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5分&34;考上清華獲獎5萬!媽媽一句話讓無數家長羨慕…
十年寒窗苦,只為金榜題名時,清北大學新生錄取歷年備受關注。今年也不例外,好幾個考出極佳成績的寒門學子通過自身努力進入最高學府,在人人高喊「寒門難再出貴子」的時代,他們用自己的實力和成績證明:貧寒是阻擋不了成功的。
自強自立
想為家裡減輕負擔 暑假在工地打工
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冕寧縣的考生孫川就是今年通過高考實現寒門逆襲的學子之一。今年高考,他以675分的成績,被清華大學機械航空與動力類專業錄取。
在拿到錄取通知書的前幾天,孫川還在工地上打小工,為家裡減輕負擔,賺點學費、生活費。9月3日,冕寧縣委、縣人民政府對冕寧中學2020年高考成績優秀學生孫川和教師團隊進行褒獎,頒發了10萬元獎金。
孫川和家人
17歲的孫川出生在四川冕寧縣惠安鎮迫夫村,家中4個子女中,他是老大。據介紹,孫川的家庭經濟條件並不好,母親是一名小學代課教師,父親常年在外打零工掙錢。平時除了學習外,孫川還要幫助家裡幹農活,照顧弟弟妹妹。
孫川曾就讀於惠安小學,初中在冕寧二中,高中則是冕寧中學。8月30日,孫川的清華大學錄取通知書到達冕寧郵政郵件處理中心,縣郵政分公司支局長李世美撥打孫川的電話報喜,提醒他準備好身份證籤收郵件。
當日上午11時,郵政專車到達他家,將清華大學錄取通知書交到孫川手中。
孫川籤收錄取通知書
在拿到錄取通知書的前幾天,孫川還在工地上打工。他說,打暑假工主要是減輕家裡的負擔,打了一個月小工,「爸爸媽媽挺辛苦的,我想自己做點事,給自己掙點錢,賺點大學學費、生活費什麼的,如果能夠自己解決一下,就不用麻煩他們。」
據了解,清華大學於2011年首創並實施了自強計劃,面向長期生活在農村地區、邊遠貧困地區或民族地區傾斜招生政策,給予不同分值的降分錄取優惠。「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區有兩名考生雖然獲得了自強計劃的優惠錄取認定,但仍憑藉自己的努力和實力達到了清華大學在當地統招批次的錄取分數線,孫川就是其中之一。
孫川的清華大學錄取通知書
刻苦努力
從小的夢想就是清華
高中保持年級第一
走進孫川的家,房子比較破舊。走進屋內,最引人注目的是孫川的房間,裡面有兩張小床,書架上擺滿了書,書架旁還有兩摞厚厚的學習資料,放假回家時,他就在這裡學習。
孫川告訴記者,他從小的夢想就是考入清華大學。「小時候,就聽別人說起過清華大學,這是全國最好的學校之一。在高中時,有一次清華大學的哥哥姐姐到學校開展實踐活動,聽說了他們在清華園的那些學習生活,我就特別嚮往,想考起這所大學。」
孫川房間的書架上擺滿了書籍
在母親李遠慧的眼中,兒子孫川在學習上一直很努力,每次回家除了幫家裡幹活,就在自己的房間裡看書,「他聽話懂事,性格溫和,在學習上很刻苦,基本沒讓我們家長操心過。」
「我們作為家長,一直對孩子虧欠太多,初中畢業那一年,他(孫川)本來考上了西昌一中的火箭班,但是我們家裡條件比較艱苦,他說去西昌讀書肯定要花更多的錢,就主動說在冕寧中學讀書,放棄了去西昌。」看到兒子實現夢想,她們一家人都感到欣慰,為兒子感到驕傲。
為感謝老師,孫川邀請自己的高中班主任賈晉洪一同打開清華大學的錄取通知書。賈晉洪說,孫川在冕寧中學讀書的這三年,學習認真刻苦,平時考試成績保持年級第一。
孫川和班主任
孫川考上清華大學,當地政府部門及企業、親戚朋友都上門慰問祝賀,大家都為他感到高興。9月1日,冕寧縣婦聯以及西昌一家公司分別向孫川提供了5000元的助學金,希望他努力學習,不負韶華,早日成才。
9月3日,為鼓勵冕寧優秀學子和教師團隊,激勵師生奮進,冕寧縣委、縣人民政府對冕寧中學2020年高考成績優秀學生孫川和教師團隊進行褒獎,向其頒發了10萬元獎金,勉勵孫川同學努力學習,同時感謝各位教師對冕寧教育發展做出的積極貢獻。關於此次獎勵的分配,孫川同學和教師團隊各獲5萬元。
頒獎儀式
9月5日晚,孫川說,最近一段時間都比較忙,他將啟程前往北京,到清華大學報到註冊,開啟嚮往的大學生活。「對於大學的課程,我也比較期待,有一些課外活動,我也是很感興趣的,希望能多參加一些。也特別想去北京的景點看看,到處走走。將來的話,希望好好學習,為國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讀書是很多普通家庭的孩子
改變命運的重要一環
學習哥曾寫了一篇刷屏文章《震驚! 今年中考河南將有68萬人上不了普高! 世界正在狠狠懲罰不努力的初中生》,觀點比較犀利,其實就想以極端的形式,談讀書的重要性。
在成績面前,人人平等,讀書是很多普通家庭的孩子改變命運的重要一環。
不要用 &34;給自己數學渣找藉口,雖然買菜時用不到,但它卻可以決定你在哪裡買菜。
高考是人生最後一次不看臉的競爭。
沒有傘的孩子,不要站在原地等雨淋,而是要更加努力。越努力越幸運,若是起跑落後,那就用汗水換成績。學/習/哥認為,所謂成長,其實就是越來越接受自己本來的樣子,不再怨天尤人,而是學會了什麼叫天道酬勤。我們要做的,就是無論起跑線在哪兒,無論自己落後多少,都要咬緊牙關,不管不顧勇敢向前,直到旭日東升,雨過天晴。
來自甘肅定西的魏祥,身患重度殘疾,父親因患重症於2005年去世,留下母子相依為命。身殘志堅的魏祥,2017年高考取得了648分的優異成績,他請求清華大學提供一間「陋宿」,讓自己和母親居住。清華招辦回覆:人生實苦,但請你足夠相信!
來自河北省有名的窮困縣棗強縣的學生王心儀,家裡還有兩個弟弟,一家人靠兩畝土地和父親微薄的打工收入生活。2018年7月,她以707分考取北京大學。當許多人都在認為「寒門難出貴子」時,她通過自己的努力,成功跨入中國最好的學府。
他們都把貧窮化為前進的動力,用行動證明,只要努力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最近網絡上還流傳著一個說法:如果你的孩子不願意讀書,就帶他去四個地方看看:客運站、火車站、高鐵站、飛機場。去看看這4個地方的人穿什麼衣服、說什麼話、抽什麼煙。沒錯,大家都是平等的人,但大家的生活質量和生活狀態真的會有不同。問問孩子,他未來想成為哪一類人。
你到北京旅遊是坐高鐵好還是騎自行車好?當然是坐高鐵好呀。學%習&哥覺得,知識就如同高鐵,有了這樣的工具,你實現成功就更快捷而且更舒心。 更重要的是,你人生的選擇餘地就大,要是你坐 高鐵 坐膩了,你也可以騎上自行車領略風景,累了,你再坐高鐵不遲,這就是瀟灑,因為你有「知識高鐵」這個工具。
頭等艙可以優先登機,銀行VIP可以免排隊,演唱會最貴的門票位置最好......
這世界本不公平,這世界又異常公平,你得到的,其實都是應得的,你有多努力,就有多特殊。
以前人們總說學歷不能代表能力,但他們似乎忽略了,學歷背後是素養、是能力,是契而不舍的努力,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很多一流企業都聲稱學歷不重要,但他們從來不去二流學校招聘。
他們清楚地意識到:唯有讀書,才是不被這個飛速運轉的社會拋棄的唯一方式。
每個人都喜歡一夜暴富的故事和無須努力的成功,但生活不是童話。
千萬別在該奮鬥的年紀裡選擇安逸,別在該學習的歲月裡放棄讀書。
多年後你會發現,那些年苦讀的歲月,只是你此生承受的最輕的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