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打大仗,一定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要搞發展,一定是:經費先到位。
一所學校的龐大開銷,沒有最貴,只有更貴!
名教授的薪酬貴
圖水館不斷更新的書籍----貴
頂級實驗室---貴
不斷需要翻新的教學樓---貴
支助學生實習遊學----貴
真是:不當家不知油米貴,不當大學校長不知窮滋味!
中國的名大學全部都是公立大學。學生的學費都是5000元上下一年,低廉到等於不要學費白給讀,對比開銷,學費就是杯水車薪。
那麼,學校的錢從何而來?當然是國家撥款。
哪個學校獲得的經費充足,就相當於火箭裝滿了燃料。只要一點導火索,立馬颼颼颼地往上飛,直衝雲霄。
中國這二十年的大學排名,就相當於一架燃料滿滿的火箭,越過萬仞山,直插世界頂尖大學的雲端。特別是北大清華的排名,直逼美國前二十。這裡面起大作用的一個的因素是:經費充足。
可以任性網羅世界一流大學的名教授
購得起高精尖的實驗設備
留得住有才能的頂尖人才
配得起最新的各種昂貴書籍
那麼中國這些高校,到底每個學校每年能獲得多少經費呢?
最近,全國75所教育部直屬高校陸續公布了2020年財務預算。從這個角度來看看,哪些大學發展將來會更猛。
先上一張總圖表:
年度預算數額遙遙領先的TOP ONE,高達310.72億元,也是唯一一所超300億的高校,是「中國最有錢高校」:
清華大學!
排在第二,除清華外,唯一一所超200億的大學,是:
浙江大學!
216.2億元,儘管數字嚇人,但和清華仍然有接近100億的差距!
TOP3是:
北京大學!
而我們上海最好的兩個大學:交大排在TOP5,復旦排在TOP6。
從這些排名,我們發現了這幾個特點:
2020年共10所高校今年預算超百億元,網友們稱它們為「百億俱樂部」,來看看它的成員校都有哪些?
對比2019年,武漢大學掉出「百億俱樂部」,新增3所:山東大學、東南大學、西安交通大學。
排在前列的大學都無一例外,全是綜合性大學,而且以工科為主的大學,排在以理科為主的大學前面。
看完前列,我們再從底部看起。預算最少,低於10億的倒數3位高校為:
中央音樂學院
中央美術學院
中央戲劇學院
均為藝術類院校,其中中央戲劇學院以4.23億預算額居於末位,「貧富差距」高達306.49億!清華大學的預算額為中央戲劇學院的:
73.5倍!!!
單類學科優勢較為集中的財經學校與語言學校,預算同樣偏低。在排名最後的10名高校中,還有財經類見長的上海財經大學、中央財經大學,還有以語言學科為傳統優勢的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語言大學。
在這份75所高校年度收支預算排名表中,如果以50億為一個分界線,我們發現:
預算超過50億的32所
低於50億的43所
57%高校的預算還是集中在50億以下。
從地區分布排名來看,名次相對較為固定。與去年相同,預算總數排名前10的高校,東部高校佔8席,其中,華中科技大學為中西部部屬高校,西安交通大學是西部大學。
單看今年,能獲得的信息量有限。我們再把去年的數據拿出來比較一下。
2020與2019年的預算數據進行對比分析,按照增長率由多到少的順序排列,看看是否有新發現。
增長率最高的為東南大學,由去年的74.72億,漲到了今年「破百億」104.39億,增長率高達:
39.71%
而負增長率最高的是中央戲劇學院,預算由去年的4.86億,回落到了今年的4.23億,經費下降程度為:
12.96%
今年各高校的預算總額整體較去年有所上漲:53個學校增長,21個學校減少,1所不變。
整體上,各高校今年手裡都更有錢了!
想知道天文數字般的錢,都是什麼來的嗎?
我們以清華大學為例:
(點擊圖片可放大)
2020年,清華的收入主要分三部分: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事業收入
其他收入
大頭:事業收入,佔比50%以上,這一塊大多是通過開展教學、科研及輔助活動取得的收入,主要看每所高校自身的「賺錢能力」如何。
我們要看的就是: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即:教育部財政撥款,這個數據可以展示出:
財政撥款最多的Top2校:
北大
清華
上海的交大在30億以上,復旦和同濟在20億以上。
不過,今年許多高校的財政撥款都是減少的,從6月教育部發布的預算文件來看:
(點擊圖片可放大)
2020年,教育部給到高校的財政撥款總數為1057.63億,比2019年足足少了127.98億,減少10.79%!
在「過緊日子」的要求下,各高校收到的財政撥款變化如何?是所有高校都「縮水」了嗎?哪些高校「縮水」最多?
我們與2019年做個對比:
對比75所高校2年收到的財政撥款:4所增長,71所減少。
在普遍下降的背景下:
天津大學(漲5.71億!)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漲6000萬!)
武漢理工大學(漲1800萬!)
華中科技大學(漲900萬!)
大家都在「過緊日子」,這4所高校卻逆勢增長,可見教育部對這4校有多看好!
在國家撥款前10的高校中:
大家沒想到的是:
除了華中科技大學和天津大學處於正增長外,就屬清北被砍力度最大!
清華+北大,兩校撥款經費被「狠狠」砍掉18.81億元,降幅都在15%以上!
看完全國的情況,再來看看上海的:
75所教育部直屬高校預算表中,上海地區共有8校上榜,2020年的經費預算情況如下表:
將上海八校的經費預算匯總到一起後,我們發現,上海高校的預算等級可分為三檔:
第一檔百億以上:交大、復旦;
第二檔50億以上:同濟、華東師範;
第三檔50億以下:華東理工、東華、上財、上外
同樣以50億為分界線,50億以上和50億以下的高校數量五五開,分別為4所。
把2019年的經費預算數據加進來,看看對比如何:
預算有所增長的是6所,漲幅最大的是復旦;唯一一所經費下降的是上外,上財沒有變化。
再看國家撥款的情況:
上海8所高校的財政撥款全部下降,復交減少最多,上外、華理減少最低。
想知道這麼多經費,都花在哪了嗎?我們以清北復交為例:
一直以來,北清復交都是我們討論的重點高校,這次也能看到,北清復交四校均在「百億榜」上,今天就將它們單獨拎出來做個比較。
從2020年的預算經費來看,清北的預算經費要比上海兩所名校復交的高得多,光是清華大學,比復交兩校預算經費加起來還要多!
對比2019年,四校的經費均呈現上漲趨勢,其中尤以復旦的增長率最高,為8.89,北大墊底,為0.53%。
這份榜單一出,高校們天文數字般的預算經費最是讓人驚訝,一定有不少人好奇,這些錢到底花在哪了?
不過科研項目的支出費用相比巨額數字,依舊是九牛一毛。以清北復交為例,我們查閱了這四所學校的支出決算表,發現原來大學的錢是這樣花的。
統計顯示,部屬高校三大主要支出主要是教育支出、科學技術支出及住房保障支出。
按照功能科目劃分,得出部門各項支出佔比:
其中,教育支出佔比84.72%,科學技術佔比3.33%,住房保障支出佔比1.73%。其中,教育支出佔比92.211%,科學技術佔比2.313%,住房保障支出佔比2.397%其中,教育支出佔比97.18%,科學技術支出佔0.94%,住房保障支出佔比1.85%。其中,教育支出佔比97.52%,科學技術佔比1.76%,住房保障支出佔比0.72%。
拋開四校總預算金額,從教育支出,科學技術支出,住房保障支出在各校總預算金額的佔比出發,看看四校情況如何。可以看出,和清華、北大相比,上海的兩所高校將更多的資金用於教育方面。與教育的結果相反,清華和北大在科學技術上的經費支出佔比要大於復旦和交大。北大、復旦在住房保障上的支出佔比,要大於清華、交大。有人民幣出沒的地方,總是新聞焦點所在。而這場億元經費大比拼,也讓吃瓜群眾們看了一場大戲。
我們把本篇重點總結一下:
1.全國最壕大學:清華,預算破300億!另有10所高校加入「百億俱樂部」,比2019年新增2所!
2.學校類型:綜合排名高,學校有名氣的預算更高;單類學科優勢集中的學校預算普遍偏低。可以看出這是良性循環。學校有名氣,排名高,預算就高,學校就能更好發展,繼而可以得到更多預算。
工科見長的大學預算高於理科見長的大學,而理工類大學又高於文科類的大學與藝術類的大學。
想想原因,也能理解。理工類的大學,儀器花費很高,屬於重資產大學。而文科類的大學,藝術類的大學,主要靠老師的傳幫帶。硬體投入少。屬於輕資產大學。
3.清北是「天之驕子」,國家重點扶持大學,今年財政撥款雖然一貫傾斜,但相比去年,卻被削減接近20%經費,叫人目瞪口呆!
4.在國家財政撥款布局中,需要清北這樣的火車頭,更需要天津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武漢理工、華中科技這類的硬骨頭,雙向並行,培養更多有實力的大學!
學校要發展,首先經費要足。而經費要足,學校還得要出活讓人服氣,比如:學術能力,學術成就,教學能力.
只有教學能力強,才能培養出眾多的牛校友,以後有錢的牛校友們才能爭相回來反哺母校;只有名聲節節提高,社會名流才來力捧,才能源源不斷把捐款匯入;只有教育貢獻強,國家扶持力度才更大,財政撥款譁譁流進學校。
為了早日進入百億俱樂部:
奔跑吧,
中國大學!
進相伴升學群,更多乾貨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