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的春節,央視的《中國詩詞大會》是很多人最為關注的節目之一。昨晚,8時《中國詩詞大會》第六季準時播出。
在今年的《中國詩詞大會》上,有一位來自杭州的小學生亮相,他是杭州市南肖埠小學二年級的來丁丁,這是他第二次踏上《中國詩詞大會》舞臺。
在兩年前的《中國詩詞大會》(第四季)中,來丁丁是百人團中年齡最小的選手,並在詩詞大會宣傳片中出鏡。去年(2020年)11月,他再次入選央視《中國詩詞大會》(第六季),成為百人團的一員。
去年,來丁丁也作為詩詞達人在錢江晚報·成長讀本的「校園達人」版塊亮相。
受媽媽影響,三歲與古詩詞結緣
來丁丁最早和古詩詞結緣是在三歲時。
「最早是受媽媽的影響,她很喜歡中國傳統文化,經常讀詩給我聽,講裡面的故事。我的記性不錯,也喜歡聽,跟著媽媽搖頭晃腦奶聲奶氣地讀。」來丁丁說,媽媽經常找一些各大節氣節日、生活中的各種場景、小動物、花草樹木等等相關的詩詞給他讀。「剛開始的時候,很多字詞、詩句不懂,媽媽會給我大致講講意思,學得多了,意思自然就理解啦。」
幼兒園中班時,來丁丁看了《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馬上被吸引,希望也去參加,那時候開始,他發憤背詩,每天堅持。幼兒園大班,他去北京參加了《中國詩詞大會》(第四季),是百人團中年齡最小的選手,並在詩詞大會宣傳片中出鏡。
大班時第一次參加詩詞大會
大班時第一次參加詩詞大會的合影
「我見到了偶像蒙曼、康震、酈波、董卿等老師!我小時候一直聽蒙曼老師講詩詞,超級喜歡她!」來丁丁說,在北京,他還認識了很多一樣熱愛詩詞和傳統文化的大朋友和同齡人,他們個個有「超級技能」。那以後,喜歡詩詞的夥伴們經常在網上交流最近讀了哪些詩詞,玩飛花令、詩詞接龍。
湖南衛視《龍的傳人》與《中華詩詞大會》冠軍陳更對飛花令
花時間一首首攻克,慢慢積少成多
現在,來丁丁已經會背1500餘首古詩詞,近百篇古文,熟背《千字文》、《三字經》、《弟子規》、《笠翁對韻》等,掌握成語1000多個,還會背一些《論語》。
來丁丁說,自己非常喜歡古詩詞,一日之計在於晨,「早上腦子清楚」,背詩效率最高。每天早上起床後,他都會先背一首新詩詞,再複習三十首學過的詩。「現在複習第十輪,還默寫學過的詩詞。」
有時候要背比較長的詩,就要提前做功課。「在前一天晚上先預習,看完賞析後再多讀幾遍,讀熟了第二天早上再看看,背誦起來基本就沒問題了。」有時候,來丁丁會趁媽媽不在家,花幾天時間偷偷預習長詩,給媽媽一個驚喜。「《長恨歌》、《飲中八仙歌》等,都是趁她出門時偷偷背的。」
也有不順利的時候,有好幾次,兩個小時都背不出一首律詩。「都快急哭了!只能先放下去睡一覺,通常第二天早上就背得很溜了,這真是件奇怪的事!」來丁丁笑,自己跟詩友小夥伴比,背一首詩的速度並不快,「媽媽說我是笨鳥先飛,時間花下去,一首首攻克,慢慢就可以積少成多!」去年,他開始背誦小古文,《前赤壁賦》、《前出師表》、《滕王閣序》等,每天背兩三段,花四五天時間也就可以順利拿下!
「背了三四年詩,我已經習慣了,每天不背一首,總覺得少了點什麼,我會一直堅持下去的。」上個學期,來丁丁所在的班成立了自己的詩詞社團,「同學們每天在微信群上背詩打卡,有幾位同學和我一樣,一天一首,堅持得特別好。很希望有更多同學加入!」
寫了13本日記,還在創作架空歷史小說
來丁丁識字很早,從幼兒園大班開始,每天都會自主閱讀至少一個小時。
「我特別喜歡歷史和地理,最愛的書是《三國演義》、蔡東藩的《歷朝通俗演義》(少年版)和各大地圖冊。《歷朝通俗演義》一共有十八本,兩百多萬字,我被裡面的故事迷住了,沉浸其中,如痴如醉。」
看得多了,他開始自己寫,剛開始寥寥數語,到後來嘗試寫詩、故事,寫的內容也越來越有意思。
「我每天都寫日記,從幼兒園大班到現在已經寫了13個本子了。」他給喜歡的古人、好朋友寫詩詞。去年抗疫時期上網課,來丁丁很久沒有見到學校的好朋友了,就把同學們寫進自創的歷史小說中。
來丁丁在日記本上寫架空歷史小說《嘉國龍朝》
他構思了一個想像出來的王朝——「嘉國龍朝」,寫了2000多字的斷代史和3500多字的番外,並繪製了地圖。「寫『架空』歷史小說可不容易啊,我定了年號,設了機構官員封疆大吏,繪了地圖,造了文字,刻了『玉璽』,規劃好交通,光一個斷代史我就寫了五天。」來丁丁說,「第一讀者」老媽看了覺得故事可讀性不錯,框架、脈絡和時間節點也都挺清晰的。最近,他又開始寫自創的郢國歷史。
媽媽這樣說:
大人也要有積極向上的生活情趣,不斷學習,才能跟孩子用詩的語言對話
因為丁丁是男孩子,最開始和詩接觸,我會推薦他一些邊塞、家國情懷的勵志詩,一些想傳遞給他的道理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他。去年疫情期間,他每天關注疫情地圖,主動拿出了自己的壓歲錢捐給武漢,今年,他又拿出了一千元壓歲錢在水滴籌為詩友的爸爸捐款,詩書學理內化於心,這些都是詩詞傳遞給他的能量,也給了我很大的驚喜。
丁丁最喜歡的詩人是蘇軾和李白,因為他們才華橫溢且樂觀豪放浪漫,這也是我希望他具備的性格和品質。
在孩子身上,我深刻感受到了:夢想是源泉、熱愛是驅動力、韌性來源於習慣與堅持,別無捷徑。在南小,學校重視「其樂少年」的培養,「懂禮儀、善學習、有特長、樂實踐」這些努力的方向都給孩子發揮特長提供了平臺,也開拓了孩子的國際視野。學校早自習,老師也會讓丁丁帶著全班同學朗讀古詩,他非常自豪,學習勁頭也更足了。
丁丁和他詩詞大會的小夥伴有個「論詩華篇」的小群,不但孩子每天會在裡面背詩背經典打卡,我們家長也要背,小傢伙盯得可緊了,時不時還要跟孩子一起玩飛花令、詩詞接龍、猜成語。所以我們大人也要有積極向上的生活情趣,熱愛中國傳統文化,不斷學習,才能跟孩子用詩的語言對話。
來源: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金丹丹
值班編輯:周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