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我省高校優秀傳統文化的
創新、傳承和發展
今年6月
省教育廳面向全省高校
啟動了第二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
創建遴選工作
上個月
河南省教育廳
公布了全省第二批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名單
首先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基地吧
↓↓↓
河南省第二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
基 地 名 單
河南中醫藥大學——八段錦
河南科技學院——河南嶽家拳
平頂山學院——舞龍
周口師範學院——越調
河南城建學院——馬街書會
河南藝術職業學院——河南墜子
河南職業技術學院——曲劇
許昌學院——鈞瓷
洛陽師範學院——洛陽三彩
鶴壁職業技術學院——濬縣泥咕咕
今天
小編帶大家走進周口師範學院
一起了解「越調」
↓↓↓
傳承基地的介紹
越調是河南省三大地方戲曲劇種之一,新中國成立以後,周口逐漸成為了越調藝術發展的中心。地處越調之鄉,周口師範學院越調文化傳承基地長期致力於傳承、保護越調藝術。該基地與河南省越調劇團等20多個劇團、傳承中心長期合作,在不斷優化學校資源的基礎上,聚集了何全志、申小梅、魏天葆、郭慶璋為代表的一大批越調表演藝術家、理論家和社會活動家。通過搭建學科與行業(院團)協同發展平臺、構建「網際網路+越調」文化傳承與媒體融合模式、開闢「專業教育+公共美育+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路徑等方式,逐漸形成了集「表演、教學、研究」為一體的越調藝術共同體。
基地建設期間,走遍了豫、鄂、陝、皖四省近200家越調劇團,走訪了100多位老一輩越調表演藝術家,採集視頻2萬多段、圖片5萬多幅,完成了國家藝術基金項目「越調申派青年表演人才培養」等國家級、省部級項目10餘項,發表論文100餘篇,開通了國內唯一的越調藝術專業網站「中國越調網」,為專業院團培養青年演員30餘名,通過專業教育、社會教育等形式為越調藝術培育了大量的青年觀眾,在越調藝術的研究、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等方面取得了較有影響力的成果。
該項目歷史沿革、介紹
2007年,本項目的越調藝術研究隊伍逐漸形成;2010年,開始開展學校越調藝術的教育;2012年,開始與河南省越調劇團等單位合作排演《老子》《大明朱元璋》等劇目;2015年,越調研究中心成立;2016年,開始進行越調劇團青年演員的職業教育服務。
學校教育方面。2010年,開設音樂表演專業(地方戲曲方向);2016年,面向音樂學、音樂表演專業開設戲曲基礎必修課以及《申鳳梅藝術賞析》等2門選修課;2020年,將戲曲表演方向改設為越調方向,開設《越調經典劇目賞析》等8門專業課程、公共藝術課程。依託 「音樂聆聽」系列講座等平臺開設越調藝術主題講座。
院團青年演員教育服務方面。自2016年起,通過國家藝術基金項目「越調申派青年表演人才培養」等項目,為專業院團30餘名青年演員進行越調藝術理論、表演藝術技能、文化綜合素養的培養。
藝術實踐方面。自2012年起,一是組織師生參與河南省越調劇團等單位《老子》《大明朱元璋》10餘部劇目的排演;二是組織學校師生參與河南電視臺「梨園春」欄目、中國戲曲學院交流演出以及校內外的戲曲類演出等活動。
2020年,越調文化傳承基地被遴選為省級中華優秀文化傳承基地,將全面展開課程教學、社團建設、工作坊建設、科學研究、輻射帶動、展示交流等工作,將為推動越調藝術的傳承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傳承基地的創新點、特色、組織實施、建設成果等簡要內容
一、創新點與特色
一是構建了「網際網路+越調」文化傳承模式。通過已建成的越調聲像資料庫、中國越調網、中國越調網官方微信公眾號,以數字資源建設為基礎,以網際網路為傳播推廣的主陣地,通過用戶的交互參與,達到保護、傳承、推介、發展越調藝術的目的。
二是搭建了學科與行業(院團)協同發展平臺。通過不斷深化與20餘家越調劇團的產教融合,充分發揮劇團人才優勢、資源優勢和學校的科研優勢、平臺優勢和課程資源優勢,形成合力,共同發展。
三是開闢了「專業教育+公共美育+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路徑。依託專業教育的人才資源和課程資源,通過「課程集群」「藝術展演」「戲曲專場」形式加強專業教育與公共美育的有機融合。注重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通過越調劇目內容解讀等形式,講好中國故事,講好價值觀故事。
二、組織實施
學校成立了校領導負責,音樂舞蹈學院牽頭,教務處、宣傳部、團委、公共藝術教學部等多部門參與協作的工作專班,按照《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的精神,負責越調藝術傳承工作的規劃、協調、落實。同時準備在近5 年期間,不斷追加越調傳承所需的專項資金。
該基地組建了由越調藝術名家、越調藝術理論研究者、優秀教師、優秀管理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組成的、相對穩定且結構合理的專兼職隊伍。建設有民間藝術博物館、聞韶堂音樂廳、高性能數據中心,合作單位河南省越調劇團有申鳳梅藝術中心劇場、申鳳梅紀念館等場館及配套設施,切實保障了本基地的建設與發展。
三、建設成果
在人才培養中設置了越調課程集群,編寫了校本教材1部,專著2部;開展越調專題地域文化講座150場次;針對越調相關科研上完成了國家藝術基金項目1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1項、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1項、省教育廳哲學社會科學基礎研究重大項目1項,發表論文130餘篇,開發了越調藝術專業網站,完成越調演出活動30餘場。
審核 | 陳 凱
責編 | 黃髮強、王璐
周口師範學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