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媽媽諮詢了我吃手的問題後,建議我到網上去看看,通篇都是戒吃手的攻略。我仔細看了一下,很多攻略都在討論如何給1歲到2歲之間的孩子戒掉吃手。
很多媽媽從寶寶開始吃手就開始擔心這個問題了,甚至有人支招說從一開始就要戒掉吃手。
這讓我覺得我非常有必要寫一篇關於戒吃手的文章,因為每個階段的吃手都有特別之處,而1歲多更是一個特殊的階段。
吃手的發展歷程
其實很多寶寶的吃手從胎兒期就開始了。出生後,一般從兩三個月開始,寶寶開始吮吸自己的拳頭,然後慢慢的開始吮吸手指。這是他們精細動作發展的一個重要標誌。
接下來寶寶就會把吃手變成一個經常的行為了,不僅困了睡前吃,接覺時吃,而且會在玩耍時吃。他們不僅會吃手,還會吃玩具,衣服,腳丫子等等他們抓到的任何東西。可以這樣說,這個階段,他們會通過口腔來探索這個世界。
有很多寶寶在1歲多吃手的行為增加,本來之前可能只是睡前吃,但是可能這個階段變成白天也會經常吃。這就是為什麼針對這個階段的戒吃手攻略那麼多。
吃手在心理學上被稱為「過渡性現象」,精神分析大師溫尼科特對這個現象做了深入的研究,並首次使用了「過渡性現象」這個名詞。過渡性現象是孩子從依靠媽媽到獨立的過渡性現象。喜歡安撫物也是過渡性現象。
一歲多的寶寶,開始學走路學學跑,從身體上開始獨立於媽媽。他們的精神層面也在為獨立於媽媽開始做準備,兩歲則是精神真正開始獨立的一個開端。
這種情況下,從依靠到獨立的過度就是必須的。這就是為什麼1歲多的寶寶開始瘋狂的吃手,找安撫物的根本原因。
一旦過了這個階段,進入2歲3歲以後,孩子的吃手行為就會漸漸減少,注意是減少不是完全沒有。同時,孩子白天會有了更多有趣的活動,自然就會忘記掉吃手這件事情。
如果2歲以上的孩子在這個階段情緒上有任何的波動,比如剛入幼兒園,更換保姆,被父母批評,碰到了一些小挫折,都會比較頻繁的吃手。
吃手的好處
上面從孩子吃手的發展歷程中,我們已經看到了不少吃手的好處。
吃手促進了大腦和手的協調。
小嬰兒的手是他們的第一個玩具,而大腦和手的協調能力的發展,則是他們精細動作發展的關鍵。有的地方說小嬰兒的手是他們的第二個大腦。
寶寶開始吃手時先吃拳頭,開始不怎麼能準確的塞進去,幾天後他們就能準確的把拳頭塞進嘴裡。之後開始他們打開小手開始吃手指頭了。這就是一個大腦和手的協調的發展過程。
吃手是他們探索世界的開始
小嬰兒是用嘴巴開始探索這個世界的。從媽媽的乳房開始,到自己的手,到其他的物品。他們拿到的任何物品基本都要吃一吃,來體會一下這個新東西的味道和口感。
這種體會給他們帶來了愉快的感覺,所以他們才會樂此不疲的吃手,吃東西。
自我安撫的方式
自我安撫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我們成人也是非常需要這種能力的。這其實就是一種化解負面情緒的方式。
上天賜給了孩子這種獨特的自我安撫方式,讓他們通過吃手,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手指上,讓他們回到當下,通過自己的能力處理掉這些負面情緒。
孩子並不是處在一個完美的世界裡,這個世界總有各種變化,上幼兒園 ,媽媽上班,更換保姆,父母吵架,被小夥伴搶了玩具等等。
而孩子通過吃手化解這些變化對他們情緒的衝擊。這是他們處理自己情緒的一種方式。
如果孩子吃手一段時間變得特別頻繁,那是他們在頻繁處理自己的情緒,那這提示可能周圍的環境有變化導致他們情緒出了點問題,我們要去找到他們情緒變化的原因而不是粗暴的戒吃手。
睡前的放鬆
很多媽媽要讓孩子戒吃手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孩子睡前吃手,接覺吃手。
睡前吃手是寶寶能放鬆下來的一個重要方式。通過吃手,他們屏蔽掉外界的刺激,把注意力拉回到自己身體上來,慢慢放鬆掉自己的身體,安然的進入睡眠狀態。兩個睡眠周期醒來後,他們重複這個動作,就可以繼續睡過去。
吃手和其他行為
其實我們成人也是有很多肢體上的小動作來幫我們緩解情緒上的緊張的,只不過我們不自知而已。
比如很多人一緊張就會咬指甲,摸頭髮,搓手等等。男人碰到心煩的事情就會去吸菸。這種動作我們大多數人都會有,只不過我們沒有意識到而已。
我們都有這些行為,只不過不那麼明顯而已,為什麼不讓孩子有呢?
吃手的壞處
我們著急給孩子戒吃手,其實主要就是三方面的原因:
成人看起來不爽
找我諮詢的媽媽說,孩子吃手她可以接受但是壓力太大了。家裡的人總是說這個問題,孩子吃手是壞毛病等等。
我們總是希望孩子看起來像個大人一樣,網上那種說著大人話的孩子的視頻總能得到很高的贊。而吃手這種行為看起來怎麼都不像大人的行為,所以我們大人看起來總會覺得不爽。
我們人類和其他哺乳動物的最大區別就是我們人類有著漫長的嬰兒期,兒童期,青少年期,這才讓我們的大腦得到了最好的發展。
手指變形
把手吃出繭子來,把手吃變形,是很多媽媽想給孩子戒吃手的重要原因。
如果2歲以上的孩子一個階段內吃手非常頻繁,以至於把手吃出繭子來,我們就需要看看周圍是有什麼變化導致孩子情緒出了問題嗎?或者是我們對待孩子的方式是不是有什麼需要改進的地方。從根本上解決,而不是粗暴的奪走孩子安慰自己的救命稻草。
根本問題解決了,孩子吃手行為減少了,繭子和變形的問題自然就好了。
牙齒問題
這也是很多媽媽特別關心的問題。按照美國牙醫協會的說法,恆牙萌出之後,也就是換牙時,持續吃手才會對牙齒的形狀和咬合造成影響。大部分孩子會在6歲左右換牙。但是很多孩子會在2~4歲之間停止吃手。
那我們還在擔心什麼呢?
退一萬步說,即使孩子因為吃手影響了牙齒的美觀,現代醫學也提供了箍牙的方式來解決啊,無非就是花一些錢。而孩子的情緒處理能力的發展和好睡眠則是錢買不來的。用錢解決不了的問題才是重點啊。
吃手何時建議戒掉
一歲多到兩歲的孩子如果開始吃手頻繁,是萬萬不能戒掉的,原因見文章開始吃手的發展歷程這一段。對於過渡階段的現象,如果我們強行拿走,孩子還會尋找新的過渡性客體。而且這個階段如果強行戒掉吃手,會嚴重影響孩子的睡眠。
如果2歲以上的孩子在一段時間內吃手變得特別頻繁,我們需要關注的是孩子情緒的變化以及原因,而不是吃手這個現象。解決了根本問題,吃手自然就會緩解。而不是看到孩子吃手就強行戒掉。
大部分的孩子會在2~4歲之間會減少最後停止吃手。孩子白天有了很多事情可以做,自我調節情緒的能力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很多孩子也僅僅把吃手限制在了睡前。
如果孩子超過5歲了還在吃手,當然這個階段如果孩子情緒沒有什麼大問題,基本上吃手就只是夜間入睡前而已。
到了這個階段,真的擔心孩子吃手會影響到牙齒了,那我們和孩子商量一下,孩子都是會同意的。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都開始愛美了,也開始在乎別人的看法了。如果孩子控制不了自己,纏膠布,用苦藥水都是可以幫上忙的。
即使戒不了吃手,影響了牙齒的美觀,就諮詢醫生去戴牙套。即使不吃手,也有很多孩子的牙齒是需要箍的。孩子的身心健康比牙齒的美觀更重要。