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極地,為什麼南極的冰比北極多?其中的原因很簡單!

2020-12-25 風子看世界

皚皚冰雪王國,童話中那夢幻的雪中世界,在現實中的高海拔雪山以及極地可以見到,與雪山相比南北極十分神奇常伴有極晝或極夜現象,這兩個地方常年都覆蓋著大量的冰雪,南北極雖然溫度都比較低,但是南極比北極的冰雪要多,同樣是極地,為什麼南極的冰比北極多?其中的原因很簡單!

駐守在極地的科學家通過測量發現,南極的冰層平均厚度在1880 米左右,最厚的地方要超過4000米,冰雪總體積在2800萬立方千米左右,北極的冰層厚度在2米~4米左右,比起南極的冰層要薄的很多,冰雪的總體積不足南極的1/10。

南北極處在地球的兩極,緯度一樣,一年中得到的太陽光照時間一樣,而且太陽照射的角度都是相同的,這種情況下南極比北極冰雪要多的主要原因是,在南極冰層下有一塊很大的陸地,面積差不多在1240平方千米左右。

陸地儲存熱量的能力比較差,夏季獲得的熱量不能有效的儲存,地面在接受熱能的同時很快又會將熱能散發出去,到了寒冷的冬季陸地整體氣溫比較低,這種情況下冰雪不會消融,能夠大量的積累並儲存下來。

陸地儲熱能力差這一點在北方農業上體現比較明顯,早春的時候種植農作物後,人們都會覆蓋地膜,主要是為了保存夜間陸地散發的熱量,不至於被春季返寒凍傷種子,當然也為了保水保溼。

北極地區主要是北冰洋,它的面積差不多有1310萬平方千米,水的比熱容比較大,大量的海水能夠儲存夏季接收的熱量,到了冬季會緩慢的將熱量釋放出來,在這種情況下,北極的氣溫始終要比南極高上一些,所以北極並不能夠有效的留存大量的冰雪,在熱量的作用下冰雪會消融。

北冰洋的這種情況在北方冬季的冬捕中很明顯,當人們將厚厚的冰層打穿時,剛溢出來的水流比較溫暖,這也是為什麼那麼厚的冰層下,魚類還能夠安然度過寒冬的主要原因。

近年來隨著全球氣溫升高,南極地區的冰雪大量的消融,導致全球海平面上升了很多,一些地勢較低的國家,海邊很多陸地面積都被淹沒了,而且南極地區破碎的冰川向著四面移動,許多巨大的冰山會漂流在海平面上,如果飄到航道上會撞毀船隻。

有人計算過,地球上百分之八十的冰川都在南極,如果南極的冰雪全都消融的話,全球整體的海平面將上升差不多70米左右,對於那些地勢較低的國家來說,這是災難性的,不過對於那些生活在南極的動物來說也是災難性的,冰川的銳減導致那些動物生存環境越來越小,對它們來說這也是災難性的。

保護全球氣候刻不容緩,如今的地球千瘡百孔,人類對於地球環境的影響太大,在這種情況下要多多種植樹木,減少廢氣以及過剩熱量的排放,合理將這些熱量利用起來,地球環境是大家的,每個人都得愛護它保護它。

南極冰川在未來是否會消失這一點誰也不知道,不過眼下能做的事情就是從自身做起,認真保護身邊的環境,到了植樹季節多種幾棵樹,那麼對於南極冰川為什麼比北極多這個問題,相信大家應該有所收穫了,當然小編文中也有很多不足或者錯誤的地方,還請大家幫忙指正,如果大家喜歡小編的內容,可以關注一下,小編會努力為大家提供更加優質的內容,最後謝謝大家點開小編的文章,謝謝!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指南針和GPS在地球極地無法運行正常?
    磁場強度變化和不斷移動會導致指南針和GPS系統發生故障,但在深入探查原因之前,讓我們先了解一下指南針和GPS系統是如何運行的。指南針如何運行?當指南針與地面保持平行時,指針就會旋轉,磁針的北極指向就是磁南極方向,由於磁南極位於地理北極附近,因此指針所指的方向就是地理北極。同時,指針指向南方就是地理南極。在極地使用指南針地球存在磁場,其非常強大足以使指南針運行,然而,磁場是一個矢量,除了具有磁場強度外,還存在磁場方向。
  • 為什麼指南針和 GPS 在地球極地無法運行正常?
    磁場強度變化和不斷移動會導致指南針和 GPS 系統發生故障,但在深入探查原因之前,讓我們先了解一下指南針和 GPS 系統是如何運行的。指南針如何運行?當指南針與地面保持平行時,指針就會旋轉,磁針的北極指向就是磁南極方向,由於磁南極位於地理北極附近,因此指針所指的方向就是地理北極。同時,指針指向南方就是地理南極。在極地使用指南針地球存在磁場,其非常強大足以使指南針運行,然而,磁場是一個矢量,除了具有磁場強度外,還存在磁場方向。
  • 為什麼南極沒有北極熊,南極企鵝不跑到北極呢?
    北極有北極熊,南極有企鵝,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實,但為什麼南極沒有北極熊,企鵝不跑到北極呢?科學界一般認為,一個長赤道讓兩極的喜寒動物永遠無法相見。但令人驚訝的是,最新的海洋生物普查顯示,至少235種海洋生物同時生活在北極和南極海域。
  • 同在兩極、同是冰天雪地,為什麼南極比北極冷這麼多?
    地球自轉軸與地球表面相交的兩點,稱為「地極」,在北半球的稱為「北極」,在南半球的稱為「南極」。南極和北極都是地球上非常冷的地方,一年到頭都是寒風呼嘯,氣溫很低,以致那裡冰天雪地,成為一個銀白色的世界。南極的氣候特點是酷寒、烈風和乾燥。全洲年平均氣溫為-25℃,內陸高原平均氣溫為-52℃左右,極端最低氣溫曾達-89.2℃。而北極地區1月份的平均氣溫介於-20—-40℃。而最暖月8月的平均氣溫也只達到-8℃。同是極地,為什麼南極比北極冷這麼多?一是南極洲是陸地,北極則是海洋——北冰洋。
  • 為什麼南極有企鵝,北極卻沒有?這其中原因讓人警醒
    北極為什麼沒有企鵝,南極還存在?背後的原因讓人類自覺慚愧!地球分為七大洲四大洋,而在這七大洲之中,卻有著兩片大陸,很少被人類所踏足,這就是北極與南極。我們都知道南極有企鵝,而北極卻有著北極熊與海豹等生物。
  • 阿根廷駐華大使館和中青旅攜手開啟2020南極包船極地遊
    「中青旅2020南極包船發布會」在阿根廷駐華大使館召開(左:阿根廷駐華大使館總領事Juan Ortin;中:中青旅副總裁、遨遊國際董事長高志權)中國日報11月22日電 11月22日下午,「冰與火——純淨南極·熱情阿根廷暨中青旅2020南極包船發布會
  • Makeblock亮相2018極地會議:成功助力歐洲南極科考項目
    Makeblock作為該項目官方唯一指定的機器人供應商,提供10臺STEAM 教育機器人mBot Ranger與開源平臺Arduino配合共同在極地完成數據收集、環境監測和冰面實地操作等任務並順利返航。2018極地會議由南極研究科學委員會SCAR和國際北極科學委員會IASC聯合舉辦,旨在將整個極地社區(包括南極和北極)聚集在一起,共同探討、研究和交流極地環境保護工作以及南北極未來可持續發展方案。
  • 為什麼北極沒有企鵝,而南極沒有北極熊?
    北極有北極熊,南極有企鵝,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實,但為什麼南極沒有北極熊,企鵝不跑到北極呢?
  • 科學家發現南極冰川出現巨型「空洞」,形成原因讓人感到害怕
    ,隨著人類活動頻繁,溫室氣體排放越來越多,兩大極地都受到了影響。因為極地氣候的原因,幾乎很少有人居住,除了生活在北極圈附近的因紐特人(也稱愛斯基摩人),而南極就沒有人類居住的痕跡了,甚至古代人類也從來沒有來到這裡生活,科學家認為這是因為南極的自然環境太過於惡略,完全是人類的生存禁區,到了現代,只有科學家會來到這裡進行考察。
  • 南極「探」氣,北極「讀」冰!2020青島極地科考書寫新紀錄新傳奇
    南極「探」氣北極「讀」冰2020青島極地科考書寫新紀錄新傳奇在我國,鮮有城市可以像青島這樣,既擁有雄厚的海洋科研實力,同時又長期聚焦極地科考,先後派遣大量的涉海科研人員奔赴兩極。前不久,參加南極科考的黃海水產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剛剛回到青島。近日,青島涉海高校、科研院所的10多位科研人員又從上海出發,乘坐「雪龍2」號參加中國第37次南極科考。回顧今年的極地科考經歷,新冠肺炎疫情給科考人員增加了許多困難因素。在這特殊的一年裡,南北極的「青島身影」又書寫了不同尋常的歷史紀錄。
  • ...南極極地的溫度上升了1.8攝氏度;而全球平均溫度則上升了0.5到0...
    【最新研究顯示:南極極地30年間增溫1.8攝氏度】近日,《自然·氣候變化》雜誌的一篇報告顯示,過去30年間,南極極地變暖程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3倍多。這項研究由紐西蘭惠靈頓維多利亞大學的研究人員主導。
  • 南極為什麼不屬於任何國家?
    世界七大洲中只有南極洲成為了未被瓜分的「最後的淨土」,背後又是什麼樣的原因?最高達-90多攝氏度的嚴酷極寒、每次長達半年的極晝極夜天氣、暗藏殺機的白色荒原、和極為困難的交通後勤,給南極深處探險帶來了重重阻礙。
  • 南極北極在哪裡
    隨著人類活動影響的日益加劇,以及人類生存環境越來越受到全球變化的影響,極地也吸引了全球科學家越來越多的目光。3月1日,由世界氣象組織(WMO)和國際科學聯盟(ICSU)聯合主辦的第4個國際極地年已正式拉開序幕。為此,本報特開設專欄,系列介紹有關極地的故事,希望這些稿件能夠令廣大讀者加深對極地的了解,提高對極地科考重要性的認識。本欄目稿件由華風信息集團提供,其電視片將陸續在氣象頻道播出。
  • 波司登羽絨服溫暖相伴中國南極科考隊遠徵南極
    則是對再度踏徵程的中國南極科考隊的最好形容。2020年11月10日中國南極科考隊將踏上第37次科考徵程,而波司登也將再次與之隨行,助力裝備升級,一同探索「純淨之地」。迎接他們的將不止是海雨天風,還有漫天冰雪、能見度低、極度嚴寒等極地極端氣候帶來的嚴酷挑戰。要知道南極年平均氣溫為-25攝氏度,極端最低氣溫-94.2攝氏度,暴風呼嘯、嚴寒刺骨,給科考工作帶來極大的難度。
  • 「中山站」落戶極地館 中國首家極地科考公園預計8月開放
    燻由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贈予大連老虎灘極地館的退役南極中山站的部分科考實物運抵大連?燻並按照極地辦提供的中山站資料照片陸續進行吊裝?燻這拉開了中國首家極地科考公園的建設序幕。  此次運抵大連的科考實物包括7個貨櫃「南極屋」和2塊巨大的南極石,其中一塊南極石是第22次南極考察隊仿照中山站「中山石」的模樣,用心選材,意思是在老虎灘畔立南極石為證,使極地科考公園更接近真實。
  • 「極地赤子」鄂棟臣:測量地球兩極的人
    姓名:鄂棟臣  性別:男  年齡:80歲  籍貫:江西廣豐  去世原因:病逝  生前職業:中國極地測繪事業開創者、極地測繪與遙感信息學奠基人、武漢大學中國南極測繪研究中心原主任  從中國到南極,隨船要走20多天,即便在南極的夏天,內陸地區依舊有零下40攝氏度,並且南極天氣變幻莫測
  • 1988年,張國立用命在南極點燃炸藥包,獲得了「二等功」
    而張國立也在這些人其中,彼時的他,還不知道會有多大的困難等著他。011988年的11月,張國立乘坐這艘南極科考船「極地號」從青島出發了。隨著「極地號」慢慢的靠近南極,危險也慢慢的靠近了他們。正值冬季的南極,會出現一種「陸緣冰」,這種冰長度達到了20公裡、厚度可以達到兩三米。面對這樣的情況,「極地號」只能減速前行,儘可能的不與這些「陸緣冰」產生碰撞。不過,即使這樣緩慢的前進,讓人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 科學家發現南極最低溫度可達-100℃,比北極低得多,什麼導致的
    地球上已知的極端低溫是在南極地區測得的,而且溫度下限也常有刷新,1983年時,俄羅斯一個氣象站在南極測得的最低溫為零下89°C,2010年8月時,美國的南極地區測得的極端低溫為93.2℃,去年的時候,加拿大和美國的一個研究小組分析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Terra和Aqua衛星(氣象衛星)監測的2004年至2016年期間在南極冬季採集的NOAA極地運行環境衛星的數據
  • 臺灣研究員踏上南極長城站 兩岸南極探勘「破冰」
    中新網11月15日電 臺灣海洋生物博物館研究員郭富雯10月底搭乘大陸極地科學考察船「雪龍號」,前往南極從事極地海洋生物研究,11月12日抵達長城站,成為參與兩岸南極合作研究的第一位臺灣人。
  • 今年的南極為什麼格外的恐怖?
    白色沙漠南極,被人們稱為第七大陸,是地球上最後一個被發現,唯一沒有人員定居的大陸。南極大陸的總面積為1390萬平方千米,相當於中國和印巴次大陸面積的總和,居世界各洲第五位。南極作為世界上最富有礦產資源的地方之一。導致了非常多的國家都爭先恐後地去「徵服」它。但是因它的極地氣候,讓很多想去徵服它的人都不幸殞命。南極是世界上儲蓄淡水資源最多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