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瘟和非洲豬瘟在我國都是一類動物疫病,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將非洲豬瘟列為法定的A類傳染病。其危害程度高,對養豬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那麼豬瘟與非洲豬瘟的區別是什麼?怎麼區分呢?
豬瘟:是由豬瘟病毒引起的豬的一種急性或慢性、熱性和高度接觸性傳染病。其特徵為發病急,高熱稽留和細小血管壁變性,引起全身泛發性小點出血。
根據臨診特徵,豬瘟可分為急性、慢性和遲發性3種類型。
1、急性型豬瘟:
a.體溫升高至41℃,有的可達42℃以上。b.病豬眼結膜發炎,兩眼有多量黏液、膿性分泌物。c.體溫升高之初病豬便秘,隨後腹瀉,排出帶有特殊惡臭的稀便。d.公豬包皮內有尿液,步態不穩、後肢麻痺。e.皮膚充血、紫紺或出血,以腹下、鼻端、耳根、四肢內側和外陰等部位常見。
2、慢性型豬瘟:
a.食欲不振、精神委頓、體溫升高和白細胞減少;b.幾周後食慾和一般狀況顯著改善,體溫降至正常或略高於正常,但仍有白細胞減少;c.病豬重現食欲不振、精神委頓臨診症狀,體溫再次升高,直至臨死前不久才下降。病情時輕時重,食慾時有時無,精神時好時壞,體溫時高時低,便秘腹瀉交替出現,是慢性豬瘟的突出表現。
3、 遲發性豬瘟:
遲發性豬瘟是先天性豬瘟病毒感染的結果。感染豬在出生後幾個月可表現正常,隨後發生輕度食欲不振、精神沉鬱、結膜炎、皮炎、下痢和運動失調。病豬體溫正常,大多數能存活6個月以上,但最終還是死亡。妊娠豬通過胎盤傳染導致流產、木乃伊胎、畸形、死產、產出有顫抖臨診症狀的弱仔或外表健康的感染仔豬。
豬瘟尚無有效藥物治療,主要依靠疫苗預防和緊急接種。
非洲豬瘟:是由非洲豬瘟病毒引起的豬的急性烈性傳染病。其臨診症狀從急性、亞急性到慢性不等,以高熱、皮膚發紺、全身內臟器官廣泛出血、呼吸障礙和神經症狀為主要特徵,發病率和死亡率幾乎達100%。臨診上非洲豬瘟與豬的很多出血性疾病相似,尤其與豬瘟很難區分。非洲豬瘟臨診症狀:根據病毒的毒力和感染途徑不同,ASF可表現為最急性、急性、亞急性和慢性4種類型。
最急性型:往往未見到明顯臨診症狀即倒地死亡。有時可見食慾消失、驚質,幾小時內即死亡。
急性型:表現無食慾,體溫升高到40~40.9℃,稽留3~5d。體溫
下降,臨死前呈深度昏迷狀態,1~2d出現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皮膚出血,死亡率高。
亞急性:呈現鼻、耳、腹肋部發紺,有出血班。咳嗽,眼、鼻有漿液性和戴液任分泌物,後肢無力。
慢性型:特徵為懷孕母豬流產、腹瀉、嘔吐,糞便有黏液。
非洲豬瘟目前尚無疫苗,對發病豬和疑似病豬應迅速徹底捕殺。據6月10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召開了2017—2020年重大科研進展發布會:由哈爾濱獸醫研究所自主研發的非洲豬瘟疫苗,環境釋驗和臨床試驗進展順利(處於臨床試驗的第一階段)!
非洲豬瘟與豬瘟的區別:
1、非洲豬瘟病毒是唯一的蟲媒DNA病毒(軟蜱),而豬瘟不通過軟蜱傳播。
2、非洲豬瘟發病率和死亡率幾乎達100%。而豬瘟發病率80%~100%。
3、非洲豬瘟會出現體溫下降並伴隨其他臨床症狀,豬瘟體溫升高時其他症狀會出現;非洲豬瘟糞便會帶血,而豬瘟不會。
4、豬瘟主要以通過接觸傳播為主;非洲豬瘟不僅可以通過接觸傳播,還有一種傳播方式就是通過蟲媒體傳播,主要傳播媒介就是軟蜱。
5、豬瘟病毒造成的發病現在主要以非典型病變為主,典型病變較少見,並且在脾臟腫大,肺臟水腫方面也與非洲豬瘟有所區別,單純的豬瘟野毒感染,脾臟腫大不明顯,邊緣的梗死灶明顯,肺臟病變主要以出血性病變為主。而非洲豬瘟的病死豬,往往表現脾臟腫大,梗死灶不多見,肺臟表現水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