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韋博英語疑似關店、倒閉」的消息吸引了不少網民的眼球。多家媒體報導稱,北京、成都、上海等地的韋博英語線下門店紛紛停課、關店。
據悉,韋博英語在全國60多個城市設立150多家培訓中心,線下學員眾多。其中,有部分韋博英語學員投訴稱,報名時被誘導籤署2-4萬元不等的貸款協議以此來預付課程費用,如今機構關門但貸款還需按時償還,學員們一下子有些措手不及。
「跑路」言論愈演愈烈,網民負面情緒爆發
截至10月12日12時,新浪輿情通大數據平臺統計發現,「韋博英語疑似跑路」的全網相關信息達到4.2萬條,相關話題的討論度持續攀升、愈發激烈。
數據來源:新浪輿情通
該事件在網絡引起熱議的同時,全網相關信息中敏感信息佔比較高,「跑路」「倒閉」等信息引發公眾不滿,輿論負面情緒集體爆發。
數據來源:新浪輿情通
其中,作為該事件中受直接影響的韋博英語「學員」成為重點討論對象,韋博英語是否「跑路」、「倒閉」成大眾最為關心的問題。除此之外,韋博英語疑似存在「誘導」「分期貸款」的操作也將「廣發銀行」、「招聯金融」、「京東白條」、「百度有錢花」等捲入其中。
數據來源:新浪輿情通
作為教培行業內的老牌機構,韋博英語至今已走過20個年頭。但線下培訓中心接連迎來「關店潮」,拖欠員工工資和誘導學員申請培訓貸等消息被曝光,再到記者實地採訪發現「人去樓空」,一系列舉動難免讓人產生跑路、倒閉的聯想。
隨著這一事件的持續發酵,使得廣大涉事人員陷入恐慌,同時也使公眾不得不重新審視整個教育培訓行業現狀。
教培行業預付費模式風行,「信用缺失」問題引深層思考
以知識輸出為服務內容的教育培訓行業向來需求旺盛,但同時也滋生了不少行業亂象。黑板洞察曾對近5五年教培行業細分領域投訴總量做出統計,教育培訓服務的投訴數量在逐年增加,相較於2017年,2018年的投訴量幾乎翻了一番。
數據來源:黑板洞察
尤其是近年來不少教育培訓機構紛紛向網際網路金融行業「取經」,讓學員以網上借貸的方式提前繳納一個培訓周期的費用。這樣,培訓機構可以從網貸平臺那裡拿到整筆資金。而一旦機構「跑路」,學員則要持續背負分期還貸的壓力。而此次韋博英語誘導學員借貸就面臨著教育培訓服務「信用缺失」的問題。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表示,韋博英語收取幾年課程預付費的做法違反了有關規定。按照國辦文件的要求,校外培訓機構收取的費用不能夠時間跨度超過三個月之久,以此來保護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同時也預防和遏制了培訓機構的道德風險。
事實上,課程預付費形式不止存在於韋博英語培訓機構,幼兒教育、課外輔導等不少都涉足這種輕資產運作模式。今年10月,上海市多家提供樂高課程的培訓機構連環關停,如出一轍的是,這些機構的經營幾乎陷入停滯但課程卻照常銷售,等到關門跑路後,不少用戶都有未銷課程,預付的高額課程費用難以追回。不管是培訓機構的「套路貸」還是「套路跑」,賺取的資金都有一部分是來自學員的「預付費用」。
不少網友表示,機構「跑路」現象越來越頻繁,防不勝防,公眾權益很容易受到損失。
引誘遠期付費、提前付費......很容易造成教培行業的「信用缺失」問題。新浪輿情通對過去三個月「教育培訓預付費」的全網相關信息進行了統計,發現預付費現象不僅存在於線下的「培訓機構」,「線上培訓」機構也成重點防範對象。「監管」與「規範」成為當下該現象亟需解決的問題,「消費者」的權益應當受到保護。
數據來源:新浪輿情通
今年7月份,教育部等六部門已發布《關於規範校外線上培訓的實施意見》(下稱《意見》),要求按照課時收費的線上培訓機構,每科一次性收費不能超過60課時;按照培訓周期收費的,不得一次性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的費用。
但進入8月,線上培訓機構萌塔在線英語教育宣布暫停營業,且所有在線課程全面暫停。而已有不少家長在萌塔平臺上以9900元含256節錄、直播課程進行了提前繳費。事發後,家長自發統計的退課費至少有300萬元。
新規之下,預付費模式還未全面叫停,學費收入仍是不少線上、線下教育培訓機構的一大資金來源。透過多起線上、線下教育機構的接連關停和信用缺失問題,正在使監管納入行業規範常態;同時,避免一切套路的預付費和提前付費,也應當成為學員或家長的明智之舉。
*新浪輿情通-政企輿情大數據服務平臺,為政企用戶提供輿情監測、預警、分析、報告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