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根據廣東省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領導小組辦公室《關於對全國掃黑除惡辦掛牌督辦案件及省掃黑除惡辦重點督辦案件開展回訪評查的通知》要求,省掃黑除惡辦派出回訪評查組赴惠州,對代號為「7·13」的嚴少亮、張偉良涉黑專案開展全面的回訪評查工作。
為了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關於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的決策部署,及時掌握全國掃黑除惡辦掛牌督辦案件辦理質效和第一手資料,由省檢察院副廳職專委朱華任組長的回訪評查組一行7人在惠州開展回訪評查工作,旨在確保案件沒有瑕疵,努力實現政治效果、社會效果和法律效果有機統一。
兩涉黑團夥133人落網
22名公職人員被判處刑罰或紀律處分
2016年12月15日,在公安部五局的指揮協調和河南、貴州、雲南、廣西等兄弟省市公安機關的配合下,廣東省公安廳組織惠州市公安局對「7·13」重大涉黑專案進行收網,一舉打掉多年盤踞在惠州市惠城區、博羅縣等區域的嚴少亮、張偉良兩個黑社會性質犯罪團夥。
據警方查明,嚴少亮、張偉良兩個團夥均是骨幹成員基本固定穩定的犯罪組織。
嚴少亮團夥自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以來,通過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聚眾鬥毆等手段,先後製造實施了多起致死致重傷的惡性暴力案件,在惠城區一帶稱霸一方、為非作惡。發展壯大後,開設涉及擔保放貸、河砂開採、工程建設等行業領域的多家公司,形成「團夥型」與「公司型」兼具的涉黑組織,並在非法牟利過程中先後組織實施了故意傷害、尋釁滋事、敲詐勒索、非法拘禁等系列案件,給惠州一帶的社會治安造成惡劣的影響,嚴重破壞社會經濟、生活秩序。
張偉良團夥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通過故意傷害、尋釁滋事、強迫交易、開設賭場、敲詐勒索、非法持有使用槍枝等手段,在博羅縣特別是楊村鎮、楊僑鎮、柏塘鎮、觀音閣等地為非作惡、欺壓群眾,形成穩定的犯罪組織。發展壯大後,該團夥利用勢力影響滲入博羅楊村、楊僑一帶混凝土、廢品等行業,並採取多種手段打壓競爭對象,形成控制壟斷局面,非法謀取利益,嚴重破壞當地經濟秩序和社會生活秩序。
「7·13」專案共抓獲嫌疑人133人,刑拘107人,逮捕89人,移送起訴85人。目前,兩個黑社會性質組織案件均已成功一審宣判,嚴少亮被一審判處死刑、緩期兩年執行;張偉良被判處有期徒刑39年9個月,執行25年有期徒刑,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其餘人員均以黑社會性質組織、惡勢力犯罪集團或個案被判處刑罰。此外,惠州市公安局原刑警支隊長劉來發等22名公職人員分別被判處刑罰或紀律處分。該專案堪稱嚴厲打擊黑惡犯罪與深挖幕後關係網同步推進、戰果突出的經典案例,並被公安部列為掛牌督辦案件。
掃黑除惡帶動社會治安向好
群眾安全感滿意度持續提升
在惠州期間,回訪評查組赴博羅縣開展回訪評查,與當地政法部門代表、「兩代表一委員」及楊村鎮、水華寨村基層幹部開展座談交流,傾聽他們對當地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開展情況的意見建議。同時,聽取惠州市掃黑除惡辦、惠州市公安局、惠州市人民檢察院、惠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等單位相關負責人情況匯報,對該案受害人及關聯人進行了約談,詳細了解案件辦理的相關情況。
「當時,他們為了強佔我家的地,不顧同村同宗情誼,從外面找來五、六十人對我進行拳打腳踢。村裡還有不少人也挨過打,如果他們沒有得到法律的制裁,我一輩子都咽不下這口氣。」談起張偉良團夥過往在村中的惡行,受害人張先生情緒激動,「打掉這兩個黑惡勢力團夥,要感謝黨委政府和政法部門,為我們群眾伸張了正義。」
「黑惡團夥的落網可以說是大快人心,以前大家都不敢接工程,不敢做生意,生怕有人上門鬧事。現在不同了,連小偷小摸的案件都變少了,大家可以踏實做事,安心生活。」博羅縣人大代表陳壽先說,以張偉良為首的犯罪團夥被打掉後,當地社會治安環境得到顯著改善,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各項成果也給群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安全感和獲得感,群眾對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的滿意度顯著提升。
「『7·13』案件的偵破在當地引起了巨大反響,也給當地帶來了不少新變化。村風變好,村民們懂法守法,村幹部的威信也提升了。」博羅縣黨代表葉志強介紹,當前,博羅縣正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在此過程中村民都積極配合,各項工作進展順利。
「就目前看來,在楊村鎮乃至整個博羅縣,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帶來的政治效果、社會效果和法律效果已經呈現。」據博羅縣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駱靜華介紹,今年以來,楊村鎮總警情有了明顯下降。隨著黑惡勢力被剷除,楊村鎮營商環境有了明顯改善,目前已經有不少企業投來青睞的目光,詢問投資落戶事宜。
【記者】林文通
【通訊員】周彥
【作者】 林文通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