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對於愛這件事上,總是存在著「誤會」

2020-10-04 陳米通


走在大街上,一位爸爸牽著他背著書包的孩子,吸引到了我的注意。他邊走嘴巴邊不停地喃喃自語,像是在教育他的孩子,語氣嚴肅,帶了些許激動情緒。


突然,他停下腳步,對著他孩子叫喊著:「花了那麼多錢讓你去學鋼琴,學成這樣,你對得起我嗎?你以為我賺錢容易嗎?」

聲音大到,周圍的路人都能聽得清清楚楚。


此時,許多路人都停下腳步,朝著他們的方向看了看。

那個孩子被嚇到了,兢兢戰戰地說了一句話:「我早就說過我不喜歡鋼琴,你非要我學。」

接著,孩子被強硬地拉著,離開了。


為人父母,我們總說愛之深責之切,但事實上,我們都忽略了該怎麼去愛?



我們要的是蘋果,你卻硬要給我個檸檬。


為什麼總會遇到,明明我們想要的是蘋果,而父母卻硬是給你個檸檬。

被酸了一嘴後,父母還期望著,你會怎麼去感謝他,這是父母對愛的「誤會」。


給予愛這件事很簡單,但不能隨便給,想給予愛,前提是總得知道孩子想要什麼愛吧?所謂的愛,說白了就是需要。


例如,有些父母,孩子明明喜歡籃球,卻硬是花了高價錢給他請了一個音樂老師,這……牛頭不對馬嘴的給予,除了能令你的孩子蒙圈之外,再有就是給你孩子多添了一件負擔。

你想想,他的喜好不在這,他的心不在這,能學好嗎?


正確的方式就是給予需要,允許他打籃球,給他買一雙籃球鞋,或者一個籃球,我敢保證,他準開心。


給予愛這件事很簡單,就是對症下藥,一下一個準。



你的喜好,是你的需要,跟你的孩子沒有半毛錢關係。


有些父母,從不關心自己孩子想要什麼,反而,他們關心的是,別人家的孩子都會什麼,都學什麼,甚至是自己的喜好是什麼?


例如,今天看到朋友家的孩子彈了一手好鋼琴,特溜,朋友的孩子還說:「我的夢想是成為出色的鋼琴演奏家。」 那一刻你也心動了,心想,「鋼琴演奏家,這也太酷了吧。」


回去,你強迫著自己的孩子學鋼琴,甚至從報了鋼琴課的那一刻起,你就想著,你的孩子也能像別人家的孩子一樣,長大後成為出色的,鋼琴演奏家。


但事實上,別人家的孩子想成為鋼琴演奏家,和你覺得這個職業特酷的這件事上,和你孩子沒有半毛錢的關係。人家鋼琴彈得溜,是因為喜歡,而很多父母往往忽略的,就是自己的孩子是否喜歡。


然後就自己一手操辦了,還心裡期望著,強迫著孩子給你回報,這不是給予愛,是道德綁架。


喜好不同,需要就不同,了解需要,再給予需要,才是給予愛。



給予的那一刻,對方的心情愉悅了,這就是給你的報答。


從不了解自己的孩子需要什麼,也就算了,還總期望自己給予的,要得到回報,感激,一旦有了這種想法,你的愛就變得不那麼單純了。


一旦符合了以上兩點,你的愛就變得不那麼像愛,更像是在綁架你的孩子。


生活中,總會出現開頭的那一段,父母朝著孩子叫喊著:「你對得起我嗎?以為我賺錢容易嗎?」


我只能說愛需謹慎,成功是留給勤奮做功課的人,而為人父母的功課就是,盡全力去了解自己的孩子,這是其一。否則不僅達不到自己的期望,還會耽誤孩子的青春時光。



假如給予孩子的愛是投資,那麼,很多父母都搞錯了方向。


你給予孩子的愛,最終不是為了孩子能回報你些什麼,而是他們在得到之後是否快樂,是否對他們有幫助。


當父母為孩子付出的那一刻,孩子顯露出的喜悅和快樂,就是給你最好的回報,也是最終的回報。


最後總結了其中的三件事。

1.給予愛之前,要先了解孩子,他真正的需要是什麼?

2.你的喜好,別人的成就,和你的孩子沒有關係。

3.給予愛的那一刻,他開心了,你開心了,就是給你的報答。



相關焦點

  • 家庭生活中,父母這四件事最容易誤會孩子,往往會耽誤他們一生
    父母是將自己的孩子帶到這個世界的人,但是他們對孩子的理解並不一定是客觀和真實的。根據研究,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最容易誤會孩子以下四件事,通常會耽誤他一生的發展,如果有的趕緊糾正吧。在他們看來,事情應該做到這一點。一旦他們的想法被打斷,他們便不願接受。這是他們從最初的計劃意識和做事意識向強大的思維能力轉變的過程,是很正常的。這時,當父母給予必要的指導時,要對孩子的這種行為更加寬容,這也有利於養成孩子從頭到尾做事的好習慣。
  • 關於這三件事,父母真該對孩子說「對不起」
    導語:俗話說「天下無不是之父母」,在我看來,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出於愛的初衷,即使父母好心辦了壞事,孩子也會原諒父母,因為血濃於水的事實是無法改變的。德善抗議了這件事,大哭著說「每次都是我提前過姐姐的生日,那我的呢」。後來,爸爸給德善買來了蛋糕,還安慰德善說:「是爸爸對不起你,爸爸也是第一次當爸爸,可以原諒爸爸嗎?」
  • 這兩件事上,父母要教會孩子自私,"裝大方"只會耽誤孩子
    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每個父母都有自己的想法,不過毋庸置疑的是,無論是哪種教育觀念,都要根據孩子的個性來為孩子制定。有些父母會希望自己家的孩子是個完美寶寶,這樣的想法其實是很難實現的,畢竟孩子都有自己的缺點,父母如果不能接受娃的缺點的話,也會生活的非常辛苦,所以在育兒路上父母一定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不要太焦慮。
  • 失敗主義者——我不是很自信,但是對於自卑這件事,我很自信
    編者按:你覺得自己自卑嗎,你清楚自己什麼原因自卑嗎,你想要變得自信嗎?
  • 父母考慮得長遠,一般會在這2件事上教孩子「自私」,免受窩囊氣
    導讀:父母考慮的長遠,一般會在這2件事上教孩子「自私」,免受窩囊氣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父母考慮得長遠,一般會在這2件事上教孩子「自私」,免受窩囊氣!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男人若是因為三件事和你生氣,別誤會,那是愛你的表現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不可觸碰的傷」,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收到不可觸碰的傷每天給您帶來的故事了,愛你們1.你對別的男人好時,他快要氣炸了當你對別的男人好時,哪怕是出於禮貌上的關心,他都會氣哼哼的在你面前說一些酸溜溜的嘲諷話。
  • 父母教育孩子時,是「害」不是愛的三件事,大部分的父母中招
    父母將最好的東西都給了孩子,絞盡腦汁想出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這雖然是很偉大的母愛和父愛,但是有的時候,這些愛就會「過火」,走向了不對的方向。對孩子錯誤的「愛」就不是「愛」了,就變成了「害」!雖然父母研究育兒方法是正確的,但是有的時候難免誤入歧途,沒有正確理解育兒方法的真正含義,而是走向了極端。其實,所有錯誤的教育方式都是父母誤解了育兒方法的結果,尤其是下面這三件事,下面我將詳細講解一下。
  • 提醒父母:寶寶上幼兒園,每天學做這4件事,比同齡人更早獨立
    秋天是新學期的開始,很多孩子已經進入了學齡,開始上幼兒園了。對於剛把孩子送入幼兒園的家長們來說,這是第一次與孩子進行這麼長時間的分離。孩子入學後,父母們心中萌生了很多擔憂和苦惱。雖然孩子入學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並且在這段時間裡,父母們有了更多的私人空間,但是由於對於孩子的不放心,導致父母們把其他事情都放在了一邊,與以前一樣還是在圍著孩子打轉。十分擔心孩子不適應在幼兒園的生活,害怕平時不獨立的孩子會感到恐懼。
  • 這幾件事上男人表現比你更著急,代表他愛你入骨!
    尤其對於女人來說,這一生能遇到一個心裡時刻裝著自己的男人,會為自己著急,會關注和自己有關的事情,是一種幸福,也可以說是一種幸運。一個男人能為你著急,這是一種愛的方式。只有對方將你真的放在心上,才知道應該重視什麼,關注什麼。一旦你遇到事情就會為你著急,會想辦法儘快為你解決。倘若你的男人在這幾件事情上表現得比你還著急,說明這個男人心裡真的有你,代表他愛你入骨。
  • 睡前1小時,父母做對這3件事,男孩更優秀
    導讀:睡前1小時,父母做對這3件事,男孩更優秀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睡前1小時,父母做對這3件事,男孩更優秀!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父母在這4件事上放縱,是毀掉一個孩子「最快」的方式,你中了嗎
    文/山爸爸育兒記父母的愛是世上最偉大的愛,往往也是最沒有底線的愛,過度的寵愛,反而是折斷了孩子成長的翅膀,教育孩子要趁早,做一個有原則有底線的父母,孩子的行為才有章可循,尤其在這4件事上的放縱,最後會毀了一個孩子。
  • 看見他們的存在是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愛
    每一個孩子都希望被父母看見,被父母恰到好處的回應。記得那天是父親節,也許是受到了周圍氣氛的感染,還在上小學的我決定親自做一份禮物送給父親。說實話,當時我既興奮又忐忑,畢竟這麼「浪漫」的事情好像還從未發生在我和父親之間。
  • 越是沒本事的父母,擅長在這3件事上與孩子較真,讓子女很為難
    不可否認的是,有些孩子確實有些不聽話,但是這其中父母也難逃其咎,當孩子遇到沒本事的父母時,其實對孩子也是一種傷害。一般來說,越是沒本事的父母,擅長在這3件事上與孩子較真,讓子女很為難說得好聽一些,這是讓孩子知道父母掙錢有多難,讓孩子懂得節儉。可換言之,如果你是孩子,倘若父母一直在金錢的問題上與你斤斤計較,且小到吃穿住行的問題都要被「盤算」,你會是何種感受呢?
  • 孩子脾氣大、總愛鬧情緒,與父母常做的這2件事有關,值得注意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脾氣大,總愛鬧情緒,就是不聽話的表現,是個壞孩子。但其實,孩子的情緒,尤其是幼小孩子的情緒,和父母在生活中的舉動息息相關。為什麼有的孩子總是脾氣大、愛鬧情緒?指的是孩子到了2歲左右,會讓父母感到很頭疼。而頭疼的原因,和孩子2歲左右變得愛發脾氣、愛鬧情緒有關。
  • 這兩件事上,孩子必須要「自私」,家長傻傻「裝大方」是在害孩子
    家長們也是如此,因為愛和擔心,我們總是通過一件兩件小事,就給孩子貼標籤、扣帽子,而實際上,孩子很多行為所反應出來的事情,並不是我們所想像的那樣。就拿孩子不願意將東西跟他人分享這件事來說,他們也是有自己的原因的。比如:缺乏安全感,擔心東西被拿走之後不被歸還;本身對這樣東西太看重,所以不捨得交予他人;不懂得什麼是分享,也不知道分享的重要性,更不覺得不分享會帶來什麼壞處。
  • 孩子優秀與否,與父母教養方式掛鈎,做到這4件事孩子越來越優秀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其實都應該要經常想一想,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有沒有問題,不要總是想用控制欲把孩子變成自己想要的模樣。一昧地只希望孩子成才,而忘記孩子也有權利保持自己的個性。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需要教會孩子哪些品質?
  • 對於這件事,我可能上癮了
    看到我身後兩個人在聊講書這件事情,就是在喜馬拉雅平臺,聽一些關於三國的歷史,或者是一些美劇,我一直在默默的聽他們聊天,聽完之後,我感覺這兩個人一定是很愛看書,很愛學習的人。但我知道,我願意把這兩本書送出去,因為對於我來說,我不缺這兩本書,我家裡還有一套,我也可以隨時在網上下單買。那對於那個情景來看,他們或許更需要這兩本書,我不知道他們收到書的感覺是什麼樣,是不是就像當初別人把一些書送給我之後,我的那種欣喜,高興吧!
  • 怎麼翻譯關於愛你這件事
    總是有很多人在用唯美的,動人的,哪怕是質樸的詞句,在掩藏著那句我愛你。恰逢情人節,也來應個景,聽聽別人聊,關於愛你的那件事。我只認得歌手,對於作詞人知道的卻是寥寥,當然其中不包括的是林夕。一句離開你六十年,但願能認得出你的子女,臨別亦聽得到你講再見;你是我這一生等了半世未拆的禮物;我們要互相虧欠,要不然憑何懷念。他的愛更多的是求而不得的不忍釋懷。但還是感激,因世上有這些人,令存在極美好。關於王家衛導演對於我愛你的解釋,這樣講的。我已經很久沒有坐過摩託車了,也很久未試過這麼接近一個人。
  • 在做父母這件事上,我比父母差了好多……
    所以當我收到父母賣掉一個房子匯過來的錢時,並沒有覺得「應該」,反而覺得有些難堪,也同時充滿了無力感。說是不啃老,這一嘴就狠狠的啃出去七位數。這是比在北京買房更困難的事情。畢竟北京的房子哪都有,但是優秀的學校卻就那麼幾個。我更沒有讓自己家門口的學校變優秀的「好運氣」,所以從教育環境上來看,我恐怕不如父母。很多時候,我們理想中的成績優秀,愛好廣泛,最後都無奈的變成了「只要健康就好」……再說說付出。
  • 從小總是做這3件事的孩子,將來有錢也會活得很累,父母不可忽視
    導讀:從小總是做這3件事的孩子,將來有錢也會活得很累,父母不可忽視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從小總是做這3件事的孩子,將來有錢也會活得很累,父母不可忽視!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