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電錶經歷了機械錶、插卡表、智能表三個階段,而農村新換上的新型電錶就屬於最新的智能表,當然這個「智能」目前只局限在智能計費繳費方面。
而目前農村電網改革基本也進入尾聲,而一些安裝比較早的地區已經開始了第一輪的電錶輪換工作,以防止電錶出現誤差的問題。
可很多農戶表示,新安裝的電子智能表相比舊式機械錶要快不少,一個月下來比過去要多繳納50塊錢,並對電錶的準確性表示質疑。
其實與其說是新型電子智能表走的快了,不如說是新表走的準了。
農戶對智能表的曲解來源於過去生活模式。
過去農村家電比較少,除了老三件電視、冰箱、洗衣機以外,其他家電很少,而很多農村家庭對隨手拔插銷大多不習慣,而過去老式機械錶啟動電流比較高,所以這些輕微耗電行為基本不會走字。
而新式電錶靠的的是脈衝數字顯示,信息傳遞模式以1和0代替,信息傳遞準確所以很多微小電流流動也會計數。
為此有人專門做過測試。
用一隻500瓦的白熾燈接上大小相當的兩個新老電度表、按照千瓦小時一度電的公式、一刻鐘後舊電錶為0.47度、舊錶為0.73度。
就單單一個燈泡試驗就能有1.04的差距,當代各種電器的增多,不拔插頭的行為更是普遍,所以一個月相差50塊也是正常。
電錶問題關係民生,設計公司自然也是不敢懈怠,每一個電錶出廠以前都要經過層層審查,並且為了電錶的計數更加準確,國家計量裝置規程還對電錶的輪換做出了明確規定,每隔4-6年就要輪換一次,並且對淘汰下來的電錶進行細緻檢測,不合格產品就會做退回處理。
如果我們在用電電錶的過程中,對電錶數據表示懷疑,以下有兩種解決方案,以供選擇。
首先是通過村委會將問題反映廠家,並由廠家送往技術監督局進行校驗電錶,如果問題可以要求廠家更換,如果不方便送檢,可以用一些額定功率穩定的電器,比如電視冰箱,按照電器的額定功率,進行現場測算,如果電器為1000w,那麼就表示一個小時電錶的走數為一度電,如果度數對比核算數字有偏差,那麼既可以認定電錶有問題,反之則電錶沒問題。
這裡給大家分享一個省電小竅門。
電器在長期待機的環境下會消耗電能。
可以在電器的後方加一個帶開關插排,即便不願意拔插座,可以用開關的形式控制電器電量。
而在大功率電器選擇上,雖好選擇一級能耗的電器,拿空調舉例,一個一級能耗的空調對比三級能耗的空調,一晚上可以節省近一度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