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計劃趕不上變化,那我們做計劃的意義在哪裡?

2021-03-03 手帳研究室

認識釀酒也快一年了,他的文章中經常說到「沒有計劃的人生也是不值得過的。」堅持的時候可能沒有太多感悟,反而是放棄的時間裡,讓釀酒徹底認識到計劃的重要性。

這次,釀酒又帶來了他新的時間管理乾貨文,從時間管理的五個角度來幫助大家如何做好靠譜且合適自己的計劃,適用於上班族、學生黨。

接下來,一起來看看吧~

——2018年要好好規劃の阿潤

時間真快,轉眼又是一年。

逛知乎看到一條提問:計劃趕不上變化,那我們到底還要不要做計劃?

這應該是很多朋友共同的困惑,我本身也曾深受這個問題困擾。計劃這件事,堅持過,也曾放棄過。

堅持的時候可能沒有太多感悟,反而是放棄的那段時間,讓我徹底認識到計劃的重要性。

文章略長,為了幫助大家理清文章思路,簡單做了一張思維導圖。大家也可以直接閱讀加粗部分節省時間。

蘇格拉底曾說:「不經過檢視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套用這句話,我想說一句:「沒有計劃的人生也是不值得過的。」

不少人都會覺得計劃趕不上變化,而且計劃浪費時間還過於機械,何不乾脆活得隨心隨性一點,就讓命運來安排這一切就好了。

艾力說過這樣一句話:沒有什麼是比認命更自暴自棄、更可悲的藉口。不努力就不努力,別把什麼都怪罪到命運,這個鍋,命運不背。

其實很多朋友都有做計劃的習慣,我也不例外。每天都會堅持做計劃清單,遵循二八原則把事情按照重要性原則分類排序,優先完成具有挑戰性或者重要性的工作。

每次計劃都看起來很「完美」,但執行起來就會暴露出很多問題,那些計劃外的事情總是讓自己措手不及,所以,一些朋友就開始產生放棄計劃的念頭了。

這中間,其實就犯了3個錯誤。

認為計劃一旦制定就得嚴格遵循,稍有違背就意味著計劃失敗。實則不然,計劃如同大綱,只是給了我們目標和方向,同時也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地優化調整,最好的做法就是一手鉛字,一手橡皮。

計劃要有彈性,計劃不是死標準,我們計劃完成的衡量標準也不是死的,只要在某個區間範圍內就可以。

針對這個問題我特意記錄了自己近一周早起做計劃的時間用量,以及每天睡前花在記錄和反思感悟的時間,統計的結果是每天花費12分鐘。比起無計劃下的浪費,這12分鐘絕對是性價比最高的時間投資。

日計劃12分鐘可以搞定,但一個周計劃只用12分鐘或許就會有所疏漏,而如果年計劃只用12分鐘便寫好,那很可能,你明年的計劃不過就是今年未完成的去年已經列好的目標。

我們的年計劃便會陷入一個機械的重複,除了一時的打雞血,長期帶給我們的幫助實在有限。

箏姐姐是我通過網絡認識的,她參加了一期年計劃的培訓課程,她給我發來一套年計劃的制定書,用A4紙列印出來足足有10頁,涉及不同領域,不同方向,單單搞懂這套計劃書就需要一個下午的時間,而完成它還得需要1-2天。

計劃的目標是為了更好的為執行服務,但又有多少朋友沉迷於計劃的完善,卻忘了要有所行動。

是,我承認,堅持很難,向上的過程很難,但是,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正是你吃了別人吃不了的苦,你成為了更好的自己,也超越了一幫人,正是因為你堅持了下來,所以你取得了更多的成績。

當我認識到這點時,我是興奮的,拋開不可控的因素(運氣等等),向上的過程原來如此簡單,就是咬牙堅持。

除了上述總結的三個誤區,導致我們計劃完成率過低還包括制定者的過於樂觀。

這是怎麼回事?

你有沒有發現,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完成計劃所用的時間都會多於計劃的時間。

打個比方,我寫文,很多人以為寫一篇文章2個小時就足夠了。其實,拿本文來說,早晨六點半起床洗漱後就開始構思,我的習慣是用紙筆,等完成文章的框架已經用了1小時。

確定好後開始碼字,一直從8:00到10:30。接著就是排版配圖需要半小時,再製作思維導圖又得10分鐘。

中間起身活動,加上拖延浪費20分鐘。完成這篇文章一共耗時4小時30分鐘,這還不加上日常素材的記錄。

因為對時間有了記錄,我知道自己寫文實際的花費,在下一次制定寫文任務時自然不會再列下2小時內完成的目標。

如何不高估自己的能力只有從一次次的嘗試中摸索才能得出,才能最終形成自己對時間把控的認識。

為什麼要做計劃,當然是因為它對我們有所幫助。仔細想想我把做計劃帶給我的好處歸納成三類。

因為做計劃,我們在大腦中過了一遍未來的事情,針對可能發生的事情,有了一定的心理準備。

Madam Owl說,迷茫大概類似於大霧中行走,隱約看得見遠處的光亮,卻不知在走過去的途中是否會一腳踏空,落進缺了蓋子的下水道。於是亦步亦趨,反覆衡量;或者索性大路朝天,走了再說。

而做計劃就如同把眼睛眯了一條縫,偷偷的窺探著未來,又如同濃霧中行走的我們打開了一束強光,照亮我們前行的路。

老媽總說自己晚上失眠,一躺下來腦子就忍不住想事,明天得去交電費,明天得和之前客戶進一步聯繫等等,事情很碎很雜,想到要辦的事情越多就越焦慮,越睡不著,最終形成惡性循環。

而結果證明,第二天總是會忘記一些。這時候我便推薦老媽制定任務清單,晚上睡前寫下待辦清單,之後就告訴自己現在該做的能做的就是睡覺,我已經把第二天要做的事情寫了下來,現在我不應該再為此煩惱焦慮。

是不是聽起來很雞湯,不過先別急著質疑,試著嘗試2天晚上,我有信心,你會回來留言表示贊同的。

有一本書叫做《帕金森定律》,根據帕金森的調查發現:同樣一個人做同一件事所耗費的時間差別也是巨大的。

我們可以10分鐘看完一份報紙,也可以看半天。如果時間充裕,人們就會不自覺放慢工作節奏或是增添其他項目以便用掉所有的時間。

這個時候,如果我們有計劃清單,並有效預估了完成時間的話,有一個人為的deadline就會督促制定者去完成,進而提高效率。

最後想給大家推薦下尼爾·菲奧裡先生在《戰勝託拉》中提到的逆向時間規劃法。

它和傳統的行程表相比,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娛樂休閒時間的規劃,當我們看到計劃時,不再單單只是一項又一項繁重的工作,這份清單裡還有不少令我們怦然心動的休閒娛樂,從而多了一份期待,化被動為主動。

沒有落實的計劃如同放在書架上的書,不行動,不翻開閱讀終究是空中樓閣,海市蜃樓,中看不中用。計劃要做,行動也不能缺少。

以上就是我關於為什麼要堅持做計劃的思考,願你我都可以做一個行動派,成為更好的自己。

-END-

相關焦點

  • 計劃趕不上變化,我們還要做計劃嗎?
    逛知乎看到一條提問:計劃趕不上變化,那我們到底還要不要做計劃?這應該是很多朋友共同的困惑,我本身也曾深受這個問題困擾。計劃這件事,堅持過,也曾放棄過。堅持的時候可能沒有太多感悟,反而是放棄的那段時間,讓我徹底認識到計劃的重要性。
  • 計劃趕不上變化,我卻依然在計劃
    做完這個再做那個就這樣一天的計劃便被打亂了,有時候難免會覺得煩躁,明明自己的一天被安排得好好的,可是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到底還要不要做計劃,我茫然了,我該怎麼辦?做的計劃又完成不了,只能是完成那些緊要的,次要的又推著明天來,最可怕的是有時候就給忘記了,我這人記性不太好,總是用鬧鐘提醒我要做什麼事,深怕一下就給忘了,可是還是難免有忘記的時候。
  • 如果計劃趕不上變化,那還要不要制定學習計劃?
    計劃是方向,變化是變數。而我們要做的就是朝著目標的方向前進,解決途中的變數,然後才能走到最後。身邊很多人在制定計劃的時候,大腦都會冷嘲熱諷一句:做計劃幹什麼呢?反正計劃趕不上變化。其實正如文章開頭的那句話:我們要做的就是沿著計劃前進,解決途中的變化,然後才能走到最後。對於正在求學路上行走的我們,更應認清計劃被破壞後的後果,從而適時調整,達到最終的目標。
  • 為什麼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
    這種心理現象,這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計劃趕不上變化」。一、現實總是在變化當中歐洲有句格言:「不容許修改的計劃是壞計劃。」的確如此!人生中有件事相當無奈;每個人在展開新曆程之時,皆無法確切了解,自己究竟走向何方,無法全清楚,究竟該如何達成目標。
  • 計劃趕不上變化!!!
    先說個抱歉,原本預計今天開放這個心法的訂閱的,計劃趕不上變化,稍微要推遲一點時間,讓你們等了這麼久,換來是推遲,也不能讓大家白等,這樣子,我把這個名額增加到700個,這樣能有更多的朋友搶到,作為這個推遲的歉意,具體時間待定。
  • 計劃趕不上變化,還需要做計劃嗎?
    在這變化迅速的時代,計劃真的毫無意義嗎?所有的成功幾乎都有很多偶然因素,沒有一個公式可以保證成功。很多成功並不是計劃來的,但是幾乎所有成功者都是計劃高手。正是因為有很多不確定性,我們才更要做計劃。因為這是區別運氣和必然重要的因素。
  • 計劃趕不上變化,是計劃沒用?得自在網絡:是你忽略了計劃的變化
    計劃往往夭折於實施之前,這或者是由於期望太高,或者是由於投入太少。——T.J.卡特賴特如果你認為有了時間管理計劃便不會失敗的話,那你便大錯特錯了,馬尼可以親身為你講解這種絕對的可能性。反正,所有的計劃都面臨了一個同樣的結局:算了,已經趕不上計劃了,慢慢來吧!馬尼也知道,在這種「計劃趕不上變化」的現狀裡,自己不夠自律是很重要的原因:晚上睡不著、早上醒不了,工作時間被人打斷……可是,是否還有其他的原因?難道說,計劃根本沒有用?
  • 計劃趕不上變化的時代,我們應該如何規劃未來
    編輯導語:時代的腳步加快了,未知的事物也出現的更多了,因此我們常常陷入焦慮之中,害怕學習的速度太慢,害怕被時代所甩下。在這個計劃趕不上變化的時代,我們只有做好規劃,才能緩解焦慮,那麼,我們應該如惡化規劃未來呢?大家好,我是益達,今天我們繼續聊一聊UED總監不好當系列話題,討論一下:「計劃趕不上變化的時代,如何規劃未來「(不想做CEO的設計師,不是好總監)。
  • 計劃趕不上變化,我們還是別做計劃了吧!
    原來職業規劃是騙錢的,讓我們去瘋狂吧!」一個萬全的職業規劃是不存在的!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要走向事物的另一極端,完全放棄規劃。 聰明的畫家都懂得,雖然我們不能用彩筆一下子勾勒出圖畫,但是有一個鉛筆草稿會讓你更容易達到目標。我們需要用職業規劃為未來打一個草稿,抓住那些真正的實質和不容易改變的東西。
  • 計劃趕不上變化怎麼辦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是出自戰國時期子思的《禮記·中庸》的一句話,強調計劃的重要性。但是,經常遇到的情況是,計劃趕不上變化,先前定好的計劃,總是沒法完成。本來定製計劃,是想改變現狀,達成讓人激動人心的目標。但是,往往因為沒有按照計劃完成,內心產生某種愧疚,毫無成就感。
  • 惡搞漫畫: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
    惡搞漫畫: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劉老頭雖然看著年老體弱,但是劉老頭白手起家如今做到了全球第一富豪的階段,劉老頭經歷了這麼多身價也飛速的猛漲著,早已子孫滿堂的劉老頭還是閒不住。於是小周回到自己的秘密基地深深的反省了自己之後,小周決定製定一個完美的計劃,於是小周為了高價的酬勞每天都努力的鍛鍊的知道自己滿身都是肌肉,小周還練習了槍法之後圖圖畫畫終於製作出了一個完美的路線,準備好一切之後小周終於再一次出發。
  • 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
    有一次在某高校講座,順帶說起我的職業跨度實在太大:上大學學會計,畢業之後做銷售,多年以後竟然跑到新東方教英語,現在做一個自由工作者..我不知道我將來會做什麼,反正,我知道的是,我總有一天肯定會做一些別說身邊的人甚至連我自己都會比較驚訝的事情。其實,我個人並不相信什麼職業規劃。也許是我機會不好。
  • 「計劃趕不上變化」:Plan B有必要嗎?
    真好啊,以前還吃著樹皮、甚至是泥土也拿來做餅吃過……大家都有錢了,可以享受生活了。只是現在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一場病下來,家裡還撐得住嗎?三十歲的他們,能做什麼,來避免未來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呢?他們可以加強鍛鍊,增加身體的抵抗力,在病毒細菌來臨時不容易中招。可以增強理財、儲蓄意識,在需要錢的時候,拿的出錢。
  • 當計劃遇見變化
    如果一個老闆只是墨守成規,那就是一個公務員心態,得過且過。但如果一個老闆經常求變求新,當然會變來變去。跟這種老闆,才可以學到因應變化的方法。人生的改變都在轉折點上,及早規劃才能趕上變化.問大家將來要做怎樣的打算,多半沒有答案;有些同學更會回答說:幹嘛想那麼多,計劃趕不上變化。 這可是大人世界裡天天講的一句話,問題是:倒過來想,面對那麼多變化,可以沒有計劃嗎?多元化的社會,高度競爭情況下求生存的莘莘學子,在畢業後到底有多少籌碼可以存活?面對全球化、資訊時代的快速知識累積與淘汰,多數人真的存在著:過一天算一天的想法。
  • 只能說計劃趕不上變化!
    ②卡帥是個菜鳥,應該能配合恆大的計劃!恆大不同於別的俱樂部,老闆所謀求的利益,不止是球隊成績,更希望自己的企業,能夠得到更大的利益和宣傳,並且也希望通過拯救中國足球,讓自己在某些地位上,能夠獲取到更多的資源!
  • 當計劃趕不上變化時,高手是怎麼扭轉局面的?
    今天是2020年12月14日,我們要給大家分享的書是《孫正義的超強數據工作法》。這本書是由軟銀集團前「社長辦公室」秘書長三木雄信所寫。在以往的晨讀中,我們曾分享過書中部分內容,這次我們重點解決的問題是「當計劃和現實不匹配時,我們該怎麼調整策略,解決問題呢?」 如果這種變化發生在生活中,你也許可以通過忍受、更改、買單等方式解決問題。
  • 計劃趕不上變化?沒有計劃,想變化,都沒有可能
    一、德國的發跡長期計劃:關稅同盟。中期方案:外交手段,拉攏一片(奧地利、俄國),孤立一個(法國)。二、秦國的壯大長期計劃:商鞅變法,富國強兵。中期方案:遠交近攻,拉攏遠的(齊國,燕國,楚國,韓國),攻擊近的(魏國,趙國)。短期手段:用蠶食的方法,一點一點擴大自己的版圖,直至統一六國,最終成為傲視千年的東方帝國。
  • 陳順:房地產市場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
    陳順:房地產市場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陳順】我們看這十年,建立期、成長期、發展期,我覺得簡短的可以劃一個分號,我們在21個省有58個奧林匹克花園,應該說初具規模了,現在已經有很多願意加入房地產行業,有很多跟我們在一起合作,願意把奧林匹克花園在今後發展做的更大,更好,更加符合奧林匹克精神的提出,我們將會更大更強。
  • 《愛情保衛戰》何女士計劃趕不上變化,高先生抱怨女友太摳門
    女生抱怨男生工作不夠努力,在踢球這方面花了太多時間,沒把心思花到正經事情上,按照女生的計劃,兩人打算在年底就結婚了,但是計劃趕不上變化,男生在金錢的觀念上對女生有抱怨,所以來到愛情保衛戰中。在兩人的敘述中,高先生抱怨何女士把金錢看得很重,自己去踢球,要給她發紅包。
  • 2020年廈門小升初總結: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唯有投胎選對人家
    一直以來,我們都盯著積分入學和集體戶入學,但很少考慮到小升初的事情,惠民大叔和各位家長一樣心理,上初中?那麼遙遠的事,管她呢,先上一年級再說。金子到哪裡都會發光。但其實就算是金子,如果不是被發掘,為人類所用,在哪裡都是s。所以,如果有小學的家長已經在考慮小升初的事,那絕對是牛B的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