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是一種發病率極高的慢性病,在我國高血壓患者已超過2.7億,平均每5人中有一例高血壓患者,而病情控制良好的僅有10%。
目前還沒有能徹底根治高血壓的方式,患者需長期服藥來控制。
有人認為一旦服用降壓藥物身體會出現依賴性,其實,服藥後再停藥,患者僅會出現血壓增高而已。
但是明明已確診為高血壓卻不積極治療,忌諱服藥,會導致血壓控制不當。
而持續升高的血壓會誘發多種併發症,每一種都無比兇險,危害深重。如下幾種,一定要小心。
1、心臟病
高血壓所引發的心臟病也被稱之為高血壓性心臟病。出現的主要原因與長期血壓控制不力有關,血壓居高不下給心臟施加壓力,導致心臟結構及功能變化。
初發時,患者的左心室舒張能力減退,外形變肥厚,隨著發展,出現心肌收縮功能減退及心力衰竭等症。有調查數據證實:接近70%的心衰與高血壓有關。
2、腦血管病
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與發展跟高血壓的推動作用有莫大關係。
血壓在持續升高的過程中不斷對動脈內皮進行損壞,使得動脈管腔慢慢出現狹窄、增厚及病變的問題。
當大腦的頸動脈及椎動脈變狹窄直至閉塞後,很容易形成栓塞,腦梗因此而出現。
此外,高血壓也是腦動脈瘤產生的因素之一,此病相當於一個定時炸彈,在患者情緒激動、勞累或過量飲酒後易出現瘤體破裂,造成腦出血。
3、高血壓性腎病
高血壓與腎病有密切關係,由於腎臟有過濾毒素、代謝尿液中多餘水分及鹽的作用。
而過高的血壓會導致血管內血壓壓力升高,腎小動脈出現硬化,蛋白質流入尿液中,時間一長,對腎臟結構造成破壞,慢慢發展成高血壓腎病。
腎臟不好水鈉代謝無力,又加重了高血壓症狀,形成惡性循環,帶來更嚴重的傷害,有可能發展為腎衰竭或尿毒症。
可見,對待高血壓萬萬不可掉以輕心,看上去只是血壓升高了,其實暗藏著併發症帶來的隱患。
一旦出現高血壓,需遵醫囑及時選擇藥物控制,同時在生活中注意好飲食調節,避免血壓持續升高。飲食上要做到這兩點:
1、少吃鹽
長期攝入的鹽量過多是原發性高血壓的誘因之一。而鹽作為食物調料,在使用和攝入上是可以人為調控的。
因此,儘量改變自己的口味,向清淡飲食邁進。每日鹽的食用量控制在5克左右,更要防止雞精、醬油等中的隱形鹽攝入超標。
2、多喝淡茶
每天堅持喝3杯淡茶對身體十分有益,用來輔助治療高血壓再合適不過,可以起到降壓、減脂及保護血管的作用。
患者不妨多喝山楂茶、荷葉茶、苦丁茶、杜仁茶。利用茶水中的生物鹼及綠原酸等物質來起到降低血壓的作用,效果明顯,而無副作用。
高血壓患者要注意,即使採取了治療錯誤,生活飲食也作了調整,依然要時時監測好自己的血壓變化。
有些病人的血壓在情緒和天氣出現變化時改變,需要患者根據自己的血壓高度來及時調整藥量,發現任何異常,要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