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歡
如今,不少人錢包裡都揣著美食、健身、美容美髮卡,誰知小卡片卻成了消費者的大心病,也成為投訴熱點。昨天是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北京市工商局局長楊藝文做客北京城市服務管理廣播《城市零距離》「市民對話一把手」節目時透露,正在修訂中的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徵求意見稿裡,新增了一條關於預付式消費在資金監管方面的保證金制度。
工商局長也遭辦卡忽悠
昨天一早,「市民對話一把手」節目剛剛開始幾分鐘,直播間的熱線電話就快被打爆了,剪髮卡、健身卡、洗車卡等預付卡成為今年投訴的一大熱點。
楊藝文坦言她也曾經被忽悠過,在家門口的一家瑜珈館辦過卡,價格是半年1500元,每個星期一次課。可一參加活動才發現,自己竟然成了隨班就讀的插班生,和別人差距太大,根本沒法練。「這些生活中的實例讓我感到消費者在日常生活中的消費知識和法律知識仍然欠缺。」楊藝文說。
「目前本市服務類的消費投訴比例已超過商品類投訴,佔到61%。」楊藝文介紹。消費者交錢辦卡後,享受到的服務名不副實,有的企業甚至沒多久就關門了。他們有些可能是因經營不善而倒閉,也有個別的純粹是詐騙性質的捲款潛逃。這種現象在美容、洗浴足療、健身、洗車、服裝乾洗等投資小的行業裡最為常見。
消費者投訴預付卡舉證難
記者同時從海澱法院獲悉,近年來法院受理的預付費合同糾紛案件也有明顯增長的趨勢。對於消費者來說,預付費服務的缺點是明顯的,如解約退費困難、折扣優惠多以口頭承諾為主等,而店主更換頻繁甚至人去樓空的現象也比比皆是。
在打這類官司時,消費者往往會出現難以確定被告主體、舉證困難的情形。一些商家宣傳自己為擁有若干家門店的連鎖經營美容機構,但並不在店內懸掛營業執照,服務費收據上加蓋的公章也混亂。由於預付費交易為分次交易,履行期限較長,交易記錄基本為經營者所有,經常會出現因經營者不提供消費記錄和消費憑證,導致消費者無法舉證、難以維權。
而且很多消費者在購買消費年卡時都沒和商家籤訂合同,即使有的籤訂了合同,合同中也往往存在著「霸王條款」,比如約定「本店對消費卡有修改權和終止使用權」或「會員申請退卡,其預付服務費用不予返還」等。
預付卡監管將有法可依
「在預付式消費方面,我國目前仍存在法律空白,特別是資金安全缺乏法律保護。」楊藝文透露,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徵求意見稿正在制定中,其中新增了關於預付式消費在資金監管方面的保證金制度,預計將在明年修改完善後提交全國人大審議。
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外對預付費資金的安全監管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設立銀行信託專戶,即雙方按合約把錢打到一個指定的銀行帳戶進行信託管理。第二種是保證金制度,即企業對消費預付款的使用由第三方提供擔保。
辦卡前一定認真籤合同
據悉,目前法院在審理預付費合同糾紛案件時,基本原則是如確實難以達到最初的承諾或存在服務質量等問題,商家尚未提供服務的,可以給消費者退費退卡。
海澱法院復興路法庭法官張楊提醒消費者,在購買年卡等預付費服務時,要按照北京市工商局對外公布施行的《北京市消費類預付費服務交易合同行為指引(試行)》籤訂合同。在合同中要避免不公平的格式條款,還要做出相應的退費約定,比如商家存在擅自提高承諾的服務價格、縮短服務有效期限、減少承諾項目、擅自增加服務條件、提供的服務或使用的商品存在質量問題等情況時,消費者有權要求退費退卡。店方應按消費者實際購買時支付的費用扣除已經享受過優惠消費的額度,全額退還卡內餘額。
清網行動打擊「李鬼」維修網站
本報訊(記者 竇紅梅) 想修理家電卻找了「李鬼」上門,消費者該怎麼辦?昨天,北京市工商局局長楊藝文在《城市零距離》「市民對話一把手」節目中表示,今年上半年,市工商局將聯合有關部門開展一次「清網行動」,把冒充知名品牌的虛假網站清理出去。
楊藝文表示,工商部門今年將對家電維修全面加強行業監管。工商部門已經同中國家用電器維修服務協會進行過會商,今年將加大整頓規範的力度,對家電維修市場的整體情況做調研。行業協會將對現有的家電維修定出一些資質標準,對現有的維修服務的企業要進行資質評定,包括價格方面將確定自律的標準。此外,工商部門還將針對網上虛假的服務點開展清網行動。
「歡迎企業來跟工商部門反映你的網站被哪些網站假冒了,我們有針對性地對這些網站進行甄別。」楊藝文說,工商部門還將跟電信管理部門等共同研究,對企業進行行政指導。確實存在問題的維修企業,將鎖入不良企業信用記錄,「讓消費者都知道這一類的企業是有不良信用記錄的,今後維修不找他們,這樣的話,讓失信企業自動退出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