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溫情的節日裡,少年時的杜甫寫下了「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詩句,思鄉思親之情傳誦千古;而隨著時光緩緩,重陽又漸漸演變成為了我國的「敬老節」,提醒我們要尊老敬老。
千年來,重陽佳節歷代相沿,人們在這一天登高、賞菊、插茱萸、敬老人、喝菊花酒、吃重陽糕,傳承習俗與孝道。
天朗氣清好光景,第二女子監獄《朗讀者》活動與九九重陽佳節相遇。
而這一期《朗讀者》的主題詞就是:重陽。
時隔近一年,傳播文字,傳遞感動,傳達心聲的獄內《朗讀者》活動再一次與大家見面,第二女子監獄罪犯在民警的引導下,在朗讀與分享中,開啟了中華傳統節日重陽的文化之旅。
這一期《朗讀者》在央視主持人董卿《閱讀是為了讓我們遇到一個更好的自己》短片中拉開帷幕,傳遞閱讀理念。
隨後,《朗讀者》進入主題「重陽節」。
在朗讀前的採訪環節,教育改造科科長高芸談到了父親生日在重陽佳節前一天,因此,蘊含團聚、敬老文化的重陽節對於她與家人來說,有著更深刻的意義。
這一期《朗讀者》,高芸為大家朗讀了著名學者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樸素的文字,把父親對兒女的愛,表達得深刻細膩,真摯感動;從平凡的事件中,呈現出一個不善言辭,卻如山般深重的父親。這篇被稱為「天地間第一等至情文學」的《背影》,在高芸融入真情實感的朗讀中釋放出動人心弦的力量,深深感動了在座的每一個人...
在高芸的示範下,三名罪犯分別朗讀並分享了余光中的散文詩《思鄉》、夜雨入夢的現代詩《離我很近的父母》、汪曾祺老先生的散文《重陽裡有最美的菊花》,訴說因佳節綿延出的鄉愁、訴說心中對父母的依戀、訴說對重陽與菊的淵源。
活動中,還特別播放了著名演員斯琴高娃老師在央視《朗讀者》節目中,朗讀的賈平凹先生的散文《寫給母親》。她聲情並茂,將文中情感淋漓極致的表達出來。
這是賈平凹先生寫給母親的悼文,一個思念母親的兒子的心聲。整個文章沒有用一個形容詞,沒有任何拔高母親的字句,幾乎都是記錄一些瑣碎的事情。但這樣的文字在斯琴高娃老師的朗讀下,觸及心靈,讓在座觀看收聽的罪犯淚流不已。
這就是文字的力量、朗讀的魅力。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在高芸和三位罪犯的朗讀中,在播放的央視《朗讀者》片段中,參加活動罪犯跟隨朗讀者們的思緒,敬老、思鄉、思親、賞菊,體會了一個不一樣的重陽。
朗讀者活動結束後,罪犯紛紛表達了自己的感想。
罪犯胡某含著淚說到:「我的父母兩個都八十高齡了,在重陽這種家人團聚,敬愛老人的節日,我不能陪在他們身邊,心裡頭特別愧疚。這一期《朗讀者》主題是重陽節,我聽了大家的朗讀,想念父母那種強烈的情緒,像終於有了一個出口,跟隨臺上朗讀者們朗讀的文字釋放出來。這是一種疏解,也是一種心靈的鼓勵。我一定要在改造裡好好表現,爭取早日回家,跟父母過重陽節。」
罪犯田某說:「我們監獄的《朗讀者》活動越來越好了,這次有更大的空間環境,讓我們一起分享讀過的、有過觸動的文章和詩句,抒發情感,又能更了解傳統節日,我覺得特別的有意義。」
這一期《朗讀者》活動乘重陽佳節的東風,引導罪犯暢舒思鄉、思親之情,體會敬老、愛老之義;鼓勵罪犯堅定孝心,將親情的力量轉化為改造的動力。
《朗讀者》作為第二女子監獄書香文化的延伸活動,旨在使罪犯養成並保持閱讀的良好習慣,引導罪犯將心中情感通過品讀文章,通過朗誦與分享,進而發酵升華,再輻射至其他罪犯,形成共鳴。監獄將持續活用文化載體,打造好監獄書香文化品牌,讓文化浸潤成為罪犯改造的強勁內在動力!
-END-
教育改造科
圖:馬良 吳雨秦
文、編輯:陸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