備、經費不足等困難,堅持開展科學研究。陳榮悌在配位化學領域的開拓性成果在國際上產生了巨大影響。五十年代末,他正式提出了配位化學中的直線自由能和直線焓關係的定量關係式,引起了國際配位化學界的高度重視。
  • 華東師大科學團隊研製成功多種超分子螢光材料
    ,自此,超分子化學已經發展成為一門和材料科學、生命科學、信息科學以及環境科學等諸多領域相互融合和交叉的前沿學科。但由於配位重金屬的螢光淬滅性以及配位鍵的動態可逆性,構築高螢光量子效率、螢光發射波長可寬程精細調控的超分子螢光金屬組裝體一直是該領域的難點和挑戰。  華東師範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徐林教授課題組一直致力於有機超分子化學領域的研究,聚焦超分子螢光材料化學開展系統性的研究工作。近日,該課題組在超分子配位組裝機理研究、組裝材料穩定性強化以及發展組裝新策略方面取得了創新性的成果。
  • 超分子化學-DNA摺紙術
    準確地說,這是超分子化學。把在特定位置修飾過的片段放在溶液裡攪啊攪,就會自然而然地形成想要的圖案,這一過程也叫自組裝。仔細瞅瞅( )當然除了小黃臉,還能做其他圖案:各種幾何圖形:美洲輪廓:立體大:最後放我幾千平方納米的大中國( _)這個中國究竟有多大呢
  • :具有梯度熱塑性的金屬配位超分子形狀記憶聚合物
    金屬離子與配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既具有類似共價鍵的高鍵強,又保持了超分子作用動態可逆變化的特性。本文設計合成了基於金屬配位交聯的超分子形狀記憶聚合物網絡,並實現了聚合物材料的固態塑性。碩士生楊立鵬與博士生張國高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本文研究了金屬配位超分子形狀記憶聚合物材料的製備和調控,其中在聚合物網絡結構中的金屬配位鍵能夠調控聚合物材料的塑性行為,並使其在寬溫度範圍內保持塑性行為。進一步研究表明,通過調整聚合物膜內部金屬離子的擴散能夠實現材料在空間梯度範圍內的塑性行為,進一步拓展了形狀記憶材料的應用範圍。
  • 【超分子】巨型「雪花」狀超分子的分步法自組裝及動態交換
    數十年來,合成超分子化學以生物自組裝為導向,致力於通過人工合成構建具有特定結構及功能的超分子材料。基於配位作用驅動的金屬超分子化學作為其中一類重要的反應近年來發展迅猛,實現了一系列新穎的超分子,如螺旋結構、網格框架、多邊形、多面體、輪烴、索烴、分子節等。得益於精確可控的形貌及尺寸,目前這些金屬超分子化合物在催化、傳感、藥物轉運和釋放、氣體存儲等諸多方面表現出前所未有的性質與功能。
  • CCS Chemistry | 超分子化學和光化學齊上陣,烯烴聚合調控策略取得...
    CCSChemistryCCS Chemistry是由中國化學會創辦的高水平旗艦新刊,面向全球科學家,收錄化學各領域高質量原創科技論文。關注CCS Chemistry,即時獲取期刊相關資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陳昶樂課題組在超分子化學和光化學調控烯烴聚合方面取得新進展,利用超分子策略構建多核烯烴聚合催化劑,將脲和偶氮苯基團引入到α-二亞胺鈀催化劑中,以實現超分子化學和光化學對烯烴聚合的調控,最終成功得到了具有雙峰GPC分布的聚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