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認識到一點,讀書不能為讀而讀,也就是學而不思。跟人講自己讀了多少本書,有哪些哪些,但實際沒得到原作的精髓,也沒有引發自己的思考,這樣是沒有意義的。讀書三個境界,第一個境界,讀書的數量多,第二個境界,常常想起的書多,第三個境界,修改的書多。時間真的很寶貴,有些事現在不做,可能一輩子都不會再做了。趁著年輕多讀幾本書,多年後也許你會感謝當年的自己。
第一本:《國富論》
經濟與我們與我們息息相關,很多人讀書的首要目的就是掙錢。在這個全球經濟繁榮的時代,培養我們對經濟的興趣和認識,培養我們的「財商」,將對我們今後的發展提供關鍵的作用。
那麼《國富論》講了些什麼,國富論顧名思義,如何使國家富強的研究。雖然他從國家的層面闡述,但是對於個人對社會經濟的認識還是有很大的幫助。它直接講了社會分工的意義,貨幣的本質和意義,商品的價格構成,價值的本質,國家收入的使用,社會管理組織的形成等等。通過思考,了解如何管理士農工商的體系,如何進行財富分配,如何提高生產效率等等。
當然了,有話說:一千個讀者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身份,不同環境,不同立場的人會讀到不一樣的東西。你會讀到什麼呢,只有親自去讀過才可能知道。這個世界,唯有吃飯和獲取知識只能自己完成。其實,吃飯和獲取知識異曲同工,一個是身體的食量,一個是精神的食糧。
第二本:《博弈論》
這本書有一部相關的經典電影,叫做《美麗心靈》,閱讀《博弈論》再去看這部電影,印象會更加深刻,成為暑假的回憶。
《博弈論》非常有意思,裡面給你提供了豐富的生活中的例子,閱讀它不會很枯燥。它研究的主要是雙方或者多方如何達到總體的利益最大化,說得簡單一點就是如何做到你好我好大家好。讀了這本書也許會培養你從他人的角度看問題的習慣。我們生活中處處存在博弈,你和你的同學,各有各的私人利益,怎么正確處理呢,也許會帶給你啟發。以後工作了,同事之間,以及上下級領導之間,各自可能如何行動,知道了別人如何行動,你又該如何行動,這本書會帶給你啟發。如果看了這本書,養成了從多角度思考同一個問題的習慣,那麼你將不負閱讀它而花掉的時間,因為你已經達到了讀書的第二個境界。
第三本:《易經》
很多人看到這可能會失去興趣,《易經》在中國,廣為人知,但往往也只是知道其名,不知道其義,甚至很多人對它的印象是和算命有關,這其實有很大的誤解。易經經過了千年歷史的傳承,你可以相信這歷史上的多少億人之中,總會有聰明的人,以至於不會以訛傳訛。被人們發現是錯的,之後將不再傳下去。而能經過長期歷史考驗的,沒那麼容易被駁倒。如果你讀易經讀到第三境界,那麼你就成一代大師了。
讀完《易經》你可能不知道它講什麼,或者覺得它有點名不副實,實際沒多少東西。它就這樣一本基礎但又無限衍生的書,它的意義有多大,在於你的思考有多少,你的實踐有多少。其實書都不是表面上看起來的那麼簡單,包括前面提到的《國富論》和《博弈論》,如果讀完你覺得得到的很少,沒關係,起碼對培養你思考的習慣有用,也不負花掉的時間。當然,本身就有愛思考習慣的同學將會收穫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