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例培訓預付費監管開始!教培業「寅吃卯糧」或將被終結

2020-09-11 泛亞教育聯盟


日前,上海普陀區率先試點文化教育類培訓機構預付費監管制度,據悉已有4家掛牌的培訓機構完成了專用帳戶開立、監管平臺數據接入等前期準備工作,以確保其在9月順利運行。作為國內重點發展城市,上海的率先試點,是否會成為全國的「標杆」呢?如若全國均開啟預付費監管,對於培訓機構來說「寅吃卯糧」或將被終結。

近幾年,培訓機構「跑路」時有耳聞,學生和家長也經常遭遇維權難、退款難等問題,這些也讓消費者與教培機構之間的信任跌入了「萬丈深淵」。

因此,為了切實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促進教培機構社會信用度,上海市普陀區試點文化教育類培訓機構預付費監管,通過資金監管和業務管理平臺,探索單用途預付費管理新模式,規範收費和退費行為,從而降低培訓機構預收資金風險。據悉在該模式下,學生可以先上課後交費。

上海試點的預付費監管政策是什麼?如何監管?

預付費監管政策大多為設立校外培訓機構預付費監管帳戶體系,通常分為匯繳專戶和監管帳戶。匯繳專戶用於記錄、核算、反映校外培訓機構預付費收繳情況,監管帳戶用於接收由匯繳專戶轉入的學員培訓費。家長在機構完成課程繳費的同時,可以通過掃碼進入上海市單用途預付費協同監管平臺,對未消課時預交學費情況進行查詢。同時,平臺對機構的未消課時預交學費的資金情況進行動態監管。當卡內資金高於一定比例時,系統會提出預警,教育和市場監管部門將及時跟進。

據悉,目前上海普陀區4家掛牌的培訓機構已經完成了專用帳戶開立、監管平臺數據接入等前期準備工作,以確保其在9月順利運行。

01.

預付費管理政策源來已久

早在2018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出臺《關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其中就明確要求「不得一次性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的費用」。

2019年4月1日,上海市人民政府發布關於印發《上海市單用途預付消費卡管理實施辦法》的通知,明確商務、文旅、體育、交通、教育等部門(以下統稱「行業主管部門」)按照《管理規定》第五條的規定,共同做好單用途卡經營活動監督管理的相關工作。其中就有專用存款帳戶開設和預收資金餘額管理的規定,尚未提及具體的收費標準。

2019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於規範校外線上培訓的實施意見》,要求按照課時收費的線上培訓機構,每科一次性收費不能超過60課時;按照培訓周期收費的,不得一次性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的費用。」

隨後12月,北京七部門聯合起草了《關於加強預付式消費市場管理的意見(徵求意見稿)》等7份文件,涉及對教育培訓、健身機構、分時租賃汽車、共享單車、在線旅遊等行業的監管。

圖源 | 北京市加強預付式消費市場管理的意見(徵求意見稿)截圖

IT培訓機構源碼時代CEO姚欣表示:「政策規範行業發展,此次北京出臺的預付費管理徵求意見稿,這具有風向標意義,相信全國其它地方的相關政策也會陸續跟進。」

果不其然,從北京出臺政策之後,各地紛紛效仿,而且各出奇招。在江蘇揚州、南通等地,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的指導,對轄區校外培訓機構設置了「開班前必須先存定額風險保障金」的硬性門檻。

而早在同年7月,杭州就在上城、江幹、拱墅、西湖和蕭山5區開展校外培訓機構資金監管服務平臺試點,以期通過設立培訓費用專用專戶、規範收退費操作機制等組合式舉措,最大限度降低教育消費風險。

從今年7月30日杭州市教育局發布《市教育局2020年績效考核目標二季度進度情況》中顯示推進資金監管試點相關工作以達成65%,由此可見,杭州市預付費監管政策的全面推行或已是蓄勢待發。


圖源 | 杭州教育局官網截圖

02.

各持己見,預付費監管是「喜」還是「憂」?

每當有新政策出臺,總會形成鮮明的對立雙方。

對於消費者來說,預付費監管政策的出臺是對於超長預付費的有效管理機制。

「給小朋友報班,一付費就要花上萬塊,對於我們家長來說壓力真的很大。」一位家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對於培訓機構不能收超過3個月的費用的政策,只聞其名,不見其聲。真的希望能夠快點實施。」

對於機構來說,預付費監管政策如同「巨石」,壓得人喘不過氣來。「培訓機構難道不應和學校一樣嗎?沒有哪所大學、小學的學生可以畢業後交學費。」

對於教育培訓機構而言,預付費似乎是「不得已」的選擇。

青島安琪兒藝校的趙校長表示,教育培訓機構前期的資金投入壓力很大,假如不預收費,普通的培訓機構難以承擔起這麼大的資金負擔。而新政的實行,將會對機構運營的現金流造成影響。

然而,對於源碼時代來說,預付費監管政策的推行反而促使他找到了機構發展的「新選擇」。

源碼時代CEO姚欣介紹,他們通過與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推出了一種「先上課,後收費」的繳費模式,即學員在報名時承諾在未來的一定時間內支付學費,培訓一段時間後,如果學員仍願意繼續學習,就必須按照承諾的時間與期限,分期向培訓機構支付學費。

據姚欣介紹,跟目前市面上流行的教育分期比起來,這一模式下,學費是由學員直接分期支付給培訓機構,沒有貸款平臺的介入,主動權在學員手上,一旦發生意外,他們可以通過停止支付學費來降低損失。

「這種模式最大限度的保障了學員的權益,也讓我們招生量在半年內提高了30%。」在與消金社的採訪中姚欣表示,「培訓機構在某階段需通過用戶的預付資金和金融機構的幫助解決企業運營所需的現金流,但是我相信優秀的機構對它們依賴是短暫的。因為只要服務好一批又一批的學員,學員技能提升後按期付費,機構的現金流一樣會健康。」

03.

預付費監管或促進教培機構正向發展

預付費監管政策的出臺對教培機構影響大嗎?大!但在消費者對教培機構抱有不信任的心態的情況下,這或許是解決機構與消費者之間建立信任的方式之一。

上海市教委終身教育處處長蘇鐵說,2018年以來,媒體報導了大量培訓機構資金鍊斷裂甚至投資人捲款事件,充分說明單用途預付費市場秩序很不規範,消費者權益缺乏保障,迫切需要加強市場管理,「打造預付費消費新生態,能推動社會共治。一方面,需要明確預付費資金監管實施方案以及區內監管部門職責、監管方式,也需要引導消費者謹慎選擇校外培訓機構,增強風險意識。另一方面,要讓更多的機構充分認識到,接受監管是取信於消費者的首要前提,加強信用保障能幫助機構提高社會信用度,從而擴大經營規模。」

有業內人士分析,預付費監管新規對一些不規範、融資能力不強的小型機構影響較大,但健康經營的企業能活下來,只是會影響他們的擴張。因為不能收長周期預付費,意味著不能以用戶的錢作為槓桿,資本效率沒有那麼高了。

對於機構來說,預付費監管政策減緩了現金流的進入。不過,雖說錢賺的慢了,但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使了教培機構教學質量的提升。因為只有培訓機構努力提高課程質量讓更多的學員滿意,才能促使消費者續費學習,也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機構現金流往正向發展。

來源 | 整理自新民晚報、消金社、指學邦、民主與法制社、上海普陀等公眾號

9月22-24日,

泛亞聯盟攜手新東方蛋殼來了,

特別邀請到「新東方集團培訓師」親自授課,

手把手教你進階名師!

(僅限 80個 名額,謝絕空降)

相關焦點

  • 一場「寅吃卯糧」的唇槍舌戰,一次百靈齊鳴的巔峰對決
    文學與新聞學院和信息工程學院對戰決賽的舞臺,雙方以「『寅吃卯糧』是否是明智的消費方式」為辯題展開唇槍舌戰,信息工程學院奪得桂冠。副校長劉建平,黨委宣傳部、學生工作部(處)、機關黨委和校團委等單位負責人,各相關學院負責人、團委書記及學生代表1000餘人觀看了這場精彩的辯論盛宴。隨著8位辯手逐一亮相,本屆「百靈鳥」辯論賽決賽正式開始。
  • 爭議教培機構資金監管
    經濟觀察報 記者 李華清對於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的教育培訓機構來說,他們從學生處收取的費用即將被當地教育部門監管起來——11月中旬,鹽湖局教科局與中國工商銀行運城分行舉辦教培雲平臺合作籤約暨聯合推廣啟動儀式,教培雲是工商銀行近年推出的教育培訓資金監管平臺,已經在超過300家教育部門投入使用。
  • 新消法將監管預付費交易
    昨天是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北京市工商局局長楊藝文做客北京城市服務管理廣播《城市零距離》「市民對話一把手」節目時透露,正在修訂中的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徵求意見稿裡,新增了一條關於預付式消費在資金監管方面的保證金制度。
  • 黃河評論:為GDP指標「寅吃卯糧」當止
    但對於一些地方政府來說,似乎只有將「保八」的增長目標樹立得更高一些,才能體現地方發展經濟的積極性,也才能彰顯主政官員的政績。於是我們就看到,河北省政府提出的目標為9%,河南省提出2009年GDP增長目標為10%。以稅收為主要來源的財政收入狀況,則成為考核一個地方及其官員政績的硬指標。河南省林州市國稅局大搞「寅吃卯糧」向民企預徵稅收,就在這種背景下堂皇出臺了。
  • 工行推出「教培雲」助力培訓資金智慧監管
    近年來,工商銀行積極加強與教育部門的創新合作,研發推出了教育培訓資金監管平臺——教培雲,免費提供給各級教育部門使用,助力教育部門實現對校外培訓資金的智慧監管。目前,「教培雲」平臺已在全國30個省、75個地市、300餘家教育部門投入使用。據介紹,為貫徹落實國家關於促進教育培訓市場規範發展的政策要求,工商銀行積極與教育部門合作,探索建立教培機構資金監管體系。
  • 培訓機構預付費亂象:留學培訓最高一次預付20萬元
    培訓機構預付費亂象:留學培訓最高一次預付20萬元 原標題:   學校是否存在預跨年收費?是否制定退費辦法?是否公示收退費?作為大量存在預付費現象的教育培訓領域,此次9大部門整治預付費行動中特別強調,要加強對教育領域的預付監管,消除監管盲區,將在全面調查摸底的基礎上,以打擊圈錢跑路、侵害消費權益為重點,集中查處一批案件,解決預付卡消費糾紛。  這項全市大規模的整治預付費專項行動,日前相關教育部門也有了新的推進。
  • 屢禁不止 教培機構為何難捨預付費
    事實上,教培機構「不得預付費超過3個月」已是監管三令五申的內容,但這一亂象卻仍屢禁不止,在這背後,有著教培機構對現金流的渴望,也有消費者對違規信息的忽視,要想根除或許還需要更明確的監管體系。 政策與「對策」 「一次性繳納半年、一年甚至更長周期的學費會有優惠。」
  • 脆弱的現金流,頻繁倒閉的機構:2020教培業資本後遺症初現
    在此環境下,教育培訓機構都動起了「金融化」的腦筋,用預付款增加現金流,以更好地利用社會資本並迅速實現擴張。不僅如此,一些教育平臺還推出了「教育貸」,以降低用戶決策門檻,提高銷售轉化率。上海段和段律師事務所律師劉春泉認為,教育培訓行業預付費的商業風險很大。「根本原因在於企業把發行預付卡作為了融資手段。」
  • 全國首例培訓機構預付費監管開始,學生可先上課後付費
    此次試點工作由普陀區教育局會同區商務委、區市場監管局等相關部門共同推動,將進一步健全培訓機構資金監管機制,通過資金監管和業務管理平臺據了解,目前4家掛牌的培訓機構已經完成了專用帳戶開立、監管平臺數據接入等前期準備工作,以確保其在9月順利運行。未來,普陀區教育局、區商務委等部門將擔負起指導、監督的責任,做好跟蹤和評估,最大限度降低教育消費風險,維護家長及學生的權益,從源頭上防範辦學風險。
  • 寅吃卯糧 被「花唄們」掏空的年輕人
    日前,一組數據成為微博熱搜,「全國有1.75億90後,其中只有13.4%的年輕人沒有負債,而86.6%的90後都接觸過信貸產品,其中十個裡就有一個同時使用多個網貸工具」。以螞蟻集團為例,據此前其披露的招股書顯示,截至2020年6月底,螞蟻促成消費貸餘額超過1.732萬億,而這僅僅只是一個螞蟻集團,對此,香港慢牛投資公司董事長張化橋此前在香港中文大學MBM思享會發言時表示,中國消費者的融資已經過多,人們過分看重今天的消費,甚至寅吃卯糧,這種文化不適合於發展中國家,越是窮人,越必須儲蓄。
  • 三好網公布帳戶餘額8.27億元,與銀行合作共管預付費
    發布會上,三好網CEO何強宣布,與北京銀行合作,開啟學生預付費共管帳戶模式,並公布了三好網的帳戶餘額:8.27億元。與此同時,三好網正式第二代教學硬體「超級好學寶」和個性化學習系統P.G.O.T3.0。
  • 揭秘教培行業爆雷內幕:「預付費」經營模式風險巨大!
    預付費經營模式,開始受到越來越多的聲討與質疑。 近年來,隨著大量資本流入教育培訓市場,紅海一度翻滾浪潮,競爭的激烈程度與日增長。在這種大境況之下,教培機構們大都意識到了,用預付款可以在短時間內增加現金流,以此進行更好地社會資本利用,進而迅速實現擴張。
  • 恭喜樂恩教育入選中國教培業30年風雲榜
    2018年真正成為教培業品類與規模的洗牌年與分水嶺。為此,備受矚目的第十四屆中國教育培訓行業管理發展秋季年會在改革開放的最前沿——羊城廣州舉行。12月12日一14日,來自全國三千餘名機構代表相聚廣州白雲國際會議中心,官學產研媒群英薈萃,根據政策變局與家長消費升級,開放性思維碰撞及經驗共享,做好教培業的「變革與創新」,摒棄行業虛誇與浮躁,務實教學品質與管理創新,讓教培業走進規範、品質、效率的良性軌道上來,順利迎接2019年國家層面對於教培行業的新要求。重慶樂恩培訓學校理事長—俞雲峰先生代表重慶樂恩教育參加此次盛會。
  • 預付費模式引教培行業陷信用危機
    據悉,韋博英語在全國60多個城市設立150多家培訓中心,線下學員眾多。其中,有部分韋博英語學員投訴稱,報名時被誘導籤署2-4萬元不等的貸款協議以此來預付課程費用,如今機構關門但貸款還需按時償還,學員們一下子有些措手不及。
  • 全國培訓教育發展大會上,教育部表示要構建規範教培機構長效機制
    在全國培訓教育發展大會上,教育部基礎教育司校外教育與培訓監管處負責人徐攀說,近年來教育部積極構建校外培訓機構長效監管機制,推行黑白名單制度,並開展了線上培訓機構備案審查。還聯合市場監管總局印發《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服務合同(示範文本)》,旨在有效規範培訓合同當事人籤約、履約行為,推動化解校外培訓收退費糾紛。
  • 培訓機構監管新政:需建資金監管專用帳戶,帳戶不能「餘額不足」
    近年來,四川省校外培訓機構違規招生、虛假宣傳、攜款「跑路」等現象時有發生,校外培訓機構辦學風險仍然存在。為推進校外培訓機構規範健康發展,依法維護廣大學生的合法權益,近日,四川省教育廳發布《關於進一步防範化解校外培訓機構辦學風險的通知》,明確要求校外培訓機構上線運行信息管理平臺、切實加強資金監管。首先,校外培訓機構需建立資金監管專用帳戶。
  • 後疫時代,北京作為教培老大將把教培業引向何方?
    北京,是中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金融中心、也是中國教培業中心。北京,經過了八個月的沉寂後,教培業得以重新啟動線下課堂學習,北京教培業即將滿血復活,恢復生機,大北京教培業作為中國教培業的風向標和龍頭老大,毫無疑問地吸引了全國的目光,大家都在密切關注北京,學習北京,借鑑北京,因為北京匯聚了教培行業一大批行業精英大咖和卓越的教培頭部機構,他們非凡的行業建構規劃思路和奇思妙想讓人大開眼界,簡直是神一樣的存在。
  • 預付式消費糾紛久治不絕 專門立法能否終結亂象
    中國消費者協會在10月28日發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報告中指出,校外教育培訓消費糾紛解決難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採取預收費經營模式,一些無良商家打著「充值享優惠」的旗號,通過大額折扣誘惑消費者預交大量費用,因缺乏有效的資金監管體系,消費者的預付費可能被商家挪用,後期商家跑路或經營不善,消費者維權困難。
  • 聊聊支付寶和校寶在線面向教培行業推出的「學費碼」造了誰的福?革了誰的命? 【立正!稍息】(第25期)
    會上,校寶在線首次發布了教育行業收費解決方案"學費碼",並宣布將聯動千餘家支付寶渠道商,共同推進 "學費碼"普及,幫助機構提高智慧收銀及財務管理水平。疫情的突然襲來,全國中小學以及校外教培機構線下授課統一被叫停,這對於校外教培機構無疑是一場生死考驗。據中國民辦教育協會調研顯示,超過一多半的教培機構表示疫情對它們造成了極大的影響,機構經營困難或嚴重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