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子對撞機歷史回顧與展望 | 「小粒子 大宇宙」科學公開課

2021-02-15 中科院高能所

主講人:高傑

大家好!

歡迎來到「小粒子 大宇宙」系列課程。這裡是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我是高傑。

今天我們講的這一堂課,題目是《粒子對撞機歷史回顧與展望》。

大家知道宇宙的構成有三大部分,它是由物質、暗物質和暗能量構成。其中物質大約佔百分之五,暗物質佔百分之二十幾,還有接近百分之七十是暗能量。

那麼物質的構成,大家都知道,分子,比如像水分子,它是由氫和氧構成的。那麼氫和氧又是什麼呢?我們管它叫元素。或者說,大家非常熟悉的門捷列夫化學元素表,表裡面就是分子、原子的一個基本的構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原子核是原子的很小的一個內部結構,外層有外部電子。原子核的結構又是由基本粒子構成的,比如像質子、中子,都是由夸克構成的。

目前在物質深層,或者說物質結構的深層次研究當中,最重要的是什麼呢?我們要研究的就是構成物質深層結構的、也就是我們從科學角度上講的「標準模型」。它有點像門捷列夫表,門捷列夫表是在原子層面的,標準模型是在基本粒子層面的。標準模型當中有個希格斯粒子。希格斯粒子是在2012年7月4號發現的,我們自從那時候就進入了希格斯時代。也就是說希格斯粒子使人類找到了一個通向未知世界、探索未知世界的一個最為重要的新窗口。

人類在探索宇宙奧秘的過程當中努力是不停息的,探索宇宙奧秘是全世界的科學家們不懈的努力。

從這張圖大家能夠看到,我們有很多的知名科學家,從愛因斯坦到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最後到希格斯——希格斯粒子的理論的創始人。在整個過程當中是一代接著一代的不懈的努力。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科學的理論必須經過實驗的檢驗。在我們今天討論的課程當中,粒子物理實驗需要通過什麼來完成呢?需要通過加速器對撞機。待會我會給大家仔細地來介紹。

什麼是加速器?什麼是對撞機?舉兩個例子。比如說在70年代,1974年發現的J/ψ粒子,就是在布魯克海文的質子同步加速器和在美國斯坦福的SPEAR正負電子對撞機上發現的。還有剛才我提到的2012年的7月在歐洲核子中心發現的希格斯粒子,我們簡稱叫「上帝粒子」,是在大型強子對撞機(LHC)上面發現的。科學的理論的發現都離不開檢驗,而檢驗也離不開科學設備、科學實驗。科學設備、科學實驗除了有加速器,還有不需要加速器的一些其他的科學手段,比如說我國的大亞灣中微子實驗,王貽芳院士帶隊的中微子實驗發現的θ₁₃不等於0,精確測出θ₁₃的數值。這在對於物質的基本的理論上面是有實驗貢獻的。

因帶領團隊首次探測到中微子的第三種振蕩模式,王貽芳院士獲得2019年未來科學大獎

那麼什麼是加速器呢?大家非常好奇。實際上簡單地說,就是帶電粒子通過電場增加能量,通過具有能量的帶電粒子進行科學研究,比如說去打靶或者進行對撞。比如說,比較容易理解的就是我們家庭的電視機,它就是一個最簡單的直線加速器。它的能量是什麼呢?你加的電壓叫伏特,電子經過電視機的加速就會得到一定的能量,我們用一個能量單位就叫做電子伏特。電場是用來加速帶電粒子的,也就是給它提供能量,速度增加。那麼它拐彎、改變運動方向怎麼辦?通過磁場。比如說我們要做一個圓形的加速器,你就會用磁場來偏轉,使它繞一圈再回來。所以電場是加速,磁場是偏轉。磁場並不提供能量,它只是改變運動方向。

加速器可以粗略地分成兩類:一類叫做直線加速器,一類是環形加速器。直線加速器就是粒子走直線,環形加速器就是粒子通過磁場一圈一圈的在裡面進行運轉。但是環形加速器當中,因為它也需要提供能量,所以裡面也是要加電場的。

有了加速器,我要使用它進行科學研究,那麼就要用帶電粒子去打原子核或者對撞。大家知道愛因斯坦的質能公式,也就是能量跟質量是可以相互轉換的。舉個例子,正負電子對撞機中,正負電子在對撞的那一時刻,電子所帶的能量就轉化成一個純的能量,粒子性消失掉,緊接著再通過這個能量產生新的粒子。但是這個粒子是人眼看不見的,因此我們會需要用探測器,相當於代替人眼來看到對撞之後粒子的產生的種類、多少、特性。

對撞機也分兩類:一個是直線對撞機,粒子相向運動,在一個對撞點對撞,那地方有個探測器,用來研究它的物理現象;還有環形對撞機,正負電子是相對而行,不停地一圈一圈運轉,再進行對撞。

直線對撞機

環形對撞機

全世界有不同種類的對撞機和加速器。我這張圖給大家非常簡要的展示一下,在不同的地方,比如說像在美國、在瑞士、在德國、在日本、在義大利、在法國、在中國,都有過這樣的對撞機。

加速器它既是物理,也是一門科學,同時加速器還是技術與工程,這是粒子加速器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

粒子對撞機的這個想法首次提出是在1943年的時候,由一位挪威的科學家叫Rolf Videröe提出的。他把他這個對撞的想法放在一個專利裡面,在當時1943年了解這個專利的人並不是很多。

1943挪威科學家Rolf Videröe將粒子對撞機的想法發表在一個專利中

在五幾年的時候人類才開始對撞機的探索。世界上第一臺正負電子對撞機,名字叫AdA,是一位義大利科學家叫Touschek提出來的,在1961年在義大利的Frascati建成。大家看這是一個很小的機器。之後在1962年這個機器被運到了法國的Orsay,在LAL實驗室第一次證明了正負電子對撞機是可行的。

那麼世界上最大的正負電子對撞機和質子對撞機是哪些呢?正負電子對撞機,世界最大的叫做LEP,在日內瓦的歐洲核子中心。那麼世界上最大的質子質子對撞機LHC在哪?還是在歐洲核子中心,就在LEP的隧道裡面,同樣周長是27公裡。LEP跟LHC都在一個隧道裡,只不過把LEP拆掉了,後來在2000年又開始安裝大型強子對撞機(LHC)。正是在大型強子對撞機上,2012年7月4號發現了希格斯粒子。

世界上目前還有其他的還沒有建成的、未來的對撞機計劃,比如說歐洲核子中心(CERN),它也有一個計劃,是再做一個周長100公裡的環形對撞機。日本也希望在日本的巖手縣承建國際直線對撞機,它的能量也是起步是希格斯粒子的能量,長度是21公裡左右,它是直線對撞機。

那麼我們中國的正負電子對撞機歷史是如何呢?我們是在1984年開始建造中國的第一臺高能物理的正負電子對撞機。當年鄧小平先生代表黨中央到高能所來奠基。2009年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完成升級改造。這是一個改進型的對撞機,在同一個隧道裡面,叫BEPCII,一直運行到現在。這個機器是一機兩用,既可做高能物理,同時又可以做物理實驗。在2011年謝家麟院士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是高能人的代表。BEPCII是個雙環結構的高亮度的正負電子對撞機。它裡面有兩個環,有探測器,又同時可以進行同步輻射研究。

那麼中國下一代對撞機的計劃是怎麼樣呢?這就不得不提到2012年7月4號發現的希格斯粒子。剛才從一開始我就講到這個是人類在物質深層研究的珠穆朗瑪峰,這是皇冠上的明珠,這是科學的前沿,這是最重要的一個研究的題目。所以中國科學家在2012年的9月就提出要在中國建造下一代的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來研究希格斯粒子。那時中國的科學家就動員起來,自2012年的9月到現在不斷的在往前推進。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我們管它叫CEPC。那麼在CEPC運行之後,我們還期待著,就像CERN一樣,在同樣一個隧道將來還可以有更大的發展潛力,還可以考慮在隧道當中安裝一臺超級質子質子對撞機,叫做SppC。下一代的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正負電子是由一個直線的注入器(大概一公裡多)注入到一個增強器當中,從增強器再注入到對撞環,再進行對撞。

大家從這個圖上可以看見,增強器是掛在房頂上的,地下的環是對撞環,整個周長是100公裡,這是人類在地球上所規劃的、所要建設的最大的科學實驗裝置。

那麼為什麼對撞機會越做越大呢?剛才我講,第一臺正負電子對撞機的直徑就一點幾米。現在我們規劃的有30多公裡了。為什麼會越做越大?那是因為我們要探索的物質最深層的尺寸越來越小。大家知道,物質粒子,實際上除了有粒子性還有波動性。也就是說你要想看清楚小的物體,你就需要一種「光線」去看到這麼小,它的波長必須得跟你所看到的東西的波長尺寸在一個量級上。

我在這兒寫了個公式:物質波,波長λ=h/p。一個粒子在微觀也是具有波動性的。它的波長跟什麼有關呢?跟普朗克常數除以它的動量有關。也就是說,如果探測的物質深層越深,看的東西越小,波長要越小,能量就必須越大。你要看的越深,能量就越來越高,那麼對撞機的能量高這是必然需求。

現在有兩種加速器,一種是電子的,比如就說直線加速器,加速梯度是由技術決定的。也即每米有多少能量,是由技術決定的,能量越高它就越來越長。比如國際直線對撞機,它就需要多長呢?21公裡。以前有沒有這麼長的對撞機和直線加速器呢?沒有。但是這是一個需求,因為是能量決定的,技術在那擺著。

環形的分兩種,一種是電子的。如果說我用一個很強的磁場,把迴旋半徑放到很小,那就不用100公裡了。可是大家知道帶電粒子,特別像很輕的帶電粒子,像電子,它會輻射出能量。它輻射出來的功率跟它能量的四次方成正比。也就是說像狗熊掰棒子一樣,一邊加速它一邊輻射能量,最後能量很難增加,同時要耗很大的電能。因此,為了增加能量要怎麼辦呢?只能把電子的彎轉半徑變大。彎轉半徑變大,對撞機的周長就長了,因此CEPC是100公裡。

對於質子來說,它比電子重1800多倍,那麼它的同步輻射相對電子要輕。但是質子也需要得到很高的能量,這時候它受什麼因素影響呢?磁場的強度。磁場的強度由技術決定,不能太強,因此能量走高的話,自然周長也要變長。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說SppC也需要100公裡。

最後我們談到未來CEPC到底放在什麼地方?這個不是一個確定的。它需要一個很好的堅硬的巖石。CEPC要放在地下的一個花崗巖當中,它的隧道寬6米、周長100公裡。我們目前在全國選了一些地方。

習主席對科技界提出新的希望和新的要求。2013年的7月17日習主席來視察高能所,提出了「四個率先」,對中國的科技界提出了新的希望。中國的科學家也會按照習主席對科技界提出的新希望和新要求,做好我們的工作、站好我們的崗,把中國的高能物理、中國的加速器做到世界的一流 、世界的前沿,來對人類的科學做出更大的貢獻。

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希格斯粒子與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
    在位於瑞士和法國交界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中,每10^12次的質子對撞,才可能產生一次希格斯粒子。就好比在一大堆沙子中,只有一顆金沙,把它找出來的概率極小。更麻煩的是,希格斯粒子極不穩定,一旦產生就轉瞬即逝,十億分之一秒後就會衰變成光子、輕子對和強子等其他粒子。  為了尋找這塊「標準模型的基石」,全球的物理學家付出了近50年的艱辛努力。
  • 粒子很小,粒子對撞機為什麼要特別巨大?
    粒子物理學(高能物理學)是研究粒子的結構以及粒子間相互作用的一個物理學分支,這是非常基礎的研究。研究粒子的結構及相互作用往往需要把粒子打開,打開的方法是讓高速的粒子撞擊物體或讓兩個高速的粒子迎頭相撞。要使粒子獲得較大的速度或能量主要要兩種方法,一是靠天吃飯,獲取來自宇宙中的高能粒子;二是自己動手解決溫飽,用粒子加速器對粒子進行加速。對撞機是目前非常重要的粒子加速器,是將兩束粒子加速到非常高的能量後使粒子迎頭相撞。對撞機主要分兩種,一種是正反粒子對撞機;另一種是直線對撞機。不論是哪種對撞機,目前只有建造得足夠大才有希望做出比較有價值的成果。
  • 粒子對撞機到底是啥?有什麼用?
    近日,圍繞著「中國是否應該建造世界上最大的巨型對撞機」的問題,引發了各方的爭論。比如著名數學家、菲爾茲獎獲得者丘成桐和高能所所長王貽芳就主張中國建造,而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卻持有相反的態度。先不管到底誰的見解更有道理,我們先來看看到底粒子對撞機是何方神聖?它又對人類未來的發展到底有什麼作用?
  • 大型粒子對撞機——楊振寧的最後一戰!
    從最小的基本粒子,到最大的宇宙天體,無論是黑洞的本質,還是宇宙的起源,都要匍匐在超弦腳下。但是為了滿足數學自洽,人類付出的代價是顛覆我們的宇宙觀。在超弦的設定中,我們的宇宙其實是一個11維時空,我們只能感受到三維空間與一維時間,另外7個空間維度不見了,超弦給出的解釋是被緊化了,空間就像一張膜,緊化就是將其捲起來了, 卷到了極小不能被看到的尺度。
  • 舉世矚目的粒子對撞機,原來是在擲骰子?
    來自中、美、歐、俄等世界各地的粒子物理學家、計算機科學家、工程師聚在這裡,聯手進行一系列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獨立完成的科學實驗。說起來,CERN的研究方向其實極其淺顯而純粹,就是了解這個世界由什麼構成,而這些成分又如何組成各種我們已知的物質,比如不同的原子以及其他更複雜的結構。
  • 大型對撞機為什麼只能給粒子提供有限的能量?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是目前人類能量最高的加速器。這是一個環形加速器,周長達到了27千米,運行起來耗電功率可以達到200兆瓦,能夠讓兩束正反質子加速到70000億電子伏特後迎頭相撞。大型強子對撞機不論是消耗的能量還是給質子提供的能量,都已經足夠驚人,可是由於一些限制,加速器內粒子的能量比宇宙射線中一些粒子的能量還是有多個數量級的差距。這是由於很多因素限制造成的。如果把用來加速粒子的能量集中在幾百、幾十個粒子上,甚至兩個粒子上,那效果肯定是驚人的。
  • 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國家實驗室 探尋粒子的奇妙世界
    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的正負電子輸運線。 (資料圖片)在高能物理研究領域,BEPC是陶—粲物理能區最先進的正負電子對撞機,實時觀測基本粒子對撞產生的「碎片」,研究、探索粒子的性質和相互作用規律,發現新粒子。
  • 為什麼物理學需要大型強子對撞機以外的粒子對撞機?科學家這樣說
    這些粒子軌跡來自於2014年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的一次高能碰撞。大型強子對撞機上令人難以置信的探測器能夠重建粒子的構成,以及它們在接近碰撞點時的表現。很簡單,我們所知道的每個粒子的屬性都是有規則的。高能對撞機通過遵循這個公式,不僅成功地製造出了作為標準模型一部分存在的每一個粒子,而且可以測量它們的物理性質。標準模型中的粒子和反粒子現在都已被直接探測到,而最後一個不願被探測到的粒子希格斯玻色子,則是本世紀初在大型強子對撞機上落下的粒子。
  • 楊振寧就中國大型粒子對撞機發表言論,觀點沒變,用了一句英語
    文/濤聲依舊楊振寧就中國大型粒子對撞機發表言論,觀點沒變,用了一句英語高能粒子一直以來是物理學的頂級領域,很多科學家為了追求高能粒子不斷的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研究,而目前最為妥當的研究方式無疑就是大型粒子對撞機,迄今為止最大的大型粒子對撞機位於歐洲,其投入的資金非常的巨大,是很多物理學家的聖地,但是迄今為止大型粒子對撞機仍然沒有產生一個好的結果
  • 為什麼楊振寧要反對我國建造大型粒子對撞機?原來是時機未到
    而我國近幾十年的發展速度是非常驚人的,綜合實力也在快速提升,到了本世紀,我國在科學領域的發展速度也在不斷加快。這個時候,有人提出我國也需要建造一個大型粒子對撞機,來研究探索微觀世界的奧秘。可是這樣的一個提議並沒有得到所有科學家的支持,有不少的科學家反對我國現在建造粒子對撞機,其中最具影響力的代表是楊振寧。
  • 大型粒子對撞機又開始運行,科學家說這依然是個艱難時刻
    圖片版權:Leslye Davis/《紐約時報》哈佛大學物理學家麗薩·蘭德爾(Lisa Randall)在自己關於粒子物理的的標題裡這樣寫道:科學正在叩響天堂的大門。新書但如果沒人來開門呢?如果沒有什麼新東西好發現了呢?目前這一預測如同一團烏雲,籠罩在物理學界的頭頂。
  • 210億歐元建更強粒子對撞機,為何楊振寧極力反對中國建對撞機?
    能量更高的對撞機,意味著什麼?大型對撞機其實可視為特殊的粒子加速器。加速器並不是什麼稀奇的東西,電視和電腦顯示器的顯像管,從原理來說,就是小型電子加速器。但像LHC這類高能粒子加速器,世界僅此一臺。對粒子物理實驗而言,如果想看到更小的物質,就必須用更快速度碰撞,以產生更高的能量。第一臺圓形回旋加速器的能量只有8萬電子伏特,LHC的碰撞能量是以兆計算,且還經過多次升級,讓粒子物理實驗不斷突破。011年底,科學家發現希格斯玻色子存在的跡象,但還無法完全確定。2012年4月,為了精準擷取希格斯玻色子,歐洲核子研究中心把LHC的最高能量,從7兆電子伏特升到8兆電子伏特。
  • 看了這篇文章你就會明白對撞機是如何給正反粒子加速的
    對撞機是一種能夠將正負電子或正反質子加速到很高能量,然後將正反粒子迎頭相撞的大型實驗裝置,這種裝置可以稱得上是實驗粒子物理學家的最有力法寶。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對撞機是歐洲的大型強子對撞機,其周長約為27千米,最近國內爭論的要不要建的對撞機周長達到了100千米。
  • 中考物理:大宇宙裡蘊含著小粒子,我們的世界不簡單|眉山卷
    一、真題展示這道真題來自2019年四川眉山卷,是一道關於小粒子與大宇宙的選擇題小粒子與大宇宙&34;後來科學家發現原子核還能再細分,由質子和中子構成,近代科學發展,科學家至今發現質子和中子內部還有結構,由最小的&34;構成,這已經小到我們常人所無法理解的小了。
  • 大型強子對撞機,為什麼不能把51焦耳的能量注入一個亞原子粒子?
    這就說明了為什麼最高能量的粒子加速器,也就是加速質子的粒子加速器,在結構上幾乎從來不是線性的,而是彎曲成圓形的。圖註:未來環形對撞機(FCC)的規模,與目前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大型強子對撞機和以前在費米實驗室運行的Tevatron相比。
  • 上帝粒子是什麼,為什麼叫上帝粒子?
    ,並且這個粒子是所有的62個粒子中唯一一個沒有質量的粒子,是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中自旋為零的玻色子,上帝粒子在很早之前就已經被提出來了,但是直到2013年的時候才被科學家們發現,並且上帝粒子的發現也給科學界帶來了極大的震撼,許多事情也因為上帝粒子的發現而被證明了,對於科學家進一步研究宇宙提供了新的手段,那麼什麼是上帝粒子呢,為什麼會被稱為上帝粒子呢,上帝粒子到底有什麼作用呢
  • 花210億歐元建更大的粒子對撞機,歐洲為什麼要做這事?
    為此,歐洲核子研究中心通過了一項決策,計劃建造一臺耗資 210 億歐元的高能物理實驗機器——未來環形對撞機(Future Circular Collider,FCC)。這是一項長期計劃。2013 年《歐洲粒子物理戰略》更新時,就開始進行概念設計研究,打算建造一臺比 LHC 能量更高的環形對撞機。
  • 宇宙的「超對稱粒子」在哪裡?
    但它確實有一些明顯的缺點:它沒有納入引力力;它無法解釋各種粒子的質量,其中一些粒子施加了力;它無法解釋中微子的某些行為,它沒有暗物質存在的答案。所以我們得想個辦法,需要超越標準模型來更好地理解我們的宇宙。博科園-科學科普:不幸的是,許多解釋這一偉大超對稱理論的主要競爭者,近年來要麼被排除在外,要麼受到嚴格限制。
  • 「不可能的存在」:大型強子對撞機發現全新四夸克粒子
    其實,物理學家早就預言了四夸克粒子、五夸克粒子的存在,但也一直有很大的爭議,很多聲音認為它們是不可能存在的,不過近些年,四夸克粒子、五夸克粒子陸續被發現了,顛覆了很多以往對物理學的認知。最近,在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LHC)的一項實驗中,科學家又發現了一種全新的四夸克粒子,由兩個粲夸克、兩個反粲夸克組成,這也是首次發現由同一類重夸克構成的四夸克粒子。這項發現將幫助物理學家更好地理解夸克的行為,以及極端條件下的粒子理論。
  • CERN宣布建造大型粒子加速器探索粒子物理領域
    目前,CERN擁有一座直徑約為16.6英裡(約合27千米)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arge Hadron Collider,LHC),而根據計劃,即將建造的全新大型粒子加速器的直徑將達到62英裡(約合100千米),是現今設備的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