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可能都有意識到多閱讀對寫作確實有幫助,但是很多時候,閱讀的書籍不對、閱讀的方法和技巧不正確、閱讀的目的不同都是造成閱讀習慣不好,影響寫作能力的原因。而且就算孩子能很好的接受到閱讀的效果,但也是孩子通過閱讀擴大知識積累,怎樣把閱讀轉化成寫作力?那不妨我們先把這三件事做好,努力才不會白費。
一、閱讀要分清學習閱讀和娛樂閱讀
家長培養小學生閱讀習慣,就是希望孩子大量的進行書籍閱讀,但是卻還是發現孩子的寫作能力並沒有提高多少。其實家長要有一個清晰的意識,那就是多閱讀不代表寫作就能好,我們要學會閱讀,學會寫作。
閱讀能力不是拼數量,而是要分清楚我們通過什麼方式閱讀。是學習類型的閱讀還是娛樂型的休閒閱讀?精準的閱讀,可以提高寫作能力,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哪裡不會讀哪裡。
閱讀的方式決定了學習的結果,所以家長們輔導的閱讀方式,應該都不是以提高寫作能力為出發點。大部分家長對閱讀的寄予希望很高,希望通過閱讀,孩子語文能考高分、寫出優秀作文、提高文學素養、語文學習不再愁,這幾乎很難通過一本書的閱讀行為來提高這麼多語文學習的優點。當然,我們只要保持閱讀的習慣,分清閱讀的目的,還是能對寫作有所幫助的。
二、觀察不是看動作看細節,而是帶著思考去觀察
在早期寫作練習中,語文老師們常強調的一點事高於寫作練習,那就是觀察力的培養。我們可能會通過觀察記錄植物的生長過程、記錄生活點滴故事,通過練筆說明人來寫物,都是需要觀察的練筆。大部分同學都能在老師和範文的引導下,把該描寫到的細節都寫出來。可是想要提高寫作能力,觀察不是看動作也不是記錄細緻的景色,而是要思考和腦子來閱讀,來觀察。
看到別人看不到的素材和感觸,這才是觀察帶給寫作能力提高的作用。平淡無奇的生活中,為什麼有的同學寫的就是流水帳,有的同學就能把一件很普通的事寫得非常有趣呢?這就是因為觀察力的不同,所以觀察就是看,我們閱讀一篇文章,也需要觀察力,來理解故事的深意。
三、針對寫作的弱點閱讀,提高寫作才能有方向
在三四年級的學生的知識審美裡面其實已經建立了文學初期的鑑賞力,能夠憑藉閱讀的喜好有選擇的閱讀。這是一個很難避免的問題,寫作上的弱點很容易被孩子屏蔽的,他們不會選擇幫助提高寫作弱點的閱讀物。有的學生很會寫記敘文,故事信手拈來,但不會寫說明文,這說明孩子是有寫作弱點的。
多看一些說明文範文讀物,有針對性的練習寫作,才能提高寫作能力,才有了練習的方向,不然家長逼著孩子多閱讀,其實是沒啥效果的閱讀,白讀了半天,浪費了時間。希望同學們都能做好這3件事:分清閱讀方式、帶著思考閱讀、針對寫作弱點閱讀,這才能通過閱讀把寫作能力提高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