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 STEM教育作為一種強調跨學科教育學習的理念,在國內受到了許多家長及學校的歡迎。對於廣大青少年來說,通過 STEM 教育,可以幫助他們開拓思維,培養科技興趣,甚至能夠提前勾畫出未來的職業目標。但如何才能隨時隨地展開高質量的 STEM 課程學習?IBM 就給出了一個不錯的選擇。
「AI啟蒙季」課程正式登陸Open P-TECH 線上學習平臺
「AI啟蒙季」是IBM 2019年發起的一項大型企業社會責任公益行動,旨在通過系統的課程設計,為中國青少年學生們帶去當代領先、系統化的STEM相關興趣課程。在第一季活動中,1382位 IBM 員工作為志願者老師走進教室,將 12 節本土化 STEM 及人工智慧啟蒙課帶入了北京、上海、廣州等 12 座城市的100 所小學,使超過 5 萬人次學生受益。值得一提的是, 「AI啟蒙季」 第一季還獲得第四屆CSR中國教育獎中的《最佳CSR創新獎》和《最佳年度CSR品牌》。
2020 年,「 AI啟蒙季」第二季將以全新的姿態與同學們見面,升級後的課程內容與形式也為同學們帶來了更多驚喜。內容上,今年的課程將從去年的 12 門擴充為 36 門,分為STEM 通識基礎、數字認知實踐和人工智慧入門三個大類。形式上,IBM 開放了其免費的線上教育平臺 Open P-TECH,採用「線上 + 線下」的混合教學模式,使參與AI啟蒙季的學生不僅隨時隨地學習平臺上的初級課程,並且還能根據自己的能力和興趣不斷拓展學習路徑,使學習不再受局限,一直伴隨學生的成長。預計十月中旬將有32門課程在Open P-TECH平臺向所有同學開放。
Open P-TECH 平臺助力培養數字時代的「新領」人才
事實上,作為 IBM 的免費線上學習平臺,Open P-TECH不只為 「AI啟蒙季」而準備。它是 IBM 推出的一個線上的、免費的、開放的,兼具數字技能課程和職場軟實力課程的線上學習平臺,能夠幫助學生快速且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未來科技發展所需的初級數位化知識與技能,成為數字時代所需要的人才,即 IBM 常提到的「新領」人才。
眾所周知,「新領」人才的培養對於課程資源及質量均有較高的要求,而 Open P-TECH 則能夠輕鬆滿足。除了「AI啟蒙季」的課程外,Open P-TECH 還擁有非常豐富且專業的 STEM 課程資源供學生們展開全面的科技知識學習。而且,該平臺的教學內容也由 IBM 的本地專家團隊進行整理與開發,更適合中國本土學生學習。
此外,針對不同的學習目標,Open P-TECH 還劃分出主題式和進階式兩種課程結構供大家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來選擇相應的課程進行學習:Open P-TECH 擁有八大學習主題,包括人工智慧、數據科學、雲計算、區塊鏈、網絡安全、職業規劃、設計思維和職場軟實力,能夠幫助學生快速且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未來科技發展所需的數位化知識與技能。與此同時,Open P-TECH 還計劃將課程按難易程度分為初級(36節課)、中級(16節課)以及高級(12節課)三個等級並分階段上線,以便同學們能夠更加綜合地開展進階課程的學習。
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向誰請教?來自 IBM 的志願者們會作為企業導師,定期在 Open P-TECH 平臺上通過問答的方式對同學們進行幫助與指導,還會針對同學們的學習情況布置相應的練習題目及對應的解答。
除了滿足同學們的學習需求外,Open P-TECH還擁有教師頻道「Teacher Resources」, 能夠使線上平臺的課程進一步延伸至課堂內,協助老師更新教學內容,完善教學體驗。教師頻道中包括多門與產業相關的賦能課程,例如:如何幫助學生求職、網絡安全等,從而讓老師所教授的內容與市場需求更緊密地關聯起來。
值得一提的是,通過 Open P-TECH的學習,學員們還能收穫IBM的徽章認證。對於要步入職場的同學們來說,這將有助於他們在尋找工作時凸顯其自身具備的技能種類,其便攜性和透明度使學生能夠輕鬆地向學術機構,僱主和行業同行們展示全部能力,增加求職競爭力。
教育無界,作為 IBM 的公益線上學習平臺,Open P-TECH 面向全體公眾開放,所有對科技感興趣的同學都可以註冊帳號併線上登錄學習。並且,藉助網絡,IBM希望Open P-TECH能夠讓優質的教育資源突破地域限制,從而助力教育資源的下沉,使更多學生受益。
結語: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 STEM 教育的普及,掌握科技知識的「新領」人才也將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IBM Open P-TECH憑藉專業的課程內容、便利的學習方式、完善的課程規劃,能夠幫助更多的同學們培養對科技的興趣,走進由科技構建的璀璨世界,從而學在當下,贏在未來。
來源:砍柴網
(聲明:除STEAM在線·觀察家原創文章外,STEAM在線·觀察家分享和轉載的文章皆為促進STEAM教育行業在中國的發展,僅做學習交流,非商業用途,都會註明來源,如文章、照片的原作者有異議,請聯繫後臺快速處理或刪除,謝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